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耶和華禱告而得蒙垂聽
「來到上帝面前的人必須信上帝存在,並且信他會賞賜那些尋求他的人。」——希伯來書11:6,《新譯》。
1-3.(甲)一個小女孩的經驗告訴我們一些什麼事?(乙)所有父母可以從這件事學得什麼教訓?
事情發生在耶和華見證人的一間王國聚會所裡。一個小女孩雖然再三受到母親嚴厲的注視和低聲的責備,卻繼續不守規矩。母親只好向父親示意,要他處理這件事。於是父親拖著女兒走向聚會所後面的一個小房間。小女孩知道她會有什麼遭遇,遂大聲喊道:「耶和華啊,救救我罷!」
2 每逢有人講述這個經驗,聽者都忍俊不禁,而這是可以了解的。但這件事是否僅是引人發笑呢?抑或我們可以自其學得一些教訓?這的確可以給我們一些教訓。小女孩知道造物主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但世上知道這件事的小女孩並不多。父母曾教她認識禱告的價值,她知道我們在遭遇困難時可以向耶和華求助。誠然,她求耶和華保護她不受她所配得的管教的確看來頗可笑。但老實說,是否僅有天真的小女孩才會作出這樣的祈求呢?絕不然。以色列人便曾屢次做同一的事,特別是在士師管理他們的日子。當他們受到應得的懲罰時,他們屢次禱告求上帝帶來舒解。——士師記2:11-18;4:1-3,23,24;10:6-16;11:32,33。
3 所有基督徒父母都可以從這件事學得一個教訓。要從兒女很幼小的時候便開始諄諄教誨他們,使他們對耶和華上帝懷有信心。要幫助他們了解和體會到耶和華是一位真實的個體,是會垂聽和實現禱告的上帝。父母若從兒女的嬰孩時代便教導他們禱告,這會大大有助於使兒女在達到能夠負責的年齡時成為敬畏上帝的基督徒。——可參閱詩篇22:9,10;箴言22:6;提摩太後書3:14,15。
為什麼要考慮一下你的禱告
4,5.(甲)關於禱告,我們最好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乙)為什麼這些問題十分合時?
4 但是禱告在你的生活上擔任什麼角色呢?你多常禱告?你時常發覺自己忙到沒有時間禱告嗎?抑或你也許僅是機械式地匆匆作禱告,彷彿這只是一件差事和一項必須履行的責任一般?你的禱告的質素如何?
5 這些發人深省的問題是很合時的。甚至在一般自視為耶和華的僕人的人當中,有些並不經常禱告。其他的人則覺得他們的禱告缺乏有意義的內容和實質。這是基督徒無法等閒視之的事,因為他禱告的質素將他的靈性情況反映出來。至很大程度,一個人的靈性健康則有賴於他意識到自己的靈性需要和設法滿足這種需要。(馬太福音5:3)同時,藉著考慮一下自己禱告的質素,人可以改善自己的靈性狀況。
為什麼我們能夠懷著信心求告耶和華
6.鑒於聖經在詩篇65:2,腓立比書4:6和帖撒羅尼迦前書5:17所說的話,為什麼我們可以懷著信心向上帝禱告?
6 為什麼我們能夠懷著信心求告耶和華,期望他垂聽我們的禱告呢?首先,因為他表明自己是「聽禱告的主」,並且再三吩咐我們要勤於禱告。(詩篇65:2)他的道含有以下的命令:「應當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試探。」(馬太福音26:41,《新譯》)「[要]彼此代禱。」(雅各書5:16,《現譯》)「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12)「[要]不住的禱告。」(帖撒羅尼迦前書5:17)「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6。
7.有些什麼人在禱告方面堪作模範?
7 聖經也提出許多例證,實際上等於間接的命令,要我們禱告。從創世記至啟示錄,上帝所感示的記載充滿許多勤於禱告的人的榜樣。我們讀到亞伯拉罕向耶和華禱告(創世記12:8)從耶穌基督在約但河中受浸至他被掛在行刑柱上,他屢次向天父禱告(路加福音3:21;23:46)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提及禱告達數十次之多。他屢次提及他為別人禱告,鼓勵人禱告或請別人為他代禱。(腓立比書1:9-11;以弗所書6:18,19)使徒約翰所寫的啟示錄一書以兩個禱告作為結束。——啟示錄22:20,21。
8.由於什麼爭論,我們可以懷著信心求告上帝?
8 我們能夠滿懷信心地藉禱告求告上帝的第二個原因是,這牽涉到他的聖名。他的名包括他身為「聽禱告的主」的名譽在內。除此之外,既然他的百姓持有他的聖名,證據若看來顯示他捨棄了他們,旁觀者就會錯誤地以為這表示耶和華無力援助他那犯過的僕人了。這會為他的名帶來羞辱。由於這緣故,我們在詩篇79:9讀到:「拯救我們的上帝阿,求你因你的名的榮耀幫助我們,為你名的緣故搭救我們,赦免我們的罪。」摩西、約書亞、大衛和希西家都曾作過類似的禱告。(出埃及記32:11,12;約書亞記7:8,9;列王紀下19:15-19;詩篇25:11)但以理先知則懇求上帝說:「求主應允而行,為你自己不要遲延。我的上帝阿,因這城和這民,都是稱為你名下的。」(但以理書9:19)不錯,我們若真正持有耶和華的名,我們便可以根據這件事向他祈求。
9.為什麼我們可以懷著信心懇求上帝開恩和寬恕?
9 我們期望耶和華垂聽我們禱告的第三個理由是,他深知我們的能力限度而樂於幫助我們。詩篇的執筆者大衛表達這個思想說:「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篇103:12-14;可參閱詩篇51:5。)因此,我們若被過犯所勝,行事不妥或犯了嚴重的過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軟弱和不完美懇求耶和華上帝寬恕。
10.正如約伯、保羅和其他人的事例表明,我們為什麼可以懷著信心求告上帝?
10 我們能夠充滿信心求告耶和華的另一個重大理由是,他會由於我們緊守忠誠而垂聽我們的禱告。約伯曾就此提出一個感人的祈求說:「我若被公道的天平稱度,[就]使上帝可以知道我的純正。」(約伯記31:6)類似地,保羅請求他的信徒同工說:「請為我們禱告,因為我們深信自己良心無虧,願意凡事遵行正道。」(希伯來書13:18,《新譯》)從使徒約翰所寫的話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出,我們必須從上帝的觀點看來保持正直:「親愛的,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在上帝面前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了。凡我們所求的,就必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作他所喜悅的事。」——約翰一書3:21,22,《新譯》。
藉著耶穌基督禱告而非對他禱告
11.我們在禱告中唯獨藉著誰才能與上帝溝通?
11 我們怎樣才能與偉大的『聽禱告者』溝通呢?他已規定我們必須藉著耶穌基督如此行。在上帝與人之間只有一位中保和一位大祭司——耶穌基督。(提摩太前書2:5;希伯來書7:25,26)耶穌自己很清楚地表明這點,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福音16:23,24。
12,13.(甲)鑒於使徒約翰和司提反所行的事,我們可以提出一些什麼問題?(乙)為什麼司提反和使徒約翰的事例不能作為我們直接向耶穌禱告的理由?
12 可是,有些人可能納罕:『我們豈不可以直接向耶穌本人祈求嗎?司提反在禱告中豈不是直接對耶穌說話,使徒約翰豈不是也同樣行嗎?』誠然,司提反在氣斷之前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使徒行傳7:59,《新舊》)使徒約翰則禱告說:「阿們!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示錄22:20。
13 可是,我們最好考慮一下當時的環境。例如,司提反在死前見到一個異象,因為他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因此,由於司提反在異象中看見耶穌,他可以直接對上帝的兒子說話。(使徒行傳7:56)使徒約翰也同樣地見到一個關於天上的事的異象。(啟示錄1:1,10;4:1,2)當獲得這個異象之際,使徒看見耶穌及聽見他說:「證明這些事的那一位說,『是的,我必快來!』」(啟示錄22:20,《新譯》)因此,約翰回答他剛才聽見耶穌所說的話。這些例證與逼迫基督徒的大數人掃羅在前往大馬色途中所遭遇的事頗相似。當時耶穌基督向掃羅顯現,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正如使徒約翰和司提反所為一般,掃羅直接回答耶穌說:「主阿,你是誰?」——使徒行傳9:4,5,
懷著適當的尊敬
14,15.當我們禱告時,我們的態度、言詞和聲調應當表示什麼?為什麼?
14 當我們藉著禱告與宇宙偉大的主宰溝通時,我們也必須以適當的方式來到他面前。我們必須懷著最大的尊重、恭敬和謙卑向他求告。雖然上帝的道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親近上帝,這卻不是說我們可以與偉大的造物主過度親密而毫不拘禮。(希伯來書4:16;約翰一書3:21,22))我們若在禱告的開始對上帝說,「午安,耶和華,」那就絕不適當了。我們能夠放膽親近上帝是由於我們的信心和我們堅信他願意垂聽我們的禱告,同時也因為我們對他保持忠誠的緣故。但是我們應當懷著深深的尊重和恭敬如此行。——可參閱傳道書5:1,2。
15 我們永不應當忘記,耶和華上帝比我們崇高得多。由於我們生活在地上和我們的體質的緣故,我們在能力和榮耀方面均低於天使。(希伯來書2:7)除此之外,我們是不完美和有罪的人。因此很適當地,我們在禱告中所用的措辭和聲調應當表明我們了解和體會我們與耶和華上帝的關係,因為他只會垂聽『因他的話而戰兢』的謙卑人。(以賽亞書66:2)耶穌基督在他那關於兩個上耶路撒冷聖殿禱告的人的比喻中多麼有力地表明這個原則!耶和華上帝並不理會那狂妄倨傲、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但他卻垂聽和應允那謙卑、痛悔的稅吏的禱告。——路加福音18:9-14。
懷著信心堅忍不拔
16.什麼經文表明在禱告方面信心的重要性?
16 禱告蒙耶和華垂聽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懷著信心求告他。上帝的道屢次向我們指出禱告的這個必需條件。耶穌說:「只要你們的信心像一粒芥菜種……沒有什麼是你們不能作的。」(馬太福音17:20,《新譯》)希伯來書11:6告訴我們,若要取悅上帝,我們就必須不但相信他存在,同時也堅信他會賞賜那些『熱切尋求他的人』。門徒雅各寫道:「要[繼續]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不要想從主[耶和華]那裡得什麼。」——雅各書1:6,7。
17.聖經提出什麼勸告鼓勵人禱告要恆切?
17 我們的祈求若要蒙上帝垂聽,我們也必須恆切地禱告。我們應當養成禱告的習慣。聖經勸勉我們說:「要堅定地保持禱告的習慣。」(羅馬書12:12,《現代英文新約》,J.B.菲臘士譯)耶穌屢次強調禱告的這個條件。他在登山寶訓中說:「要繼續請求,就會賜給你們;繼續尋找,你們就會尋見;繼續敲門,就會給你們打開。」(馬太福音7:7,《新世》)耶穌的一個比喻談及一個寡婦使一位既不懼怕上帝,也不尊敬世人的法官為她伸冤;他在這個比喻中也同樣地強調恆切禱告的重要性。(路加福音18:1-8)我們若真正渴望獲得我們求耶和華上帝的事,我們就會『恆切禱告』和「不住的禱告」。——羅馬書12:12;帖撒羅尼迦前書5:17,
18.我們不應當容許什麼事佔去我們禱告的時間?
18 與恆切禱告有密切關係的一件事是撥出時間來禱告。我們永不應當忙到沒有時間禱告。誠然,生活上有些必需的事——日常的職業、飲食、梳洗、睡覺——這佔去我們每日24小時的大部份時間。但豈不是也有其他許多事可能佔去我們過多的時間嗎?這些事可能包括閱讀報章、看電視、參加運動和其他種類的消遣或娛樂。除非我們真正體會禱告的寶貴權利,不然我們就很可能發覺自己由於容許這些事佔去我們的禱告時間,以致我們忽略了禱告。
禱告的場合
19.有些什麼場合是我們可以禱告的?
19 我們的確有許多場合或機會可以禱告。我們若要「不住的禱告」,就必須在所有各種場合均如此行——在早上起床時,晚上就寢時,進食之前和夜間醒來時。(可參閱詩篇5:3;92:1,2;119:147-149,164;提摩太前書4:4,5。)我們可能面對嚴重的難題或艱苦的時刻,必須負起沉重的責任;我們可能需要在一群基督徒聽眾之前作演講或在政府官員面前為自己的信仰辯護。無疑這些都是將我們的事告訴耶和華的時候。不錯,「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上帝],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6)除此之外,每逢我們獲得某項特別的福分,特別是這若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或為我們所渴望的話,我們的心應當對耶和華充滿感激。當然,我們無需有特別的理由才可以禱告。我們的心靈和頭腦可能推使我們在其他任何時候對上帝表示感激。
20. 關於禱告時所作的姿勢,我們可以說些什麼?
20 既然任何時候都可能是宜於作禱告的時候,這是不是說我們無需留意我們在禱告時身體的姿勢呢?誠然,聖經並沒有規定我們在禱告時必須作出某種姿勢,例如跪下或合起手來。但是我們確曾讀到有人站著、跪下、俯伏在地及高舉兩手禱告。(可參閱創世記24:26,48;列王紀上8:22,42,44,54;尼希米記2:1-4;馬可福音11:25。)這表示在可能範圍內,禱告時作一種尊敬的姿勢是適當的。例如,在小組聚會中我們可以站立低頭禱告。在身體姿勢上的這種改變也可以幫助我們集中精神留意別人代我們所作的禱告。以私人的禱告而言,跪下的確看來是一種特別適當的姿勢。(可參閱但以理書6:10;腓立比書2:9,10。)即使我們在就寢時躺在床上禱告,我們亦必須小心聽從使徒的勸告,在禱告時『保持儆醒』留意。——以弗所書6:18。
21.我們若想求告上帝而蒙他垂聽,就必須怎樣禱告?
21 的確,對耶和華上帝禱告是我們應當看得十分認真的一件事。我們應當多麼感激天父讓我們與他溝通,並且能夠深信他會隨時垂聽我們的禱告!當然,這有賴於我們懷著信心,通過適當的途徑和懷著正確的態度求告他,並且在禱告方面恆切不懈而永不致於忙到沒有時間禱告。你若有兒女,則要耐心地藉著訓誨和自己所立的好榜樣教導他們認識禱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