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在危險的日子保持活躍
像普世各地其他許多人一樣,你也許深深意識到我們正生活在危險的日子。
許多人由於世人如此專注於武器和戰爭而意識到他們正處於危險的日子。其他的人則由於面對嚴重的經濟難題而意識到時勢的危險。或者,若有人問你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這麼危險,你可能想到罪行和暴亂的激增。這些難題一致證明我們正生活在聖經所豫言的一段特別時期中。「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提摩太後書3:1-5。
但是在1981年9月13日星期日,有一件特別的事發生,這件事充分表明甚至在我們這「危險的日子」,基督徒仍然可以在靈性上保持活躍及對未來保持樂觀。這是什麼事呢?我們可以怎樣自其得益呢?
基列學校的畢業禮
這件在美國紐約市發生的特別事件便是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七十一屆學生的畢業禮。我們考慮一下節目中的若干要點無疑會對我們十分有益。
主要的講者是守望台社的社長及學校的校長F.W.法蘭茲。他那延續一小時的演講首先回顧學校的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當時的社長J.F.盧述福相信由於耶和華見證人所受到的猛烈迫害,社方可能需要將總部從紐約的布洛克林遷往別處。於是他在紐約州北部建築了一些房屋供容納總社的辦事人員之用。後來在1942年,當N.H.諾爾成為社方的第三任社長時,對啟示錄第十七章所作的仔細檢討透露國際聯盟這個和平組織,由一隻獸所象徵,會以某種形式再度出現。(啟示錄17:8)這意味到戰爭會結束而有一段和平的時期來臨。正如你所知,這件事的確發生,重現的和平組織便是聯合國。
憑著對聖經的這項了解,社方決定將紐約州北部的建築物用來成立一間特別學校去訓練海外傳道員,在將臨的和平時期中把「王國的好消息」傳往許多外國。(馬太福音24:14)這間獨特的學校在1943年2月1日開課,而社方的第四任社長法蘭茲現在對這間學校第71屆的畢業生發表訓話。
他很適切地問來自八個國家的27位學生說:「目前的和平時期已有36年過去了,這段時期還會延續多久呢?我們有些什麼跡象顯示這段時期很快便會結束呢?」你會怎樣回答這些問題?
法蘭茲接著討論牽涉到我們這個時代的若干引人入勝的聖經年代推算。他提及耶和華見證人久已認為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標明了耶穌所提及的以下時期的結束:「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指定的列國時期,《新世》]滿了。」(路加福音21:24)這意味到由耶路撒冷所代表的上帝王國當時已在天上建立起來。但是有些人聲稱1914年並不具有任何意義,並且說耶穌所指的是實際的耶路撒冷受人踐踏而言。可是講者問道:「你若按照這種見解推想下去,便會獲得什麼結論呢?」
以色列的軍隊在1967年佔據了約但河的西岸,包括耶路撒冷的舊城在內。「可是,」法蘭茲問道,「這有為耶和華上帝增光嗎?這有導致彌賽亞來臨,在屬地的耶路撒冷將上帝的王國建立起來嗎?顯然的答案是,沒有。實際的猶太人也沒有按照馬太福音24:14的預言向人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因此,事實表明外邦人『踐踏耶路撒冷』一事並沒有在1967年終止。反之,耶穌所提出的「徵象」自1914這個重大年代以來一直在應驗中。從那時開始,彌賽亞主耶穌基督已從天上在他的仇敵中間掌權。(詩篇110:1,2)因此講者鼓勵新的海外傳道員說,『剩下的時間無疑已很少了。』因此他們應當懷有緊急之感,在這段危險的日子中保持忙碌。——哥林多前書7:29-31。
畢業的學生可以很容易看出為什麼他們應當在基督徒的工作上保持活躍。他們的親屬和當時在場的大約2,000個其他來賓亦然。所有的人均為了獲悉社方作了安排訓練更多海外傳道員一事而大感興奮。班上有兩位學生會返回德國成為一間新的「基列分校」的指導員。這會是一項為期兩個半月的嚴格課程,使學生無需學會英文便能夠獲得訓練被派往海外從事傳道工作。
對活躍的基督徒提出的有益勸告
畢業禮的其他講者也對學生提出健全的聖經勸告。在我們這危險的日子,所有基督徒均可以從這些勸告得益。
基列學校的導師之一,U.V.格拉斯,鼓勵人考慮耶利米的榜樣;耶利米不顧反對和危險,繼續向人傳道。在另一方面烏利亞先知則由於恐懼而逃往埃及,結果被解回猶大被國王所處決。耶利米所立的榜樣以及他從古實人以伯米勒所得的支持也由學生在下午演出的一齣精彩戲劇加以強調。戲劇的名字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信息的無畏宣揚者。」
畢業禮的節目包括由一些經驗豐富的傳道員作出簡短但卻富於幫助的演講。例如大衛·奧爾遜將注意力集中於撒母耳記上2:30的經文之上,上帝在這節經文裡說:「尊重我的,我心重看他。」講者指出我們所有人均喜歡受人尊重,因此我們應當留意也同樣尊重別人。對一些必須與別人同住或共事的人(例如海外傳道員)來說,這樣行特別有幫助。卡爾·克賴恩則討論雅各書5:9的勸告「不要彼此埋怨」的重要性。雖然我們可能因自己的短處而嗟嘆,埋怨基督徒同工的弱點卻時常牽涉到論斷別人而可能使他們感覺灰心或沮喪。
雖然學生並沒有起誓成為海外傳道員,賴甫·華爾士強調他們(以及我們所有人)都可以效法古代拿細耳人的精神。這些人禁止自己不做某些事,使他們可以專心於屬靈的事。此外,正如拿細耳人的頭髮強調他們對耶和華的順服,活躍的基督徒需要對他們與之同事的人以及上帝均需要表現順服的精神。——民數記6:2-7。
畢業禮的節目在戲劇和最後的禱告之後宣告結束。但是聽眾比以前更決心要繼續積極地「與上帝同行」,正如喬治·根格斯在較早時候熱切地勸勉學生所行一般。他提出以諾和挪亞作為榜樣。(創世記5:24;6:9)所有人均清楚記得學校導師J.列福特的演講,他在結論中鼓勵畢業的學生和聽眾繼續在現今這危險的日子努力向人『宣揚君王和王國。』
[第29頁的圖片]
設於德國的基列分校的未來指導員與來自菲律賓的海外傳道員畢業生
[第30頁的圖片]
這齣聖經戲劇以感人的方式描述耶利米懷著大無畏的精神向人宣揚上帝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