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從慷慨的途徑』嗎?
一個和暖的日子,一群耶和華見證人不分老幼地辛勤工作。他們正在打掃、髹漆和從事各項與修葺王國聚會所有關的工作。至下午時分,他們已相當疲倦,有些人於是坐下來歇息一會兒。
就在這個時候,有三位見證人姊妹端著一些三明治、餅乾、蛋糕、咖啡、紅茶及別的飲料進入聚會所。對那些疲乏的人來說,這是多大的驚喜!這三位姊妹自發的慷慨和表現的愛心不單使工作人員在體力上獲得補充,更能增進當日下午在場的弟兄姊妹間的溫暖友愛精神。
真正基督教的標誌
無疑,慷慨和愛心並不僅限於在特別的場合才表現出來。純真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基督指出:「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使徒保羅也向基督徒同工提出類似的勸勉:「要跟從慷慨的途徑」。(約翰福音13:35;羅馬書12:13 《新世》)換言之,受不自私的愛心推動而向別人表現慷慨乃是真正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然而,這些品德並不會在一個人成為基督徒之後自動表現出來。反之,人必須努力培養這些品德。在現今這個世界裡,正如聖經所預言,大部分人的愛心均已冷淡下來,因此我們更需在這方面作出努力。(馬太福音24:12)然而,眾人若樂於表現這些品德,這會造成多大的差別!在一個親密的家庭裡,家人彼此和洽共處,其樂融融。同樣地,基督徒小組的各分子若經常在聚會、組外傳道及其他場合聯絡交往,他們便會真正彼此熟悉。他們成為真摯的朋友,甚至比家人更親密。(箴言18:24)耶和華見證人之間的這份情誼能夠保護他們免受這個世界種種不良影響的侵害。
基督徒婦女所擔當的角色
雖然所有基督徒均須留意「跟從慷慨的途徑」,基督徒婦女卻擔當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事實上,在表現慷慨方面,大部分實質的工作豈不是通常由婦女,尤其是身為妻子的,去操勞嗎?當丈夫邀請小組的成員回家共享基督徒的交往時,打掃房子、烹調食物、預備飲料、事後的清理工夫通常豈不是由妻子動手嗎?雖然丈夫和兒女均可以並且也應當樂意從旁協助,妻子總是負責親自打點一切,以確保所有事都準備妥當。
可讚的是,許多基督徒妻子甘心樂意地盡力向屬靈的弟兄姊妹表現真誠的慷慨。舉例說,蝶兒是香港一位全時先驅傳道員,丈夫是當地小組的長老。他們時常接待弟兄姊妹,有時甚至整個研經班一起,到家裡交往。雖然這意味到相當繁瑣的工作,蝶兒卻很樂意表現慷慨。「我們弄點簡單的食物,」她說。「看見弟兄姊妹如此體會這種交往而深受鼓勵,使我們十分高興。」事實上,由於基督徒婦女跟從慷慨的途徑,她們在促進小組的友愛精神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
鑑於表現慷慨所涉及的一切安排,這樣行無疑需要基督徒婦女表現自我犧牲及勤奮的精神。但她們可以肯定這一切發自愛心的辛勞必然深受丈夫和其他有體會之心的人所賞識。誠然,有時某些人對別人的款待缺乏適當的體會,但這並不應使我們感覺灰心或憤懣,或甚至因而停止表現慷慨。不要忘記,別人對我們的慷慨表示謝意或賞識無疑令人欣慰,但我們慷慨待人的主要原因是:這樣行是對的,並且是愛心的表現。最重要的是,我們這樣行會取悅耶和華上帝。
懷有平衡的觀點
在這百物騰貴的日子,有些人遲疑不敢表現慷慨,因為害怕自己負擔不起。故此,在這件事上懷有平衡的觀點是很重要的。巧手烹製一點精美的食物和飲品固然可使交往生色不少,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上帝的道提出明智的忠告:「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15:17)重要的不在於吃什麼東西。最為人賞識的乃是在交往中表現相互造就、相親相愛的精神。
請考慮一位姊妹,鳳馨,的事例。她年約四十餘歲,由於真理常受丈夫反對。她住在香港一個大型公共屋邨的一個細小單位內。她的家境絕不富裕。事實上,她需要幹兼職幫補家計。但她卻在慷慨方面盡力而為。當小組的見證人在她的住所附近從事逐戶傳道時,她常邀請他們到家裡吃點東西。這種愛心的表現不僅深受她的基督徒同工賞識,更證明人並不一定要家境富裕才能表現真正慷慨的精神。
即使我們在款客方面力求有節制和合理,我們可能仍需為了表現慷慨而作出若干犧牲。值得嗎?如果我們的動機是出於真正基督徒的愛心,就十分值得。試問有什麼愛心之舉是完全不用任何犧牲的呢?耶和華及耶穌均為了對人類表現愛心而作出重大犧牲——耶和華獻出他的愛子,耶穌則犧牲了自己完美的生命。——約翰福音3:16;15:13。
早期的基督徒亦跟從這條仁愛的途徑。論到馬其頓的弟兄,保羅寫道:「他們在患難中受到極大的考驗的時候,他們滿溢的喜樂,和極度的貧乏,匯流出豐厚的慷慨來。我可以作證,他們是按著能力,並且是超過了能力,自動的再三懇求我們,准許他們在供應聖徒的事上有分。」(哥林多後書8:2-4,《新譯》)鑒於他們「極度的貧乏」以及「超過了能力」,他們的慷慨顯得更真誠和感人。
人無論貧富,甚至即使有現代化設備之助,表現慷慨仍需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基本的問題是:我們樂意作出努力使別人能夠享有基督徒交往的樂趣嗎?不要忘記,聖經的箴言說:「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令我們足堪告慰的是,我們若聽從耶和華的命令,慷慨好客而效法他的偉大榜樣,我們便其實等於「借給耶和華」。——箴言11:25;19:17。
邀請誰?
「你擺設午飯或晚飯,」有一次耶穌說:「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何以故呢?「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路加福音14:12)耶穌在這裡並非表示我們不應當邀請自己的朋友和親屬吃飯。他間中亦與朋友一起進食,例如他曾到馬利亞和馬大家中作客。他的意思是我們應當施恩莫望報。
正如耶穌繼續指出,我們的邀請對象首先應當是那些能夠從交往得益最大的人。(路加福音14:13)這可能包括那些需要鼓勵的人,初入真理的新人,生性害羞或訥訥寡言的人,以及年老之輩。愛玉是一位十分熱心但卻健康不佳的年長姊妹,從她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出這種交往所帶來的造就裨益:「弟兄們時常邀請我參加他們的交往,並在多方面善待我。這使我感到十分欣幸能夠成為上帝的大家庭的一員!」
顯然,這種交往的目的不是僅限於社交酬酢。反之,目的是要強化耶和華的崇拜者當中愛心的連繫。因此,重點在於保持富於造就和鼓勵的氣氛而非著眼於豐富精美的飲食。同樣地,我們應當留意考慮交往中的活動和話題。雖然並非所有活動和話題都必須完全集中於聖經之上,使交往時刻保持造就和富於鼓勵無疑是明智和合乎愛心之舉。我們應當盡力避免在交往中玩競爭性的遊戲、說長道短或中傷別人。——以弗所書4:29,31。
慷慨的人大有福樂
雖然人應當施恩莫望報,這並不意味到慷慨的人不會獲得任何賞報。反之,表現真正慷慨的人必定會得著豐盛的酬報。慷慨可以助人結交新朋友,也可以鞏固老友間的情誼。它會激發別人也表現慷慨好客的精神。(路加福音6:38;箴言11:25)最重要的是,宇宙中最慷慨的一位,我們仁愛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必定會留意使真正慷慨的人永不匱乏,因為他十分賞識那些效法他「跟從慷慨的途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