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1 12/15 25-30頁
  • 「列邦啊,當與他的子民一同快樂」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列邦啊,當與他的子民一同快樂」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在列國中作公開的宣佈
  • 聖經預言萬民的喜樂
  • 自1914年以來上帝的王國有什麼作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耶路撒冷——「對萬民的一塊重石頭」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5年
  • 將臨的世界政府——上帝的王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 當萬民在上帝的王國治下團結起來的時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守》81 12/15 25-30頁

「列邦啊,當與他的子民一同快樂」

1.為什麼仍然遵守摩西律法的猶太人並沒有證明是聖經吩咐列國與之一同「快樂」的『上帝子民』?

聖經吩咐列邦與「他的子民」一同「快樂」,但「他的子民」是誰呢?(羅馬書15:10,《新譯》)事實證明這並非猶太人。今日血統上的猶太人仍然試圖謹守摩西的律法;但自從古代的耶路撒冷於公元70年被提多將軍手下的羅馬大軍所摧毀以來,在過去的1,900年間猶太人一直受人恨惡和逼迫。說來奇怪,甚至血統上的猶太人本身也沒有與「他的子民」,耶和華的百姓,一同快樂。在公元前1473年,猶太的先知摩西在上帝感示之下唱了一首頌讚的詩歌,他在詩歌的末了唱道:「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呼,因他要伸他僕人流血的冤,報應他的敵人,潔淨他的地,救贖他的百姓。」——申命記32:43。

2.將耶穌的門徒從『黑暗的權勢遷到他愛子的國裡』一事在何時開始發生?

2 保羅在公元56年左右引證摩西的這段話,並將其應用出來;但在此之前很久,在公元33年,耶穌已死去、復活和升返天上。因此,從公元33年的五旬節開始,「他的子民」,耶和華的百姓,乃是耶穌基督手下獻了身、受了浸及從靈而生的門徒。若干年後,保羅在公元60至61年左右寫信給歌羅西地方耶和華的「子民」,說:「感謝父[耶和華],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歌羅西書1:12,13)耶穌升返天上之後,這項遷移從公元33年猶太的五旬節(西灣月6日)開始發生。

3.藉著被遷到上帝愛子屬靈的國裡,他們代替君王成為什麼?

3 在那一天,天父藉著他那得了榮耀的愛子耶穌基督將聖靈首先傾澆在耶路撒冷城中大約120個等待著的門徒身上。藉此上帝將他們從世界黑暗的權勢之下遷移到他的愛子,「世界的光」耶穌基督,的屬靈王國裡。(約翰福音8:12)這個屬靈王國是耶和華上帝所設立的;在這個國裡,耶穌基督以耶和華的臣宰的身分作屬靈的君王。為了執行這個職分,耶穌任用他在地上由靈而生的門徒「作基督的大使」。(哥林多後書5:20,《當代聖經》)按照英文的《修訂本》,他們「代表基督作大使」。這些「大使」的確持有一項為政府服務的職分。

4.(甲)因此,列國應當與之「一同快樂」的上帝「子民」是由誰組成的?(乙)外邦的列國應當為了什麼而榮耀上帝?

4 所有不屬於屬靈以色列人的列邦都應當與這些大使一同「快樂」。為了什麼緣故呢?基督的大使保羅在寫給羅馬基督徒小組的信中回答說:「基督為了上帝的真理,成了受割禮的人[血統上的猶太人]的僕人,為的是要證實對祖先的應許,使外族人因著所蒙的憐憫榮耀上帝。」(羅馬書15:8,9甲,《新譯》)上帝對「外族人」表現什麼憐憫呢?

5.(甲)上帝對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所表現的「憐憫」是什麼?(乙)這項「憐憫」在何時開始及開始於什麼人身上?這將他們帶進什麼之中?

5 在公元第一世紀,上帝的「憐憫」便是:耶和華上帝容許沒有受過割禮的外邦人(或列國的人)歸於他對受過割禮的猶太人的祖先所作的「應許」之下。對未受過割禮的非猶太人來說,這件事開始於公元36年。當時羅馬的百夫長哥尼流與他的家人及朋友在該撒利亞接受了使徒彼得的傳道職分,並且被上帝的聖靈所膏而受了浸。(使徒行傳第10章)至於哥尼流和他的家人是否後來離開該撒利亞,返回意大利成為羅馬基督徒小組(在此之前由受過割禮的猶太信徒所構成,也可能包括若干猶太的『改信者』)的成員,我們無法確知。(使徒行傳2:1-10)但是從那時起,上帝開始向歸信他而受了浸的外邦人表現「憐憫」;雖然他們未受過割禮,他仍然容許他們進入他愛子屬靈的「王國」裡。

6.(甲)在保羅的日子,上帝的「憐憫」意味到讓列國的人成為什麼的成員?(乙)為什麼這些接受「上帝的憐憫」的人不能夠參與俗世政府的政事?

6 這樣,地上的「列邦」,不論是受過割禮的撒瑪利亞人、受過割禮的埃及人或未受過割禮的非猶太人,都有機會成為使地上萬族得福的『亞伯拉罕後裔』的成員。(創世記12:3;22:15-18;加拉太書3:3-29)雖然目前這些人是在上帝愛子的屬靈王國裡,所有在地上忠心至死的受膏基督徒均會復活進入上帝屬天的王國裡。他們會在那裡與基督一同作王統治一千年以造福地上的萬族。(啟示錄20:4-6)同時,當他們仍然在地上是血肉之軀之際,他們持有作「基督的大使」的榮耀「職分」,致力於傳揚關於耶和華的基督王國的「道」。由於這緣故,他們無法首尾一貫地成為這個受魔鬼所控制的世界裡列國政府的臣宰。——使徒行傳6:4。

在列國中作公開的宣佈

7.這些「大使」對世上的鬥爭採取什麼立場?為什麼他們繼續歡欣鼓舞及邀請別人與他們一同歡樂?

7 王國的「大使」對俗世的種種鬥爭嚴守中立。他們知道「外邦人的日期」或「指定的列國時期」已在1914年的初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的第三個月,結束了。(路加福音21:24,《國語聖經》;《新世》)當時,外邦的列國操有世界統治權的時期已經終止。可是世上的列國,包括基督教國屬下的各國在內,卻頑梗不化地拒絕承認這件事實。他們對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大施反對和逼迫,因為後者向他們指出這件事實來。這一切逼迫都是聖經所預言的。雖然如此,代表上帝那業已建立的王國的「大使」們繼續歡欣鼓舞。他們邀請萬國的人與他們一同歡樂,並且加入他們的行列向人宣揚上帝加於耶穌基督肩上的王國。

8.(甲)自何時以來,來自萬國萬族的一「大群人」被召集到上帝那業已建立的王國一邊?(乙)他們清楚看出什麼事?他們很渴望能夠享有什麼經驗?

8 從1935年的春季(五月)開始,來自萬國的一「大群人」開始與耶和華的「子民」一同歡樂;後者乃是受靈所膏而有權承受他的屬天王國的人。來自萬國萬族的「大群人」渴望成為基督的千年王國在地上的臣民。(啟示錄7:9-17;22:17)他們清楚看出,當外邦人的日期在1914年結束時,「世上的國成了我主[耶和華]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1:15)他們體會到他們正生活在從世上業已絕望的各國政府進至上帝彌賽亞的千年王國全權統治的過渡時期中。他們渴望能夠活著通過這段過渡時期,不用死亡便直接進入彌賽亞王國治下的地上新規制裡。這會是耶和華上帝對他們表現的莫大「憐憫」。

9.(甲)組成國際性的「大群人」的人接受了什麼邀請?他們以什麼行動象徵這件事?(乙)作為與綿羊相若的人,他們在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期中怎樣善待基督的屬靈「弟兄」?

9 不錯,耶和華表現異乎尋常的「憐憫」,令『這王國的好消息傳遍天下對萬民作一個見證,』使「大群人」得以聽見。(馬太福音24:14,《新世》)從1935年的春季開始,構成「大群人」階級的人接受了上帝的「憐憫」,響應他的邀請,通過基督將自己呈獻給耶和華上帝,並且以水浸禮象徵他們所作的獻身。耶穌所說關於綿羊和山羊的比喻,載於馬太福音25:31-46,表明他們必須在現今這世界『末期』中善待他的選民,他的屬靈弟兄。(馬太福音24:3,31)這包括協助基督的屬靈「弟兄」宣揚『這王國的好消息』在內,直至「大災難」在不久來臨為止;這樣的災難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馬太福音24:14-22)由於與『基督大使』的餘民緊密合作,他們得以享有一個新的地位。

10.大群人獲得什麼新的地位?他們與『代替基督的大使』一同作出什麼服務?

10 被召集到基督右邊蒙他嘉許的「大群」與綿羊相若的人以基督使者的身分為他的王國作神聖的服務。他們獲得一項「職分」,為一個王國政府,「屬天的王國」,的權益服務。藉著他們與王國的「大使」合力作出的卓越服務,他們表明自己對耶和華上帝深懷感激。

聖經預言萬民的喜樂

11.大衛說他會歌頌其名的那一位是誰?他怎樣描述這一位?

11 使徒保羅論及列國會如何「因著所蒙的憐憫榮耀上帝」時引用詩篇執筆者大衛王的話,並接著說:「如經上所說:『因此我要在列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詩篇18:49;撒母耳記下22:50;羅馬書15:9乙,《新譯》)受上帝感示的詩篇執筆者描述他會歌頌誰的名,因為他在詩篇的末了補充說:「耶和華賜極大的救恩給他所立的王,施慈愛給他的受膏者,就是給大衛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撒母耳記下22:51。

12.(甲)耶穌在地上作人時怎樣在列邦中『公開稱讚』耶和華?(乙)復活了的耶穌在什麼省分吩咐門徒要以「大使」的身分怎樣行?

12 更大的大衛,意即耶穌基督,在地上作完美的人時並沒有在外邦國家中對耶和華上帝作了很多感謝和讚美。他曾在撒瑪利亞人當中及對一個敘利亞腓尼基婦人(他將這婦人的女兒從鬼魔手中救出來)作了一點宣揚王國的工作。再者,他所從事的傳道工作有很大部分是在以賽亞書9:1所說的「外邦人的加利利地」作的。在這個地區中,他將宣揚王國運動的總部設於加利利海旁的迦百農。(馬太福音4:12-15)他復活之後在「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對手下『代替基督作大使』的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

13.(甲)在耶路撒冷等候的門徒在什麼日子及怎樣受任命去執行大使的職分?(乙)他們在什麼地方開始公開在列邦中「稱讚」耶和華?

13 復活了的耶穌授予手下受了浸的門徒這項任務之後不久,公元33年的五旬節便來到了。在那天的清晨,得了榮耀的耶穌將耶和華的聖靈傾澆在耶路撒冷城中大約120個門徒身上。由於他們在那天所作的傳道,大約有3,000個猶太人和猶太的改信者接受了王國的信息而受了浸。在此之後,這些接獲聖靈的人參加代替基督作大使的工作。迫害的浪潮在耶路撒冷爆發之後,有些人開始在撒瑪利亞人當中『公開稱讚』耶和華,後來更要在羅馬籍和其他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當中如此行。萬國萬族的人聽見有人在他們當中公開宣揚和稱讚耶和華之後,他們也可以通過基督求告上帝的名而得救。

14.使徒保羅接著從申命記32:43引證什麼話?因此,身為耶和華的子民的人必須在這方面怎樣行?

14 使徒保羅引用更多預言去支持他的論據,說:「又說:『列邦啊,當與他的子民一同快樂。』」(羅馬書15:10,《新譯》;申命記32:43)可是,除非萬國的人聽聞耶和華,否則他們又怎能與他的「子民」一同快樂呢?因此,身為「他的子民」的人必須對別人宣揚上帝的彌賽亞王國。——羅馬書10:13-15。

15.為了使保羅所引證的詩篇117:1得以實現,什麼人必須採取什麼行動,然後列國的人才能夠作出響應?

15 使徒保羅提出更多聖經的證據,他引用耶和華通過受他感示的發言人所說的話:「又說:『萬族啊,你們當讚美主[耶和華];願萬民都頌讚他。」(羅馬書15:11,《新譯》;詩篇117:1)不錯,這樣說很容易,但是除非我們將耶和華告訴萬國萬族的人及解釋為什麼我們應當讚美他,萬國萬族的人又怎能讚美他呢?因此,我們需要向萬國宣揚耶和華的基督王國。這便是上帝委派給王國繼承者的餘民及他們的「大群」夥伴同工的「職分」。——啟示錄7:9-17。

16.保羅從以賽亞書11:10引用關於「耶西的根」的話會怎樣獲得實現?

16 使徒引用第四個見證人去支持他的論據,說:「以賽亞也說:『將來必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治理列邦的;列邦都寄望於[他]。』」(羅馬書15:12,《新譯》;以賽亞書11:10)伯利恆的耶西是大衛的父親,而大衛則被上帝任命為治理以色列12支派的君王。大衛自己無法對他肉身的父親成為一條賜生命的「根」。因此真正的「耶西的根」必然是生於伯利恆及出自耶西本身的猶大支派的耶穌基督。耶穌會對他屬地的祖先耶西成為一條賜生命的「根」,因為他會在他的千年統治期間將耶西和耶西的兒子大衛從死裡復活過來。——啟示錄22:16。

17.那末,列國可以寄望的「耶西的根」是誰?

17 大衛征服了遺留在應許之地的非猶太各國之後的確曾「治理列邦」。可是,自從公元前1037年以來,大衛已經死去了,列國的人自然無法寄望於他。可慶幸地,他們可以寄望於目前作王統治的更大的大衛,『大衛的根和後代』耶穌基督。(啟示錄22:16)他們寄望於這位實體的大衛必定不會成為徒然或令他們失望。

18.在萬國中誰已將希望寄託於上帝所應許的這位統治者身上?什麼人已受他所統治?

18 自從1935年以來,有千千萬萬來自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大群人」寄望於這位絕不會令他們失望的統治者。藉著服從他的命令『將王國的好消息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他們證明他們的確寄望於他。(馬太福音24:14)自從為人帶來死亡的罪侵入人間以來,在萬民中死去的人均必須將希望寄託於現今正掌權統治的屬天君王耶穌基督身上。自從他在外邦人的日期於1914年結束時登基作王以來,他一直管理萬國中相信和寄望於他的人。當他將人類中一切蒙他救贖的人復活過來之後,他會進一步統治數目遠較大得多的人。

19.因此,萬國中相信的人有理由越來越「滿有盼望」嗎?他們有理由快樂嗎?

19 因此,萬國的人有理由要與耶和華的「子民」,屬靈的以色列人,「一同快樂」嗎?不錯,他們有最大的理由要如此行!保羅引用完幾個預言之後所作的祝福是多麼適切!因為他說:「願那賜盼望的上帝,因著你們的信,把一切喜樂平安充滿你們,使你們靠著聖靈的大能滿有盼望。」(羅馬書15:13,《新譯》)無可否認地,上帝所感示的這個禱告現今正應驗在全球各地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身上。聖經預言的應驗顯示我們那榮耀的希望行將實現了。因此,『快樂吧』!

「謹守訓言的,必得好處;倚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箴言16:20。

[第26頁的圖片]

羅馬的百夫長哥尼流與家人及朋友在該撒利亞從彼得的傳道職分得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