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7 2/15 22-24頁
  • 他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他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胡司的聖經主張的淵源
  • 在君士坦司會議前作證
  • 胡司的成就
  • 聖經怎樣流傳到今日——第2部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宗教改革——另闢蹊徑尋求真神
    人類尋求真神
  • 《聖經——一本載有事實和預言的書》
    王國傳道月報-2009年
  • 第16部分:公元第9-16世紀——一個亟需改革的宗教
    警醒!199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守》87 2/15 22-24頁

他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

「我們必須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

差不多二千年前,這句充滿勇氣的答話響徹耶路撒冷的公會。當時一群第1世紀的基督徒正受猶太的大祭司盤問。他們在殿中教導群眾之際被捕。上帝的天使曾吩咐他們到聖殿宣揚上帝的道。祭司們已經警告過他們不可如此行。在這種情勢之下你會順從誰?這些基督徒對毫無疑問。他們要服從上帝過於服從人。——使徒行傳5:17-32。

從那時起,在過去的許多世紀中宗教領袖們曾屢次像第1世紀的猶太祭司們一樣,自己拒聽真理,並且也試圖阻止別人聆聽。但有些人卻跟從第1世紀基督徒的勇敢榜樣。(馬太福音23:13)十五世紀之初,約翰·胡司(John Hus, 1371-1415)被禁止在他的家鄉波西米亞(現在捷克斯拉夫的一部分)傳道,當時他便引用上述的話。他承認上帝和上帝的道具有至高的權威,雖然當時幾乎人人都對教皇和教會唯命是從。他是怎會採取這個立場的呢?

胡司的聖經主張的淵源

約翰·胡司是由他那寡居的農家母親養大的,所以他幾經艱苦才得以受教育。他時常必須在教堂裡歌唱去維持生活。雖然他並非才華橫溢,卻得以在布拉格大學攻讀,而且後來升任大學的校長。

那時,大學裡德國人和捷克人之間時常發生紛爭。胡司成為捷克人方面的戰士,他的影響隨著他成為更雄辯的傳教士而漸增。當地不穩的情勢已延續了一段時期,人們紛紛議論羅馬天主教的許多弊病;這種情形更因英國改革者約翰·威克里夫的著作的散布而加劇。波希米亞的改革運動並不是由英國發生的事所觸發的,只不過齊驅並進而已。約翰·胡司受到約翰·威克里夫的寫作所吸引,他在1407年得到的《論聖經真理》一書特別令他心折。

然而,他遭遇布拉格大主教施畢尼克的反對;大主教對胡司的傳道大感不悅,且於1410年公開焚毀威克里夫的許多著作。施畢尼克跟著又禁止人在認可的教堂之外傳教。胡司所主持的伯利恆教堂並未受到認可。胡司拒絕服從大主教的禁令,聲稱他必須「在救贖所必需的各事上順服上帝過於順服人」。他訴諸教皇,於是大主教把他逐出教會。但胡司並沒有動搖;他發覺對聖經的更大了解使他的良心更為敏銳,使之對聖經的教訓更為敏感。他引用使徒保羅對羅馬人所說的話,斬釘截鐵地說:「人可能虛謊,但上帝卻絕不虛謊。」(羅馬書3:4)國王汶塞斯羅斯支持胡司的改革運動,最後施畢尼克逃往國外,不久更含恨以終。

後來胡司指責教會策動十字軍討伐那不勒斯王,並揭發教會為這事而售賣赦罪券;他的指責影響到教士們的收入,於是對他的反對再次興起。赦罪券准許人付出金錢以免除屬世的懲罰。為了避免為城市帶來難題,胡司離開布拉格而暫居鄉間。在那裡,他於1413年寫成了《論買賣聖職》一書;這本書揭發教士們貪愛錢財及俗世的統治者給予他們的支持。胡司再次以上帝的道為立論的權威,說:「每個忠心的基督徒都應當記住不可持有任何與聖經相反的見解。」

胡司也寫了一篇論文,題名為「論教會」。他在文中提出若干論點,其中之一說:「彼得在以前和現今都不是教會的元首。」他認為馬太福音16:15-18的幾節重要經文清楚證明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根基和元首,而教會則是被召的信徒的全體。因此聖經中基督的律法——而非教皇的律法——才是最高的。羅馬教皇其實起源於羅馬皇帝的權勢。

在君士坦司會議前作證

天主教會無法再容忍胡司所作的許多揭發,於是傳他到君士坦司會議為他的見解答辯。會議在1414至1418年間在君士坦司湖附近舉行。a國王的兄弟昔傑士蒙德皇帝保證他會安全,於是他便前往出席。但皇帝的保證原來是虛假的。他一抵達即被人逮捕,但他繼續抗拒教皇和會議的權威。

會議要求胡司撤回他的理念和主張。他回答說,會議若能夠按照提摩太後書3:14-16所說用聖經證明他的主張是錯誤的,他會樂於撤回。胡司覺得如果他含糊其詞地撤銷自己的主張,他的良心就會永遠譴責他了。他宣稱:「我的願望一直都是,只要有人向我證明什麼是來自聖經的較好教義,我便會隨時放棄以前的。」他的挑戰無人理會,會議中沒有任何人用上帝的道向他指出他的錯誤。反之,會議裁定他是頑固的異端,將他送回監獄而沒有討論過聖經的任何問題。

1415年7月6日,胡司在君士坦司大教堂被正式定罪。當局不准胡司答辯所宣讀的控詞。他的教士職位被公開免除,他的著作則在教堂的院子裡被燒去。胡司被帶到郊外的一處田地,在木柱上活活燒死。他的屍灰被收起拋進萊茵河中以防止任何人保存這位殉道者的遺骸。因為胡司與威克里夫的密切關係,會議也定了改革者威克里夫的罪(當時他業已去世),下令掘墳取出他的屍體加以焚燒,然後將屍灰拋入英國的史威夫河中。後來,胡司最傑出的跟從者,布拉革的耶隆,也被燒死在木柱上。

胡司的成就

在那時代,胡司是最先有勇氣反對教皇和會議的權威,並以聖經為最高權威的人之一。他由此發起了提倡人權,爭取良心和言論自由的運動。

百多年之後,馬丁路德在德國被控提倡威克里夫和胡司的謬誤主張。路德無疑與胡司懷有相同的基本見解,正如他當時說:「除非聖經和理智證明我不對——我並不接納教皇和會議的權威,因他們根本自相矛盾——我的良心只聽命於上帝的道。」也許由於這緣故,他說:「我們都是胡司派,只是不自覺而已。」

胡司、威克里夫和路德確曾復興了很多早期基督徒的信仰。當然,他們並沒有將所有純正的道理恢復過來,因為在那時代驅散許多世紀的黑暗絕非易事。然而,他們都同意一件重要的事:上帝的道必須居於首位,不管人的意見是什麼。早期的基督徒懷有與此相同的開明觀點,因為他們曾受主耶穌基督親自教導。——約翰福音17:17;18:37。

今日,基督徒必須採取同樣的立場。我們的處境比以往各世紀的人有利得多。首先,我們可以讀到許多種文字的聖經。其次,在這世界末期中,聖靈已指引敏於響應的人對聖經獲得更大的了解。你已接納這樣的了解嗎?若然,你便會毫不猶豫地採納胡司曾大力提倡的原則。今日,有數目比過往歷史上任何時期大得多的人正按照使徒的話而生活:「我們必須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使徒行傳5:29,《新世》。

[腳注]

a 會議是各主教和天主教會的其他領袖的聚會,目的是要考慮和作出有關教義、條例和其他事情的決定。歷史上有若干個這樣的會議為羅馬天主教會所認可。

[第22頁的圖片]

約翰·胡司

[第24頁的圖片]

捷克文聖經,如以上所示的1579年版,今日為收藏家所珍視。約翰·胡司被燒死在木柱上,因為他重視聖經的教訓過於人的主張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