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基督徒的必需條件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忍耐。」——彼得後書1:5,6。
1,2.為什麼我們人人都必須忍耐到底?
周遊監督和他的妻子正在探訪一位已90多歲的基督徒同工。這人曾從事全時服事職務達數十年之久。在他們談話之際,年老的弟兄回憶他在以往多年曾享有過的若干特權。「但是,」他一面嘆息,一面流下淚來,「現在我做什麼事都力不從心了。」周遊監督打開聖經,把耶穌在馬太福音24:13所說的話讀出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然後周遊監督望著這位親愛的弟兄,說:「無論我們的能力十分出眾抑或十分有限,我們所有人的最後任務都是:要忍耐到底。」
2 不錯,身為基督徒,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忍耐到這個事物制度的末了,或到我們一生的盡頭。惟獨這樣,我們才能夠贏得耶和華的嘉許而得救。凡是參與永生賽程的人,都必須「存心忍耐」,直到越過終點。(希伯來書12:1)使徒彼得深知忍耐這種特質至為重要,因此他勸勉基督徒同工說:「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忍耐。」(彼得後書1:5,6)但忍耐究竟是什麼呢?
忍耐——是什麼意思
3,4.保持忍耐是什麼意思?
3 忍耐是什麼意思呢?在希臘文,「忍耐」(赫于坡梅諾)這個動詞的實際意思是「留下來或留在下面」。這個字詞在聖經裡出現過17次。據辭典編纂者W.鮑爾,F.W.金格里奇和F.丹克爾說,這個字詞的意思是「留下來 而非逃走,……屹立不移,不為所動 」。「忍耐」的希臘文名詞(赫于坡莫內)則出現過逾30次。論到這個字詞,威廉·巴克萊編的《新約詞彙集》說:「這種精神能夠抵受艱辛,但不是懷著無可奈何之感,而是懷著熱切的盼望。……這種特質使人能夠面對風險而屹立不移。這種美德能夠將最艱苦的試煉化作榮耀,因為它的眼光越過目前的痛苦,看見前頭的目標。」
4 因此,忍耐使我們能夠在面對障礙或艱辛時屹立不移,緊守希望。(羅馬書5:3-5)它所看見的不僅是眼前的痛苦,而是前頭的目標——永生的獎賞和恩賜,不論在天上抑或在地上。——雅各書1:12。
忍耐到底——為什麼?
5.(甲)為什麼所有基督徒都「必須忍耐」?(乙)我們所經歷的試煉可以分為哪兩大類?
5 身為基督徒,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忍耐」。(希伯來書10:36)為什麼呢?基本說來,因為我們「落在百般試煉中」。在雅各書1:2,希臘原文暗示一項出乎意料或不愉快的遭遇,像一個人落入強盜手中一般。(可參閱路加福音10:30。)我們所遭遇的試探可以分為兩大類:由遺傳的罪促成而為人所共有的,以及由於我們為人敬虔而促成的。(哥林多前書10:13;提摩太後書3:12)這種種試煉包括些什麼事呢?
6.一個身患痛苦絕症的見證人怎樣保持忍耐?
6 嚴重的疾病。像提摩太一樣,有些基督徒不得不忍受「屢次患病」的苦楚。(提摩太前書5:23)如果我們染上一種長期、也許十分痛苦的疾病,就特別需要憑著上帝的幫助保持忍耐,屹立不移而將目光集中在基督徒的希望之上。請想想一個見證人的例子。這位見證人50餘歲,但他患上迅速生長的惡性腫瘤而不得不作一項悠長、艱苦的奮鬥。他雖然施過兩次手術,卻堅定不移地拒絕接受輸血。(使徒行傳15:28,29)後來腫瘤在他的腹部再次出現,並且相繼在脊椎附近生長。當腫瘤蔓延之際,他經歷到難以想像的痛楚,是沒有藥物能夠制止的。可是,他的目光越過目前的痛楚,集中在新世界的永生獎賞之上。他繼續將自己的熱切盼望跟醫生、護士和訪者分享。他一直忍耐到底——直到他一生的盡頭。你在健康方面的難題也許不致令你的生命受到威脅,或者不像上述那位親愛的弟兄所經歷的那麼痛苦,但卻依然可以使你的忍耐受到很大考驗。
7.我們有些屬靈弟兄姊妹不得不忍受怎樣的痛苦?
7 感情的痛苦。在耶和華的子民當中,不時有些人由於「心中愁苦」而「精神頹喪」。(箴言15:13,《新譯》)在現今這個「難以應付的危難時期」,嚴重的抑鬱並非罕見。(提摩太後書3:1,《新世》)1992年12月5日的《科學新聞》週刊報導說:「自從1915年以來,嚴重而時常令人失去工作能力的抑鬱病例隨著每個世代遞增。」導致抑鬱的原因不一,從生理因素至令人不快的痛苦經驗不等。對有些基督徒來說,保持忍耐意味到要不顧感情上的痛苦,天天為了緊守立場而奮鬥。可是,他們卻絕不放棄。雖然傷心流淚,他們仍繼續對耶和華保持忠貞。——可參閱詩篇126:5,6。
8.我們可能在經濟上遭遇什麼試煉?
8 我們所經歷的各種試煉可能包括嚴峻的經濟困難。美國新澤西州一位弟兄突然失去職業;可以了解的是,他為了維持家人生活和保持自己的住宅而有點擔心。可是他並沒有忘記王國的希望。他一面找尋職業,一面利用機會作輔助先驅。最後他找到了一份差事。——馬太福音6:25-34。
9.(甲)親者去世可能怎樣需要人保持忍耐?(乙)什麼經文表明,憂傷流淚並不是不對的?
9 如果你有親者去世,甚至在周遭的人已恢復日常生活慣例之後很久,你還需要繼續忍耐。你甚至可能發覺,每年大約在你親者去世的日期左右,你會感覺特別難過。誠然,你要忍受喪親之痛,但這並不意味到傷心流淚就是不對的。為所愛的親者去世而哀傷乃是人之常情,這種傷痛絕非表示當事人對復活的希望缺乏信心。(創世記23:2;可參閱希伯來書11:19。)拉撒路死後,耶穌雖然充滿信心地告訴馬大說,「你兄弟必然復活,」他自己卻「哭了」。後來拉撒路的確復活過來!——約翰福音11:23,32-35,41-44。
10.耶和華的子民為什麼有一個獨特的理由要保持忍耐?
10 除了忍受一般人時常經歷的各種試煉之外,耶和華的子民還為了一個獨特的理由而需要忍耐。耶穌警告說:「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馬太福音24:9)耶穌也說:「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翰福音15:20)為什麼基督徒受到這麼多仇視和逼迫呢?因為無論上帝的僕人生活在世上的什麼地方,撒但都極力試圖破壞我們對耶和華的忠誠。(彼得前書5:8;可參閱啟示錄12:17。)為求達到這個目的,撒但時常挑起逼迫的烈焰,使我們的忍耐受到嚴峻的考驗。
11,12.(甲)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早期,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兒女面對什麼需要他們保持忍耐的試煉?(乙)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拒絕向國家象徵物敬禮?
11 例如,從1930年代至1940年代早期,美國及加拿大的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兒女基於良心理由,拒絕對國家象徵物敬禮而成為逼迫的對象。見證人對自己在其中居住的國家的象徵物深表尊重,但他們必須遵守載於出埃及記20:4,5的上帝律法:「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見證人學童渴望將崇拜惟獨歸於耶和華上帝,有些學童就因這緣故而被學校開除。有鑑於此,見證人不得不設立王國學校為這些學童提供教育。後來,美國高等法院正式承認他們的宗教立場,情形就如現今許多開明的國家所為一般,這些學童隨即再返回公立學校上課。無論如何,這些年輕人的勇氣和忍耐特別為今日的基督徒青年立下極佳的榜樣;由於努力按照聖經的標準而生活,今日的基督徒青年也飽受別人的譏嘲和恥笑。——約翰一書5:21。
12 我們所經歷的各種試煉——包括一般人時常遭遇的,以及我們由於所懷的基督徒信仰而面對的——充分表明我們何以需要忍耐。但是我們怎樣才能保持忍耐呢?
忍耐到底——憑著什麼方法?
13.耶和華怎樣賜人忍耐?
13 上帝的子民無疑比一般不敬拜耶和華的人居於有利得多的地位。我們能夠向『賜忍耐的上帝』求助。(羅馬書15:5)可是,耶和華怎樣賜人忍耐呢?方法之一是通過他的話語聖經,因為其中載有許多人在忍耐方面所立的榜樣。(羅馬書15:4)藉著沉思這些榜樣,我們不但受到鼓勵要保持忍耐,同時也學得很多教訓怎樣保持忍耐。請想想兩個傑出的榜樣——約伯那勇敢無畏的忍耐,以及耶穌基督那完美無瑕的忍耐。——希伯來書12:1-3;雅各書5:11。
14,15.(甲)約伯忍受什麼試煉?(乙)約伯怎樣能夠忍受他所面對的各種試煉?
14 什麼情形使約伯的忍耐大受考驗呢?他喪盡家財,經濟十分拮据。(約伯記1:14-17;可參閱約伯記1:3。)約伯的十個兒女都在一場暴風中喪生,使他大感傷痛。(約伯記1:18-21)他染上一種十分痛苦的惡疾。(約伯記2:7,8;7:4,5)他的妻子試圖迫他離棄上帝。(約伯記2:9)他的密友對他提出尖酸刻薄的無理指責。(可參閱約伯記16:1-3及約伯記42:7。)可是,在這一切試煉之下,約伯始終屹立不移、緊守忠誠。(約伯記27:5)他所忍受的許多艱辛跟今日耶和華的子民所經歷的各種試煉頗相似。
15 約伯怎能夠忍受這一切試煉呢?對他特別有幫助的一件東西是希望。他宣告說:「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約伯記14:7)約伯懷有什麼希望呢?正如他在稍後幾節說:「人若死了,[他能夠再活過來嗎?]……你一呼叫,我就回答你,你必渴慕你手所做的。」(約伯記14:14,15,《新譯》)不錯,約伯的目光越過他眼前的痛苦。他深知自己所受的試煉並不會永遠延續下去。充其量他只須忍受到去世的日子。他所懷的熱望便是,既然耶和華本著愛心要將死者復活過來,他自己也會從這件事得益。——使徒行傳24:15。
16.(甲)關於忍耐,我們從約伯的榜樣學得什麼教訓?(乙)王國的希望必須對我們有多真實?為什麼?
16 我們可以從約伯的忍耐學得什麼教訓呢?我們若要忍耐到底,就切不可忘記我們的希望。也要記住,鑑於王國希望的肯確,我們所遭受的任何痛苦相對來說都只是『短暫的』。(哥林多後書4:16-18,《新譯》)我們的寶貴希望完全基於耶和華的應許之上;他預告在不久的將來,「上帝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3,4)這個希望必「不會使我們失望」;我們必須以此保護我們的思想。(羅馬書5:4,5,《現譯》;帖撒羅尼迦前書5:8)這個希望必須對我們十分真實——真實到我們能夠以信心之眼看見自己生活在新世界裡——不再需要應付疾病和抑鬱,相反,每天醒來都享有良好的健康和清晰的頭腦;不用再為沉重的經濟壓力而憂慮,相反,人人都能夠安居樂業;不再為親者去世而哀傷,相反,我們會目擊親者復生而大感興奮。(希伯來書11:1)如果沒有這樣的希望,我們就可能被目前種種試煉所壓倒而決定放棄了。但是憑著所懷的希望,我們受到多大鼓勵要繼續奮鬥,忍耐到底!
17.(甲)耶穌曾忍受什麼試煉?(乙)我們也許可以從什麼事實看出耶穌所忍受的是極度的痛苦?(請參閱腳注。)
17 聖經敦促我們要「專心注視」耶穌,並且「密切思念他」。耶穌曾忍受過什麼試煉呢?有些試煉來自別人的罪性和不完美。耶穌不但要忍受『罪人的乖戾言論』,還要應付在門徒當中發生的難題,包括他們屢次為了誰在他們中間居首位一事的爭論在內。不但如此,他在信心方面經歷到最嚴峻的考驗。他「忍受了苦刑柱」的痛楚。(希伯來書12:1-3,《新世》;路加福音9:46;22:24)他被人釘在柱上,並且被視為褻瀆上帝的罪犯而受到屈辱的處決;當時他在精神上和身體上所經歷的痛苦實在是難以想像的。a
18.據使徒保羅說,耶穌從哪兩件事獲得所需的力量?
18 究竟什麼使耶穌能夠忍耐到底呢?使徒保羅提及兩項給予耶穌莫大支持的事:『深切的祈求和懇求』,以及『擺在他前面的喜樂』。耶穌雖是上帝完美的兒子,卻不恥向上帝求助。他「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希伯來書5:7;12:2)特別是當他所受的最大試煉行將臨到之際,他發覺有必要再三懇切地求上帝賜予力量。(路加福音22:39-44)耶和華聽允耶穌的祈求,但不是除去他所受的試煉,而是使耶穌有力量忍受。使耶穌能夠忍耐到底的另一個因素是:他的目光越過苦刑柱的艱辛而集中在前頭的獎賞之上——由於他有分使耶和華的名成聖,並且提供贖價救贖人類脫離死亡,這件事為他帶來了莫大的喜樂。——馬太福音6:9;20:28。
19,20.關於忍耐牽涉到什麼事,耶穌的榜樣怎樣幫助我們懷有合乎現實的看法?
19 我們從耶穌的榜樣學得好些教訓,能夠幫助我們對忍耐牽涉到什麼懷有現實的看法。跟從忍耐的途徑絕非易事。我們若發覺難於忍受某項試煉,令我們深感安慰的是,甚至耶穌也有這樣的情形。若要忍耐到底,我們必須再三禱告,求上帝賜予力量。在試煉之下,有時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禱告。但是耶和華邀請我們向他傾心吐意,『因為他顧念我們』。(彼得前書5:7)由於耶和華在他的話語裡所作的應許,他認為自己有義務要把「莫大的能力」賜給那些懷著信心求告他的人。——哥林多後書4:7-9。
20 有時我們不得不含著眼淚保持忍耐。對耶穌來說,苦刑柱所帶來的痛苦,本身並不是喜樂的因由。反之,喜樂在於擺在他前頭的獎賞。同樣,我們不能期望在試煉之下總是感覺興高采烈;這樣的想法是不切現實的。(可參閱希伯來書12:11。)可是,藉著注視未來的獎賞,即使我們遭遇最艱難的情況,我們也能夠『以之為喜樂』。(雅各書1:2-4;使徒行傳5:41)重要的是,我們要保持堅定——即使不得不含著眼淚。畢竟,耶穌並不是說,『流淚最少的,就必得救。』反之,他說:「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13。
21.(甲)彼得後書1:5,6鼓勵我們,有了忍耐還要加上什麼?(乙)下篇文章會考慮些什麼問題?
21 忍耐乃是得救的必需條件。但是聖經在彼得後書1:5,6鼓勵我們,有了忍耐,還要加上敬虔。敬虔是什麼呢?它跟忍耐有什麼關係?你能夠怎樣培養這種特質?下篇文章會考慮這些問題。
[腳注]
a 耶穌所忍受的極度痛楚也許從以下事實足以見之:雖然耶穌具有完美的體魄,他被釘在柱上之後幾小時便斷氣了,但與他一同被釘的罪犯卻需要人將他們的腿骨打斷以加速死亡。(約翰福音19:31-33)他們並沒有經歷到耶穌在被釘之前一晚在精神和身體上所受的痛苦;當時他整夜無眠,受盡折磨,也許達到令他在次日沒有氣力背起自己的苦刑柱的程度。——馬可福音15:15,21。
你會怎樣回答?
◻ 忍耐是什麼意思?
◻ 為什麼耶和華的子民有一個獨特的理由要保持忍耐?
◻ 什麼使約伯有能力保持忍耐?
◻ 耶穌的榜樣怎樣幫助我們對忍耐懷有合乎現實的看法?
[第10頁的圖片]
由於基督徒兒童惟獨將崇拜歸於耶和華,他們被學校開除;為了教育這些兒童,有許多王國學校》設立起來
[第12頁的圖片]
為了決心尊榮他的父親,耶穌禱告懇求上帝賜他力量保持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