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9 10/15 21-23頁
  • 「但是我並不愛耶和華!」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但是我並不愛耶和華!」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內心、良心和信心
  • 復原是可能的
  • 其他人可以怎樣予以幫助
  • 人心詭詐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使你的心歸回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全心事奉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我們的內心要合耶和華的心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守》89 10/15 21-23頁

「但是我並不愛耶和華!」

鮑勃在母親成為耶和華見證人時仍是個少年。有多年的時間,他跟隨母親前往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甚至參與傳道工作,儘管當時他尚未受浸。可是,在他將近二十歲時,他停止與見證人交往。自此之後他飽遭挫折打擊,生活潦倒。雖然他聲稱自己仍然相信從聖經學得的許多事,這卻未足以使他渴望重返耶和華的組織。何以鮑勃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請考慮一下另一個例子,戴維從事全時的服事職務有數年之久。他偶爾在腦海中對某些聖經教訓發生疑問。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他總是跟自己推理:正如一個人砌拼圖遊戲,絕不會僅因為在起初有一兩塊未能拼合就不再砌下去。他樂於等候耶和華將問題加以澄清。但過了相當時間之後,戴維聲稱他不再以此為足了。他辭去他的服務權利,最後更離開了真理。究竟什麼促使他的思想發生改變呢?

看見一些我們所愛的人在永生的賽程上半途而廢的確令人痛心。我們無疑渴望盡力幫助他們。(哥林多後書12:15;加拉太書5:7)可是,促使人離棄真理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去幫助這樣的人重新加入賽程?一個人若在心裡開始形成這些傾向,他應當怎樣行呢?

內心、良心和信心

關於那些放棄真理的人,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是,他們這樣行大多數都並非因為他們已不再相信這是真理。情形剛相反,他們當中許多人都說:『我知道這是真理,但……』或『如果有真理的話,我知道這必然就是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許多人仍然深信他們從聖經學得的是真理。但是他們卻鬆懈下來而失去了以前的熱心。雅各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各書2:26。

真正的信心並非僅是擁有知識或相信某件事是真實的而已。信心不但牽涉到一項思想過程,還牽涉到象徵性的心,因為聖經告訴我們:『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羅馬書10:10)因此,很合理地,聖經指出一個人若開始偏離真理,心乃是難題的癥結。正如保羅警告說:『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上帝離棄了。』——希伯來書3:12。

為了證明這件事與人的心有密切關係,我們可以聽聽黛安的經驗。她離棄了真理,信徒同工設法幫助她,但她卻坦率地回答說:『我不能重投耶和華的懷抱,因為我根本不愛他!』黛安深知唯一可以幫助她與耶和華上帝保持親密關係的方法便是把上帝視為一位值得她愛戴的個體。事實上,她當初甘願將自己的一生呈獻給耶和華便是由於受到這種愛所推動。但不知怎麼,她覺得這種愛已不再存在她心裡了。她深知若沒有這種愛,她即使重返組織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但一個人怎麼會失去自己曾一度深深感受到的愛呢?

保羅指出這乃是由於『不信的惡心』的緣故。在有些事例上,人之所以缺乏信心是由於人容許自己的心去渴慕一些受耶和華上帝所禁止的東西,或抗拒上帝所吩咐的事。他變成心有旁騖而不能再全心歸向耶和華。及後,他意識到自己的行事方式是上帝所不嘉許的,為了避免進一步與上帝對抗,權宜之計便是『離棄永生的上帝』。(可參看創世記3:8-10。)這人不但沒有懊悔,反而讓『惡心』推使他在生活上將耶和華和他的旨意拋諸腦後。這個沒有信心的人於是放棄真理。

在另一些事例上,一個人為了逃避因某種行徑所招致的良心煎熬,遂容許自己受狡詐的心所驅使,以懷疑、吹毛求疵或甚至背教等方式作為逃避的藉口。如果他能夠說服自己,他的整個信仰的架構都是錯的,他就覺得自己再沒有義務要受其支配了。這樣的人拋棄了清白的良心,『就在[信仰]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提摩太前書1:19。

當然,人也可能因為其他理由而放棄真理。但無論為了什麼理由,事情差不多總是與心有關。由於這緣故,聖經的勸告的確非常切合實際:『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復原是可能的

承認自己的錯誤傾向乃是失去信心的因由需要有勇氣才行。但這樣行乃是我們與耶和華恢復鞏固關係的第一步。一個在英格蘭的先驅傳道員——史蒂夫——的經驗足以說明這點。

雖然史蒂夫從沒有放棄真理,他卻一度感覺空虛和缺乏自信。他向人傳道時覺得自己所說的話聽來十分空洞。他與屬靈的弟兄姊妹在一起時感覺與他們格格不入,彷彿自己是局外人一般。

值得慶幸的是,史蒂夫意識到難題的癥結在於他自己。他回憶說:『我並沒有錯誤地孤立自己,試圖自行想出應付辦法,彷彿我能夠從不完美的人心裡尋得靈感的來源把正確答案提供給我似的。』(可參看羅馬書7:18。)相反,他意識到要檢討一下自己的內心,排除一些誘使他偏離真理的騙人慾望。他從最基本的事著手,努力重新培養他對上帝的愛及對上帝話語的信心。今日,史蒂夫正喜樂地以海外傳道員的身分為上帝服務。

其他人可以怎樣予以幫助

但並不是所有迷失的人或在真道上鬆懈下來的人都能夠像史蒂夫一樣洞悉事情的癥結。事實上,人往往由於失去清晰的屬靈眼光而最後在靈性上失足跌倒。因此,基督徒同工可以在這方面予以幫助。(羅馬書15:1;加拉太書6:1)但怎樣著手才最有效?

顯然,僅是邀請或鼓勵這樣的人重返組織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幫助對方看出自己所面對的障礙而加以排除。要盡力打動軟弱或不活躍的人的心,以坦率但卻仁慈的方式,推心置腹地與對方討論一下可能會有所幫助。運用例如提摩太前書1:19;希伯來書3:12和耶利米書17:9,10一類的經文也許可以幫助對方檢討一下自己內心的深處,察出究竟什麼因素促使他『離棄永生的上帝』。

一旦洞悉難題的成因,就要積極加以處理。猶之乎一個有心臟病的病人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受到悉心照料,也許甚至接受一次痛苦的手術。比喻性的心若有病,情形也類似。人若想自己的心再次反應正常,就必須先把使心偏離正道的錯誤慾望、獨立自主傾向或其他因素除去。活躍的基督徒可以與不活躍的人一起禱告。如果長老認為適當的話,甚至可以與這樣的人研讀聖經。唯獨這樣行才能使他們的心重新振作起來而恢復對耶和華的愛。——箴言2:1-5。

黛安的情形便是這樣。她跟一些成熟的基督徒討論,後者幫助她看出應當怎樣行才能重新激發她對耶和華的愛。黛安意識到她必須再次深入認識耶和華,因此虛心接受別人向她提出的幫助。研讀聖經大約一年之後,她和丈夫再次成為耶和華手下活躍的讚美者。

既然愛牽涉到行動,切實遵行耶和華的吩咐和體驗來自他的仁愛幫助時常證明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確,活動可以幫助人恢復對上帝的愛;這種愛曾一度使他的心深受感動。(詩篇34:8)他也許可以首先採取積極步驟與錯誤的慾望搏鬥,或糾正自己內心不正當的傾向。他在這場鬥爭中每勝利一次,就使自己的心進一步歸向耶和華。(箴言23:26;彼得前書2:1-3)隨著人逐漸戰勝自己的心,他會渴望將自己內心所充滿的真理與人分享。因此,以往不活躍的王國宣揚者一旦再次符合資格,就應該獲得幫助去參加傳道工作,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馬書10:10。

對一個覺得自己已不再愛耶和華的人來說,恢復敬虔生活的途徑也許是一段漫長、艱辛的路程。然而,史蒂夫和黛安卻得以在靈性上康復過來,由此證明心是可以改變的。不錯,憑著耶和華的靈發揮作用,切實遵行他的話語及重新與他的組織通力合作,人是可以在靈性上復原的。我們衷誠渴望及祈求耶和華幫助這些人,使他們能夠再次全心愛戴他而在他的崇拜和神聖服務上尋得喜樂。——馬可福音12:30;哥林多前書13:8;約翰三書1-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