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斷追求慈愛
「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箴言21:21。
1.為什麼我們可以期望那些受上帝聖靈指引的人表現仁慈的美德?
耶和華既仁慈又富於同情心。他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6,7)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他的聖靈所產生的果子包括愛心和仁慈在內。——加拉太書5:22,23。
2.現在我們會考慮一些什麼例子?
2 受耶和華的聖靈或動力所指引的人都表現仁慈的果子。他們在與別人的關係上表現慈愛。的確,他們跟從使徒保羅的榜樣,以「恩慈」及以其他各種方式表明自己是上帝的服事者。(哥林多後書6:3-10)他們待人仁慈、富於憐憫、敏於寬恕。這種精神與耶和華的品格正好一致,因為他是「有豐盛的慈愛」的上帝。他的話語含有許多仁慈的榜樣。(詩篇86:15;以弗所書4:32)我們可以從這些榜樣學到什麼教訓呢?
仁慈使我們不自私和慷慨好客
3.在表現仁慈方面,亞伯拉罕怎樣堪作模範?在這方面,保羅提出什麼鼓勵?
3 族長亞伯拉罕(亞伯蘭)——『耶和華的朋友』和『一切有信心之人的父』——在表現仁慈方面立下優良的榜樣。(雅各書2:23;羅馬書4:11)他和他的家人,包括姪兒羅得在內,奉上帝之命離開迦勒底的吾珥城,最後進入迦南。雖然亞伯拉罕年歲較長,且是一家之主,他卻仁慈和不自私地讓羅得揀選最肥美的牧場,自己則甘願接受剩下來的地方。(創世記13:5-18)類似的仁慈可能促使我們讓別人得好處,自己卻寧願吃虧。這種不自私的仁慈與使徒保羅的勸告是一致的:「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保羅自己便「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哥林多前書10:24,33。
4.由於表現仁慈和慷慨好客,亞伯拉罕和撒拉獲得什麼獎賞?
4 有時仁慈以衷心的慷慨好客表現出來。有一天,三個陌生人經過亞伯拉罕的住處,他和他的妻子撒拉對這些素未謀面的人表現仁慈和慷慨好客的態度。亞伯拉罕說服他們稍作逗留,於是他和撒拉急忙為這幾位訪者預備豐富的膳食。這些人原來是耶和華的天使,其中一位向他們透露,年老無子的撒拉將會生一個兒子。(創世記18:1-15)仁慈的慷慨帶來了多麼豐富的酬報!
5.該猶以什麼方式表現仁慈?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
5 所有基督徒都能夠表現仁慈的方式之一是慷慨好客。(羅馬書12:13;提摩太前書3:1,2)因此,耶和華的僕人仁慈地向周遊監督們表現慷慨好客的精神。這使我們想起第一世紀一個名叫該猶的基督徒所表現的仁慈。他做了『忠心的事』,慷慨接待來訪的弟兄——他們都是與他素未謀面的「客旅」。(約翰三書5-8)通常,我們向之表現慷慨精神的人是我們所認識的。也許我們留意到一位屬靈姊妹意氣消沉。她的配偶可能是個不信者,甚或是個被開除的人。我們其實有很好的機會向她表現仁慈,例如不時邀請她與我們的家人共享屬靈的交往和吃一頓飯!雖然我們並非大排筵席,無疑我們的家人會很喜歡對這樣的一位姊妹表現仁慈。(可參閱箴言15:17。)對方也無疑會在口頭上或寫封謝函去表達她的感激。
6.呂底亞怎樣表現仁慈?為什麼對別人的仁慈之舉表示感激是很重要的事?
6 虔誠的婦人呂底亞受浸之後,「就請求說:『你們[保羅與他的同工]若認為我是對主忠實的,就請到我家來住。』」路加補充說,「於是她強留我們。」他們無疑很體會呂底亞的仁慈。(使徒行傳16:14,15,40,《新譯》)但人若沒有表示體會,則可能令人大感傷心。有一次,一位體力和財力均有限的80歲姊妹仁慈地花了很多精神為幾位客人預備了一頓飯。但其中一個青年男子甚至沒有通知主人他不能來,以致令年老的主人大感失望。另一次,一個青年女子特別為兩位姊妹預備了一頓飯,但後者卻沒有赴約。這位女子說,「我非常傷心,因為其實她們並非忘記了。……她們若告訴我她們忘記了,我反而會好過一點,但是兩位姊妹竟然沒有表現足夠的仁慈和愛心去通知我。」聖靈的仁慈果子會推使你在類似的環境下表現感激之心和體貼的態度嗎?
仁慈令我們體貼別人
7.雅各的眾子在埋葬他一事上甘願為了實現他的願望而付出很大努力,這足以說明有關仁慈的什麼要點?
7 仁慈應當使我們體貼別人和他們的正當願望。且舉個例說明:雅各(以色列)要他的兒子約瑟對他表現慈愛,不將他葬在埃及。雖然由於這項要求,約瑟和雅各的其他兒子需要把他的屍體運送到頗遠的地方,他們卻不憚煩地把他「搬到迦南地,葬在幔利前、麥比拉田間的洞裡;那洞和田是亞伯拉罕向赫人以弗崙買來為業,作墳地的」。(創世記47:29;49:29-31;50:12,13)鑑於這個榜樣,慈愛豈不應當促使我們同意應一個基督徒家庭的成員之請,作出按聖經說來可以接納的葬禮安排嗎?
8.關於報答別人的仁慈,我們從喇合的事例學得什麼教訓?
8 每逢別人向我們表現慈愛,我們豈不應當表示感激或設法投桃報李嗎?我們無疑應當這樣行。妓女喇合對以色列的探子表現仁慈,將他們隱藏起來。因此,以色列人也對她表現仁慈,在他們毀滅耶利哥城時保全了她和她家人的性命。(約書亞記2:1-21;6:20-23)這是個多麼優良的榜樣,促使我們表現體貼、仁慈的精神以報答別人的仁慈!
9.為什麼你會說請別人對我們表現仁慈是適當的?
9 在這方面,我們請別人對我們表現仁慈是適當的。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便曾這樣行。約拿單請較他年幼得多的密友大衛對他和他的家表現慈愛。(撒母耳記上20:14,15;撒母耳記下9:3-7)大衛後來為掃羅殘殺基遍人一事復仇時便記得約拿單的這個請求。他記得他與約拿單曾「指著耶和華起誓結盟」。因此大衛表現慈愛,沒有將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處死。(撒母耳記下21:7,8)我們也同樣地「是,就說是」嗎?(雅各書5:12)我們若是會眾的長老,我們在信徒同工需要我們對之表現慈愛時也類似地向他們憐憫開恩嗎?
仁慈鞏固聯繫
10.路得所表現的慈愛怎樣帶來祝福?
10 仁慈能夠鞏固家庭的聯繫及促進快樂,從摩押女子路得的事例足以見之。她在伯利恆附近年老的波阿斯的田裡辛勤地拾遺穗,藉此維持自己和她那寡居、貧窮的婆婆拿俄米的生活。(路得記2:14-18)後來波阿斯對路得說:「你末後的恩[所表現的慈愛,《新世》]比先前更大;因為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從。」(路得記3:10)路得首先對拿俄米表現慈愛。「末後」她則同意嫁給年老的波阿斯,以求為她去世的丈夫和年老的家姑拿俄米生子立後,藉此向他們表現慈愛。通過波阿斯,路得成為大衛的祖父俄備得的母親。上帝賜給她『完滿的賞賜』,使她有特權成為耶穌基督的祖先。(路得記2:12;4:13-17;馬太福音1:3-6,16;路加福音3:23,31-33)路得的慈愛為她自己和她的家人帶來了多大的福分!今日,許多敬虔的家庭由於家裡瀰漫著慈愛而獲得許多幸福和喜樂,家庭的聯繫也更為鞏固。
11.腓利門的仁慈產生了什麼影響?
11 在耶和華的子民當中,仁慈也鞏固各群會眾裡的聯繫。基督徒男子腓利門以對信徒同工表現慈愛著稱。保羅告訴他:「我聽見你對主耶穌和眾聖徒有愛心和信心,我每逢禱告提到你的時候,就常常感謝我的上帝。……眾聖徒的心既然從你得到舒暢,我也因你的愛心,得到更大的喜樂和安慰。」(腓利門書4-7,《新譯》)聖經並沒有說明眾聖徒的心怎樣從腓利門得到舒暢。可是,他必然以各種方式對其他的受膏者表現慈愛,從而令他們感到舒暢。這無疑使他們彼此之間的感情更為鞏固。今日基督徒彼此表現慈愛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
12.阿尼色弗所表現的仁慈導致什麼結果?
12 阿尼色弗的仁慈也產生了好影響。保羅說:「願主賜憐憫給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為他多次使我暢快,也不以我的鎖鏈為恥;他竟然來到羅馬,迫切的尋找我,結果找到了。(願主在那日使他從主[耶和華]那裡得著憐憫。)你也清楚知道他在以弗所是怎樣多方的服事我。」(提摩太後書1:16-18,《新譯》)我們若努力向信徒同工表現慈愛,便會感到快樂,並且可以在基督徒的會眾裡鞏固弟兄彼此之間的友愛。
13,14.腓立比的會眾怎樣堪作模範?保羅對會眾的仁慈有什麼反應?
13 如果整群會眾都對信徒同工表現慈愛,就會使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繫更為鞏固。在保羅和腓立比城的會眾之間便有這樣的緊密聯繫存在。事實上,保羅寫信給腓立比人的原因之一便是要對他們的仁慈和資助表示感激。他寫道:「在我傳福音的初期,離開馬其頓的時候,除了你們以外,我沒有收過任何教會的供給。我在帖撒羅尼迦的時候,你們還是一而再的把我所需用的送來。……你們所送的我都全數收到了,而且綽綽有餘;我已經足夠了,因我從以巴弗提收到你們所送的,好像馨香之氣,是上帝所接納所喜悅的祭物。」——腓立比書4:15-18,《新譯》。
14 難怪保羅在禱告中記得仁慈的腓立比人!他說:「我每逢想到你們,就感謝我的上帝;每次為你們大家祈求的時候,總是歡歡喜喜的祈求。為了你們從頭一天直到現在都在福音的事工上有分,我就感謝我的上帝。」(腓立比書1:3-5,《新譯》)對宣揚王國的工作作出這種善心、慷慨的支持絕不會使會眾成為貧乏。腓立比人仁慈地在這方面盡力而為之後,保羅向他們提出保證說:「我的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4:19)不錯,仁慈和慷慨會贏得上帝的賞賜。他的話語說:「各人所行的善事,……都必按所行的得主[耶和華]的賞賜。」——以弗所書6:8。
女子表現仁慈
15,16.(甲)多加的仁慈怎樣受到記念?她死後有什麼事發生?(乙)今日,心地仁慈的基督徒婦女怎樣廣行善事?
15 約帕城的基督門徒多加(大比大)曾向人表現慈愛,她的善行並沒有受到忽視。「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後來『她患病死了』,門徒便打發人到呂大把彼得請來。彼得抵達之後,「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裡衣外衣給他看。」請想想當時的情景:憂傷流淚的寡婦告訴使徒多加在生時多麼仁慈,並且拿她所縫製的衣服給彼得看以證明她的愛心和仁慈。彼得於是吩咐眾人出去,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請聽聽!他說:「大比大,起來!」請看看!「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給他們。」(使徒行傳9:36-41)他們從上帝獲得多大的祝福!
16 按照聖經的記載,這是耶穌基督的使徒所施行的第一宗復活。導致這個奇妙神跡的環境與仁慈有直接關係。多加若沒有廣行善事,多施賙濟——她若沒有表現豐盛的慈愛——有誰敢說她會獲得復活呢?不但多加和寡婦們均大大得福,她復活的奇跡也進一步為上帝的榮耀作見證。不錯,「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使徒行傳9:42)今日,心地仁慈的基督徒女子也廣行善事——也許為信徒縫製衣服,為我們當中年老的人預備膳食,向別人表現慷慨好客的精神。(提摩太前書5:9,10)這對旁觀者是個多麼有力的見證!最重要的是,我們多麼高興敬虔的效忠和慈愛推使『大群婦女努力向人傳講好消息』。這為我們的上帝耶和華帶來了多大的榮耀!——詩篇68:11。
繼續追求慈愛
17.箴言21:21怎樣說?這段話怎樣對敬虔的人適用?
17 所有渴望得蒙上帝嘉許的人都必須竭力追求慈愛。一句智慧的箴言說:「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箴言21:21)敬虔的人孜孜不倦地追求上帝的公義,時刻受上帝的標準所指引。(馬太福音6:33)他努力不懈地在物質方面,特別在屬靈方面,對別人表現忠貞之愛或慈愛。這樣,他便會尋得公義,因為耶和華的靈幫助他過一種公義的生活。事實上,他像敬虔的約伯一樣「以公義為衣服」。(約伯記29:14)這樣的人不會試圖榮耀自己。(箴言25:27)相反,他接受耶和華容許他享有的榮耀——也許贏得同胞的尊重,由於他自己對別人表現慈愛,結果別人也受到上帝所感動以仁慈待他。再者,忠貞地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會尋得生命——不是短短幾年的壽命而是永遠的生命。
18.為什麼我們應當追求慈愛?
18 因此,所有愛戴耶和華上帝的人都應當繼續追求慈愛。這種特質使我們為上帝及別人所愛。這有助於促進慷慨好客的精神,並且使我們對人體貼。仁慈能夠鞏固我們在家庭裡和基督徒會眾裡的聯繫。表現仁慈的婦女深受別人賞識和尊重。一切追求這種美好特質的人均能夠為慈愛的上帝耶和華增光。
你會怎樣回答?
◻ 亞伯拉罕怎樣在表現仁慈方面堪作模範?
◻ 關於報答別人的仁慈,我們從喇合的事例可以學到什麼教訓?
◻ 腓立比的會眾怎樣表現仁慈?
◻ 今日心地仁慈的基督徒婦女怎樣廣行善事?
◻ 為什麼我們應當追求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