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拯救世界——以什麼方法?
雖然許多消息靈通的世界領袖(包括聯合國的若干領袖在內)對人類的前途懷著黯淡的看法,上帝所感示的聖經卻向我們提出保證上帝會干預世事以拯救世界。但是我們每個人自然想知道事情怎樣牽涉到我們及我們可以怎樣自其得益。為了這樣行,我們需要查考一下「世界」一詞在聖經裡的用法。
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使用哥士模斯(希臘文kosmos)一字共187次,這個字通常被譯作「世界」。這個希臘字含有幾個不同的意思,因此可以應用在不同方面。了解這些不同的意思可以幫助我們較清楚明白耶穌怎樣是「世界的救主」。(約翰福音4:42,《現譯》)我們也會更清楚一個人得救牽涉到一些什麼事。
在約翰福音的前部我們讀到這節饒有趣味的經文:「[耶穌]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約翰福音1:10)顯然這節經文並非論及地球、日、月、星辰,雖然有些人談及「世界」時將這些東西包括在內。反之,約翰所論及的是人,一般的人類世界。耶穌生在這個世界裡,但一般人卻不接受他或認識他。可是聖經也說得不錯,『世界是藉著他造的。』怎會如此呢?因為耶穌在降世為人之前很久曾在天上作他父耶和華上帝的同工。身為天父首生的兒子,他曾參與創造第一對人類的偉大工作;這對人類乃是全人類,包括我們今日的人在內,的始祖。——創世記1:26;箴言8:22,30,31;歌羅西書1:15-17。
「世界」一詞還有一個較有限的不同意思;請留意耶穌對門徒論及他死去時所發生的事的話,「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界]倒要喜樂。」——約翰福音16:20。
這節經文將耶穌的門徒和「世界」作一對比。顯然這裡的「世界」一詞僅是指與上帝疏遠的人類而言。根據同一理由,我們可以了解耶穌的話,他說他的門徒「不屬世界」。(約翰福音17:14,16)雖然基督徒無疑是人類「世界」的一部分,據耶穌在這裡所說的話,他們卻「不屬」與上帝疏遠的「世界」。我們既意識到接受耶穌乃是得救的必需條件,讓我們查考一下對我們來說,「不屬世界」意味到什麼。
「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第一世紀一個戰戰兢兢的獄卒這樣問道。當時他見到受他管理的所有犯人,包括使徒保羅及其同伴西拉在內,都神奇地擺脫了枷鎖。他的問題所獲得的答覆是,「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使徒行傳16:30,31)『相信主耶穌而得救』包括些什麼意思呢?僅是表示相信耶穌是「世界的救主」便行了嗎?藉著查閱一下聖經中關於公元第一世紀數以千計得救的人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出事情牽涉到什麼。
上帝所感示的使徒行傳一書表明當時得救的人必須採取什麼重要步驟。我們讀到:「[他們]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使徒行傳17:11;2:41,42。
從聖經的記錄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得救牽涉到認識上帝的道的真理,經常研讀聖經及將其中的教訓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當時得救的人並沒有覺得天天研讀聖經表示他們是宗教狂或失去平衡。反之,他們研讀聖經使他們的人生觀和生活習慣完全改變過來。這也意味到一種完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種非常快樂的生活方式。
後來使徒保羅評論這件事說:「你們應該除去那與你們以前的行徑一致……的舊品格。反之你們應該藉著那激勵你們頭腦的力量去革新自己,並披上那按照上帝的旨意在真正的公義和忠貞中形成的新品格。」(以弗所書4:22-24,《新世》)別人會留意到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正如使徒彼得寫道:「你們過去隨從教外人的心意,行邪淫、私慾、醉酒、荒宴、狂飲和可憎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夠了。他們見你們不再與他們同奔那縱情放蕩的路,就覺得奇怪,毀謗你們。」(彼得前書4:3,4,《新譯》)藉此早期的基督徒從他們生活於其中的邪惡事物制度獲得拯救。
這些得救的人必須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他們意識到「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這惡者便是「世界的神」魔鬼撒但。(約翰一書5:19;哥林多後書4:4)他們渴望幫助別人擺脫撒但的統治。因此他們怎樣行呢?「每日在聖殿裡和逐戶地,他們繼續不斷教導人和宣揚關於耶穌基督的好消息。」他們「往各處去傳道。」「主[耶和華]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使徒行傳5:42,《新世》;8:4;2:47。
對早期的基督徒說來,「不屬世界」具有很大的意義。歷史書對於早期基督徒的行為提出以下的報導:「他們過著安靜、道德清白而堪作模範的生活。……除了在[愛國的偶像崇拜]燒香一事上,他們在每一方面都是堪作模範的公民。」「基督徒拒絕參與羅馬公民的若干職責。……他們不願持有政治職位。」「熱心的基督徒不參加軍隊,也不接受政治性的職位。」
使徒保羅解釋成為基督徒的人何以在生活上發生這項劇烈的改變,說:「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歌羅西書1:13)因此,從聖經以及早期基督徒所立的榜樣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從現今的事物制度得救意味到基督徒必須對政治和軍事事務嚴守中立。耶穌宣告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你在今日千百萬自稱得救的人當中見到這種情形嗎?你看出在自己的生活上有需要作出調整的地方嗎?
在你得救方面耶穌所擔任的角色
得救的人懷有新的希望和志向。他不再將希望寄託在這個事物制度的成就之上,反之他懷著信心仰望他的救主耶穌基督應許賜給他的獎賞獲得實現。他從聖經意識到,整個人類世界由於是蓄意犯罪的亞當的後裔而處於罪和死的懲罰之下。當亞當犯罪時,他將所有後代「賣了」給罪與死作奴隸。——羅馬書3:23,24;5:12。
可是,耶穌基督獻出他那完美屬人的生命在受苦柱上作為祭物以贖回亞當所失去的東西,藉此將全人類贖回。耶穌付出了所需的代價——以一個完美屬人的生命換取一個完美屬人的生命——不多也不少。保羅說:「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之間只有一位中保,即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他交出自己作為所有人一項相稱的贖價。」(提摩太前書2:5,6,《新世》)由於這緣故,你有理由懷持希望。你若接受耶穌的贖價,你便能夠「脫離罪和死的律。」(羅馬書8:2)因此,得救的人類享有生命的新希望。這是個得永生的希望,正如亞當原本有希望永遠生活在一個地上樂園裡一般。
藉著耶穌基督而得救會帶來奇妙的裨益,但這些裨益並不會自動臨到任何人身上。保羅在希伯來書7:25指出,耶穌「能夠拯救那些藉著他親近上帝的人。」《現譯》與此一致地,人若要得救就必須體會到上帝與基督之間的分別。他們絕非一個三位一體的神當中地位相等的部分,反之他們是彼此不同的個體。耶和華上帝是至高者。他作了安排使他的兒子獻出贖價。因此,人若要真正得救就顯然必須脫離基督教國中謬誤地主張耶穌與上帝是同一位神的各宗教。耶穌自己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可是,你還需要符合其他條件才能得救。使徒保羅寫道:「上帝既然使他[耶穌]達到完全的地步,他就成為所有服從他的人永遠得救的根源。」(希伯來書5:9,《現譯》)在這個遠離上帝的世界裡,順從耶穌並非易事。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34)這顯然意味到得救的人不會偷竊別人的東西,不會過不道德的生活,也不會說謊或彼此欺騙。我們的永遠得救有賴於我們在這些事上服從上帝。
得救進入新規制
得救一事還有另一方面特別牽涉到現今的世代。聖經表明現今的事物制度不久便會遭遇末日,耶穌預言屆時會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馬太福音24:21)這會是『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啟示錄16:14-16)屆時耶穌會採取行動,但不是作一位偉大的傳道者和教師,而是作耶和華的君王和洗雪者。他會消滅上帝的一切仇敵,但會保全他所拯救的人的性命;據啟示錄7:9透露,屆時會有「一大群」這樣的人。保持堅忍而被視為有資格渡過「大患難」的人會大聲喊道:「願救恩歸與……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啟示錄7:10)他們會得救渡過將臨的毀滅,並且會享有在地上樂園裡永遠生活的希望。——可參閱啟示錄7:16,17;21:1-5。
你豈不希望獲得這項奇妙的救恩嗎?藉著對於得救的條件獲得正確的知識,你能夠如此行。當你這樣行時,要跟從早期基督徒所立的榜樣;聖經鼓勵他們「當恐懼戰兢,作成[他]們得救的工夫。」(腓立比書2:12)要在現今對於耶穌怎樣拯救人類獲得更深的認識。這並非僅是一項感情衝動的短暫經驗,反之這牽涉到我們接受他,然後跟從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遵行上帝的旨意。即使你在行走永生的窄路時遭遇困難和反對,要記得耶穌的話,「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10:22;7:13,14。
[第5頁的圖片]
腓立比的獄卒問保羅說,「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第6頁的圖片]
耶穌獻出「一個相稱的贖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