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0 10/1 22-26頁
  • 我們的美好盼望何以必然會實現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們的美好盼望何以必然會實現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上帝的作為互相效力使人得益
  • 預知的另一個階級
  • 上帝所預知的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預知,預定
    洞悉聖經(下冊)
  • 為數眾多的大群人
    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一大群人在耶和華的寶座前
    團結一致地敬拜獨一的真神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守》80 10/1 22-26頁

我們的美好盼望何以必然會實現

「[上帝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

1.在我們這二十世紀,痛苦呻吟的受造之物中有越來越多的人獲悉什麼事?經過好幾十年之後,他們所懷的希望仍然如何?為什麼?

在我們這二十世紀,被造的人類當中有一大群數目日增的人獲悉「上帝的眾子」行將「顯現」,同時他們也知道應當期望有什麼事在不久發生。雖然受造的人類自古至今一直「痛苦呻吟」,這些獲得啟迪,滿懷希望的人卻正在歡欣鼓舞。雖然自從這一「大群人」開始形成以來,幾十年已經過去了,他們所懷的希望仍是個活的希望。這個希望像一棵「生命樹」一般活在他們心裡,因為它是以上帝命人寫在聖經中的應許為根據的。——箴言13:12;啟示錄7:9;21:5;羅馬書8:19-22。

2.(甲)「大群人」禱告祈求耶和華上帝洗雪他所持有的什麼合法地位?(乙)當他們在禱告中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時,他們祈求上帝採取什麼行動?這件事會在什麼時候實現?

2 最重要的是,他們盼望造物主耶和華的宇宙至高統治權早日獲得洗雪。他們體會到他在行使至高的統治權管理他所造的宇宙眾生方面是完全公義的。因此他們堅決反對「古蛇」魔鬼撒但,因為他誣蔑和誤傳了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並且誘使大部份人類與之為敵。他們按照主禱文對耶和華禱告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馬太福音6:9,10)他們祈求耶和華使他自己的名成聖。他必定會在將臨的「大災難」中實現這個禱告。這場大災難會在哈米吉多頓『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中達到高潮;在此之後,「古蛇」和他的一切鬼魔「後裔」均會被捆綁和囚禁。——以西結書36:23;38:16,23;39:27;啟示錄16:14,16;20:1,2。

3.據啟示錄7:9,10透露,滿懷希望的「大群人」會活著目擊什麼事發生?

3 懷持希望的「大群人」會活著渡過這場災難而得以看見耶和華洗雪他的宇宙至高統治權及使他的名成聖。因此,啟示錄7:9,10很適切地預示,大災難過去之後,這群人在獲得洗雪的上帝和他那自我犧牲的愛子耶穌基督的寶座前滿懷感激地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

4.由於「大群人」並不懷有世人所懷的恐懼,他們在俗世的掌權者面前懷著溫和、尊敬的態度怎樣行?

4 在「大災難」未爆發之前的現今情勢中,雖然一般世人心驚膽戰,張皇失措,「大群人」卻並不懷有俗世的人所懷的恐懼。反之他們勇敢地服從使徒彼得所寫的訓示。「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15。

5.他們怎樣參與耶穌在馬太福音24:14所說的預言的應驗?他們對耶穌在馬太福音28:19,20所下的命令懷有什麼態度?

5 他們不自私地將自己所懷的光明希望與他們所接觸到的所有人分享。藉此他們參與耶穌的以下預言的應驗:「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現在他們比以前更急需聽從耶穌的命令:「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給他們施洗……教訓他們。」——馬太福音24:14,《新世》;28:19,20。

6.為什麼我們比在過去許多世紀中懷有類似希望的較早基督徒居於更有利的地位?

6 沒有其他的人像我們一樣懷有一個以聖經為根據的希望。這乃是我們能夠與別人分享的最美好的東西。我們的希望是我們可以為之歡欣鼓舞的財寶。聖經吩咐我們說,「在盼望中要喜樂。」(羅馬書12:12,《新譯》)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期望這個希望不久便獲得實現。我們堅忍不拔地等待這個希望實現絕不是徒然的。較早期的基督徒只是期待我們行將見到其實現的事。我們能夠實際經歷到這個希望的實現的確是很大的福分。

上帝的作為互相效力使人得益

7,8.(甲)為什麼我們所懷的期望並非太高而無法實現?在這方面,我們像使徒保羅在羅馬書8:28-30所說一般知道什麼事實?

7 只要我們所盼望的事是記載在上帝的道裡的,我們就並非懷有過高的希望。聖經所載的事沒有一件是上帝不能使之實現的!既然他是全能的上帝,他絕不會無法實現他的偉大應許。我們若愛他,並且藉著順從證明我們的愛心,他就必定會使他的一切美好應許對我們獲得輝煌的實現。我們像第一世紀的使徒保羅一樣深知這件事。保羅在寫於公元56年左右的羅馬書8:28-30作了這項肯確的聲明:

8 「我們也知道,聖靈[上帝,《新世》]使萬事都互相效力,使愛上帝又按著他旨意被召的人得益處。a因為上帝早就知道誰是屬他的人,而且定下了他們要與他兒子相似,使他的兒子在許多弟兄中成為長子。他預先定下的人,都召了來;召出來的人,便使他們得稱為義;又使得稱為義的人得到他的榮耀。」(《當代聖經》)

9.國語聖經和若干現代聖經譯本將羅馬書8:28譯成怎樣?但是其他現代譯本的譯法怎樣與《新世界譯本》的譯法相似?

9 國語聖經將羅馬書8:28譯作:「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有相當多現代聖經譯本的譯法與此類似。可是,白英頓的《活英文聖經》將這節經文譯作:「我們知道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以造益那些愛上帝的人,亦即按照他的旨意被召的人。」盧德漢的《顯明聖經》說:「我們進一步知道,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賴提所譯的《新約》則說:「我們知道上帝使萬事一同效力以造福愛上帝的人。」——也可參閱史康菲爾特所譯的《真確新約》338頁,第二段。

10,11.(甲)上帝使其互相效力以造福被召的人的『作為』是什麼?(乙)我們不應當將怎樣的個人行動包括在羅馬書8:28所提及的「萬事」中?

10 羅馬書8:28-30所提及的事都是上帝的作為而非人的作為。根據聖經的記錄,上帝使他的作為互相效力以造益愛他和蒙召的人,因為他要這些人贏得他召他們去承受的王國。但是一個受了浸而自稱有希望承受屬天王國的基督徒若行事與他所獲得的屬天呼召不一致,我們就不能期望上帝使這樣的行動造益犯過者,也不能期望他的行動自然對他有所造益。例如,一個自稱獲得屬天呼召的基督徒若在消遣期間運動得太劇烈而跌斷了腿或扭傷了腳踝,上帝會使這項損傷造益運動的人嗎?或者,一個蒙召的基督徒若一時軟弱而對錯誤的傾向屈膝,由於好奇而走過一個紅燈區域,或觀看其他男子被誘向娼妓買笑,以致他自己也被娼妓所誘而犯了姦淫,他能夠期望上帝使這項經歷造益犯罪的人嗎?以這種方式試探上帝會使人得益嗎?

11 至於這種在身體和道德上的傷害會導致什麼結果,則視乎受影響的人對於自己的不智途徑的後果怎樣反應而定。他可能從這項痛苦經歷學得教訓。但是即使他學得教訓,這會使整件事,特別是上帝若對他表現慈悲的話,成為上帝的作為嗎?無疑不會!保羅在羅馬書8:28所說的「萬事」並不將這樣的事包括在內。

12.羅馬書8:29,30所列舉的上帝的作為均屬於什麼性質?保羅按照什麼秩序敘述它們?

12 我們若接著讀讀第29,30節而留意到這兩節經文所論及的上帝的作為,我們便可以看出,無一例外地,上帝對他所預定和選召的基督徒的一切作為都是好的。此外,在上帝處理這件事的每一個階段,他的作為均對王國的承受者有所造益。保羅以相反的過程論及這些階段說:「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

13.(甲)上帝在什麼時候使稱義的人得榮耀?(乙)上帝根據什麼將人稱為義?

13 上帝在什麼時候使他們得榮耀呢?當他將關於他的首生子的榮耀知識賜給這些蒙嘉許的人的時候。他的首生子現已被擢升到他的右邊。這樣上帝遂使他們踏上導致屬天榮耀的道路。上帝採取了這項初步行動之後,他接著可以稱他們為義,但是他們必須相信得了榮耀的基督,而且甘願將自己呈交出來,毫無保留地獻身給上帝。

14.(甲)人怎樣得以成為被上帝所召?(乙)人怎樣才能廁身於上帝所「預定」的人之列?

14 現在,上帝怎樣召喚他那得了榮耀的愛子手下獻了身、受了浸的門徒,使其得以「遷到他愛子的國裡」呢?(歌羅西書1:13)藉著以他的靈生這人,使其成為上帝手下從靈而生的兒子。這樣上帝便可以召喚或邀請這個屬靈的兒子加入屬天的王國,而這乃是唯獨最後在天上復活成為靈體的信徒才能享有的權利。(哥林多前書15:43-50)上帝預定要有一個弟兄團體與他的愛子共事,這個團體的分子會與他的首生子耶穌基督具有同樣的神性而與他的形像相似。因此,上帝手下從靈而生的兒子在被召之後成為預定的階級的成員;他必須證明忠心,直至他在地上死去為止。上帝預定了這個階級而非指名預定其中的任何分子。上帝預定基督的屬天弟兄的數目應當是144,000,但在這方面卻沒有指名提及其中的任何人。——啟示錄14:1-3。

15.上帝在何時及如何『首先承認』被預定的人?

15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8:29,30指出,這群蒙上帝賜予榮耀或尊榮,將其稱義,加以召喚和預定的基督徒,他「予以首先的承認」。(《新世》)上帝在伊甸園裡即已如此行;當時他作了關於他的「女人」的「後裔」以及這個「後裔」會戰勝仇敵的預言。(創世記3:15)這樣,在「後裔」產生之前幾千年,上帝已首先承認有產生這後裔的必要,並且指定了委派給這後裔的特別工作。從那時起,上帝『首先承認』他有義務要產生一個這樣的「後裔」。這件事在上帝的計劃中居於首位。因此,上帝一直將他認為配受他『首先承認』的事緊記在心,直至他使他的兒子耶穌基督和這位兒子手下從靈而生的忠心門徒成為「女人」的「後裔」為止。在這段時期中,直至「後裔」興起為止,上帝一直預知這件事而特別予以認可。

16.(甲)羅馬書8:28-30所敘述的上帝的『一切作為』怎樣發揮作用?(乙)因此,所有「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均必定可以怎樣?

16 因此,自始至終,羅馬書8:28-30向我們列舉出來的『作為』是誰的作為呢?它們是上帝的『作為』。既然他是個首尾一貫的上帝,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均與他自己的性格完全一致,他遂『使他的一切作為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他的『一切作為』中沒有任何與他其他一切有目的的作為不一致或有所衝突。這些作為都是有條不紊的,一項作為導至另一項而為其作準備。上帝知道得很清楚怎樣成功地徹底執行他的偉大旨意。因此「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可以肯定他必不會失敗。只要他們保持忠貞和懷著愛心與上帝通力合作,他們就必定可以有份成就他的旨意,與耶穌基督一同在他的屬天王國裡共事。

預知的另一個階級

17.上帝定了什麼與被召和被預定的人有關的仁愛旨意?從什麼時候開始?

17 上帝要藉著他『首先認可』的『蒙召』基督徒去成就他的一項仁愛旨意。在亞當被造之後2,083年,即公元前1943年,上帝將這項旨意顯明出來。當時上帝對忠心的族長亞伯拉罕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這項祝福將全世界均包括在內,並且會通過亞伯拉罕的一個「後裔」而獲致。(創世記12:1-3;22:17,18)這個預定的「後裔」會由耶穌基督和他手下144,000個「被召」的門徒所組成。(啟示錄7:1-8;14:1-3;加拉太書3:16,29)上帝對亞伯拉罕所作的簡單應許表明他預知會有一個「後裔」階級產生,但當時他卻沒有透露他們的數目有多少。唯獨聖經的最後一部書才將這個數目向我們透露出來。

18.在基督之前的古代,上帝運用一些人或群體去影射什麼?

18 在基督之前的時代,有些人和團體曾與亞伯拉罕血統上的後代為友。上帝運用這些人作為預言性的先模去影射在現代有些人會與仍然留在地上的「被召」基督徒的小群餘民為友及交往。

19.啟示錄7:9-14怎樣描述與基督「被召」的門徒的餘民積極合作的人?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會享有什麼權利?

19 聖經的最後一本書,由基督的使徒約翰在大約公元96年寫成的啟示錄,預言到這些與『被召者』的餘民積極合作的人,並且將他們比作一群數目沒有限定的「大群人」。這「大群人」的成員會在將臨的「大災難」中得以保全性命;不錯,他們會渡過哈米吉多頓『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然後進入在一個潔淨的地球上的新規制裡,受耶穌基督和他的144,000個「被召」的門徒統治一千年。將「大群人」預示出來的異象載於啟示錄7:9-14;這個預言曾在1935年以口頭和書刊加以解釋。——啟示錄16:14,16。

20.自從1935年以來,我們的書刊提出影射大群人的多少個先模和預言?為什麼他們的希望雖然獨特,卻必然會實現?

20 自那時以來的45年期間,守望台社的書刊至少列出了影射「大群」渡過哈米吉多頓的人的42個預言性先模。(可參閱《你能渡過哈米吉多頓進入上帝的新世界裡》,英文,1955年出版,367,368頁。)所有這些先模和預言均表明上帝定意要造福這個預知的「大群人」階級。這乃是因為他們也愛戴他的緣故。這群人當中有許多甚至甘願殺身成仁以證明他們對上帝懷有無可破壞的摯愛。的確,上帝向「大群人」提出的希望是他並沒有向大部份人類提出的。雖然這群人具有一個獨特的奇妙希望,他們卻充滿信心地期待這個希望得以早日實現。他們所懷的這個活的希望永不會落空,因為賜人希望的上帝是信實的。他對這群人所作的可靠應許必然會實現。「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他們不再饑,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示錄7:15-17。

[腳注]

a 這個譯法根據《梵蒂岡抄本1209號》,《亞歷山大抄本》和《紙草抄本46號》,也可參閱詹姆士·默度克博士所譯的《敘利亞文新約》。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