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1 4/15 28-31頁
  • 雖為寡婦,卻尋得真正安慰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雖為寡婦,卻尋得真正安慰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學習聖經的真理
  • 與人分享新近獲得的知識
  • 街頭見證
  • 受到鼓勵克服恐懼
  • 獲得強化和祝福
  • 在各項責任上保持平衡
  • 畢生的安慰
  • 在印度學習聖經,建立信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0年
  • 親近上帝助我成功應付難題
    警醒!1993年
  • 受到『異乎尋常的力量』所支持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安慰憂傷的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守》91 4/15 28-31頁

雖為寡婦,卻尋得真正安慰

莉莉·亞瑟君自述

一位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傳道員正在印度烏塔卡蒙德一個地區從事逐家逐戶探訪。按照習俗,婦女是不會開門給陌生人的。幾個小時後,傳道員既疲倦又有點灰心,於是打算啟程回家。然而他停下來,覺得要先探訪下一個門口才離去。接著發生的事情,就讓開門的女子告訴你吧!

手抱著兩個月大的女嬰,身旁站著我那年僅歲半的兒子,我立即打開門,看見一個陌生人站在門外。前一晚我感覺極之痛苦。為了尋求安慰,我禱告說:「天父,求你通過你的話語安慰我。」現在,出乎我意料之外,那個陌生人解釋說:「我為你帶來一個安慰和盼望的信息,是來自上帝話語的。」我想他必定是上帝差來的先知。但是,究竟什麼景況導致我向上帝禱告求助呢?

學習聖經的真理

我生於1922年印度南部美麗的尼爾吉里丘陵的古德盧爾村。我三歲時母親便逝世了。稍後我的父親,一個基督新教教士,再次結婚。自我們兄弟姊妹牙牙學語以來,父親便教導我們禱告。我4歲時,每天父親在他的書桌上研讀聖經時,我也會坐在地板上讀自己的聖經。

我長大後成為一位教師。後來在我21歲那年,父親為我安排了婚嫁。我和丈夫蒙福生下一個兒子,起名為辛達,後來又添了一個女兒,稱為麗娜。可是在麗娜快要出生的時候,外子染上重病,不久之後便去世了。我在24歲便突然成為寡婦,要獨力負起撫養兩個年幼兒女的重擔。

經歷這場打擊之後,我懇求上帝通過他的話語予我安慰,次日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員便上門探訪了。我邀請他進來,並且接受了《『以上帝為真實』》一書。當我在晚上閱讀這本書時,我不斷看見耶和華這個陌生的名字出現。稍後傳道員回來,打開聖經給我看那便是上帝的名字。

很快我也獲悉諸如三位一體、地獄永火一類的教訓並不是基於聖經的。我獲知在上帝的王國治下,地球會成為樂園,死去的親人會復活與生者重聚;這使我深感安慰、滿懷盼望。最重要的是,我開始認識和愛戴真實的上帝耶和華。他應允我的禱告,予我所需的幫助。

與人分享新近獲得的知識

我開始納罕自己怎麼會在聖經裡讀漏了那些含有上帝名字的經文。還有,為什麼我閱讀聖經時沒有察覺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這個清晰的盼望?我當時在一間基督新教傳教士開辦的學校任教,於是我把有關的聖經經文給校務主任看。(出埃及記6:3;詩篇37:29;83:18;以賽亞書11:6-9;啟示錄21:3,4)我提及不知怎的我們竟疏忽了這些經文,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她看來很不高興。

稍後我寫信給住在另一個市鎮的校長,在信裡引錄了這些經文。我請求與她商談。她回信說她的父親,一個著名的英國教士,會跟我討論這件事。校長的兄弟是個顯赫有名的主教。

我把所有要點和經文準備妥當,帶了《『以上帝為真實』》和兩個孩子到鄰鎮去。我熱切地解釋耶和華是誰,三位一體並不存在,以及其他我所學到的事。他們聆聽了一會兒,一言不發。然後那位來自英國的教士說:「我會為你禱告。」接著他為我禱告,然後請我離去。

街頭見證

有一天,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員邀請我運用《守望台》和《儆醒!》雜誌在街頭向人作見證。我告訴他這絕對不行,因為在印度,人們會把站在街頭或逐家逐戶叩門的婦女視為壞女人。這樣行會令婦女和甚至她的家人蒙羞。由於我深深敬愛我的父親,我絕不願使他蒙羞。

然而傳道員給我看一節聖經經文:「我兒,你要作智慧人,好叫我的心歡喜,使我可以回答那譏誚我的人。」(箴言27:11)他說:「藉著公開表明你支持上帝和他的王國,你會使耶和華的心歡喜。」使耶和華的心歡喜的確比任何事都重要,於是我毅然拿起傳道袋跟他到街上傳道。甚至現今我仍難以想像當日我怎能有勇氣這樣行。當時是1946年,約在見證人找著我之後四個月。

受到鼓勵克服恐懼

1947年,我接受了一份在印度東岸馬德拉斯郊區的教師工作,於是攜同兒女前往該地。當地大約有八個耶和華見證人經常在鎮上舉行聚會,若要參加聚會,我們必須行16哩的路程。在當時的印度,婦女通常不會單獨上路,她們倚靠男人帶著她們。因此,我不懂得怎樣乘搭公共汽車、怎樣購票、怎樣下車等。我知道我應當事奉耶和華,但我該怎麼辦呢?於是我禱告說:「耶和華上帝,我不能活著而不事奉你。但身為一個印度女子,逐家逐戶傳道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事。」

我希望耶和華讓我死去,於是難題便解決了。可是,我決定先讀一段聖經。我碰巧翻到耶利米書,那裡說:「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耶利米書1:7,8。

我覺得耶和華的確正在向我說話。於是我鼓起勇氣,立刻用縫紉機造了一個放置雜誌的布袋。作過熱切的祈禱後,我單獨出去逐戶探訪別人。結果我分派了所有書刊,甚至在那天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我決心要把耶和華放在生活上的首位,並且全心倚靠和信賴他。即使我飽受別人冷嘲熱諷,公開傳道工作仍成為我生活上的一個經常部分。雖然許多人反對我,我的傳道活動卻使有些人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後我和女兒在馬德拉斯從事逐戶傳道時所發生的事足以證明這點。一位信奉印度教的紳士,高等法院的法官,錯估了我的年紀,說:「我初次看見這些雜誌時你甚至還未出生呢!三十年前有一位女士經常站在蒙特道旁向人推薦這些雜誌。」他要訂閱雜誌。

在另一戶人家,一位屬於印度教婆羅門階級的男子——一個退了休的公務員——邀請我們入內,並且說:「許多年前,一位女士經常在蒙特道向人介紹《守望台》雜誌。為了向她致意,我會接受你所推薦的任何刊物。」我不禁莞爾,因為我知道他們所說的那位女士便是我本人。

獲得強化和祝福

我在1947年10月以水浸禮表明我獻身給耶和華。當時我是整個印度惟一說泰米爾語的見證人婦女,但現在已有數以百計的泰米爾女子成為忠心、活躍的耶和華見證人。

我受浸後,反對開始自四方八面而來。我的兄弟來信說:「你的所作所為簡直喪盡廉恥。」我任教的學校和社區都反對我。但是我不斷熱切地向耶和華禱告,全心仰賴他。如果我在夜闌人靜時醒來,我會立刻點起煤油燈研讀聖經。

由於獲得強化,我更有能力安慰和幫助別人。我曾與一位年長的印度教女士研究聖經,後來她採取堅定立場崇拜耶和華。當她逝世時,家中一位女子說:「令我們很高興的是,她對自己選擇要事奉的神保持忠心到底。」

另一位我與之研究聖經的女士從不面露笑容。她的面容經常反映出憂慮和悲傷。但是我教導她認識耶和華後便鼓勵她向上帝禱告,因為他知道我們的難題,並且關心我們。一週之後,她變得容光煥發。我第一次看見她面露笑容。「我曾經向耶和華禱告,」她解釋說,「我已獲得頭腦和心靈上的安寧。」她後來獻了身事奉耶和華,並且不顧許多艱難繼續保持忠貞。

在各項責任上保持平衡

由於需要照顧兩個幼年兒女,我雖渴望以全時事奉耶和華,但自覺實現這願望的可能性很微小。但後來有一個新的服務渠道向我打開——分社需要有人把聖經書刊翻譯為泰米爾文。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我獲得這項委派。與此同時,我兼顧教書的世俗工作,照料兒女,料理家務,參加所有聚會和外勤服務。最後,一待兒女年歲稍長,我便成為一位特別先驅。我在過去33年一直享有這項特權。

我從辛達和麗娜年紀很小的時候已開始設法把愛戴耶和華的心灌輸給他們,使他們把上帝的權益放在生活的其他事務之先。他們知道每天起床之後,第一個談話的對象是耶和華,他也是他們上床就寢前最後傾訴的對象。他們也明白,即使學校功課繁多,他們仍不該忽視為基督徒的聚會作準備及參加外勤服務。雖然我鼓勵他們在功課上盡力而為,卻從不堅持要他們取得高分,因為恐怕他們會把學業視為生活上最重要的事。

兒女受浸之後,他們常利用學校假期做輔助先驅。我鼓勵麗娜要勇敢,不要像我從前那麼畏縮、害羞。她完成中學課程和商業訓練後便開始先驅工作,後來更成為特別先驅。過了相當時間之後,她與一位周遊監督,理查德·加布里埃爾,結為夫婦。理查德現在是守望台社印度分社委員會的統籌者。他們和女兒亞比蓋爾在印度分社從事全時服務,而他們的小兒子安得魯則是個好消息的傳道員。

可是,辛達卻在18歲那年傷透了我的心,他停止了與耶和華見證人交往。接著的歲月是一段痛苦的日子。我不斷懇求耶和華寬恕我在教養兒子方面所犯的任何錯誤,並且求他使辛達醒悟過來重投他的懷抱。隨著時間過去,我不禁感到絕望。然而13年後的一天,辛達竟然來告訴我:「媽媽,不必擔心,我會沒事的。」

這事發生之後不久,辛達作了一番額外努力在靈性上長進。他繼續進步,甚至奉派督導一群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後來他放棄了優薪的工作成為先驅。現在他和妻子埃絲特一起在印度南部班加羅爾從事先驅工作。

畢生的安慰

我經常感謝耶和華容許我在過去多年遭遇痛苦和艱辛。若沒有這些經歷,我就不可能享有寶貴的特權,如此深刻地親身體驗到耶和華的良善、憐憫,以及他對人表現體恤、關懷和愛護的方式了。(雅各書5:11)在聖經裡讀到耶和華如何關懷照顧「孤兒寡婦」的確令人深受感動。(申命記24:19-21)但是,跟實際體驗他的關懷照顧所得的安慰和喜悅比較,前者實在渺不足道。

我學會了全心信賴耶和華,不倚靠自己的聰明,在所行的一切事上都留意他的指引。(詩篇43:5;箴言3:5,6)我年輕守寡時曾向上帝祈求來自他的話語的安慰。現今在68歲的高齡,我能夠真心地說,藉著明白聖經和聽從其中的勸告,我已經尋得了難以言喻的莫大安慰。

[第31頁的圖片]

莉莉·亞瑟與家人合照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