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1 2/15 15-20頁
  • 尋找宜於得永生的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尋找宜於得永生的人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信徒「心地純潔」
  • 激發思想的引言
  • 正確地運用上帝的話語
  • 說服力有其適當地位
  • 合乎邏輯、令人信服
  • 運用具有教導作用的比方
  • 激發行動的結論
  • 有效的傳道工作產生更多門徒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藉訓練班改善組外傳道工作
    神治傳道訓練班指南
  • 怎樣成為有效的傳道員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在逐戶傳道方面運用教導能力
    王國傳道月報-198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守》91 2/15 15-20頁

尋找宜於得永生的人

「所有宜於得永生的人都成為信徒。」——使徒行傳13:48,《新世》。

1.關於人心,耶和華具有什麼能力?

耶和華上帝能夠鑑察人心。預言者撒母耳膏耶西的兒子成為以色列王時,上帝很清楚地表明這件事實。撒母耳看見以利押,「就心裡說,耶和華的受膏者必定在他面前。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因此,上帝指引撒母耳膏立大衛;事實證明大衛『是合上帝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13,14;16:4-13。

2.什麼在人比喻性的心裡根深蒂固?因此,關於這點我們在聖經裡讀到什麼?

2 人會表現某種顯著態度。人具有一種在他比喻性的心裡根深蒂固的性情。(馬太福音12:34,35;15:18-20)例如,我們讀到一個人『心裡好戰』。(詩篇55:21[聖詠集55:22,《主經》])聖經告訴我們:「愛發烈怒的,必多有過犯。」我們也讀到:「有些同伴存在只宜於彼此擊碎,但有一個朋友存在比弟兄更緊密。」(箴言18:24,《新世》;29:22,《呂譯》)可慶幸的是,事實證明有許多人像古代彼西底安提阿的一些外邦人一樣。他們聽見耶和華的拯救安排,「就歡欣鼓舞,榮耀耶和華的話語,所有宜於得永生的人都成為信徒。」——使徒行傳13:44-48,《新世》。

信徒「心地純潔」

3,4.(甲)誰是心地純潔的人?(乙)心地純潔的人怎樣看見上帝?

3 在安提阿歸信的人都受浸成為基督徒,其中忠信的人可以把耶穌的話應用在自己的身上:「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馬太福音5:8,《現譯》)但誰是「心地純潔的人」呢?他們怎樣「看見上帝」?

4 心地純潔的人具有內在的潔淨。他們的純潔是在體會、感情、慾望、動機方面的純潔。(提摩太前書1:5)他們如今已看見上帝,意即他們見到他為了緊守忠誠者所採取的行動。(可參閱出埃及記33:20;約伯記19:26;42:5。)這裡譯作「看見」的希臘字詞也意味到「用頭腦看見、領悟、認識」。既然耶穌完美地反映上帝的品格,「心地純潔」的人遂得以洞察這種品格。他們對基督和他的贖罪祭物懷具信心,因此他們的罪得到寬恕,使他們能夠對上帝作蒙他悅納的崇拜。(約翰福音14:7-9;以弗所書1:7)就受膏者而論,他們復活升到天上,實際看見上帝和基督時,他們看見上帝的程度就達到頂點了。(哥林多後書1:21,22;約翰一書3:2)但一切心地純潔的人都能夠藉著確切的知識和純真的崇拜而看見上帝。(詩篇24:3,4;約翰一書3:6;約翰三書11)他們都宜於在天上或地上的樂園裡享永生。——路加福音23:43;哥林多前書15:50-57;彼得前書1:3-5。

5.人惟獨怎樣才能成為信徒和耶穌基督的真正跟從者?

5 那些不宜於得永生的人並不會成為信徒。他們根本不可能懷具信心。(帖撒羅尼迦後書3:2)此外,除非人有受教的心,而耶和華鑑察這心,吸引這人,否則就沒有人能夠成為耶穌基督的真正跟從者。(約翰福音6:41-47)當然,耶和華見證人在從事逐戶傳道的時候不會預先判斷任何人。他們無法鑑察人心,因此只把結果交在上帝仁愛的手裡。

6.(甲)關於逐戶傳道工作上的個人接觸,有人曾怎樣說?(乙)上帝作了什麼安排幫助耶和華見證人尋找宜於得永生的人?

6 一位學者說得不錯:「[保羅]公開和逐家地教人真理。他不單在講台上傳講基督,還與個別的人親自接觸。在打動心靈方面,親身接觸往往比其他任何形式或方法有效得多。」(范賴恩[August Van Ryn])《神治傳道訓練班指南》、《根據聖經而推理》、《王國傳道月報》一類的刊物幫助耶和華見證人發表演講,並且學會盡量善用在外勤服務上與人個別接觸的機會。服務聚會裡的示範和神治傳道訓練班的勸告也裨助良多。凡參加訓練班的人都在演說的各種特質方面——例如良好的引言、適當地介紹經文、發展合乎邏輯、論據令人信服、運用比喻、結論有效等——得到寶貴的訓練。且讓我們看看聖經怎樣補充這種訓導,使上帝的子民在尋找宜於得永生的人方面更加有效。

激發思想的引言

7.關於引言,我們從耶穌在登山寶訓起頭所說的話可以學到什麼?

7 關於引言激發興趣,為逐戶見證作準備的人可以從耶穌的榜樣學到有益的教訓。耶穌開始登山寶訓的時候運用「快樂」一詞達九次之多。例如,他說:「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因為屬天的王國屬於他們。……性情溫和的人快樂了,因為他們會承受大地。」(馬太福音5:3-12,《新世》)他所用的句子直接、清晰。這個引言必然激發了聽眾的興趣,使他們深深投入演講之中,因為誰不想快樂呢?

8.執行逐戶服事職務時,我們應該怎樣介紹傳道話題?

8 在逐戶服事職務上運用的任何傳道話題應該以積極、宜人的方式加以介紹。但我們不應該運用聳人聽聞的引言,例如,「我有一個來自外太空的信息要告訴你。」好消息的確有個屬天的來源,但這樣的引言可能使戶主納罕,他究竟應該認真聽見證人說話,抑或盡快打發見證人離去。

正確地運用上帝的話語

9.(甲)執行服事職務時,我們應該怎樣介紹、誦讀和應用經文?(乙)文章引述什麼例子去說明耶穌怎樣運用問題?

9 像在講台上一樣,我們從事外勤傳道時也應該適當地介紹經文,誦讀經文的時候有適當的強調,並且以清晰、準確的方式應用經文。提出問題使戶主想到一些與聖經有關的資料也可能有幫助。再次,耶穌所用的方法具有指導作用。有一次,一個精通摩西律法的人問他:「夫子!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答道:「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無疑,耶穌知道對方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這人正確地答道:「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稱讚這人,並且導致進一步的討論。——路加福音10:25-37。

10.關於所用的傳道話題,我們人人都應該緊記什麼要點?我們向戶主提出問題時應該避免怎樣行?

10 從事逐戶見證工作的人應該強調傳道話題的主題,並且清楚說明他何以要讀出發展該題目的各節經文。既然見證人要打動戶主的心,就應當避免提出一些叫對方尷尬的問題。運用上帝話語的時候,『我們的言語要常常帶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歌羅西書4:6。

11.在運用聖經糾正錯誤觀點方面,我們可以從耶穌受撒但試探一事學到什麼榜樣?

11 特別在回訪的時候,我們也許需要表明聖經實際怎樣說,或者經文的實際意思是什麼,以求糾正對方的錯誤觀點。耶穌駁斥撒但的時候便做過類似的事。當時撒但對耶穌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從聖殿的城垛]跳下去[像是要自殺一般],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撒但引用詩篇91:11,12,但人卻不能根據這節經文認為人可以蓄意冒生命危險而危及上帝的恩賜。耶穌意識到冒生命危險去試探耶和華是不對的,於是告訴撒但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4:5-7)當然,撒但是一個不尋求真理的人。但合理的人若表達一些妨礙他們在靈性上進步的錯誤觀點,宣揚上帝話語的傳道員就應該機巧地表明聖經實際怎樣說和經文的實際意思如何。這乃是「正確地運用真理的話語」的一部分,是神治傳道訓練班所倡導的重要教訓之一。——提摩太後書2:15,《新世》。

說服力有其適當地位

12,13.為什麼在服事職務上運用說服力是對的?

12 說服力在基督徒的服事職務上有其適當地位。例如,保羅敦促提摩太在他所學過而「受人說服去相信 」的事上持續下去。(提摩太後書3:14,《新世》)在哥林多,「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說服 」,《新世》]猶太人和希臘人。」(使徒行傳18:1-4)在以弗所,保羅成功地「辯論上帝國的事,勸化[「說服 」,《新世》]眾人」。(使徒行傳19:8)在羅馬,使徒被囚在房子裡的時候,他召人到他那裡去,「運用說服能力 」向他們作見證,結果有些人成為信徒。——使徒行傳28:23,24,《新世》。

13 當然,不論見證人怎樣力圖說服戶主,也只有那些宜於得永生的人才會成為信徒。令人信服的論據和清晰的解釋若以機巧的方式提出來,便也許能說服他們相信。但還有些什麼要素有助於說服他們呢?

合乎邏輯、令人信服

14.(甲)發展合乎邏輯而有條理牽涉到什麼事情?(乙)論據令人信服有什麼要求?

14 神治傳道訓練班所強調的演講品質之一是發展合乎邏輯而有條理。這包括把一切重要思想和有關資料按合理的次序加以排列。另一項要素是論據令人信服。這要求人奠下良好根基,然後提出有力的證據。與此有關的一點是幫助聽眾推理,方法是保持共同之點,適當地發展論點,並且有效地加以應用。在這方面,聖經再次提供指引。

15.(甲)保羅在戰神山上發言時怎樣攫住聽眾的注意力及建立共同之點?(乙)在保羅的演說裡,我們見到什麼證據表明他的演講發展合乎邏輯而有條理?

15 使徒保羅在古雅典的戰神山上發表的著名演說顯然具有這些演講特質。(使徒行傳17:22-31)他的引言攫住聽眾的注意力,並且建立了共同之點,因為他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對雅典人來說,這無疑看來是恭維話。保羅提到一座獻給「未識之神」的祭壇後,接著以一種合乎邏輯而有條理的方式發展他的演講,提出令人信服的論據。他指出雅典人所不認識的上帝曾「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上帝不像雅典娜或其他希臘神祇,他「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然後使徒指出這位上帝把生命賜給我們,也沒有讓我們盲目摸索尋求他。接著保羅與聽眾推理,表明創造者對歷代以來世人崇拜偶像的愚昧無知不加追究,現在「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這順理成章地導致以下的論點:『上帝會藉著他所設立、從死裡復活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既然保羅已經「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雅典人遂知道這位審判官就是耶穌基督。——使徒行傳17:18。

16.保羅在戰神山上的演說和神治傳道訓練班裡的訓練怎樣能夠影響我們的服事職務?

16 誠然,保羅並沒有在戰神山上逐戶作見證。但從保羅的演講和神治傳道訓練班所提供的訓練,耶和華見證人能夠學到許多改善外勤傳道質素的要點。不錯,這一切訓練能夠幫助他們成為更有效的服事者,正如保羅那合乎邏輯的發展和令人信服的論據說服了一些雅典人成為信徒一般。——使徒行傳17:32-34。

運用具有教導作用的比方

17.我們應該在服事職務上運用怎樣的比方?

17 神治傳道訓練班也幫助上帝的服事者在逐戶見證工作和服事職務的其他方面運用優良的比方。為了強調重要之點,我們可以運用簡單而品味高尚的比方。見證人應該用人所熟悉的事物打比方,並且留意說明比方的意思。耶穌的比方便合乎這一切條件。

18.馬太福音13:45,46可以怎樣對我們的服事職務有所幫助?

18 例如,請想想耶穌的話:「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馬太福音13:45,46)珍珠是寶物,藏在蚌和其他軟體動物的殼裡。但只有若干珍珠才是「重價」珠子。商人具有所需的辨識力,看出這顆珍珠的超凡價值,並且甘願犧牲其他一切東西以求獲得這顆珠子。也許在回訪或主持家庭聖經研究的時候,這個比方可以用來表明真正體會上帝王國的人會像比喻中的商人一樣行事。這樣的人會將王國置於生活上的首位,意識到王國值得他作出任何犧牲。

激發行動的結論

19.我們執行逐戶的服事職務時應該在結論裡向戶主表明什麼?

19 在神治傳道訓練班裡,上帝的子民也學到演講或討論的結論應該與主題有直接關係,也應該向聽眾表明他們需要做些什麼事,並鼓勵他們這樣行。在逐戶傳道時,我們需要向戶主明確地表示我們期望他採取什麼行動,例如接受聖經刊物或同意我們回去探訪他。

20.關於有推動力的結論,我們在馬太福音7:24-27見到什麼優良榜樣?

20 耶穌的登山寶訓的結論是個優良榜樣。藉著一個容易了解的比方,耶穌表明聽從他的話乃是明智之舉。他最後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人,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馬太福音7:24-27)這個結論多麼有力地表明上帝的服事者應該力求促使戶主採取行動!

21.我們的討論說明了什麼事?但我們必須承認什麼事實?

21 上述各點足以表明神治傳道訓練班怎樣能夠幫助許多人成為具備資格的王國宣揚者。當然,具備適當的資格主要是來自上帝的。(哥林多後書3:4-6,《新世》)不論服事者多麼有資格,除非上帝通過基督吸引人,否則就沒有人能夠說服別人成為信徒。(約翰福音14:6)然而,上帝的子民在努力尋找宜於得永生的人之際,無疑應該盡量善用耶和華的一切屬靈供應。

你的答案如何?

□ 誰是「心地純潔」的人?他們怎樣「看見上帝」?

□ 在逐戶見證工作上介紹王國信息時,我們應該考慮到什麼因素?

□ 我們怎樣能夠在服事職務上正確地運用上帝的話語?

□ 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在外勤服務上作合乎邏輯、令人信服的介紹詞?

□ 關於運用比方,我們執行服事職務時應該記得什麼?

□ 在見證工作上所用的結論應該達成什麼目的?

[第16頁的圖片]

耶穌說「心地純潔」的人會「看見上帝」。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第18頁的圖片]

我們應該適當地介紹經文,誦讀的時候有適當強調,並且以清晰、準確的方式應用經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