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失去千禧年的希望
天堂或地獄!這是個多麼奇怪的選擇!可是,億萬的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徒、猶太人和回教徒便面對這兩個選擇。至於天主教徒,在往天堂的路上還有個煉獄。但甚至這種恐懼和這個希望亦變成如此模糊不清,以致許多誠懇的信徒懷疑它們是否實有其事。
難怪法國的宗教作家傑克·杜卡斯尼(Jacques Duquesne)能夠錄下他與兩個仍然上教堂的天主教徒所作的以下談話:(與一個男子交談)「你相信有地獄嗎?——不相信,絕不相信!……——相信有天堂嗎?——我不相信有這樣的地方,正如我不相信有地獄一般。」(與一個女子交談)「在你看來,我們死後有什麼遭遇?——當我們死去時嗎?其實我已有好幾年時間不再相信死後有任何事發生了。——你的話是什麼意思?——沒有什麼東西會在死後繼續生存。當然,人人都可以見到身體已經死去。我相信靈魂也是一樣。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但你仍然堅信有天主嗎?——不錯,的確相信。——什麼使你相信呢?——為了要有個希望。」——《現代人的上帝》(法文)。
顯然天主教會並沒有給屬下教友一個能夠使他們具有堅強信念的希望。事實上,懷疑和甚至不信乃是現在基督教國所有傳統教派所收的惡果的一部分。在許多大部分人民是天主教徒的國家中,「到天上享福」的模糊希望並不足以制止千百萬人失去信心而寄望於共產主義去實現他們自然的合法願望——在地上安居樂業。許多人看來寧願放棄在天上「永遠享福」的模糊希望而選擇在地上快樂地過「七、八十年」。但甚至這個希望也證明只是幻想而已。
蔑視「千禧年的信仰」
今日有許多人成為不冷不熱的「基督徒」,對現世所感的興趣遠超過他們渴望見到基督徒的希望實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基督教國的各教會歪曲了基督徒的希望。他們以蔑視的態度談及一般寄望於基督千年統治的誠懇基督徒。例如,深受人尊重的學術巨著,法文的《天主教神學辭典》,為「千禧年主義」所作的定義如下:「一些等待彌賽亞統治世界的人所自稱懷有的錯誤信仰,他們有時認為這段統治的長度是一千年。……自從第五世紀以來,千禧年的信仰已不再被人談及,或只是很罕見地由少數怪誕的教派所談及。」
可是,雖然這本權威性的天主教著作以藐視的態度談及一般相信彌賽亞千年統治的人,它卻承認千禧年的信仰在第五世紀之前被人談及。換句話說,千禧年的希望在第五世紀被人忘記了。為什麼呢?歷史是否證實聖經本身所透露的事實,表明早期的基督徒相信基督的千年統治呢?若是如此,億萬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是怎樣失去千禧年的希望的呢?讓我們看看有聲望的參考書和歷史書對這些問題提出什麼答案。
來自「教會元老」的證據
天主教的參考書承認有許多最早期的「教會元老」或早期教會作家相信和提倡基督的千年統治。《天主教百科全書》說:「在後來的天主教徒中,海雅亞普里斯的巴比亞斯主教,聖若望[使徒]的門徒,看來是『千禧年主義』的擁護者。他聲稱自己從使徒同時代的人獲得這項教訓,而艾連尼亞斯則聲稱其他曾見過門徒若望及聽過他講道的『長老』從他獲悉千禧年的信仰而以之為主的教訓的一部分……
「聖巴拿巴書[第二世紀早期]的大部分註釋者均懷有千禧年的見解。……里昂的聖艾連尼亞斯,小亞細亞的一個土著,受聖波利卡普的同伴所影響而接納了千禧年的見解;他在抨擊諾斯替教徒的著作中論及這個見解及為其辯護。……羅馬以身殉道的聖賈士丁在他《與特賴芬的對話》(80-81章)中以千禧年的教理與猶太人對抗……在亞細亞行省中人們繼續相信千禧年的主張,一個見證是聖米利圖,第二世紀撒狄的主教。……
「……透得連所提倡的主張是……在世界末了,應許的偉大王國,新耶路撒冷,會建立起來而延續一千年。這一切提倡千年統治的作家引證舊約先知書的各段經文,也引證聖保羅的書信和聖約翰的默示錄[啟示錄]的若干片段。」——楷書本刊自排。
誰真正「繼承使徒」
羅馬天主教會聲稱它優於基督新教的各教會以及耶和華見證人;它所用的主要論據之一是,它聲稱唯獨它將使徒時代的基督教傳統保全下來。正如《天主教字典》說:「天主教會是繼承使徒的,因為它的道理乃是一度向眾使徒顯示的信仰。教會保護和解釋這些信仰,既不增添,也不刪減。」——楷書本刊自排。
可是,《天主教百科全書》所說的一些提倡千禧年希望的人乃是被天主教會本身承認為最早的「教會元老」的一部分。其中兩個(波利卡普與巴比亞斯)據稱曾見過使徒約翰及聽過他講道,並且曾與一些認識基督本人和其他使徒的門徒見過面。該書所提及的其他的人均是第二世紀或第三世紀早期的「元老」或「教會作家」,而他們全都相信基督的千年統治。
深具權威性的《天主教神學辭典》甚至說,與巴比亞斯同時的一些比他更「聰慧」和「睿智」的人「也像他一樣相信基督的千年統治,並且認為這個信仰是基督徒信仰的重要教義之一。」同一本天主教參考書說,賈士丁·馬特雖然知道他有些同時代的人在千禧年的問題上與他的見解不同,他卻認為在這件事上他是「更完全正統的信仰的保全者。」論到艾連尼亞斯,這本字典說:「在他看來,千禧年的信仰是傳統的教訓的一部分……聖艾連尼亞斯看來認為人若不相信千禧年就無法正確地解釋聖經。」——第十卷,1761、1762欄(楷書本刊自排)。
因此,誰更接近真正使徒的教訓和傳統:蔑視地將一般仍然相信基督千年統治的人稱為『怪誕的教派』的羅馬天主教會——抑或珍惜千禧年希望的耶和華見證人?天主教會是怎會將這個希望從它的教義中刪去的呢?
變節背教歪曲了基督徒的希望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見到,由於在公元前最後幾世紀所發生的變節背教,猶太人捨棄了他們對復活所懷的希望,轉而相信異教的道理,認為人生來便有個不死的靈魂;他們並且也將原本的彌賽亞希望轉變為一個政治性的希望。類似地,聖經預告會在基督徒當中發生的變節背教(使徒行傳20:29,30;帖撒羅尼迦後書2:3;約翰一書2:18,19)也歪曲了千禧年的希望。
猶太學者史康菲爾德(Hugh J. Schonfield)說:「直至公元第二世紀,基督徒才開始偏離了上帝的王國在地上統治的希望。」「雖然受到勸勉要保持堅定、忠貞和忍耐,有許多基督徒卻感覺失望而離開教會或跟從一些對基督教的性質提出較不屬地的解釋的教師。」
論到基督徒「偏離」了屬天的彌賽亞王國在地上恢復樂園的希望一事,《新約神學新國際辭典》(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說(第二卷,在「樂園」的標題之下):「在教會歷史的進一步發展中,許多來自聖經以外的主題、圖畫和見解被吸收進樂園的觀念中……教會對樂園的猜測和一般流行的觀念也與以下的事實有關,即靈魂不死的主張取代了新約的末世學,連同死者復活和新天新地的希望(啟示錄21章及其後),以致人們相信靈魂在死後受到審判而進入現在被人認為是屬於另一世界的樂園裡。」——楷書本刊自排。
由此可見,由於變節背教的基督徒採納了靈魂不死的希臘見解,他們遂將樂園從地上轉移到天上而捨棄了原本的千禧年希望。《大英百科全書》(1977年)所作的承認證實了這點:「希臘思想對基督教神學所發生的影響破壞了千禧年主義者的世界觀。」
新柏拉圖主義取代了千禧年的希望
因此,千禧年的希望遂淪為變節背教的犧牲者。它的仇敵竭盡全力與之作對。《天主教神學辭典》列出一些反對千禧年信仰的人。該書說羅馬教士該亞士(第二世紀末了和第三世紀初期的人)「為了戰勝千禧年的信仰,遂一口否認默示錄[啟示錄]和約翰福音的真確性。」同一本權威性的天主教參考書也透露,「聖」狄奧尼西斯,第三世紀亞歷山大尼亞的主教,為了一篇論文抨擊千禧年的信仰;「為了阻止一些懷有這種見解的人將他們的信仰基於聖約翰的默示錄之上,他毫不猶豫地否認這本書的真確性。」
我們在厚達15卷的天主教辭典中進一步獲悉,第三世紀的「教會元老」俄利根譴責一些相信千禧年會帶來地上幸福的人,因為他們「解釋聖經的方式像猶太人一般。」俄利根還為了什麼緣故如此大力反對千禧年的信仰呢?《天主教百科全書》告訴我們:「鑑於他的主張所根據的新柏拉圖主義……他[俄利根]無法支持相信千禧年的人。」由於俄利根像柏拉圖一樣相信人的靈魂生來便是不死的,他被迫將彌賽亞千年統治所帶來的屬地幸福轉移到靈界中。
奧古斯丁決定「不會有千禧年」
但是,使千禧年的希望對天主教徒和甚至基督新教徒說來受到致命打擊的人無疑是「聖」奧古斯丁。《大英百科全書》將奧古斯丁譽為「基督教在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並且說他使「新約的宗教最徹底地與希臘哲學的柏拉圖傳統混合起來。」奧古斯丁大力反對樂園在基督千年統治期間於地上恢復的原本希望。《天主教百科全書》說:「聖奧古斯丁最後堅稱不會有千禧年。……這位偉大的神學家……對默示錄第二十章提出一項比喻性的解釋。他告訴我們,這章所提及的頭一次復活是指人在受浸時於靈性上經歷新生而言;在六千年歷史之後臨到的千年安息則是整個永生的過程……,在此之後的西方神學家均採納這個顯赫的神學家所作的解釋,於是較早形式的千禧年信仰便不再受人支持了。」
這不但使天主教徒失去了原本基於聖經的千禧年希望,基督新教徒也遭受同樣的損失。1977年的《大英大百科全書》透露:「奧古斯丁所提倡的比喻性的千禧年主張變成了教會的官方主張,啟示主義[期望罪惡在最後消滅和公義終必得勝的主張]遂失勢了。……路德會、喀爾文派的基督新教改革者和英國教會的傳統均不屬於啟示派而緊緊依附奧古斯丁的見解。」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神學家誤將聖經所提出的屬天希望應用在所有義人身上;這個希望其實是上帝僅向一小群數目有限,被召與基督一同作君王、祭司和審判者的基督徒所提出的。(啟示錄20:4-6;路加福音22:28-30)這些神學家對他們的信徒提出在天上「永遠享福」的模糊希望。他們完全忽視了上帝定意要使他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事。(馬太福音6:10)可是聖經卻向人提出永生的奇妙希望,不僅是蒙揀選的少數人會在天上享永生,而且有無數其他的人會在地上享永生。我們會在下兩篇文章中對這個與基督的千年統治有密切關係的雙重希望作更詳細的討論。
[第10頁的圖片]
透得連相信應許的王國會建立起來而延續一千年
[第11頁的圖片]
俄利根像柏拉圖一樣相信人有個不死的靈魂,並且否認上帝的王國會統治地球一千年
[第12頁的圖片]
奧古斯丁將希臘哲學與聖經的教訓混合起來,主張不會有千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