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盡世物』
「需要與世界往來的人不應全神貫注於其中,我這樣說是因為我們所知的世界正在過去。」——哥林多前書7:31,《耶路撒冷聖經》。
1,2.(甲)今日許多人對世界的前途懷有什麼看法?(乙)保羅怎樣論及這世界和用世物一事?
「沒有人可以預言未來會帶來驚喜抑或失望。…可是,這世界看來卻會蹣跚或穩步前進,而且會繼續前進。」著名的歷史家威爾斯(H. G. Wells)幾十年之前這樣說。儘管世上有不少危機和災禍,但許多人仍然覺得人類畢竟會解決它的難題,而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仍然會安然無恙。
2 然而,基督的使徒保羅在上帝的感示之下寫作時提出一個不同的印象。他敦促信徒同工說:「用世物的,要像不用盡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景象正在改變。」另一個翻譯是:「需要與世界往來的人不應全神貫注於其中。我這樣說是因為我們所知的世界正在過去。」(哥林多前書7:29-31,《新世界聖經譯本》;《耶路撒冷聖經》)這項勸告對今日耶和華上帝的僕人具有什麼意義?
「這世界正在過去」
3.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7章討論什麼問題?他在這問題上提出什麼要點?
3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七章討論基督徒當中的婚姻問題。雖然推薦獨身而以之為較佳的途徑,他卻承認那些結了婚的人「不是犯罪。」可是他補充說他們「肉身必受苦難,」因為婚姻必定帶來若干憂慮。例如,親愛的人患病可以帶來壓力。雖然保羅在這裡沒有提及迫害,但已婚的人在這段時期若與配偶分離或父母與兒女分隔會為他們帶來額外的苦難。——哥林多前書7:25-28。
4.哥林多前書7:29是什麼意思?
4 保羅接著說:「弟兄們,我對你們說,時候減少了。從此以後,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哥林多前書7:29)既然「時候減少了,」已婚的基督徒不應如此專注於婚姻的權利和責任而讓這些事佔去他們整個生活。反之,他們應把王國的權益置於生活上的首位,但卻沒有忽略履行婚姻的責任。(哥林多前書7:3-5,29-40)我們既然生活在「末世」,就更有理由要跟從這項受感示的勸告。——提摩太後書3:1-5。
5.我們不應用盡的「世界」是什麼?
5 既然「時候減少了,」保羅說,「用世物的,要像不用盡世物。」(哥林多前書7:29-31)在這段經文裡,被譯成「世界」(哥斯模斯kósmos)的希臘字並非直接指人類,像約翰福音3:16所用的一般,反之它所指的是人類的生活範疇和它的體制。人類有其語言的群體、國家、種族、家庭、貧富以及包圍和影響人類的一般體制。(哥林多前書14:10;雅各書2:5,6;啟示錄7:9;14:6)不錯,當保羅說:「你用世物的時候,不要試圖盡取其中所有的,」他所指的是人類的生活範疇和它所提供的東西。——哥林多前書7:31,《現代新約譯本》,威廉·貝克(William F. Beck)。
6,7.(甲)『這世界的景象』怎樣改變?(乙)使徒約翰對世界的前途提出什麼觀點?
6 保羅也指出基督徒不應『用盡世物』是因為「這世界的景象正在改變。」這世界好像舞台上改換的戲幕一樣。雖然它看來很具吸引力,但它的演員和佈景卻會改變。人類『登場,』有些人行事不可一世。但不久他們便會與自己那代人一同離去而被人遺忘。(傳道書1:4)在我們的時代,這舊世界快要『閉幕』了!誠然,「我們所知的世界正在過去。」——哥林多前書7:31,《耶路撒冷聖經》。
7 使徒約翰提出類似的觀點說:「這世界和一切屬世的慾望都正在消逝;但是,實行上帝旨意的人要永遠生存。」(約翰一書2:15-17,《現譯》)顯然約翰所指的乃是這不義的人類社會必定會受到上帝的毀滅而成為過去,正如洪水之前的不敬虔世界消逝了一般。(希伯來書11:7;彼得後書2:5;3:6)當然,與不義的人一同消逝的將會是現今的人類體制和它所提供的一切事物。
8.雖然這世界正在過去,基督徒卻懷有什麼希望?這件事應怎樣影響我們運用世物的方式?
8 正如公義的人渡過洪水,耶穌亦表明有些人會渡過快要來臨的「大災難。」(馬太福音24:21,22,36-39;可參閱啟示錄7:9-17。)一個「新地」業已在形成中。這個新的人類社會會在王國的統治下生活在地上。(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1;可參閱詩篇96:1。)因此我們本身若懷持渡過末日並在新規制裡享永生的希望,我們為何要把自己大部份的時間和精力奉獻給這個正在消逝的舊世界呢?
「盡可能減少」
9.耶和華見證人可以用什麼平衡的方式適當地運用世物?
9 作為生活在這事物制度中的耶和華見證人,我們不能實際「離開世界。」(哥林多前書5:9,10)所以我們可以適當地以平衡、合宜、有限的方式運用世物。例如,既已繳納稅項,我們自然可以享有政府的「較高權威」所提供的若干服務。(羅馬書13:1-7)我們名正言順地運用郵遞、警察和其他合法的服務,例如交通系統等。為了什麼目的而這樣行?為了適當地生活,並且繼續執行上帝授予的王國見證工作。但是既然我們不會「用盡」世物,因此我們只會運用這一切事物來促進基督徒的權益。運用的程度亦至此而已。
10.(甲)我們的生活應以什麼為中心?(乙)耶穌怎樣以比喻說明王國的重大價值?(丙)王國的權益以及與上帝親密的關係若對我們很重要,這事會怎樣影響我們運用世物?
10 我們不能讓俗世的利益支配我們。反之,我們必須將生活集中於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我們對他所作的崇拜和事奉之上。我們的行動有表明與上帝的「密友之情」對我們真正重要嗎?(約伯記29:4)我們認識到屬靈事物的高度價值嗎?耶穌基督將王國的珍貴程度比作「一顆珠子。」這顆珠子如此貴重,以致一個商人立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了它。(馬太福音13:45,46)由此耶穌表明一個體會贏得王國的真正價值的人甘願捨棄任何屬地的財寶而這樣行。王國和它的權益,特別是與耶和華的親密關係若對我們十分重要,我們便會「盡可能減少……與這世界的一切接觸。」——哥林多前書7:31,《腓立斯譯本》。
『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
11,12.(甲)「世上的靈」是什麼?(乙)基督徒領受的是什麼的靈?它與世上的靈有何不同?
11 不用盡世物的另一個理由是我們不可能一方面有『世上的靈,』而另一方面又想與耶和華享有親密的關係。(哥林多前書2:12)支配著不義的人類世界的靈或推動人的力量是屬鬼魔的,並且使人與上帝疏遠。在魔鬼的控制之下,這世界迎合人的自私心和墮落肉體的慾望,結果使人與上帝為敵。——約翰福音14:30;以弗所書2:1-3;約翰一書5:19。
12 使徒保羅將世上的靈和上帝的靈作一對比,並且論及基督徒說:「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上帝來的靈。」(哥林多前書2:12)由於世人的思想和行事方式與上帝的靈的影響和上帝的道的訓示背道而馳,敬虔的人必須避免世上的靈。反之,愛耶和華的人有正當的理由培養和表現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加拉太書5:22,23。
13.約翰在約翰一書4:1-6寫及什麼?他的話與我們運用世物有任何關係嗎?
13 頗有趣地,年邁的使徒約翰表明上帝真正「感示的言語」是通過真正的基督徒教會而來的,它不會通過非基督教的世俗來源而來。然後他說:「認識上帝的就聽從我們,不屬上帝的,就不聽從我們。」不錯,約翰的主題乃是「受感示的言語。」但是他強調基督徒不會「講論出自世界的事。」(約翰一書4:1-6,《新世》)因此我們為何要用盡世物呢?
保持「不沾染世俗」
14.受膏的基督徒和他們獻了身的同伴怎樣因為「不屬世界」而與眾不同?
14 職業和其他活動令耶和華見證人需要以某些方式「與世界往來。」但是我們還有另一個理由「不應全神貫注於其中。」(《耶路撒冷聖經》)耶穌說他的跟從者「不屬世界。」(約翰福音17:14)耶和華已通過基督預備救恩,使人得以脫離這個受撒但控制的世界。(歌羅西書1:13,14)藉著服從耶和華的道所顯示的真理,受膏的基督徒已成為聖潔,分別開來為上帝所用而從事他的服務。這樣他們和「大群」獻了身的同伴由於「不屬」這個沒有緊守耶和華的真理的「世界」而與眾不同。(啟示錄7:9;約翰福音17:16,17;雅各書1:18;彼得前書1:22)這些人用盡世物是多麼不當的事!
15.根據雅各書1:27,清潔沒有玷污的崇拜要求人做什麼?
15 「不屬世界」要求人對這世界的衝突和政治嚴守中立。(馬太福音22:21;約翰福音18:36,37)受膏的基督跟從者和他們獻了身的同伴也必須避免與俗世為友而犯上屬靈的淫亂。他們必須保持道德和靈性上的潔淨。(以弗所書4:25-32;雅各書4:4)為了對耶和華作清潔沒有玷污的崇拜,我們必須『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藉著拒絕採納與上帝隔絕的罪人當中那些流行的態度、言談和行為,我們可以這樣行。(雅各書1:27)我們必須繼續擺脫世界的腐敗、暴行、不義的勾當等事。不錯,我們不會『用世物,盡取其中所有』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因為基督徒必需『不沾染世俗。』——《貝克》。
保持『聖潔歸與上帝』
16.為什麼以色列人要在自己的衣服上作「繸子」?
16 耶和華的百姓在希望、熱切的盼望和服從聖潔的上帝的旨意方面與俗世不同。(出埃及記39:30)他們應該表現聖潔,歸與上帝。與此一致地,古代的以色列人必須「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繸子上縫一條藍色的帶子。他們這樣行是要在『款式』上與摩押人、埃及人和其他民族不同。藉此提醒他們,作為耶和華的百姓,他們必須與眾不同,並且應該服從他,『聖潔歸與上帝。』(民數記15:37-41)『聖潔歸與上帝』的願望應該促使我們小心運用世物。
17.致富的世俗目標怎樣危害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
17 世俗的目標涉及財富、名譽以及對靈性有害的活動。這些活動足以破壞基督徒的信心。舉例來說,我們若容許追求物質財富一事在生活上佔重要的位置,它便會甚至引誘我們為了自私的利益而做壞事,由此危害到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箴言28:20;可參閱耶利米書5:26-28;17:9-11。)那些用世物至這種程度的人將追求物質一事看作人生大事。的確,他們有陷於不忠實行徑的危險中,並且可能因為忽略屬靈的事務而失去信心。那些生意成功或一朝富貴的人也可能變成「自高,」驕傲地把自己的觀點看得比上帝教會的勸告更高。(提摩太前書6:9,10,17)這當然不是保持『聖潔歸與上帝』的方法。
18.為什麼我們不應有積聚大量物質東西的世俗目標?
18 耶穌適切地說:「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你天上的朋友,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加福音16:9)因此,雖然我們需要一些物質東西而且可以運用這些資源去促進王國的權益和結交天上的朋友,我們卻不應讓積聚大量物質東西的世俗目標腐化我們的心。——路加福音12:34。
19.我們應該對獲得榮耀的世俗目標有什麼看法?
19 另一個世俗目標乃是獲得名譽、地位和榮耀。通常這需要多年的高等教育,在社會裡力爭上游和類似的事。可是聖經將那些爭取自己榮耀的人比作一些吃得太多蜜糖的人。這樣行會引致嘔吐。因此我們讀到:「吃蜜過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可厭的。」(箴言25:16,27)同樣地,崇拜世俗的英雄和明星是不符合聖經的。基督徒的父母有時可能發覺必需仁慈地向他們青少年的兒女指出這件事來。(可參閱使徒行傳12:21-23。)毫無疑問,我們若想保持『聖潔歸與上帝,』並且避免用盡世物,也必須對這些事懷具正當的觀點。
『不要用盡世物』
20,21.我們為何不應用盡世物?
20 因此,身為忠心的耶和華見證人,我們不應用盡世物。我們不應「全神貫注於其中,」因為(1)「時候減少了」;(2)「我們所知的世界正在過去」;(3)我們的生活應集中於我們與耶和華的寶貴關係之上;(4)我們應表現上帝的靈而非世上的靈;(5)我們必需「不沾染世俗」;以及(6)我們必須保持『聖潔歸與上帝。』
21 唯獨靠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們才可以做這一切事。(可參閱撒迦利亞書4:6。)既然我們懷有奇妙的王國希望,我們便不應該用盡世物,就好像它所提供的是我們所能獲得的唯一東西。但是什麼可以真正幫助我們抗拒俗世的行事方式和慾望?
你能記得嗎?
□ 在哥林多前書7:31裡的「世界」是什麼意思?
□ 既然「這世界的景象正在改變,」基督徒應該對用世物一事懷有什麼看法?
□ 基督徒可以適當地運用世物至什麼程度?
□ 「世上的靈」是什麼?但愛耶和華的人卻表現什麼靈?
□ 在目標方面,耶和華的百姓怎樣與俗世不同?
[第17頁的圖片]
商人變賣一切所有的去買「一顆重價的珠子」
[第19頁的圖片]
衣服上的繸子提醒以色列人他們必須成聖歸與上帝。『聖潔歸與上帝』的願望應使我們小心運用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