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0 9/1 8-12頁
  • 他「愛他們到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他「愛他們到底」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要繼續如此行』——為什麼?
  • 自我檢討
  • 一種親密而可貴的關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3年
  • 耶穌受難紀念
    根據聖經而推理
  • 『我與你們立約去承受一個王國』
    團結一致地敬拜獨一的真神
  • 尼散月十四日——一個值得記念的日子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守》80 9/1 8-12頁

他「愛他們到底」

使徒約翰與耶穌有很親密良好的關係。他便是約翰福音所說的「耶穌所愛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中,約翰斜倚在耶穌身旁。當耶穌被掛在受苦柱上時,他賜給約翰一項特別的權利,將他的母親馬利亞帶回家裡照顧,彷彿是自己的母親一般。——約翰福音13:23;19:25-27;20:2;21:20。

耶穌與約翰之間的感情並非來自身體方面的吸引。約翰也不像有些人所說一般是個多愁善感的人,雖然他的確曾時常談及愛。其實,與上帝相若的真摯、誠懇的愛乃是一種堅強、純潔的品質,這種品質與忠貞有密切的關係。約翰在他的一切寫作中均對耶穌基督和耶和華表現十分強烈的愛心和忠貞。耶穌「知道人心裡所存的」;他很賞識約翰的這種品質,因此兩人在彼此之間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感情。——約翰福音2:25。

我們若回想一下耶穌與他門徒共處的最後一晚,我們很難將自己置於他們的處境。當時耶穌的門徒,包括約翰在內,對於當晚行將發生於耶穌身上的事均不甚清楚。後來耶穌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彼得立即表示這樣的事絕不會發生在他身上,更遑論他不認自己的主,而「眾門徒都是這樣說。」(馬太福音16:21-23;26:31-35)當事情的發生正如耶穌所預言一樣時,這使門徒感覺多麼震驚。在他們看來,當時他們所進的晚餐只是另一次紀念逾越節的晚餐而已。可是,對耶穌說來,這卻具有最大的重要性;這從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及他對天父所作的禱告,特別是他在晚餐之後創立了紀念他自己的死亡的儀式一事,足以見之。我們讀讀約翰福音13至17章的記載可以幫助我們對這件事的認識大增。

這項詳細的記載是在事情發生之後大約六十五年寫成的;這無疑證實了耶穌論及『慰助者聖靈』的話:「聖靈會把一切的事指示你們,並且使你們記起我對你們所說過一切的話。」(約翰福音14:26,《現譯》)不錯,深受耶穌所愛的約翰曾受過很好的教導,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寫出以下一段關於耶穌的話時懷有多麼深摯的感情和體會:

「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13:1。

約翰顯然時常想到耶穌始終如一地向門徒表現的忠貞之愛和豐富恩典。門徒充滿了自信;可是他們在考驗臨到時卻軟弱跌倒。這並不是由於他們的心地不好。反之,這只是屬人的弱點而已。撒但利用他們的弱點使他們跌倒,但他的成功只是很短暫的。——路加福音22:32。

『要繼續如此行』——為什麼?

我們每年均紀念耶穌在公元33年尼散月14日的死亡而舉行「主的晚餐」。今年耶和華見證人所有的小組均在三月卅一日星期一日落之後舉行這個紀念會。當我們如此行之際,我們心裡最先想到些什麼事呢?為什麼耶穌將餅和酒遞給門徒之後再次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哥林多前書11:20,23-26。

耶穌自己深知這一切所含的意義。這從他在幾日之前所說的話足以見之。當時他作了一個簡單但卻十分有力的比喻,將自己比作一粒麥子:「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24)他接著所說的話表明他預料他自己不但會死於一條受苦柱上而遭受很大的痛苦和羞辱,同時他在自我犧牲的愛心方面所立的這個最偉大的榜樣會造成十分深長的奇妙影響。耶穌表示他懷有衷心的願望要榮耀他天父的聖名;當時耶和華響應他愛子的呼籲,因為「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翰福音12:25-33。

耶穌以身作則表現了他天父所具有的偉大愛心,正如他在從事傳道工作的早期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不錯,他「乃是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他『為人人嘗了死味。』(約翰福音3:16;提摩太前書2:4-6;希伯來書2:9)正如以賽亞書53:4-7,10很生動地描述,耶穌實際為罪人受苦,而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2:5-11(《新世》)證實,由於耶穌犧牲生命,「死於一條受苦柱上」,這為人類帶來了奇妙的拯救。我們所有人在未參加受難紀念之前先將這些經文的全部閱讀和思考一下是好的。

除了上述的深長影響之外,耶穌在設立他的受難紀念時還特別想到一些立即的重要影響。誠然,有一次他將自己稱為『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之糧,』並且說:「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翰福音6:51)可是,在被一些在場聆聽的猶太人暫時打斷之後,耶穌繼續談及同一的主題,但卻對事情所牽涉到的人具有更深的含意。在此之前他已談及人要吃這象徵性的「糧」,但現在他接著說:

「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與我結合為一,《新世》],我也常在他裡面[與他結合為一,《新世》]。」(約翰福音6:53-56)

這的確是一段令人驚奇的話!這段話甚至使他的門徒當中有許多人跌倒,結果「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約翰福音6:60-66。

耶穌知道上述經文所提及的人類世界或世人會有機會在他的王國治下獲得贖價祭物的裨益;屆時會有一個「新天新地」,甚至『死亡也不會再有。』(啟示錄21:1-4;路加福音23:42,43)但是他也知道,他的天父樂於從地上有罪的人當中揀選一些人與他一同坐在屬天的寶座上作君王和祭司。(路加福音22:28-30;啟示錄3:21;20:6)他知道由於他是「基督」,他乃是亞伯拉罕的主要後裔;可是在『與基督耶穌結合為一』的基督教會和『上帝屬靈的以色列家』中,其他的成員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加拉太書3:16,28,29;6:16)這的確可說是「恩上加恩」。——約翰福音1:16。

在尼散月14日的晚上與耶穌一起的11個忠心使徒乃是首先被邀吃無酵餅和喝杯中的酒的人;正如耶穌說,這代表他那無罪的肉體和他的生命之血。(哥林多前書11:23-26)正如耶穌指出,還有其他的人會「因他們的話信我」,後者也會享有這項權利。(約翰福音17:20)請留意聖經論及這些信徒時常用「結合為一」一詞,而這個片語是僅用在耶和華、基督耶穌和受膏的基督教會成員身上的,正如我們在約翰福音6:56;10:38;14:10,11,20;15:4-7;17:21-23,26(《新世》)所讀到一般。《美國譯本》同時採用「結合為一」和「與我聯合」這兩個片語。

上帝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對待教會的分子,雖然這並不是由於他們本身的功勞之故。(以弗所書2:5;約翰一書2:2)由於從上帝的靈而生,他們懷有屬天的希望;他們有希望與基督一個享有屬天的復活;但是,正如保羅所說,他們必須首先證明忠貞不二,「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這乃是一種犧牲的死亡;他們必須放棄一切在地上樂園裡生活的希望。(腓立比書3:10)這條犧牲的途徑開始於一個人被上帝選作基督教會的成員之時;正如馬太福音16:24和哥林多前書12:12-27解釋,這個教會乃是「基督的身體」。教會的成員被帶進藉基督的血而訂立的「新約」中,他們都努力執行新約的職事。——哥林多前書11:25;哥林多後書3:6;4:1-7。

今日地上仍然有些人是「與基督耶穌結合為一」的;他們有上帝的靈為他們作證,證明他們是『由靈而生的兒女』而「與基督同作後嗣」。(羅馬書8:1,14-17)當他們聚集起來舉行「主的晚餐」時,他們會將這些寶貴的真理緊記在心。可是,在這天晚上聚集起來的大部份耶和華見證人,均不懷有屬天的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屬於「小群」,反之他們意識到自己屬於耶穌所談及的「大群」「另外的羊」。(路加福音12:32;約翰福音10:16;啟示錄7:9)他們也對耶穌所流出的血懷具信心。(啟示錄7:14)他們有希望『承受王國』,意即他們會像耶穌在馬太福音25:31-40所應許一般在地上享有永生和王國的種種幸福。他們也得以和比喻中所提及的基督「弟兄」作密切的交往。與屬靈的以色列人比較,他們乃是「外族人」;但他們也深深體會到他們有權利和責任與基督的弟兄一同產生王國的果子。(以賽亞書56:6,7;61:5;馬太福音21:43)這批人當中有些甚至由於忠貞地擁護真理和無畏地宣揚王國信息而殺身成仁。可是,雖然他們以身殉道,他們卻並非像耶穌和與基督一同承受天國的人一樣經歷一種犧牲的死亡。由於意識到這種分別,他們並不領食無酵餅和酒的象徵物,因為這些象徵物不但代表人領受基督之死的裨益,同時也與他一同行走一條犧牲的途徑。

自我檢討

雖然今日構成『在一個牧人之下的一群』的人大部份均體會到這種分別,有些人卻可能會問,究竟人怎麼知道自己已獲得屬天的呼召呢?在基督教會的早期日子,上帝賜給人神奇的聖靈恩賜,但今日我們已無法憑著任何外在的證據去決定這件事了。比神奇的恩賜更有價值的乃是獲得屬天產業的榮耀希望;這項產業是上帝賜給一切「得稱為上帝的兒女」而「同蒙天召」的人的。(希伯來書3:1;約翰一書3:1-3)當時只有一個希望向人提出,但是今日,上帝的這項「安排」已行將結束了;王國的大門正向一「大群人」打開,邀請他們承受種種屬地的幸福,正如上文所述一般。特別自1935年以來情形更是如此,當時上帝的百姓開始清楚看出,「大群人」乃是一個有希望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的屬地階級。——以弗所書1:10;啟示錄7:9-17。

是否每個人均可以自行選擇懷有什麼希望,到底是屬天抑或屬地的希望呢?不然。在人能夠懷有希望之前,他必須採取步驟,毫無保留地獻身給上帝和受浸,藉此表示他同意從今以後遵行上帝的旨意而非自己的心意。上帝以他的聖靈發揮作用去成就他的旨意。羅馬書8:14-17解釋聖靈怎樣對一般蒙上帝揀選成為「小群」分子的人產生作用,使他們心裡懷有屬天的希望。這些基督徒在自己心裡有無可置疑的證據表明他們已被召承受屬天的王國。

獻了身給上帝而蒙上帝接納成為「大群人」成員的人是否也獲得上帝的靈呢?是的,他們的情形與基督之前上帝的忠僕,例如摩西和施洗約翰等,的情形相似;這些人並不懷有屬天的希望。(馬太福音11:11)上帝今日與他手下獻了身的僕人的每一個交往,使他們懷有在他的王國裡生活的希望。保羅告訴早期的基督徒,他們「存著這盼望」,屬天的希望,而「得救」。他也談及「被造的萬物」,意即其餘的人類,所懷的希望;他們正「熱切渴望上帝的眾子顯現出來,」而他們自己則有希望成為上帝屬地的兒女而享有「上帝兒女榮耀的自由」。——羅馬書8:18-25,《新譯》。

因此,每個人均必須懷著某個盼望而得救。這應當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希望,而且應當對你非常真實。如果你在作了一番忠實的自我檢討之後感覺有點不肯定,或者你看出其實是強烈的感情促使你認為自己獲得了屬天的呼召,或者你以為這樣的呼召會使你與別人有所不同和高人一等,使你有權受到特別的優待和尊敬,那末你便有充分理由要重新衡量自己的地位了。你應當誠懇和謙卑地懇求上帝賜給你智慧和指引以幫助你遵行他的旨意。他必定不會責備你。上帝「待你們如同待[他所愛的]兒子。」——哥林多前書11:28;希伯來書12:4-11;雅各書1:5-8。

所有真正像綿羊般的人,不論以旁觀者抑或領食者的身份參加「主的晚餐」,均樂於在場「記念」耶穌在對天父證明他的忠貞之愛及為一切信他的人所做的一切事。正如耶穌「愛他們到底」,我們也應當表現同一堅忍不拔的精神而保持忠貞到底。約翰談及耶穌的跟從者「在世上」。耶穌同意這件事實,並且為了鼓勵我們而補充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3:1;16:33)因此讓我們所有人都聽從保羅的勸勉,天天『以誠懇和真理的無酵餅守這節。』——哥林多前書5:8,《新世》。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