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愛錢財有什麼不妥?
保羅和瑪麗在非洲一處貧民區經營一家超級市場。a他們日以繼夜辛勤工作,結果店鋪生意興隆,財源廣進。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瑪麗已擁有一所足以令她自豪、陳設華麗的新建大宅。至於保羅,他亦能駕駛一輛豪華汽車在市鎮內往來。
一天,一群反政府分子來找保羅,他們提出要求說:「我們要你的商號每月捐出[一百美元]來支持我們的活動。」保羅和瑪麗不想在這些政治糾紛中支持任何一方,於是他們鼓起勇氣,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可是,由於他們嚴守中立的立場,這些人懷疑他們收受了政府的經濟援助。一個週末,保羅和瑪麗出了鎮,他們的店鋪慘遭賊匪洗劫一空,汽車和豪華大宅也被付諸一炬。
這的確是個令人難過的故事,但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學到些什麼呢?許多人埋頭苦幹,力求致富,他們不一定會遭遇類似的慘劇以致財物盡失,可是將來又如何?何以聖經說:「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摩太前書6:9。
對金錢的平衡看法
按聖經的吩咐,真正基督徒必須供給家人物質上的需要。可是,有些情況,諸如失業和健康難題,會使人不易履行這項責任。在另一方面,基督徒若蓄意忽視家人的物質需要,他「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提摩太前書5:8。
在一些農村社區,居民以務農為生。他們種植農作物,飼養牲口。有些人以實物交易的方式來換取生活所需,因此,他們根本很少需要金錢。然而,在其他社區,家主通常都要外出工作,掙錢養家。他們將賺來的錢購買糧食和供給家人生活的必需品。此外,明智地把錢儲起來也可以助人應付艱難的日子或遭逢不幸的時候。例如,積蓄的錢可以用來支付醫藥費或供維修家居之用。由於這緣故,聖經現實地說,「銀錢護庇人」,並且說它「能應各事的需要」。——傳道書7:12;10:19,《呂譯》。
由於金錢能為人成就許多事情,因此,人很容易對金錢持有不切實際的看法。基督徒必須看出,與其他較重要的事比較,金錢的效用十分有限。例如,聖經將敬虔的智慧與金錢的價值作一比較,說:「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傳道書7:12)在哪方面說來,敬虔的智慧比金錢更勝一籌?
前車之鑑
公元66年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足以闡明一個重要教訓:敬虔的智慧比金錢更可貴。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擊退了入侵的羅馬軍隊之後,城裡的人顯然相信,他們的生意前景大好。他們甚至鑄造錢幣來紀念這項新近獲得的自由。他們在錢幣表面用希伯來文刻上「願錫安得自由」和「神聖的耶路撒冷」幾個字。每屆新年,他們都鑄造新錢幣,並順序刻上「第二年」、「第三年」及「第四年」等以資識別。考古學家所出土的一些錢幣甚至刻著「第五年」的字樣,這相當於公元70年。然而,猶太裔的基督徒是否也將這些新鑄造的猶太錢幣,視作永久自由的一個有效象徵?
事實並不然。因為他們將主的智慧之言緊記在心。耶穌曾預告羅馬大軍將會入侵耶路撒冷,這預言在公元66年獲得應驗。耶穌指示跟從者要在這些事發生時『從耶路撒冷城中逃出來』。(路加福音21:20-22)歷史表明,猶太裔基督徒的確有遵囑而行。為了要離開耶路撒冷,他們顯然甘願蒙受產業財物的損失和捨棄營商致富的機會。四年之後,羅馬大軍捲土重來,將耶路撒冷重重圍困。
據當時的目擊證人,歷史家約瑟夫斯,說:「城內有大量黃金。」可是巨量的金錢卻不能使耶路撒冷免受饑荒之苦。城裡缺糧的情況持續地「變本加厲」,饑饉「吞噬各家各戶」。有些居民把金幣吞下肚裡,然後逃離該城。可是敵人卻把他們殺掉,剖開他們的肚腹,取出肚內的金錢。約瑟夫斯解釋說:「對富有的人來說,留在城內跟離去一樣危險;許多人因逃亡的罪名而被處死,其實目的還是為了他們的金錢。」
圍城不及六個月,耶路撒冷便遭受徹底的毀滅;城內有超過一百萬居民死於饑荒、瘟疫和刀劍。貪財之心蒙蔽了許多人,使他們陷入敗壞和滅亡之中。但不少猶太裔基督徒卻由於應用智慧之言而得以逃出生天。
金錢的確不能在人遭難時予人拯救,以上所述並非惟一的例證。貪財之心是個多麼殘酷無情的主人!(馬太福音6:24)不但如此,金錢還可以將你目前的快樂完全奪去。
金錢買不到的樂趣
一心想要發財的人不會看出,人生許多帶來樂趣的事其實不用花費大量金錢才可以得到。請考慮一下,例如快樂的家庭關係、真正的朋友、大自然的奇觀、壯麗的日落、令人懍然生畏的雷暴、繁星密布的夜空、動物的滑稽動作,或森林中未經蹂躪的花卉樹林。
誠然,富裕的人有較多時間享受上述的樂趣,可是他們泰半為了保全和增加財富而忙個不了。聽起來也許令人感到奇怪,甚至對那些生活悠閒的人來說,快樂時常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這件事使不少現代研究者大感驚訝。托馬斯·懷斯曼在他所著的《金錢的誘惑——探討沉迷金錢的人》一書中問道:「一樣人人夢寐以求,並認為是萬靈藥的東西,得到之後卻又為人帶來種種惡果——從失望到創傷不等,這件事我們可以怎樣解釋呢?」
一件足以使有錢人失去快樂的東西是,他們很難看出誰是自己的真正朋友。富有的所羅門王體驗到「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傳道書5:11)許多有錢人也由於要設法保持和增加自己的財富而擔憂緊張,以致經常夜不成寐。聖經解釋說:「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傳道書5:12。
貪財之心可以誘使人做出不忠實的事,甚至為非作歹。因此,貪財能損害人與家人、朋友之間的良好關係。求財心切的人大多好賭。令人遺憾的是,多少人僅為了再多賭一次便債台高築,負債纍纍。南非一位心理學家說:「到這些賭徒來見我時,他們通常都已無法自拔;他們失去了工作、生意和家園,許多時甚至家人也捨他們而去。」聖經的警告多麼真實:「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箴言28:20。
「錢財必長翅膀……向天飛去」
貪財如斯危險的另一個原因是,人為政府已證實無法彼此衷誠合作,他們無法保證能使幣值在國際間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他們更無法防止經濟衰退、不景氣、股市暴跌。相反,欺詐、偷竊、通貨膨脹均再三證實上帝所感示的話語的確所言不虛:「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23:4,5。
通貨膨脹,絕非僅是貧窮國家獨有的難題。在本世紀初,迅速惡化的通貨膨脹使中歐若干工業國蒙受重大打擊。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一德國馬克約相當於一英國先令、一法國法郎、一意大利里拉。十年後,先令、法郎和里拉的幣值卻相當於一萬億馬克。這樣急劇增長的通貨膨脹對富裕社會的民生有什麼影響?亞當·弗格森在他所著的《金錢消逝時》一書中說:「倘若我們可以按戰敗的同盟國在1920年代初期所遭遇的境況作出判斷,貨幣制度一旦崩潰,很可能由於人人自危而觸發大規模的貪婪、暴力、不快樂、仇恨等事件,沒有任何社會能夠抵受得住這一連串打擊,而不受任何損害或影響的。」
1923年,德國重新釐訂本國的貨幣價格,將12個零位去掉,一萬億舊馬克頓時與一新馬克等價。此舉終止了通貨膨脹,但卻引發了其他災禍性的後果。弗格森解釋說:「重新穩定貨幣使成千上萬人破產,數以萬計人無以維生,另外還使數百萬人希望幻滅,全世界都間接要為此付出可怕得多的代價。」看來,作者心目中『可怕的代價』乃是指納粹政權的興起以及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全球經濟不穩日子的人來說,以往有許多人在銀行裡雖有巨量存款,但最終仍叫人大失所望,這些事例應當是個嚴肅的警告。上帝的兒子親自警告人,金錢能失去它的效用,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以往也曾多次發生。(路加福音16:9)然而,在耶和華上帝對這個邪惡世界執行判決時,史無前例的金融大災難便會爆發。「發怒的日子資財無益;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箴言11:4。
因此,我們人人都應當竭力在我們的真正朋友耶和華及耶穌基督面前,保持公義的地位,這乃是至為重要的事!
恆久快樂的來源
上文提及的保羅和瑪麗都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參與全時傳道工作已有許多年。然而,由於想發財,他們停止出席基督徒會眾的聚會,停止公開傳道,也不將自己的信仰與別人分享。但他們終於醒覺過來。他們的店鋪被匪徒洗劫,住所被人肆意破壞之後,瑪麗說:「現在我看出,將自己全部時間精力花在一些能在幾分鐘變成過眼雲煙的東西上,實在是多麼不智。」可慶幸的是,這對夫婦在仍未太晚之際便學到了教訓。的確,貪愛錢財對人造成的最大禍害乃是使人在耶和華和耶穌基督面前喪失蒙嘉許的地位。失去這兩位朋友,我們又怎會有希望渡過這邪惡世界的末日,進入公義的新世界裡生活呢?——馬太福音6:19-21,31-34;彼得後書3:13。
因此,無論你認為自己是富有還是貧窮,要慎防變成貪愛錢財。此外,要竭力獲得和持守最貴重的財寶——在耶和華上帝面前享有蒙嘉許的地位。你是能夠擁有這樣的財寶的,方法是要經常留意這項緊急的邀請:「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示錄22:17。
[腳注]
a 所用的並非當事人的真名字。
[第8,9頁的圖片]
猶太叛亂時期鑄造的錢幣,兩面均刻著「第二年」
[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