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一生與傳道工作
必須禱告和保持謙卑
較早前,耶穌在猶太的時候,他曾講述一個比喻,論及鍥而不舍地禱告的重要。如今,他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最後一次旅程中,他再次強調必須常常禱告,不要灰心。耶穌當時可能仍在撒瑪利亞或加利利,他向門徒談及進一步的比喻說:
『某城裡有一個法官,不懼怕上帝,也不尊敬人。那城裡有一個寡婦,常常來到他那裡,說:「求你給我伸冤,使我脫離我的對頭!」他多次不肯,後來心裡說:「我雖然不懼怕上帝,也不尊敬人,只是因為這寡婦常常來麻煩我,就給她伸冤吧,免得她不斷的來纏擾我。」』
耶穌然後將他的故事引伸說:「你們聽聽這不義的法官所說的話吧。難道上帝會不為晝夜呼籲他的選民伸冤麼?難道上帝會耽誤他們麼?」
耶穌絕非暗示耶和華上帝在某方面好像這個不義的法官一般。相反,他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不義的法官尚且會對鍥而不舍的請求作出反應,何況上帝呢?他既正義又良善。因此,如果他的百姓持之有恆地向他禱告,無疑他必定會垂聽。故此耶穌繼續說:『我告訴你們,他[上帝]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
在卑微貧困的人當中,公平實在非常罕見,但那些有財有勢的人卻時常受到偏袒。可是,上帝卻絕不僅看人的外表,他會以公平懲治惡人,但也保證他的僕人會得到合理的對待,他會將永生賜給他們。但有多少人會堅信上帝很快會為人伸張正義呢?
耶穌特別論及應該對禱告的力量懷具信心,他問道:『人子來的時候,在世上找得到這種信心麼?』雖然問題的答案仍有待分曉,但卻暗示在基督帶著王國的權柄來臨時,這種信心不會十分常見。然而,我們絕不能因此便認為這種信心不會存在,你正培養這種信心嗎?
在聆聽耶穌講話的人當中,有些人對自己的信心非常自恃。他們自以為義而瞧不起別人。這些人當中可能亦包括耶穌的某些門徒。因此,耶穌將接著的比喻引伸到這些人之上說:
『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禱告給自己聽,這樣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我一切的收入都奉獻十分之一。」』
眾所週知,法利賽人一向均喜歡在公眾場合表現自己的正義而嘩眾取寵。他們自己將星期一和星期四定為禁食日,並且嚴格謹守將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出來的規定,甚至連田間種植的細小香料也會一絲不苟地交出來。幾個月前,他們在住棚節期間曾對一些平民表現出傲慢輕蔑的態度,他們說:『至於這群不明白律法[法利賽人自己對之所作的解釋]的人,他們是可咒詛的。』
耶穌繼續在他的比喻裡論及這些『可咒詛』的人說:『稅吏卻遠遠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帝啊,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個人回去,比那個倒算為義了。因為高抬自己的,必要降卑;自己謙卑的,必要升高。』
因此,耶穌再次強調必須保持謙卑。在當時的社會裡,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操有很大的勢力,他們時常標榜自己的階級和地位。耶穌的門徒既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難怪也會耳濡目染了。然而,耶穌卻在謙卑一事上給予他們多麼優良的教訓!路加福音18:1-14,《新譯》;約翰福音7:49,《新譯》。
◆ 不義的法官為什麼會答允寡婦的請求?耶穌的比喻給予我們什麼教訓?
◆ 耶穌來臨時,他會尋找哪一種信心?
◆ 耶穌將有關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引伸到誰之上?
◆ 我們應當避免表現法利賽人所懷有的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