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5 11/15 30-31頁
  • 讀者來函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讀者來函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相似資料
  • 十支派——它們失落了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 以色列
    洞悉聖經(下冊)
  • 猶大
    詞語解釋
  • 部族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守》85 11/15 30-31頁

讀者來函

■ 雖然於公元前607年被擄往巴比倫的是兩支派的猶大國,但為何以色列所有12支派均有成員於70年後從巴比倫返回故土?

看來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當以色列國發生分裂,10個支派宣告獨立時,12支派仍有一些代表留在猶大境內。其次,在公元前740年之前,可能有若干來自十支派的人逃到猶大國境內以規避以色列的偶像崇拜。

「因為[所羅門]的心偏離……耶和華」,他招惹耶和華的不悅,原本統一的以色列國便開始分裂。上帝告訴所羅門說:「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必從你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留一支派給你的兒子。」(列王紀上11:9-13)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屬於猶大支派,他另外獲得便雅憫支派加盟,從而構成了兩支派的南部王國。

雖然羅波安只統治兩支派,他卻繼續治理「住在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即屬於北部以色列國的人民]。」(列王紀上12:17;可參閱歷代志下10:17。)此外,當北部王國的耶羅波安王設立牛犢崇拜及祭司時,境內的利未人及耶和華的祭司轉而支持羅波安。我們讀到:「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是因耶羅波安和他的兒子拒絕他們,不許他們供祭司職分事奉耶和華。」當時有「以色列全地」的代表跟從祭司和利未人前往耶路撒冷。(歷代志下11:13-17)此外,據報當亞撒王在位時也有十支派的其他分子歸降猶大。——歷代志下15:9,10。

亞述人在公元前740年攻陷了北部王國的首都撒瑪利亞,他們對所征服的領土實行人口遷徙以防叛亂發生。(歷代志上5:6,26)故此,北部的以色列國便不復存在了。然而,此舉對當時住在南部猶大國原屬十支派的人並無任何影響。當猶大國於公元前607年被推翻時,這些人也被擄到巴比倫去。他們的若干後裔於公元前537年重返故土。也許甚至有些在公元前740年被亞述所流放的以色列人的子孫也在這時回國。

饒有趣味地,以西結在以他為名的聖經書中提及「以色列家」的次數遠超過提及「猶大家」的次數,雖然他在巴比倫流亡時是個向猶大說預言的先知。再者,他曾預言兩「家」將會再合成一國。(以西結書37:19-28;可參閱耶利米書3:18;何西阿書1:11。)因此,他們從巴比倫獲釋之後,聖經有理由不再把兩者加以區別。

故此,十支派於公元前740年被遷往外地並沒有使他們因此而失落。反之,猶太人於公元前537年重返故土時,他們也曾參與其事。此外,論到重建的聖殿在耶路撒冷舉行奉獻禮,祭司以斯拉說:「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並其餘被擄歸回的人,都歡歡喜喜的行奉獻上帝殿的禮。……又照以色列支派的數目,獻公山羊十二隻,為以色列眾人作贖罪祭。」(以斯拉記6:16,17)此外,以賽亞的記載透露回國的餘民不僅包括猶大和便雅憫支派,同時也包括以色列各支派的代表,他寫道:「以色列阿,你的百姓雖多如海沙,惟有剩下的歸回。」(以賽亞書10:22)因此,重返故土的人將以色列所有支派的代表均包括在內。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