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3 9/1 8-9頁
  • 基列——勇者之地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基列——勇者之地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相似資料
  • 基列
    洞悉聖經(上冊)
  • 耶弗他——履行誓言,義無反顧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 耶弗他法官和他的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耶弗他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守》93 9/1 8-9頁

應許之地的風貌

基列——勇者之地

以色列人即將橫越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摩西敦促他們說:「你們要堅強勇敢;……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與你同去。」——申命記31:6,《新譯》。

摩西的勸勉也是向呂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提出的。這些支派看見「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所以請求獲准在基列一帶的地方居住。——民數記32:1-40。

基列位於約旦河的另一邊,即約旦河的東面。主要說來,從死海北端直至加利利海的整個東部地區都是基列地。這個地區從約旦河谷逐漸遞升到水源充沛的高原和丘陵。因此基列是個種植穀物和牧放牲畜的好地方。上圖所示基列的一部分,可以給你一個梗概。但為什麼這個令人舒暢的地方與勇氣有關呢?

選擇在基列定居的幾個支派顯然不是因為膽怯的緣故。你記得他們曾答應越過約旦河,與盤據在應許之地的敵人爭戰。不但這樣,返回基列居住需要他們表現更大的勇氣。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既住在邊境,就可能隨時受到東南方的亞捫人和北方的亞蘭人所攻擊。事實上,這些以色列支派的確受到攻擊。——約書亞記22:9;士師記10:7,8;撒母耳記上11:1;列王紀下8:28;9:14;10:32,33。

既面對這些攻擊,以色列人需要表現很大的勇氣才行。例如,耶和華曾容許亞捫人欺壓基列人。後來,上帝的子民表現悔改,轉而跟從一個名叫耶弗他的『大能勇士』;這人的父親也叫基列。耶弗他以所下的一個願廣為人知。這個願顯示,耶弗他雖然是個孔武有力的勇士,仍尋求上帝的指引和支持。他許願說,如果上帝幫助他戰勝暴虐的亞捫人,那麼,誰最先從他家裡出來迎接他,他「必把他當作燔祭」獻給上帝。a結果,首先出來的竟是耶弗他的獨生女;這個女兒後來終其餘生在上帝的聖所服務。不錯,耶弗他的確表現了勇氣,而他的女兒也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同樣傑出的勇氣。——士師記11:1,4-40,《新譯》。

在掃羅的日子,基列人再次表現勇氣,但這件事卻不像耶弗他的事跡那麼廣為人知。請想像一下當時的場合。你記得掃羅登基的時候,亞捫人威脅著要把基列·雅比人的右眼剜出來。(基列·雅比鎮可能位於從山上延伸到約旦河的一個旱谷裡。)掃羅立即派出軍隊去加強雅比的防衛。(撒母耳記上11:1-11)明白了當時的場合之後,讓我們看看在掃羅統治的末期,基列人怎樣表現勇氣。

你可能記得,掃羅和三個兒子在一場與非利士人對抗的戰役中喪生。仇敵把掃羅的頭割下來,得意洋洋地把掃羅和他兒子們的屍首掛在伯·珊的城牆上。(撒母耳記上31:1-10;右圖所見是伯·珊的遺址。)消息很快就傳遍約旦河一帶,傳到基列山區的雅比。既然非利士的軍隊竟把以色列王徹底擊潰,基列人面對這麼強大的敵人,究竟能有什麼作為呢?

請邊讀邊看看地圖。「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城牆上取下來,送到雅比那裡,用火燒了。」(撒母耳記上31:12)不錯,他們夜襲仇敵堅牢的城寨。由此你可以明白何以聖經將他們譽為勇士。

後來,十支派脫離猶大獨立,組成北部的以色列國,領土包括基列在內。鄰近的國家,先是亞蘭人,後是亞述人,相繼佔領約旦河東這個地區的一部分。這樣,雖然基列人相當勇敢,卻為自己選擇在邊境地區定居而付出代價。——列王紀上22:1-3;列王紀下15:29。

[腳注]

a 仔細衡量這項記載可以澄清耶弗他以人為祭的誤傳。可參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洞察聖經》,第2冊,27-8頁。

[第8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加利利海

死海

約旦河

伯·珊

基列的拉末

雅比

基列

[鳴謝]

Based on a map copyrighted by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and Survey of Israel.

[第8頁的圖片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9頁的圖片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