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正「逐漸成長以致得救」嗎?
所有作父母的基督徒都渴望見到自己的兒女長大成為成熟的基督徒。但是很不幸,有時卻事與願違。基督徒的兒女絕不是自動就會成為基督徒的。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從彼得的話可以見之,他說:「要愛慕(「養成對……的渴慕」,《新世》)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彼得前書2:2,3)他勸告說要『養成對靈奶的渴慕』,這暗示兒女不會自然對屬靈的事物產生渴慕。我們也許必須幫助兒女養成或發展這種渴慕。可是,正如經文表明,這樣行與得救有關。兒女若要長大成為健康的成年人,就必須學會喜歡有益的食物。同樣,兒童若要『逐漸成長,以致得救』,也必須對屬靈食物養成愛好。
父母們——你們的兒女還未長到十餘歲嗎?直到目前為止,你們對兒女的教養和訓練計劃進行順利嗎?若然,那很好。可是,孩子到了十餘歲就可能會改變。事實上,雖然青春期的難題有時受到誇大,有經驗的父母仍然提出警告,在這段時期你應該預料會有一些憂慮的日子。你們能在兒女仍然年幼之際為他們作好準備嗎?不錯,你可以採取若干明確的步驟。例如,幫助兒女培養……
與耶和華的親密關係
年輕的撒母耳出生是由於耶和華垂聽了他母親哈拿的禱告之故,他得以「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撒母耳記上2:20,21)這是多麼優良的教養!請也記住,有一次一些父母把兒女帶到耶穌那裡去。門徒初時斥責他們,但「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耶穌贊成父母帶子女到他那裡去。他抱著那些小孩子,祝福他們。——馬可福音10:13-16。
今日的父母們能夠幫助兒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帶領他們到耶穌基督那裡,藉此幫助他們跟耶和華與耶穌養成良好的關係嗎?這是做得到的,只是要花時間而已。耶穌願意花時間在別人的兒女身上,我們無疑能夠撥出時間給自己的兒女。倘若可能,我們應該效法提摩太的母親,從孩子的嬰兒時期就開始加以教導。(提摩太後書3:15)我們談及耶和華與耶穌時應當將他們視為真實的個體,教導孩子體會他們的奇妙創造物。我們帶兒女逛公園、參觀動物園或到郊外旅行時可以幫助他們從所見的奇觀看出耶和華的大能。藉著彼此交談,我們可以幫助兒女渴望做對的事,因為這樣行會取悅耶和華上帝與耶穌基督。(參閱申命記6:7。)切勿遲遲不這樣行。兒女的童年實在太短了。他們很快就長大成人,因此與他們一起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馬太福音19:13-15。
當然,教導兒女的基本方式乃是家庭聖經研究,藉此我們把真理灌輸給兒女,並且幫助他們與耶和華養成親密的關係。但這件事若要成功,我們便需……
使研讀富於趣味
母親若想使孩子喜歡吃有益的食物,當然不會把大量食物塞下孩子的咽喉。相反地,她會把食物弄得美味可口,鼓勵他每次吃一點以慢慢培養他的口味。屬靈的食物也需要類似的處理方法。不論你是初次實行研讀計劃,還是由於兒女感到沉悶而希望設法補救,情形都是一樣。要努力使研讀計劃富於趣味。
與幼年兒女研讀不必老是一問一答,也不必每次都讀整整一小時之久。要使研讀適合你的兒女。例如你可以講述聖經人物的故事。讓幼兒繪畫聖經中的場面。演出聖經裡的事件和戲劇。給他們家課準備。要使家課生動和富於變化。既然你想兒女「養成」對真道的「渴慕」,便要盡量使它富於吸引力。——彼得前書2:2,3。
所得的結果會影響深遠,因此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兒女若在幼年便愛好屬靈的事物,你可以幫助他們與耶和華養成一生不變的親密關係。「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此外還有一件事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對屬靈事物的愛好。那是什麼呢?
快樂、平衡的家庭
不錯,正如植物會在泥土肥沃、氣候適當的環境下生長得最好,在快樂的家庭氣氛裡,孩子的靈性也會欣欣向榮。可是,若要有這樣的氣氛存在,家庭成員必須撥出時間團聚一起。父母們,你們有使家人聚集起來,花些時間彼此交談嗎?在收看電視方面,你們有家庭政策嗎?娛樂又如何?在選擇音樂方面?家庭研讀方面?其他屬靈活動方面?晚餐時的家庭氣氛融洽嗎?對許多家庭來說,晚餐是家人團聚的最佳時刻。這使各人有機會談論日間所發生的事,分享一些幽默、輕鬆的談話。這對每個人都有益處。
請也記住,兒童固然需要屬靈的活動以及在家中負起自己的責任,但他們也需要玩耍。福斯特(Charles Foster)在《今日生活心理學》一書中說:「由於意識到娛樂在兒童生活上的重要性,父母們應該作出安排,使兒女享受娛樂的經驗。……隨著孩子逐漸成長,他們應該看出娛樂活動與家庭開支和家庭責任之間的關係。兒童若了解到這種關係,就不會利用娛樂作為逃避家庭義務和責任的藉口,這樣便會使家庭氣氛更加快樂。」
父母若幫助兒女對娛樂、工作和屬靈事物養成平衡的態度,便會大大有助於使兒女更加喜愛屬靈的事物,也更加親近耶和華。(可參閱提摩太後書3:4乙;提多書3:3。)這種進步會帶給父母很大的喜樂。父母若想兒女在童年便體會屬靈的事物,他們可以開始做一些事:
幫助兒女訂立有價值的目標
智慧的所羅門王對養育兒女提出良好的勸告,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使他走當行的道」的意思可能是指根據他的能力,但意思更可能是,使他選擇你希望見到他揀選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標。因此,父母對兒女的快樂和靈性有所貢獻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便是:協助兒女訂立有意義的目標。這些目標應該是有價值和合乎現實的。它們應該在一段合理時期內可以達到。然後,在孩子達到目標之後,鼓勵孩子訂立其他更高的目標。
父母一項常見的錯誤是等待兒女訂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孩子的經驗十分有限。父母若不幫助他訂立目標,其他的人——例如學校裡的同學或指導員——便會越俎代庖。基督徒父母可以幫助兒女訂立一些與他對屬靈事物的體會一致的目標。例如兒童可以立下目標,要取得參加神治傳道訓練班的資格。在組外傳道方面,力求逐一達到的良好目標可以包括在門口分派單張、介紹雜誌、然後作簡單的傳道演講。在研讀方面也可以訂立目標。兒童可以逐步熟記聖經各書的先後次序和若干重要經文。職業目標也應及早談論。學校的指導員也許提出某種職業作為目標,但基督徒父母所強調的目標應該能夠滿足孩子事奉耶和華的願望,例如作先驅、伯特利的工作和海外傳道活動等。
父母也希望兒女養成責任感。他們可以根據聖經原則去訓練兒女的良心。隨著孩子逐漸成長,父母應當讓孩子知道,他們信任他會做對的事。在若干事情上,父母可以給孩子有限度的自由。孩子若犯了錯誤,父母會幫助他從錯誤學得教訓而非予以嚴厲的批評。贏得為人可靠的名聲乃是孩子會感到自豪的成就,這會對他『逐漸成長以致得救』大有幫助。
孩子逐漸長大之際,父母應當留意觀察孩子在各方面的改變,在訓練和管教方式方面敏於作出相應的調整。他們應該對孩子完全忠實和開誠布公。告訴孩子他們對他的行為和種種改變的感想。藉著忠實和坦誠,父母希望幫助孩子樂於向他們透露心事而不致在家裡變成陌生人。
年輕的大衛養成了對屬靈事物的渴慕。他所寫的詩篇顯示他對耶和華的仁愛懷有極深的體會。(詩篇23:1-6)對耶和華的這種信心在危急時對他非常有用,例如他曾對抗野熊、獅子和最後那個使以色列全軍戰慄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你可以想像大衛的父親耶西由於大衛的信心感到多麼自豪。大衛與耶和華的親密關係終生不渝。(撒母耳記上17:32-37,45-50;詩篇19:9,10,14;15:1,2;24:3,4)藉著父母的幫助,我們的兒女也可以與上帝建立這種親密的關係而使我們感到同樣自豪。但單憑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
向上帝禱告求助
瑪挪亞知道自己將為人父,於是祈求耶和華指導他怎樣教養和訓練孩子。耶和華答允他的禱告。(士師記13:8,12,24)今日的父母也不應忽略為兒女禱告,祈求耶和華賜予智慧,好使他們能夠成功地帶領兒女踏上永生的道路。耶和華的先知撒母耳認為,他若沒有為百姓的福利禱告,便是「得罪耶和華」了。(撒母耳記上12:23;參看箴言1:24,25。)對於我們對兒女所負的責任,我們應該懷有同感。我們希望兒女養成一種屬靈的態度。經常向上帝禱告求助是不可或缺的。
不要放棄
以上有任何一點是容易做到的嗎?沒有。這樣行是富於酬報的,但並不容易。孩子一長到十餘歲,便肯定會有難題和危機出現。若有難題呈顯出來,不要感到驚慌。難題可以逐一處理,但不能期望有奇跡出現。要堅定,但卻不要反應過度;不要說苛刻的話傷孩子的心,反之要以耐心去處理難題。我們若保持鎮定,危機通常會成為過去,我們便能再度與兒女享有親密的關係了。
所有敬畏上帝的父母都希望以最好的東西給兒女。我們希望兒女「體會聖物」,對上帝的道養成渴慕之心,藉此能夠『漸長以致得救』。誠然,有時基督徒父母不論作出多大努力,兒女長大後卻拒絕真理。可是,我們所作的努力卻會減低這樣的可能性。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們會努力訓練兒女走當行的道。願我們獲得獎賞,看見兒女終身在真理的道上堅忍不拔、貫徹始終。——希伯來書12:16;彼得前書2:2;箴言22:6。
[第28頁的精選語句]
耶穌願意花時間在別人的兒女身上,我們無疑能夠撥出時間給自己的兒女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你想兒女『養成對真道的渴慕』,就要盡量使學習富於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