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沉思默想抑或僅是發白日夢?
當迦南南部的炎熱轉變為傍晚的涼爽之際,一個名叫以撒的青年男子步出帳篷出外散步以便「在田間默想」。聖經並沒有說明他當時想些什麼。可是我們可以肯定他並非漫無目的地沉緬於羅曼蒂克的幻想。以撒行將成家立室,這會為他帶來若干新的沉重責任。這項結合所產生的一個孩子會使他的家系延續下去,直至應許的「後裔」或彌賽亞來臨。難怪以撒需要有時間將事情在腦中想清楚。但是當他的沉思被一隊出現在視線中的駱駝隊所打斷時,他的心跳無疑大為加速!因為他的新婦利百加便坐在一頭駱駝上。——創世記24:62-67;22:17,18。
這項記載提及一件事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視為日常慣例的:沉思。誠然,「沉思」(或默想)一詞在聖經裡只出現過幾次。可是上帝的道時常強調我們需要作深入的思考。「要思念[「沉思」,《欽訂本》]這些事;全神貫注於其中,好使你的進步對所有人顯明出來,」使徒保羅勸勉我們說。——提摩太前書4:15,《新世》。
「專心一意」
雖然沉思顯然十分有益,可是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卻不是易事。大部分人很可能寧願只是發白日夢——讓思想散漫而毫無目的地遊蕩,好像船隨著水流飄蕩一般。若在休息的時候如此行,這可以是一件使人身心鬆弛的事。但是在基督徒的聚會裡,在研讀期間或工作時如此行,發白日夢就好像將汽車引擎開著而不前行一般了——浪費了燃料,但卻一事無成。
你怎樣才能保持「專心一意」呢?在參加基督徒的聚會之前,你可能發覺少吃一點東西會有所幫助,因為飽食可以產生令人昏昏欲睡的影響。作筆記是幫助人集中精神的另一個方法。但是也許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上的自律。我們思想的速度比講者說話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與其容許讓話語自左耳入從右耳出,你可以試試預期講者接著會說些什麼話。要跟從他推理的途徑。留意他所運用的聖經論據。後來,沉思一下他所提出的要點,將其儲存在你的屬靈庫房裡供未來之用。正如耶穌說:「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加福音6:45。
也許你閱讀時常有「心不在焉」的傾向。若然,可以嘗試較短但卻較頻常的研讀時間。當然對你所學習的事的體會十分重要。如果缺乏體會使你變成心不在焉,要想想天父在箴言4:20-22所說的話:「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要存記在你心中。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
仔細留意耶和華的話語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這些話語若要促使我們做對的事,就必須深深滲進我們的心裡。這便是沉思發揮作用的地方。閱讀聖經而不沉思好像迅速過去而不久便乾涸的驟雨一般——暫時使人舒暢,但卻沒有帶來恆久的裨益。但是沉思則好像連綿的雨滲入土中使植物生長。那末,我們可以怎樣學會沉思呢?
學會沉思
你曾細察過一朵細小的野花,對花的對稱和美麗驚嘆不已嗎?或者抬頭仰望天上的繁星,對它們燦爛的光彩感覺興奮嗎?這些都是簡單形式的沉思;它們可以加強你對造物主耶和華的敬畏,使你內心充滿感激和體會。(詩篇8:3,4)當你有機會時,何不讓你的頭腦集中在這些健康的思想之上呢?
可是,沉思也可以深刻得多。你曾見過一隻牛再嚼食物或反芻嗎?「反芻」(英文ruminate)一詞的英文也含有沉思的意思。但是一隻牛若腹中空無一物,就自然不能反芻,正如我們的頭腦若空空如也便無法沉思一般。因此,研讀聖經有很大價值,因為你越閱讀,便會有越多屬靈的思想供你「咀嚼」。即使你認為自己不喜歡讀書,你仍然會發覺只要你作出努力,研讀會逐漸成為更容易和帶來更大樂趣。新的思想會與舊的連接起來。看來彼此沒有關連的思想會開始構成一個完整的模式。正如所羅門說,「聰明人[有了解力的人,《新世》]易得知識。」(箴言14:6)但這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目前你並不把研讀上帝的道視為生活上的主要樂趣之一,何不現今就沉思或默想一下呢?
請問問你自己,『為什麼我的屬靈食慾如此疲弱?我是否吸收得太多精神廢物,例如愛情小說、電視和電台的言情片集等?我是否不必要地有一些對靈性有削弱作用的交往?』在現今深思一下這件事也許可以幫助你作出所需的調整。
早期的基督徒不像我們今日一樣可以輕易讀到聖經。可是他們卻能夠勝任愉快地運用上帝的道。(例如請留意司提反在使徒行傳7:2-53如何熟練地運用聖經。)無疑,他們在聚會裡聽見人誦讀聖經,而且不時自己有機會閱讀,他們盡力將所學得的經文熟記在心。
類似地,你有盡力至少將重要的經文熟記在心嗎?你若決心這樣行,其實並不太難。作為一個簡單的試驗,看看你是否能夠記得以下幾節熟知的聖經經文的內容:馬太福音24:14,創世記3:15,啟示錄21:3,4,詩篇83:18,約翰福音17:3和提摩太後書3:1-5。
「在夜更的時候」
詩篇的執筆者指出熟悉聖經至少有一個好處:「我在床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詩篇63:6)當我們無法入睡時,我們常會陷入幻想之中。可是,我們若像大衛一樣禱告說:「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這樣行無疑會好得多。(詩篇19:14)將聖經經文熟記在心的人可以更易於按照這個禱告而行。
此外,一個人可能在午夜醒來時感覺十分沮喪。但是他若緩慢和充滿體會地誦念聖經中一些予人鼓勵的話,例如載於出埃及記34:6的話,可以立即產生一種令人舒暢的有益影響:「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或者你若由於深感憂慮而無法入睡,試回憶以下這段充滿安慰的話:「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這樣,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腓立比書4:6,7,《新譯》。
助人解決難題
今日有許多難題。例如父母經常面對艱難的決定。孩子的教育、健康、衣著、在基督徒小組裡的進步和所選擇的朋友只是令父母擔心的幾件事而已。人可以怎樣考慮看來多得難以勝數的可能性而選出最佳的途徑呢?草率鹵莽的決定時常導致後來的遺憾。因此聖經說,「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箴言15:28。
我們必須有事實去沉思,而守望台社的書刊是這些事實的一個豐富來源。考慮一下其他經驗豐富的基督徒父母和/或小組長老的勸告也可以幫助你以正確的眼光去看各事。
沉思可以幫助你通過信心的考驗。例如,有時我們對聖經某些經文或預言的了解需要作出改變。「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聖經在箴言4:18說。可是有些人卻對這些調整感覺不安。但是「義人」卻會撥出時間沉思和吸收這些新的聖經真理而非鹵莽地認為『忠心的僕人』犯了錯誤。
幫助人保持堅忍
「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耶穌警告說。(啟示錄2:10)若突然被投入骯髒的監獄裡,而且沒有聖經和基督徒同工可以交談,這的確是一項艱苦的經驗。
幾年前南非洲一群年輕的見證人由於嚴守基督徒的中立而被單獨關禁達許多個月之久。可慶幸地,他們被允准閱讀聖經。其中一位見證人承認說:「我若沒有聖經就糟了,因為我所記得的經文並不多。」可是,另一位勤於閱讀聖經——雖然沒有花時間去沉思——的基督徒卻不久便發現自己在靈性上軟弱下來。因此他開始用更多時間沉思他所閱讀的資料。後來他體驗到研讀聖經是一項多麼令人振奮的經驗。他在開始時先向耶和華禱告,然後閱讀經文及沉思:『我可以怎樣將這個教訓應用出來或避免這種危險?這可以怎樣幫助我認識耶和華?有些其他什麼經文和這節經文有關?』等。結果如何呢?雖然他的處境並不愉快,他卻能夠說,「這是我一生中使信心獲得最大強化的經驗!」
「終日」
不論面對信心的考驗抑或僅是經歷日常生活的各種艱辛,上帝忠僕所懷的態度應當與詩篇執筆者所表達的一樣:「我何等愛慕你[上帝]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詩篇119:97)環境可能不容許你實際「終日」沉思。可是,跟從上帝的道應當是我們時刻關心的事。
要從耶穌基督學得一個教訓,他留意找尋機會向上帝禱告和沉思。(馬太福音14:13)他若感覺有這樣的需要而撥出時間如此行,我們今日豈不應當也同樣行嗎?
[第28頁的圖片]
與其發白日夢,管束自己的頭腦而留心聆聽無疑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