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3 4/1 3-4頁
  • 洗禮!洗禮!洗禮!——但為了什麼?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洗禮!洗禮!洗禮!——但為了什麼?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相似資料
  • 你的嬰孩應受浸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 浸禮
    洞悉聖經(上冊)
  • 受浸的意義
    團結一致地敬拜獨一的真神
  • 為什麼要受浸?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守》93 4/1 3-4頁

洗禮!洗禮!洗禮!——但為了什麼?

論到自己在印度特拉文哥爾國的工作,耶穌會的傳教士方濟各·沙勿略寫道:「僅在幾個月間,我已為萬多名男女和孩童施洗。我周遊各村,使村民歸信基督教。每到一處,我總留下一份用當地語文寫成的禱文和誡命。」

葡萄牙國王若昂三世對方濟各·沙勿略的信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下令全國各地的教堂都要在講壇上宣讀這些書信。剛才引錄的信寫於1545年1月,這封信甚至獲准出版。結果怎樣?曼弗雷德·巴塞爾在《耶穌會教士——耶穌會的歷史和傳說》一書中寫道:「不久,許多『屈膝禱告、熱淚盈眶』的歐洲學生都嚷著要去印度,使異教徒歸信基督教。」他補充說:「看來,當時很少人想到,要使整個國家歸信並非僅是幾個灑聖水的人和一袋傳單就可以成就的事。」

這種集體歸信實際達成了什麼呢?耶穌會教士尼古拉斯·蘭西洛托現實地向羅馬匯報:「大多數領洗的人都是別有用心的。阿拉伯人的奴隸和印度教徒希望憑著領洗重獲自由,或得到保護免受主人所欺壓;有些人則僅為了得到一件新衣或一塊纏頭巾而受洗。不少人領洗是為了逃避某些刑罰。……若有人是由於信念而向我們的道理求助,別人便會將他視作瘋子。許多人在領洗後不久就變成叛道者,再次從事他們以往的異教崇拜。」

那個時代的歐洲探險家和傳教士都抱著使異教徒歸信和為他們施洗的熱望。據報哥倫布在加勒比海遇見第一批「印第安人」,便為他們施洗。《牛津圖解基督教歷史》一書說:「西班牙政府的官方政策是,使原住民歸信基督教乃是首務。到十六世紀末,西班牙帝國屬下的700萬印第安人至少在名義上是基督徒。我們所獲得的歸信者數字(查理五世的親戚甘特加入傳道工作,他聲稱自己僅在一名助手協助下便替1萬4000人施行洗禮)顯示,接受領洗的人看來根本沒有受過任何認真的初步教導。」許多時,原住民是在苛刻、殘酷的虐待下作出這樣的表面歸信的。

洗禮所受到的重視推使這些探險家和傳教士勇往直前。1439年,教皇猶金四世於佛羅倫薩會議中頒布一項通諭:「聖洗禮在諸聖禮中居於首位,因為這是通往屬靈生命的門戶;藉此我們得以加入教會,成為基督的肢體。既然由於第一個人的緣故,死亡臨到眾人,除非我們藉水和聖神重生,否則我們就不能進入天國。」

儘管如此,究竟誰的洗禮才有效這個問題仍然引起了爭論。《宗教百科全書》評論說:「由於洗禮同時是加入教會的基本儀式,因此,若干敵對的教會遂聲稱洗禮是他們的專有特權。每個教會都以正統教會自居,並指控其他教會是異端和分離派系。各教派分別修訂洗禮儀式乃是無可避免的事。」

可是,洗禮的習俗卻始於基督教之前的日子。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均採用這樣的儀式,人們認為尼羅河冰冷的水能增強力量及予人不死性。希臘人也相信洗禮會使人重獲新生,或使領洗者獲得不死性。庫姆蘭的猶太教派以洗禮作為入教儀式。教條規定歸信的外邦人要受割禮,並於七日之後在旁觀的證人面前受洗。

顯然,自古至今洗禮一直十分受人重視。但今日的情形又如何?洗禮在現代仍是必需的嗎?若然,為什麼呢?不錯,你應該受浸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