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尋得正確的宗教嗎?
羅納德——上文所提及的人——認為他應當放棄尋找一個能夠給予他實際幫助和指引的宗教。但他決定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他說,「倘若真的有一位上帝存在,我希望他知道我是誠心尋求他的。」於是,一天晚上,羅納德禱告說:「你若真的是個仁愛的上帝,你便來找我吧,因為多年來我一直尋找你,卻始終找不著。」
幾天後,在工作的地方,羅納德奉派與一位耶和華見證人同班工作。他開始向這位同事提出一些聖經問題。問題的答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不久他便開始經常研究聖經,同時也參加當地耶和華見證人所舉行的小組聚會。
六個月後,羅納德肯定他已找到一個以最切合實際的方式促使他調整自己生活的宗教。與耶和華見證人交往了三年後,他致信《守望台》雜誌,解釋他從這項交往所獲得的若干裨益。
除去「殺人的本能」
羅納德寫道:「認識真理(聖經的教訓)的首要裨益是,我能夠較易於控制自己的脾氣。我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學習武術。……那時我每天操練六至八小時,不斷受到灌輸要養成所謂的殺人本能。」
打鬥與殺人絕非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的有效方法。因此,一種有用的宗教會是一股促進和平的力量。聖經在羅馬書12:18說:「[要]與眾人和睦。」耶和華見證人不會鍛鍊身體去打鬥,也不會為了自衛而學習用槍。反之他們以愛好和平及在戰時嚴守中立在普世為人所知。
一位羅馬天主教修女看出這個宗教所具有的實際力量或潛力,遂在意大利一本教會雜誌中寫道:「倘若有一天早上,我們一覺醒來,人人都決定不再拿起武器,……就像耶和華見證人一般,世界會是何等截然不同!」
耶和華見證人當中這種愛好和平的態度導致在環球210個國家地區裡有三百多萬人組成了一個世界弟兄團體。他們——不論國籍、種族或社會階層——都彼此以真正的朋友相待。在一個互相仇視的世界裡,特別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這種愛好和平的態度的確最切合實際。一位名叫伊娃的年輕瑞典女子便曾有此經歷。她本身是個耶和華見證人。
伊娃在訪遊希臘期間患了腦膜炎。她給迅速送進雅典一所醫院時已不省人事,並且有敗血症及內出血。她在當地不認識任何人。她在瑞典的父親接獲電話通知後,立即致電當地耶和華見證人小組的一位長老。這位長老隨即通知他在雅典所認識的見證人。伊娃在希臘的信徒同工雖然與她素未謀面,卻迅速與她取得聯絡。
這使人想起使徒保羅所運用的比喻,表明團結與同情是息息相關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25,26說:「肢體[應當]互相照顧,免得身體上有了分裂。如果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新譯》)
這正是伊娃在希臘的經歷。差不多有三個星期之久,她的新朋友輪流照顧她。伊娃終於痊癒,返回家中。她說:「我真的體驗到一個滿有愛心的弟兄團體的益處。」
不再希冀「多賺點錢」
我們且繼續看看羅納德的信。談過新信仰如何幫助他控制自己的脾氣,擺脫「殺人的本能」及使他與人更和睦之後,羅納德說,聖經的教訓使他對工作和金錢懷有平衡的看法。「我是雇主最器重的電腦操作員,」羅納德說,「我時常為了超時工作而錯過與家人及朋友相聚的時間。七年來我一直在晚上加班。我希望多賺點錢。」
這種想「多賺點錢」的願望到頭來十分有害,甚至可能使人遺憾終生。「在有些人看來,金錢代表安全,對另一些人來說則象徵權力。也有人認為金錢能夠買得愛情。對第四種人來說,金錢意味到競爭和得勝,」精神病醫生羅爾利希(Jay Rohrlich)說。他的顧客大部分是美國紐約華爾街區的金融界主管人員。
《科學文摘》的一項報導評論這件事說:「相信金錢能夠產生這些事物……時常導致性無能、失眠、心臟病、與配偶或兒女衝突等……。」聖經提出的勸告是:「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羅納德獲悉這項勸告之後將其付諸實行。他發覺這樣行使他得益不淺。——希伯來書13:5。
對工作懷有正確看法
追求更多財富的慾望時常推使人強迫自己事業上力求步步高陞。這樣行可以使甚至最健康的人也感到極度緊張和情緒不安——甚至達到自殺的地步。「一名男子某天早上來到辦公的地方,看見他的桌子被搬走了,竟然登上大廈的天台,縱身跳下去。」拉比爾(Douglas LaBier)醫生就事業與情緒難題之間的關係一事接受《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的訪問時道出這件事。
「人所需要的,」拉比爾醫生說,「是較為多元化的生活而非把一切集中於事業之上。除了有充足的飲食、休息、運動之外,人若渴望享有較平衡的生活,就必須考慮多點與家人一起做事,並且培養一些能夠為自己帶來樂趣的非職業性才能。」
耶和華見證人從聖經學會對工作和金錢懷有平衡的看法。傳道書4:4,6提及勞碌的工作牽涉到『彼此間的競爭』。是故,傳道書說:「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羅納德發現這的確是切合實際的智慧。他縮減了從事世俗工作的時間,以求有更多的時間照料自己的靈性需要,同時也可以多點與家人和朋友一起。
較快樂的家庭生活
羅納德在信裡說,聖經就婚姻和家庭生活所提出的勸告幫助他以更明智的方式處理家庭的各種情況。看來今日在許多地方,家庭生活正日漸式微,因此聖經的勸告確是必需的。來自工業化國家的報告顯示,結婚的人比以前較少,離婚的較多,出生率則日益下降。
這種趨勢是令人不安的,因為家庭圈子乃是人類一些最基本的需要能夠獲得滿足的地方。澳洲的《悉尼先驅晨報》在一項調查裡徵詢2,000人的意見,問他們以下哪一件事令他們感到最大的滿足:工作、家庭、朋友、消遣、所擁有的東西抑或宗教。絕大部分人把「家庭」排在首位。
耶和華見證人努力鞏固他們的家庭生活。舉個例說,僅在過去五年間,他們所出版的《守望台》和《儆醒!》雜誌(以100種以上的文字出版,每期銷數共計2200萬本)便刊登了60多篇切合實際的文章,論及在家庭生活上如何應付各種不同的情況。毫無疑問,一個宗教若根據聖經去幫助人以明智、仁愛的方式照料自己的家人,這個宗教便是切合實際的。
重大的「為什麼?」獲得解答
羅納德在信的結論中說:「我閱讀報章、觀看電視新聞、與同事交談或向別人談及我的信仰時,有一件事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使我能夠解答世上最多人問及的問題——『為什麼?』除了日常發生的種種難題之外,為什麼世上有這麼多罪行、暴力、戰爭、不道德的事、疾病、騷亂……?既知道這個制度和其上的難題不久便會成為過去,這使我如釋重負。」
聖經把今日令人惶惑不安的世界情勢背後的真正原因透露出來。它解釋何以創造主要使地球成為人類的樂園家鄉這項原定旨意尚未實現。它也解釋上帝會以什麼方式除去地上一切困擾人的勢力,並且為人建立一個永遠的樂園。——彼得後書3:9-13。
宗教若要具有切合實際的價值,就必須結出好果子。它必須產生一批較好的人。它也必須能夠解釋今日地上的情形何以如此惡劣的原因。它應當將未來的穩確希望灌輸到人的腦中和心裡。羅納德要找尋這樣的宗教。他現在已找到了。同樣的機會仍然向你打開。——馬太福音7:17-20。
[第29頁的圖片]
真正的基督徒彼此以真正的朋友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