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6 8/1 25-26頁
  • 伯沙撒——王儲抑或國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伯沙撒——王儲抑或國王?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6年
  • 相似資料
  • 伯沙撒
    洞悉聖經(上冊)
  • 心高氣傲的攝政王斷送了一個帝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你知不知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0年(研讀版)
  • 寥寥數語,改變天下
    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6年
《守》86 8/1 25-26頁

伯沙撒——王儲抑或國王?

很久以來,聖經學者一直對於伯沙撒其人議論紛紛,意見莫衷一是。根據聖經的但以理書,「伯沙撒王」是巴比倫的統治者。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古列推翻了巴比倫城。在那個生死關頭的晚上,伯沙撒王正在大宴群臣。(但以理書5:1)難題是:惟獨聖經才提及伯沙撒的名字。其他的早期歷史記載均把伯沙撒略而不提,僅報導當時巴比倫的統治者是拿布尼德斯。由於這緣故,許多人認為這足以證明但以理書毫無歷史價值可言。他們甚至認為這部書也許是在巴比倫傾倒之後多個世紀才寫成的。

然而,這樣的見解卻是言之過早。根據米勒(Alan Millard)在《聖經考古學評論》(1985年5、6月)所發表的一篇文章說,1854年有一塊碑文在伊拉克出土,其上刻有一首祝頌拿布尼德斯和他的長子長壽健康的禱文。這位長子的名字是什麼?伯沙撒!原來巴比倫的確有伯沙撒其人!自1854年以來,許多其他較後出土的碑文均證實了這一點。可是,在所有出土的碑文中,沒有一塊把伯沙撒稱為王,反之碑文僅把伯沙撒稱為王的兒子或王儲。有鑑於此,有些批評家遂斷言但以理書的執筆者誤用了「伯沙撒王」這個稱號。

可是甚至在這方面,批評家也錯了。我們怎樣知道呢?原因之一是:根據米勒的解釋,自那時以來,出土的法律文件證明當時的人曾憑拿布尼德斯和伯沙撒之名起誓。這項發現何以深具重要性呢?因為根據當時的慣例,人民憑著諸神及國王宣誓。憑著伯沙撒宣誓是惟一的例外。因此,顯然伯沙撒在當時擁有特殊的地位。事實上,情形看來伯沙撒有多年的時候單獨統治巴比倫。當其時他的父親住在阿拉伯北部泰馬一帶的綠洲中。根據現存於英國博物館的一塊紀念碑所載,拿布尼德斯在這段期間「把王權授予」伯沙撒。

既然如此,何以官方的碑文把伯沙撒稱為「王儲」,但以理書卻採用「國王」一詞呢?在敘利亞北部,一項考古學的發現解答了這個問題。1979年,古代哥迅王的一個全身像在敘利亞出土。雕像的裙邊刻有兩種文字的碑文:一種是亞述文,另一種是阿拉美文。兩種碑文的內容差不多雷同,但最低限度有一個有趣的差異。亞述語(官式語文)的碑文稱石像為「總督哥迅」。阿拉美語(坊間語)的碑文則把石像稱為「王」。

與此一致地,米勒在結論中指出,雖然官方的碑文把伯沙撒稱為王儲,「非官式的記載——例如但以理書——把伯沙撒稱為『王』也許在當時是受人認可的。雖然伯沙撒可能並非法定的君主,但他代父攝政,統理國事,而操有君王的實權。若硬把伯沙撒的地位明確地劃分出來,則非但對但以理書所敘述的情節無關重要,而且只會徒添混亂而已。」

這一切引起了以下的問題:但以理書若真的是在巴比倫傾倒之後多個世紀才寫成,它的執筆者又怎會曉得有伯沙撒這個受其他歷史家所忽略的人物存在呢?但以理書的執筆者何以會跟從一個在伯沙撒的日子流行——但在後來的世紀卻被人遺忘——的習慣把伯沙撒稱為「王」呢?毫無疑問,但以理書的執筆者把「伯沙撒」稱為「王」一事提出有力的證據,表明該書的執筆者必然是一個實際在公元前第六世紀住在巴比倫的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