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憎之物』未能帶來和平
「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路加福音21:20,21。
1,2.(甲)為什麼人永遠無法藉著像聯合國一類的組織帶來和平?(乙)上帝會怎樣為地上帶來和平?
無論世人多麼努力試圖藉著像聯合國一類的機構帶來和平安全,他們也絕不會成功。為什麼呢?因為今日人類並沒有與上帝和好。人必須與造物主具有和好的關係才能享有恆久的安全。(詩篇46:1-9;127:1;以賽亞書11:9;57:21)這個難題怎樣才能解決呢?值得慶幸地,耶和華已胸有成竹。上帝最後會通過他的愛子耶穌所統治的王國為地上帶來和平安全。當他的愛子誕生時,天使歌唱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加福音2:14;詩篇72:7。
2 在第一世紀,耶穌向人宣揚上帝的王國,並且向愛好和平的人提出機會成為上帝的兒子及與他一同在這王國裡統治。(馬太福音4:23;5:9;路加福音12:32)接著發生的事件與我們這個世紀所發生的世事十分相似。查考這些事件可以幫助我們清楚看出世人所建立的「和平安全」組織——聯合國——會在將來採取什麼途徑。
猶太人作出選擇
3.在耶穌的日子誰試圖維持國際間的和平安全?為什麼這項安排永遠無法完全成功?
3 在耶穌的日子,羅馬帝國統治地球頗大的部分,並且對於和平安全具有自己的見解。羅馬政府藉著屬下的軍團在當時為人所知的世界的大部分維持「羅馬和平」(Pax Romana)。但是羅馬和平卻絕不能成為永久的和平,因為信奉異教的羅馬及其屬下的軍團無法使人與上帝和好。因此,耶穌所宣布的王國其實優越得多。
4.大部分猶太人對耶穌的傳道有什麼反應?可是,在第一世紀有什麼逐漸形成?
4 可是,耶穌的大部分同胞都拒絕接受上帝的王國。(約翰福音1:11;7:47,48;9:22)他們的統治者將耶穌視為對國家安全的一項威脅,於是把他交給羅馬人處死;他們堅持「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約翰福音11:48;19:14,15)可是,有些猶太人和後來有許多外邦人卻樂於承認耶穌是上帝所揀選的君王。(歌羅西書1:13-20)他們在許多國家地區中向人傳講耶穌,而耶路撒冷則成為基督徒的國際弟兄團體的中心。——使徒行傳15:2;彼得前書5:9。
5,6.(甲)猶太人與羅馬之間的關係發展成怎樣?(乙)耶穌提出什麼警告?這警告怎樣在公元70年救了基督徒的性命?
5 雖然猶太人揀選該撒,棄絕基督,耶路撒冷和羅馬之間的關係卻在不久之後便大為惡化。猶太的奮銳黨發動游擊戰與羅馬帝國對抗,直至正面的戰爭在公元66年爆發。羅馬軍隊試圖恢復「羅馬和平」,不久耶路撒冷便受到大軍所圍困。在基督徒看來,這是一件深具重要性的事。在此之前許多年,耶穌曾發出警告說:「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路加福音21:20,21)現在耶路撒冷已被兵圍困,於是基督徒便等待機會逃生。
6 機會很快便來到。當時羅馬人已開始挖掘聖殿的牆,許多猶太人已準備投降,但是羅馬司令迦勒斯(Cestius Gallus)卻出乎意料地撤軍離去。奮銳黨攫住機會重新加強他們的防衛,但是基督徒卻立即撇下這個注定遭受毀滅的城市。在公元70年,羅馬軍團捲土重來,紮營圍住耶路撒冷的城牆,最後為城帶來徹底的毀滅。這個歷史悲劇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影響便是:耶穌的警告在當時挽救了他的跟從者的性命,這個警告對我們今日的人也深具意義。
有超過一次的應驗
7-9.(甲)我們怎麼知道耶穌論及耶路撒冷被兵圍困的預言會有多過一次的應驗?(乙)懷著了解閱讀但以理書怎樣支持這個結論?
7 耶穌在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時提出悠長的答覆,而以上的警告是答覆的一部分。當時他的門徒問他說:「什麼時候會有這些事[猶太聖殿的毀滅]?你的臨在和事物制度的終結會有什麼徵象呢?」耶穌回答時提出一個由許多特色所構成的徵象,包括耶路撒冷被圍困在內。(馬太福音24章,《新世》;馬可福音13章;路加福音21章)在耶穌死後的若干年間,這個預言的許多特色逐一獲得應驗,最後導至耶路撒冷和猶太的事物制度在公元70年遭受毀滅。——馬太福音24:7,14;使徒行傳11:28;歌羅西書1:23。
8 可是,門徒也問及耶穌的「臨在」,聖經將這件事與整個世界事物制度的終結相提並論。(但以理書2:44;馬太福音24:3,21,《新世》)既然耶穌的屬靈臨在和普世事物制度的終結並沒有在第一世紀發生,我們自然可以期望耶穌的預言具有一項未來的更大應驗,而第一世紀的事件則成為後來更大的應驗的先模。這會包括耶穌論及耶路撒冷遭受毀滅的警告獲得一項較大的應驗在內。
9 我們若查考一下聖經其他兩本書所載的同一警告,便可以更清楚看出這件事實。馬太福音將圍城的軍隊描述為「但以理先知所說的那造成荒涼的可憎者,站在聖地。」(馬太福音24:15,《新譯》)在馬可的記載中,「可憎者」「站在不該站的地方。」(馬可福音13:14,《新譯》)馬太的記載說但以理書曾提及這個「可憎者」。事實上,『可憎之物』這句話在但以理書中出現了三次:一次(複數)在但以理書9:27,含有這句話的預言在耶路撒冷於公元70年遭受毀滅時獲得了應驗,然後在但以理書11:31及但以理書12:11。據後兩節經文透露,一個『可憎之物』會在「定期」或「末時」設立起來。(但以理書11:29;12:9)自從1914年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末時」中;因此耶穌的警告對今日也適用。——馬太福音24:15。
基督教國作出選擇
10,11.我們這個世紀的事件怎樣與第一世紀的事件相似?
10 在我們這個世紀,世事的發展模式與第一世紀的情形很相似。像當時一樣,今日世上有一個帝國在世界舞台上稱霸。現代的帝國便是英美聯合世界霸權,這個組織力圖迫使人類接受它對和平安全所持有的見解。在第一世紀,血統上的以色列人拒絕承認耶穌是上帝所膏的君王。在1914年,耶穌以耶和華所立的君王的身分開始「臨在」。(詩篇2:6;啟示錄11:15-18)但是列國,包括基督教國屬下的各國在內,卻拒絕承認他為王。(詩篇2:2,3,10,11)事實上,他們為了爭奪國際霸權而投入一場慘烈的世界大戰中。基督教國的宗教領袖們——像古代猶太的領袖們一樣——率先拒絕接受耶穌。自1914年以來,他們始終在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並且極力反對人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可福音13:9。
11 可是,像在耶穌的日子一樣,今日有許多人樂於承認耶和華所立的君王,並且在環球各地將王國的好消息廣為宣揚。(馬太福音24:14)現在世上有超過二百五十萬耶和華見證人效忠於上帝的王國。(啟示錄7:9,10)他們對俗世的政治嚴守中立,但卻堅信耶和華為了帶來和平安全而作的安排。——約翰福音17:15,16;以弗所書1:10。
今日的『可憎之物』
12.現代的『可憎之物』是什麼?
12 那麼,現代『造成荒涼的可憎者』是什麼呢?第一世紀的『可憎之物』是被派往耶路撒冷恢復羅馬和平的羅馬軍隊。可是在現代,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列國意識到試圖以全面的戰爭強行恢復和平是沒有用的,因此轉而試驗一件新的東西:一個以保全世界和平為目的的國際組織。這個組織在1919年誕生,成為國際聯盟,至今仍以聯合國的形式存在。這便是現代「造成荒涼的可憎者」。
13,14.(甲)基督教國對『可憎之物』提出什麼讚譽?(乙)為什麼這是崇拜偶像?這將「可憎之物」置於何處?
13 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但以理書中被譯作「可憎者」的希伯來字是施括特斯 (shiqqutsʹ)。在聖經裡這個字主要是用來指偶像及偶像崇拜。(列王紀上11:5,7)有鑑於此,請讀讀宗教領袖們對國聯所提出的一些讚譽:
「人類世界同盟的這個理想……豈不就是上帝的王國嗎?」「國際聯盟是基於福音的。」(美國基督教會聯會)「[國際聯盟的]所有目標和活動均可說是實現了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教訓而表現的旨意。」(英國教會主教團)「因此本會議呼籲所有基督徒全力支持國際聯盟及為其代禱,視之為獲致[地上和平]的惟一工具。」(英國浸信會,公理會及長老會聯會)。「教廷屢次表達和平的願望,[國際聯盟]乃是世人為了實現這項願望而作的惟一有組織的努力。」——紅衣主教伯恩(Bourne), 威斯敏斯特大主教。
14 列國不但拒絕接受上帝的王國,同時設立了自己的組織去謀求世界和平。這乃是對上帝的反叛。基督教國的宗教領袖們將這個組織與上帝的王國和福音相提並論,聲稱這乃是獲致和平的「惟一工具」。這樣的行徑其實是偶像崇拜。他們將這個組織置於上帝王國的地位,『放在聖地上』。這個組織無疑「站在不該站的地方」。(馬太福音24:15;馬可福音13:14,《新譯》)宗教領袖們繼續支持國聯的繼承者聯合國而沒有帶領人歸附上帝那業已建立的王國。
對基督教國的危險
15,16.基督教國與支持『可憎之物』的列國之間的關係有什麼發展?
15 雖然基督教國屬下的各教派揀選國際聯盟及其繼承者而不支持上帝的王國,他們與這些組織的會員國的關係卻不斷惡化。這種情形與發生在猶太人和羅馬之間的情形頗類似。自1945年以來,聯合國的會員國有越來越多若不是非基督教的國家便是反基督教的國家。這種情形無疑對基督教國大為不利。
16 再者,在許多國家中,基督教國的各教派與政府正發生磨擦。在波蘭,天主教會被人視為政府的敵手。在北愛爾蘭和黎巴嫩,基督教國的各教派使維持和平安全的難題大為惡化。除此之外,基督教國的各教派產生了一些像猶太的奮銳黨一般提倡暴力的人。例如基督新教的世界教會聯會曾撥款支助若干從事恐怖行為的組織,而天主教的教士則在森林裡與游擊隊並肩作戰及在革命政府中任職。
17.(甲)現代的耶路撒冷是什麼?(乙)它最後會有什麼遭遇?
17 惟獨時間會透露基督教國各教派和列國之間的關係會惡化到什麼程度。但在第一世紀發生的事件已預示這一切事態發展會導至什麼結局。正如耶穌所預見,第一世紀羅馬的軍隊終於將耶路撒冷毀滅而帶來很大的苦難。與預言性的先模一致地,世上的列國會與聯合國攜手攻擊和消滅現代的「耶路撒冷」,意即基督教國的宗教結構。——路加福音21:20,23。
逃到山上去
18.心地謙卑的人一看出『可憎之物』已出現就應當怎樣行?
18 在第一世紀,『可憎之物』出現之後,基督徒有機會逃出生天。耶穌吩咐門徒要立即如此行,因為他們不知道機會會延續多久。(馬可福音13:15,16)同樣地,今日心地謙卑的人一看出『可憎之物』已經出現,就應當立即逃出基督教國的宗教領域。他們逗留多一分鐘,他們的屬靈生命便受到威脅。誰知道逃生的機會向他們打開還有多久呢?
19,20.(甲)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看見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圍困便立即怎樣行?(乙)今日「山上」代表什麼?什麼應當促使心地謙卑的人逃到這個地方去?
19 路加的福音警告他當日的基督徒一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要立即逃走。正如以上提及,軍隊在公元66年來到;在同一年,由於迦勒斯突然撤退軍隊,基督徒有機會逃生。基督徒逃去之後,戰爭繼續在猶太人和羅馬人當中進行——雖然不是在耶路撒冷附近。尼羅皇帝將維斯佩基安派往巴勒斯坦,後者在公元67年及68年曾作過一些成功的戰役。後來尼羅死去,維斯佩基安被捲入繼位權的爭論中。但他在公元69年被立為皇帝之後便派兒子提多前往完成對猶太人的征服。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遭受毀滅。
20 可是,基督徒卻沒有在耶路撒冷等候,直至看見這些事情發生。反之,他們一看見軍隊圍困耶路撒冷,便知道這城已陷入極大的危險中。同樣地,今日毀滅基督教國的工具已出現了。因此,我們一看出基督教國所陷於的危險,就應當『逃到山上去』,意即逃往耶和華在他的神治組織裡為人預備的避難所。其他的預言使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在基督教國受到最初的攻擊和它遭受最後的毀滅之間會有任何喘息的時間。事實上,根本無需有這樣一段暫停衝突的時期。對心地謙卑的人來說,明智之舉是現今便逃出基督教國。
耶路撒冷與基督教國
21.為什麼『可憎之物』在耶路撒冷的末期的最後階段出現,但在這個世紀卻在事物制度末期的起頭出現?
21 在第一世紀,『可憎之物』在耶路撒冷遭受毀滅之前不久才出現,但今日它卻在世界末期的開始便出現了,我們應當對此感覺意外嗎?不然。在每個事例上,『可憎之物』均出現在耶和華要他的百姓開始逃走的時候。在第一世紀,基督徒必須留在耶路撒冷一段時期以便向城中的人傳道。(使徒行傳1:8)直至公元66年,當毀滅已迫近眉睫時,一個『可憎之物』才出現以警告他們立即逃走。但「留在」現代的耶路撒冷城中就意味到繼續屬於基督教國的宗教領域了。a在這樣一個腐敗和變節不忠的環境中,人根本無法以蒙耶和華悅納的方式事奉他。因此,在世界末期的起頭,『可憎之物』便出現了,藉此警告基督徒要從速逃走。逃出基督教國一事正在繼續進行中,每個接獲警告的人都必須在一看出『可憎之物』之後便立即逃走。
22.有些什麼問題尚待回答?
22 可是我們可以再提出一些問題:什麼導致這項極出乎意料之外的行動——聯合國組織中高度軍事化的成員將基督教國毀滅?這件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這件事怎可能對地上的和平安全有所貢獻?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討論這些問題。
[腳注]
a 我們可以在猶太人於公元前537年所逃出的巴比倫城與今日基督徒所逃出的現代大巴比倫之間作一個類似的比較。——以賽亞書52:11;耶利米書51:45;啟示錄18:4。
你記得嗎?
◻ 為什麼耶穌論及『可憎之物』的預言必然有一項現代的應驗?
◻ 今日的『可憎之物』是什麼?它自什麼時候以來已出現?
◻ 耶穌所預言到的現代耶路撒冷是什麼?
◻ 路加福音21:20,21怎樣幫助我們看出逃生的緊急性?
◻ 心地謙卑的人所逃往的「山上」是什麼?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基督教國的領袖們將聯合國與上帝的王國及福音相提並論,這乃是崇拜偶像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