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總是不好的嗎?
畏懼可以將快樂摧毀,使希望破滅。有人稱之為精神毒藥、消滅理性的殺手。據稱它比最嚴重的身體疾病具有更大的破壞力。不錯,畏懼的確是一種強烈的感情。但它總是不好的嗎?
試想像你在一條陌生的路上駕駛。公路沿著蜿蜒的山勢迤邐而上,左旋右轉。夜幕開始低垂,連帶細雪紛紛。你的汽車有點打滑;你意識到汽車已駛近路面結冰的高度了。
現在你必須提高警覺。你小心翼翼地轉過每個冰覆的彎角時都不期然忖度,在那滑溜的路面上,汽車多麼容易失去控制掉進下面的峽谷裡。此外,你也無法想像黑暗裡潛伏著其他什麼危險。當這些念頭在你腦海裡盤旋之際,你的口頓時乾渴起來,你的心也加速跳動。你加強警覺。你將腦海裡的一切思念都拋諸腦後,現在要全神貫注於眼前的大任:小心駕駛,避免意外。
最後,山路開始迂迴而下。你逐漸見到街燈通明,路上不再有冰雪。緊張的心情隨之放緩。你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不過虛驚一場而已!
但真的只是虛驚一場嗎?其實不然。在這樣的環境下,適度的緊張乃是正常的反應。這使我們保持警覺、謹慎。健康的畏懼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行事魯莽以致傷害自己。不錯,畏懼並非總是消滅理性的殺手或精神毒藥。在若干情況下,它甚至對人有益。
聖經曾論及畏懼,並且將我們的注意特別引到兩種畏懼之上。其中一種的確是精神毒藥。但另一種則不獨正常和健康,而且更是得救的必需條件。這兩種畏懼是什麼?我們怎樣才能學會培養其中一種而規避另一種?我們會在下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