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3 4/15 10-13頁
  • 希望——在一個愁苦的世界裡予人莫大保護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希望——在一個愁苦的世界裡予人莫大保護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像頭盔一樣
  • 真正希望的根據
  • 如何建立你的希望
  • 以滿懷希望的態度去看別人
  • 緊緊持守上帝所賜的希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2年(研讀版)
  • 真正希望何處尋?
    警醒!2004年
  • 要仰望耶和華,要勇敢!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希望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守》93 4/15 10-13頁

希望——在一個愁苦的世界裡予人莫大保護

一名年輕的韓國男孩子想幫助母親使一個大學生看出,對將來懷持希望是多麼重要的事。他記起在基督徒聚會裡聽過的一個比喻。於是,他問對方可否幫助他解一個謎。她同意了。男孩說:「有兩個家庭,兩家人都很貧窮。外面下著滂沱大雨,兩座房子的屋頂都在漏水。有一家人憂憂愁愁,說了許多怨天尤人的話。可是另一個家庭卻開心地修補房頂。為什麼兩個家庭的感覺有這麼大分別呢?」這番話引起了大學生的好奇心。她回答說她不知道。男孩子說:「第二個家庭感到快樂,是因為他們剛接到市政府的通知,他們已獲配給一所新房子。因此,他們有了希望。分別就在這裡!」

男孩子的比喻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無論我們的境況如何,希望往往能夠改變我們對生活的看法。像男孩所描述的兩個家庭一樣,我們大多數人在生活上都要經歷若干坎坷——健康難題、經濟憂慮、家庭壓力、罪行和難以勝數的其他試煉和難題。正如我們無法命令風暴離開我們的地區,我們也無法驅走這些難題。因此我們可能感到無可奈何,孤掌難鳴;簡言之,無能為力。使事情看來更糟的是,可能你從教堂聽說,大部分罪人的前途都非常黯淡,也許還要永遠受苦。

有人說,抑鬱的配方就是無助加上無望。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能夠將其中一樣除去。沒有人必須感到絕望。希望本身就是驅走另一樣東西——無助的感覺——的最佳武器。我們若有希望,就能懷著平靜的心境和知足的態度去忍受人生的種種坎坷,而不用悲慘地繼續掙扎。不錯,希望是一項至為重要的保護。

你對這樣的聲稱感到懷疑嗎?希望真的如此強有力,以致能造成這麼大的分別嗎?我們是否人人都可以獲得一個可靠的希望?

像頭盔一樣

醫學界人士已開始看出希望具有令人驚訝的力量。一位納粹大屠殺的生還者,研究緊張的專家什洛莫·布雷斯尼茨表明,以生活上的大多數難題而言,「緊張來自我們對難題的看法而非難題本身。希望能減低難題所造成的壓力。」《美國醫學會雜誌》週刊的一篇文章聲稱,希望是「卓有成效的療藥」。《美國健康》雜誌報導說,「我們可以從許多病例看出這點,特別以癌症病人為然。這些病人在有使他們失去希望的事情發生時,病情便急轉直下;但若有他們可以為之而活的東西出現時,他們的病況便大有轉機。」——可參閱箴言17:22。

研讀聖經的人久已知道希望的重要。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8敦促基督徒說:「應當謹守……把得救的盼望 當作頭盔戴上。」何以「得救的盼望」會像頭盔一樣?

請想想頭盔有什麼功用。聖經時代的兵士穿上銅製或鐵製的頭盔,裡面有一頂以毛氈、羊毛或皮製成的帽子。頭盔使兵士的頭在戰爭中獲得保護,免受飛射的箭、揮舞的棍棒和刀劍所傷。同樣,如果兵士有頭盔,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把它戴上。可是,戴上頭盔並不是意味到,兵士會成為戰無不勝,或即使頭被擊中,也不會有任何感覺。相反,頭盔的作用僅在於使大部分打擊都擦落而非造成致命的危險。

正如頭盔能保護兵士的頭,希望能保護我們的頭腦。希望可能不會使我們把每個危機和每場挫敗都忘掉,彷彿若無其事一樣。但希望能對這樣的打擊產生緩衝作用,使打擊不致對我們的思想、感情和靈性造成致命的影響。

忠心的亞伯拉罕顯然戴上比喻性的頭盔。耶和華吩咐他把愛子以撒獻上作為祭物。(創世記22:1,2)這件事本可以多麼容易使亞伯拉罕陷入絕望之中;這種感覺甚至很可能誘使他抗拒上帝的命令。什麼保護亞伯拉罕的頭腦,使他不致有這樣的想法呢?希望擔任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據希伯來書11:19說,「[他]認定,上帝能使[以撒]從死人中復活。」(《新譯》)類似地,復活的希望曾幫助約伯,保護他的思想,使他不致變成憤懣不平而咒詛上帝。(約伯記2:9,10;14:13-15)在面對痛苦的死亡時,耶穌基督從所懷的未來喜樂希望尋得力量和安慰。(希伯來書12:2)真正希望的基礎便是:堅信上帝永遠是對的,他一定會實現自己的話。——希伯來書11:1。

真正希望的根據

像信心一樣,真正的希望是以事實、現實和真理為根據的。這也許使有些人感到驚訝,正如一位作家寫道,「看來大多數人認為,抱著希望就是拒絕相信現實的一種愚昧表現。」可是,真正的希望並非痴人說夢,也不是毫無根據地以為自己一定得償所願,或每件事都自然會迎刃而解。人生的冷酷現實會使這樣的天真想法化成泡影。——傳道書9:11。

真正的希望卻截然不同。它來自知識而非夢想。請想想上文提及的謎中的第二個家庭。他們的政府若以不守諾言見稱,他們還有什麼希望呢?但是,政府的應許,加上有證據表明政府是值得信任的,便能為這家人提供希望的穩確基礎。

同樣,今日耶和華見證人所懷持的希望也與一個政府——上帝的王國——有密切關係。這個王國乃是聖經信息的中心主題。數千年來,這王國是許多男女——諸如亞伯拉罕等——的希望來源。(希伯來書11:10)上帝應許要藉著他的王國毀滅這個腐敗的舊世界,然後引進一個新世界。(羅馬書8:20-22;彼得後書3:13)這個王國希望是真實的,它絕不是夢想。這個希望來自全宇宙的至高主宰耶和華上帝,他是絕對可靠的。我們只需仔細看看上帝的創造物便可以看出,他不但存在,而且還有足夠能力實現他的應許。(羅馬書1:20)我們只需仔細查考他對待人類的記錄便可以看出,他的話從不落空。——以賽亞書55:11。

但可惜的是,大多數以基督徒自居的人都忘記了真正的希望。在最近發表的一篇佈道文章中,已故神學家保羅·蒂利希說:「[早期]基督徒知道要等候末日來臨。可是慢慢地,他們停止等候了。……雖然他們每次背誦主禱文時都為之而祈求——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他們對於地上出現一種新情況的期望卻越來越淡!」

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千百萬亟需希望的人找不到希望,然而希望卻一向都蘊含在他們自己的聖經裡。看看他們所結出的黯淡果實!一種毫無希望,『不蒙嘉許的精神狀況』促使許多人以明目張膽的不道德和暴行污染這個世界。既然他們沒有健全的希望去保衛自己的頭腦,這種可悲的情況又何足為怪呢?(羅馬書1:28)我們千萬不要落入同樣的陷阱中。我們非但不能丟棄希望的頭盔,還要努力加以強化才行。

如何建立你的希望

建立希望的最佳方法是,留意希望的來源——耶和華上帝。要勤懇地研讀他的話語聖經。羅馬書15:4說:「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除此之外,我們應當確定自己對將來所懷的希望並非不著邊際的妄想。我們必須使希望在腦中成為十分真實。你希望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嗎?上帝將死者復活時,你希望在地上與死去的親者重聚嗎?若然,你有想像自己屆時在場的情景嗎?舉個例,以賽亞書65:21,22談及人人會建造房屋,自己居住。你能夠閉上眼睛,想像自己為新房子的屋頂釘上最後一塊板嗎?想想你這一切策劃和辛勞所獲致的成果。建造時興高采烈的聲音靜下來之後,你環顧四周的景色,留意到下午太陽投下的影子。柔和的風輕輕吹動樹木,使你從工作的炎熱享受到一陣涼快。你聽到兒童的歡笑聲,還夾著鳥兒的歌唱聲。你疼愛的親者在房子下面說話的聲音在你的耳邊響起。

想像這樣的快樂時光並不是無聊的遐想。反之,你所默想的乃是一個必定會應驗的聖經預言。(哥林多後書4:18)這個希望對你越真實,你想在其中生活的願望便越強烈。這樣穩確、清晰的希望可以保護你,使你不會「以[好消息]為恥」,以致逃避責任不將它與別人分享。(羅馬書1:16)相反,你想跟使徒保羅一樣『就希望而誇口』,充滿信心地將希望與別人分享。——希伯來書3:6。

能為人帶來希望的不僅是永久的將來而已。即使在現今,我們也有一些令人懷具希望的因由。怎會如此呢?第五世紀羅馬政治家卡西奧多魯斯說:「將來的希望能造益那些現今已從希望得益的人。」這的確是金玉之言!我們如果不能夠體會現在所得的福分,又怎能從論及將來幸福的應許尋得安慰呢?

禱告也使我們在現在便建造希望。我們除了為長遠的將來禱告祈求之外,也應當為目前的需要而禱告。我們可以希望或祈求改善我們與家人或信徒同工之間的關係,為下一頓屬靈筵席而祈求,甚至求上帝滿足我們物質上的需要。(詩篇25:4;馬太福音6:11)將這些希望交託在耶和華手中可以幫助我們日復一日地忍受下去。(詩篇55:22)我們保持堅忍之際,堅忍本身也能夠強化希望的頭盔。——羅馬書5:3-5。

以滿懷希望的態度去看別人

消極的思想好像長在頭盔上的鏽。它能夠腐蝕頭盔,使它漸漸變成毫無用處。你已學會辨識消極的思想,以及如何抗拒它嗎?千萬不要受一種錯誤的觀念所愚,以為懷疑、挑剔、消極的態度就是才智的表現。事實上,消極的思想根本不需要人有什麼聰明才智。

我們很容易將人類同胞視作無可救藥。有些人由於以往的痛苦經驗,對再次接受人幫忙或安慰不存有任何期望。他們將「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這句話視作座右銘。他們甚至猶豫不願請基督徒長老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聖經幫助我們對人懷有較平衡的看法。誠然,將所有希望寄託在人身上是不智的。(詩篇146:3,4)可是,在基督徒會眾裡,長老乃是耶和華賜下作「恩賜」的人。(以弗所書4:8,11)他們是忠於職守、經驗豐富的基督徒,衷誠渴望作信徒同工的「避風所和避暴雨的隱密處」。——以賽亞書32:2。

基督徒會眾裡還有其他許多人也很渴望使自己成為別人的希望來源。試想想他們當中有多少現正對一些失去自己家庭的人擔任母親、父親、姊妹、兄弟和兒女的角色;試想想有多少人對那些遭逢不幸的人成為『比弟兄更親密的朋友』。——箴言18:24;馬可福音10:30。

如果你已經禱告向上帝求助,千萬不要放棄希望。他也許已經回答了你的禱告;只要你講出自己的需要,很可能便有一位長老或其他的成熟基督徒立即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對人抱著平衡的期望能保護我們,使我們不致因對人冷漠,孤立自己而跟從一條不切實際的自私途徑。——箴言18:1。

再者,我們若跟一個信徒同工有難題,我們毋需以無望、消極的態度去看這件事。畢竟,「愛……凡事盼望。」(哥林多前書13:4-7)試以耶和華的觀點——懷著希望——看基督徒弟兄姊妹,將注意集中在他們的優點之上。要信任他們,並設法冰釋前嫌。懷著這樣的期望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彼此爭執或吵架。這樣的事是對任何人都不會有益的。

千萬不要向這垂死世界的絕望精神屈膝。希望是有的,我們不但有希望獲得永遠的前途,也有希望將目前許多困擾我們的急切難題解決。你會緊握這個希望嗎?我們若將救恩的希望像具有保護作用的頭盔一般戴上,無論情況多麼惡劣,耶和華手下的僕人都不會感到真正無望。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天上地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將耶和華賜給我們的希望奪去。——可參閱羅馬書8:38,39。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