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在一個令人抑鬱的世界裡尋得喜樂!!
瑪麗的性情樂觀、開朗。你很難相信就在幾年之前,這個32歲的女子竟然用「心若死灰」來形容自己。瑪麗曾一度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她解釋道:「情形仿似一大片黑魆魆的烏雲漸漸消散一樣。」不錯,值得慶幸的是,她得以復原而重得喜樂。
每年 全世界有一億人因患上嚴重的抑鬱症而喪失工作能力!這種疾病並不單是暫時的愁悶情緒,像我們不時所遭遇的一樣。嚴重的抑鬱症牽涉到持續不斷的憂鬱。患上抑鬱症的人對生活漠不關心,覺得事事毫無樂趣,對萬事萬物感到絕望,認為自己一無是處。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說:「無可置疑,如今世上每個角落都有人患上抑鬱症。」
仔細研究聖經的人對這個報告並不感到詫異。聖經指明我們的日子是「末期」,是個『難以應付的危機時代』。(提摩太後書3:1-5,《新世》)以往在感情出現危機時予人扶持的社會結構,現在已趨式微了。克勒曼(Gerald Klerman)博士在「憂鬱的世代?」一文裡把目前抑鬱症病例的增加歸咎於這種轉變。他解釋道:「家庭、教會、比鄰曾經是人最常倚靠的三個社會制度。……但現今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是,這三個受人倚靠的社會制度都或多或少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瑪麗感覺絕望灰心是由於家庭一團糟的緣故。瑪麗回憶說:「我的繼母不留下一句話就走了。當時我覺得被人出賣,而且很孤獨。那年我12歲。突然之間,我的世界好像翻覆了一樣。」不久之後她被迫離家,因為她的爸爸對她有越軌的行動。她承認道:「我覺得情形太反常了,於是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自此她陷入嚴重的抑鬱之中。
有一天,她正極度抑鬱的時候,兩個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她。她立時對這兩個女子所傳的歡樂聖經信息表現很大興趣。「從前我只看到生命的徒勞無益,看到無數醜惡的事,但如今我卻確信我能夠在一個新世界裡生活,屆時上帝會把一切不平都糾正過來。憑著上帝的幫助,我能夠符合得享這些幸福的資格;因此,我的一生已具有真正的意義了。」當她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時,她尋得真摯的愛心和感情的扶持。(約翰福音13:34,35)會眾長老的機巧勸告也幫助她漸漸改變自己的消極思想。(雅各書5:14)她的抑鬱得以逐漸消退。有許多其他的人也像瑪麗一樣,雖曾一度為了世界的情況而抑鬱不樂,卻因對聖經的真理獲得確切認識而找到「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尼希米記8:10;提摩太前書2:4。
但瑪麗的抑鬱症是否立即一掃而空呢?我們應該認為基督徒必定不會患上抑鬱症嗎?若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不能對抑鬱症只有膚淺的認識而已。我們必須看得深入一點,並且了解這種病症的複雜成因。你若認識抑鬱症的真正根源,就無論是處理自己的抑鬱問題,抑或是幫助其他被這種病症所折磨的人,都會更加成功。
嚴重抑鬱症的根源
在某些事例上,抑鬱症是由生理因素促成的。例如疾病、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都會造成抑鬱。毒素、污染物、藥療法、變應原(能引起過敏症的東西)都可能引起抑鬱的反應。a可是,聖經表示人的「煩亂思慮」也可以是抑鬱的成因。——詩篇94:19,《呂譯》。
像瑪麗一樣,大部分抑鬱的人都遭遇過若干痛苦不快的經歷或令人緊張的情況。許多人與詩篇執筆者有同感:「許許多多災難臨到我……患難從四面圍困我。你[耶和華]使我最親密的朋友也離棄我;黑暗成為我惟一的伴侶。」(詩篇88:3,17,18,《現譯》)因此他們像詩篇執筆者一樣,覺得自己已被難題或失敗所壓倒,覺得自己的一生全無希望。他們也許覺得自己好像孤身處於黑暗中一般,甚至認為上帝也捨他們而去。
他們為什麼作出這麼消沉的結論,弄得自己鬱鬱不樂呢?這並不單是由於他們遭遇外在難題,他們內心的痛苦感覺或對自己的疑懼也是原因之一。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應付難題或損失。箴言15:13(《呂譯》)解釋道:「由於心裡的憂傷、心靈就頹喪。」一個人若自以為失敗,或以為別人覺得他一無是處,這種想法就可能造成心裡的憂傷。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以巴弗提奉會眾所差執行一項海外傳道任務。可是他在這段期間身染重病,雖然後來復原過來,他卻「極其難過,因為[會眾]聽見他病了。」——腓立比書2:25-30。
既然「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而令人心灰意冷,自尊心不足往往是嚴重抑鬱症的根源。(箴言17:22)人若太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完美,怒氣長不消散,心中憤憤不平,糾紛未能解決,或者犯了罪過(無論實際犯過抑或小題大做),都可以造成心裡憂傷。
故此,嚴重抑鬱症的成因有很多。然而,瑪麗成為基督徒之後,她尋得真正的喜樂。她說:「從此我有了希望。」但她仍須忍受抑鬱一段時期。她終於怎樣克服抑鬱症呢?
[腳注]
a 可參閱《儆醒!》1987年10月22日刊(英文版)「抑鬱症:只是心理作用嗎?」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