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3 8/15 12-15頁
  •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但憑著什麼方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但憑著什麼方法?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四個條件
  • 一項有效的教導工具
  • 感動人服從真理
  • 帶領新人歸附組織
  • 強調宣揚王國的工作
  • 用來幫助別人
  • 永遠活下去絕非僅是夢想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
  • 你能夠生活在上帝和平的新世界裡
    向偉大的導師學習
  • 上帝對地球定了什麼旨意?
    上帝對我們有什麼要求?
  • 「你會和我一同在樂園裡」
    聆聽偉大的導師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守》83 8/15 12-15頁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但憑著什麼方法?

『永遠生活在地上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已。沒有人能夠這樣行。』

你也許聽過人們這樣說。可是你可能知道起初上帝的旨意是要順服的人類永遠生活在一個地上的樂園裡,而上帝的旨意是從不會無法實現的!(創世記1:28;以賽亞書55:11)他的道很明確地應許說:「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詩篇37:29。

這便是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別人時所帶來的令人振奮的信息。以耶穌基督為統治者的王國會使上帝原本的旨意完全實現。在王國的公義施政之下,地球會被開發成為一個美麗的樂園。可是,上帝不會容許所有人都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人必須符合若干條件才行。這是很合理的。——馬太福音6:10。

請想想:你若擁有一間美麗的房子,四周有整潔的花園,你會隨便讓任何人住在裡面嗎?不然,住客必須是你所嘉許的人,並且能夠符合你的條件才行。上帝要求永遠生活在地上樂園裡的人符合什麼條件呢?讓我們查考一下四個基本條件。

四個條件

耶穌基督將第一個條件表明出來,他在禱告中對天父說:「這就是永生——他們吸收關於你這獨一的真神和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的知識。」(約翰福音17:3,《新世》)認識上帝和耶穌基督包括認識上帝對地球所訂的旨意和基督所擔任的角色——作統治地球的新王——在內。你願意研讀聖經以吸收這樣的知識嗎?

許多人發覺第二個條件較為困難。那便是要服從上帝的律法,不錯使自己的生活與聖經所定的道德標準一致。這意味到不再過一種墮落、不道德的生活。——哥林多前書6:9,10;彼得前書4:3,4。

第三個條件是與上帝的交通途徑,他的組織,聯絡交往。上帝一向均運用一個組織。例如,在挪亞的日子,惟獨在方舟裡的人才得以渡過洪水;在第一世紀,惟獨與基督的教會聯絡交往的人才蒙上帝悅納。(使徒行傳4:12)類似地,耶和華在今日只運用一個組織去成就他的旨意。若要在地上的樂園裡得享永生,我們就必須辨明這個組織,並且成為組織的分子而事奉上帝。

第四個條件與忠貞有關。上帝要求他的王國的所有未來臣民全力支持他的政府,忠貞地向別人宣揚他的王國統治。耶穌基督解釋說:「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馬太福音24:14,《新世》)你會將上帝的王國告訴別人以求符合這個條件嗎?

也許你很熟悉這些條件。可是許多人卻對上帝的旨意和他的要求一無所知。現在我們有一項極好的工具去幫助這些人。那便是《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這本書。你有用這本書去幫助別人認識上帝對他們的要求嗎?

一項有效的教導工具

《永遠生活》這本新書含有導至永生的知識。這本書討論人們需要明白的重要聖經真理,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一生呈獻給耶和華上帝,以蒙他悅納的方式去事奉他。美國俄亥俄州一位見證人在信中表達他對這本新的聖經研究輔助讀物的賞識說:

「在6月份我還未有任何聖經研究。但是現在我已有三個聖經研究,而且有第四個準備開始。三個研究都研讀這本新書。三個研究都很經常和令人興奮。這本書以一種精確、易明的方式回答學生的問題。……你們使聖經研究如此易於主持,並且在幫助學生對耶和華和他的組織獲得恆久、衷心的體會一事上,你們顧及到每一個重要的方面,我的確感激不盡。」

以下的信也指出這本新書如何有效:「我用這本書得以開始了三個聖經研究。我發覺這本書對任何年齡的人均非常適合。我與一個83歲的老婦人研讀,也與兩個11歲的女孩研讀,另一個聖經學生則是個50歲的婦人。組織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去幫助最多的人認識耶和華以及他對地球和人類所訂的旨意;能夠與這個組織交往實在是很大的權利。」

感動人服從真理

一個人若要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除了吸收予人生命的知識之外,他還必須使自己的生活與上帝的道德標準一致。《永遠生活》書正幫助人如此行。這本書不但提出直接的勸告,告訴人要避免做什麼不對的事和怎樣避免,同時也鼓勵人做對的事。這本書以有力的方式揭發撒但的奸狡詭計。這本書也清楚表明基督徒為了做對的事而必須作怎樣的奮鬥。

例如,巴拿馬的一位耶和華見證人海外傳道員在信中論及一個正在研讀聖經的青年男子。「他在7月的最後一週獲得《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這本書。他的母親在夏威夷的『王國的真理』區務大會中為他購得這本書。他在7月29日星期四的工作檢討會中告訴我,他已由於在書裡讀到的資料而戒了煙。

「星期五我到他家裡主持聖經研究時,我請他告訴我什麼使他獲得這麼深刻的印象。他指出131頁的插圖,這幅圖畫描繪各種受上帝所譴責而是基督徒所必須避免的活動。『你看看,』他說,『用兩格的部位畫一枝香煙!』然後他指出227頁的插圖和226頁關於在受到引誘想吸煙時立即向上帝求助的資料。『這使我毅然下了決心!我告訴陽光[他的小女孩]立即將所有香煙拋掉!』這結束了17年的吸煙惡習!不用說,那天晚上我們與他開始研讀這本書。一本這麼有力的書無疑不應當被放在書架上浪費了。」

在另一封表示賞識的信中,寫信的人說:「我只是想為了《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這本書向你們致謝。閱讀這本書阻止我犯一個重大的錯誤。

「一個同事邀約我與他一同出去消遣。我清楚知道他懷有什麼念頭。我雖然感覺震驚,但卻同時受到引誘,因此我沒有立即作答。同事於是讓我自行作出決定,他說,『如果你想去,下午四點鐘在這裡等我好了。』

「到下午三點鐘,我仍然未肯定我要怎樣做。我知道接受邀請會損害我與耶和華的關係,但是似乎有個聲音不斷告訴我不會有事發生的。我知道由於我想及這件事而沒有將其排出腦外,我削弱了自己的意志,以致實際希望對引誘屈膝。但我尚未完全屈服。

「就在前一天晚上,我閱讀《永遠生活》書。『為了做對的事而竭力奮鬥』和關於『禱告』的一章使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這本書指出禱告求耶和華賜予力量的時刻不是在你做了錯事之後而是在你感覺受引誘之時。既知道我完全沒有力量抗拒在下午四點鐘與同事會面的引誘,我於是懇求耶和華賜給我力量去抵抗引誘。我將自己的感覺清楚地告訴他。我所作的懇切禱告本身便給予我力量。……當我最後與同事會面時,我有足夠的力量緊守正確的基督徒立場,甚至向他作了一個見證。我希望再次感謝你們提出如此明確的勸告。」

帶領新人歸附組織

這本書所顧及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人需要辨明上帝的顯形組織而與之聯絡交往。耶和華見證人的一位週遊傳道員評論這點說:「有超過25年的時間,組織一直勸勉我們教導聖經學生逐步認識組織,在每次研讀之後撥出一點時間幫助學生認識組織的某個特色。我很高興現在這個特色已包括在研究輔助讀物裡;傳道員和學生便無法錯過這件事了!」

不錯,第23章「上帝的顯形組織」很清楚地解釋耶和華怎樣自古至今均通過一個組織與人交往。『永遠生活』書描述上帝的現代顯形組織的活動,帶領新人歸附這個安全的處所。這本書不但簡述耶和華見證人每週舉行的五個聚會,同時也幫助聖經學生熟悉組織舉行環務大會和其他規模較大的聚會的各項安排。

強調宣揚王國的工作

一個人可能認識導致在地上樂園裡生活的真理;他可能過一種道德清白的生活;他可能與上帝的組織交往;可是他卻尚未有資格成為上帝公義的新規制的公民而獲得生命。他欠缺了什麼呢?這人必須也向人宣揚真理。他必須成為王國的宣揚者!『永遠生活』書以一種非常合乎邏輯而有幫助的方式逐步強調這件事實。例如早在第15章,在「忠於上帝的政府」的次標題之下,這本書說:

「耶和華上帝要求他的臣民忠貞地支持他的王國政府,這並不應當令我們感覺驚奇。世人的政府也要求本國的公民如此行。但是上帝期望人以什麼特別的方式忠貞地支持他的政府呢?他要治下的臣民拿起武器為他的王國爭戰嗎?不。反之,像耶穌基督和早期跟從他的人一樣,他們必須作上帝王國忠貞的代言者或宣揚者。(馬太福音4:17;10:5-7;24:14)耶和華的旨意是要人人都知道他的王國是什麼,以及這個政府會怎樣解決人類的種種難題。你有將你從上帝的道所獲得的知識與親屬、朋友和其他的人分享嗎?上帝的旨意是要你如此行。」

用來幫助別人

像守望台以前的出版物一般,這本書提出一些導至地上樂園的真理。我們鼓勵你小心閱讀和研究這本書,然後將它用來幫助其他人符合永遠在地上樂園裡生活的條件。

何不將這本書介紹給你在日常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種人,例如商人或上門探訪你的鄰人呢?在去年夏天耶和華見證人舉行大會期間,有些汽車旅館中的侍女及其他的人見到這本書而問見證人他們可以怎樣獲得一本。不錯,人們見到這本書精美的裝訂和『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這個書名,便希望獲得一本。因此要準備幾本,一有機會就分派給別人。也不要忘記你自己的親屬。何不設法使他們人人都有一本呢?

[第14頁的圖片]

在主持新聖經研究方面,《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的確是一項極好的工具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