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受洗——何以有些教士不贊成!
艾倫和桑妮亞只希望他們的嬰孩能夠領洗。但牧師的反應卻令他們大吃一驚。英國聖公會的牧師非但拒絕為他們的嬰兒舉行洗禮的儀式,同時還提出這樣的勸告:「你們自己舉行好了。」原因何在?艾倫和桑妮亞並沒有經常上教堂做禮拜。——《基督教世紀》週報,1981年6月3-10日刊。
最近有多對夫婦在這方面遭遇到類似的拒絕。這是個顯著的跡象,表明有些教會對於嬰兒受洗一事的觀點正在改變。試考慮一下羅馬天主教會。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之後,羅馬天主教會修訂了嬰兒領洗的儀式。不錯,天主教會仍然替嬰兒施洗。但現今嬰兒的父母必須首先提出保證:他們會將嬰孩教養成為天主教徒。梵蒂岡下令說:「父母所作的保證若非嚴肅認真,教會就有理由延遲這項聖禮。父母若不願作出肯定的保證,教會甚至應當拒絕施行這項聖禮。」——《羅馬觀察家報》,「嬰兒受洗的訓示」,1980年12月1日刊。
據天主教教士錢普林(Joseph M. Champlin)說,有一個時候,「熱心的傳教士[會]替路上的異教棄嬰施洗,」教士們則「告誡父母們替嬰兒施洗切勿延遲超過一個月,不然便犯了大罪。」可是現在情形已大為不同了。
什麼促使人在嬰兒受洗的觀點方面發生改變呢?原因之一是,教會的領導人現今意識到洗禮並不自動使人成為基督徒。做禮拜的人數急劇下降以及在受了洗的天主教徒當中缺乏敬虔的普遍風氣令教會大感關注。「教會為之施洗的兒童長大之後差不多保證會成為不上教堂的成年人,教會又何必為他們施洗,以致難題變成更複雜呢?」《美國天主教報》的一篇文章辯稱。
教會在洗禮方面採取新的強硬路線也顯示出神學家們之間存有嚴重的分歧。正如天主教作家馬托斯(Joseph Martos)指出,許多教士根本不相信嬰兒受洗是一項「對靈魂具有隱形作用的神奇儀式」。在這些教士們看來,這種觀念是屬於中世紀的,現今已過時了。
因此,難怪許多誠懇的天主教徒大感困惑。教會豈不是一向都主張未受洗的嬰兒會落入烈火熊熊的地獄裡或留在煉獄中嗎?有些人也許納罕:這若是真的,教會有任何理由要在某種情況之下拒絕替嬰孩施洗嗎?這些都是重要的問題。正如天主教教士威爾金(Vincent Wilkin)說,未受洗而死去的人數目「實在龐大到無法估計。我們不難想像這批人佔了人類的大部分。」
有鑑於此,讓我們簡單地看看嬰兒受洗的歷史和聖經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