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勝的約瑟夫斯古事記
許久以來,研究歷史的人都仔細思量約瑟夫斯那些引人入勝的著作。約瑟夫斯出生時,基督死去只有四年。他親眼目擊耶穌論及第一世紀猶太族的預言獲得令人心寒的應驗。約瑟夫斯本身不僅是個軍隊司令和外交使節,也是個法利賽人和學者。
約瑟夫斯的著作含有不少引人入勝的細節。這些細節不但闡明聖經正典,同時也就巴勒斯坦的地貌形勢提供書面上的指南。難怪許多人都將他的著作視為個人藏書中不可少的典籍!
早年生活
約瑟·本·馬賽厄斯——即約瑟夫斯——生於公元37年,即羅馬皇帝卡利古拉作王統治的第一年。約瑟夫斯的父系乃是個祭司家族;據他聲稱,他的母親則是哈斯蒙王朝大祭司約拿單的後人。
約瑟夫斯在少年時候已潛心研習摩西律法。他仔細分析猶太教的三個學派——法利賽派、撒都該派和艾賽尼派。他偏愛艾賽尼派,於是跟一個名叫班尤斯的沙漠隱士——可能是艾賽尼派的——同住了三年。約瑟夫斯在19歲那年,放棄了這種生活,返回耶路撒冷,並加入法利賽派。
往返羅馬
公元64年,猶太總督腓力斯將當地的猶太祭司解到皇帝尼祿那裡受審。約瑟夫斯於是前往羅馬替他們說項。他在途中遭遇海難,船上600乘客中只有80人生還。約瑟夫斯僥倖得以死裡逃生。
約瑟夫斯在羅馬期間,透過一位猶太演員認識了尼祿的妻子珀佩亞皇后。那次約瑟夫斯之得以成功完成任務,珀佩亞委實幫了不少忙。羅馬城的壯觀也給約瑟夫斯留下深刻的印象。
約瑟夫斯回到猶太之後,留意到猶太人對於造反志在必行。他設法使同胞看出,跟羅馬對抗其實只是以卵擊石而已。可是猶太人對此無動於衷。也許由於害怕給同胞看作賣國賊,約瑟夫斯於是接受任命成為加利利省猶太軍隊的指揮官。約瑟夫斯重整軍隊,訓練部下,儲備糧食,作妥準備對抗羅馬大軍。但這一切都是徒然的。後來加利利被維斯帕先的軍隊攻陷。約瑟夫斯堅守要塞約塔巴他47日,最後仍被羅馬軍隊擊敗。
約瑟夫斯投降時,他情急智生,預言維斯帕先快要當皇帝;由於這個預言,他只被囚禁而幸免一死。後來,維斯帕先真的當上皇帝,於是釋放了約瑟夫斯。這是他一生的轉捩點。他接著在這場鬥爭中為羅馬人效勞,當他們與猶太人之間的傳譯員和調解人。為了表示對維斯帕先和他的兒子提多與圖密善的感恩,約瑟夫斯將「弗拉維」這個姓氏加在自己的名字之上。
弗拉維·約瑟夫斯的著作
約瑟夫斯最早期的著作是《猶太戰史》。人們相信約瑟夫斯編纂這合共七卷的記載,目的是要使猶太人知道羅馬軍隊的強大實力,藉此對企圖造反的猶太人起威懾作用。這部寫作詳細審視從安條克四世攻陷耶路撒冷(公元前第二世紀)直至充滿動亂的公元67年的一段猶太歷史。作為目擊證人,約瑟夫斯論及接著的戰亂;公元73年乃是事態發展的高潮。
約瑟夫斯的另一部著作是《猶太古史》。這部猶太史籍合共20卷,從創世記的創造記載開始,一直記述到猶太人與羅馬爆發戰爭為止。約瑟夫斯仔細跟從聖經的敘事次序,並附上傳統的解釋和客觀的評論。
約瑟夫斯還寫了一部名為《人生》的自傳;在這部自傳裡,他為自己在戰爭期間的立場辯護,並試圖減輕提比哩亞的猶士都對他提出的譴責。他的第四部著作是合共兩卷的申辯文,名為《駁斥阿比安》。這部書反駁一些錯誤的報導,替猶太人辯解。
深入了解上帝的話語
毫無疑問,約瑟夫斯所寫的歷史記載,有很大部分是準確的。在他所寫的《駁斥阿比安》一書中,他表明猶太人從來沒有將外典包括在受感示的聖經之內。他作證說明聖經的準確性和內在和諧。約瑟夫斯說:「我們[猶太人]並沒有巨量彼此矛盾、互相分歧的著作,……而是只有二十二卷書,[相當於我們現今希伯來文聖經所含的39部書,]這二十二卷書包含了過去的一切記錄;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它們是來自上帝的。」
約瑟夫斯在《猶太古史》一書中為聖經的記載補充了一些頗有趣味的細節。他說亞伯拉罕綁住以撒的手腳,打算把他獻給上帝時,「以撒年二十五歲」。據約瑟夫斯說,以撒幫助亞伯拉罕造了祭壇之後說,「『如果他違抗上帝和父親的決定,他當初就不配生在世上了。』……於是他立刻走到壇前,準備作為祭物獻給上帝。」
關於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記載,約瑟夫斯補充了以下細節:「追趕他們的戰車有六百輛,騎兵五萬,步兵二十萬,都是全副武裝的。」約瑟夫斯也說:「撒母耳十二歲就開始說預言:有一次他睡著了,上帝呼喚他的名字。」——可參閱撒母耳記上3:2-21。
約瑟夫斯的其他著作對稅務、律法和若干事件提供了不少補充資料。在希律的生日宴會上,那個在場跳舞、然後請求希律賜予施洗約翰腦顱的女子,約瑟夫斯稱她為撒羅米。(馬可福音6:17-26)我們對希律的認識大都是從約瑟夫斯的著作裡得來的。他甚至提及,希律「為了掩飾自己的一把年紀,就把頭髮染成黑色」。
反羅馬的大規模叛亂
耶穌曾在預言裡論及耶路撒冷及其中的聖殿;僅33年後,他的預言就開始應驗了。耶路撒冷的激進猶太分子決心要擺脫羅馬的枷鎖。這個消息傳到羅馬人耳中,於是他們在公元66年調遣敘利亞總督紹塞斯·迦勒斯率領羅馬兵團前來鎮壓叛亂和懲罰造反分子。紹塞斯的軍隊在耶路撒冷城郊肆意蹂躪,然後在城牆附近扎營。羅馬人採用一種叫做龜甲形連環盾的戰術;士兵將他們的盾牌連接起來,儼如龜背,藉此抵禦敵人的襲擊。約瑟夫斯證實這個策略是成功的。他說:「猶太人投擲的鏢箭從龜背滑落,無法傷害他們。兵士於是可以別無顧慮地破壞牆腳,並作好準備放火焚燒殿門。」
約瑟夫斯說:「就在這個時候,紹塞斯……把軍隊召回。……他無緣無故地從耶路撒冷撤退。」約瑟夫斯顯然並非為了表揚上帝的兒子而把耶路撒冷基督徒期待發生的事記錄下來。耶穌基督的預言果然應驗了!上帝的兒子在許多年前即已發出警告說:「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路加福音21:20-22)耶穌的忠心門徒聽從他的訓示,趕快逃離耶路撒冷,結果他們得以免受稍後臨到這城的種種苦難。
公元70年,羅馬大軍捲土重來。約瑟夫斯將接著發生的各事生動逼真地記錄下來。當時維斯帕先的長子提多將軍前來要攻下耶路撒冷及其中宏偉的聖殿。城內敵對的派系為了取得控制權而大動干戈。他們採取極端的手段,流了不少人血。約瑟夫斯說,有些人「對內在的災禍深感苦惱,以致情願羅馬人得勝,」希望藉此得以「從國內的種種憂患獲得解救」。約瑟夫斯將造反的人稱為「強盜」。他們不但毀去富有人家的財物,同時還殺死那些被懷疑願意與羅馬妥協的顯要人物。
內戰期間,耶路撒冷的生活情況惡劣到令人難以想像。許多死者沒有人埋葬。煽動叛亂的人「就在死人堆中踏著屍體,彼此大打出手」。他們洗劫平民,為了搶奪別人的食物和財物而不惜濫殺無辜。受害者的哀號不絕於耳。
提多勸諭猶太人棄城投降,藉此保全性命。他「派約瑟夫斯用猶太人的語言跟他們說話,因為提多以為,猶太人可能較易被同胞所說服」。可是猶太人卻怨責約瑟夫斯而絕不領情。提多接著建了一道用尖的木樁組成的牆,把城包圍起來。(路加福音19:43)現在猶太人不但絕了逃生機會,連活動也受到限制。飢餓「折磨成千上萬的人家」。持續的戰事使死亡人數有增無已。提多攻陷耶路撒冷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正應驗了聖經的預言。他目睹耶路撒冷高大的城牆和堅固的城樓,不禁驚嘆說:「沒有別神能將猶太人從這些保障逐出來。」結果有一百多萬猶太人喪生。——路加福音21:5,6,23,24。
戰後生涯
戰後,約瑟夫斯去到羅馬。在弗拉維家族資助下,他以羅馬公民的身分住在維斯帕先以前住過的大宅,並蒙提多賜給他一筆長俸和許多禮物。在此之後,約瑟夫斯開始從事他的寫作工作。
有一件饒有趣味的事值得我們留意。約瑟夫斯看來首創了「神治國」這個名詞。他論及猶太人說:「由於把一切權柄和能力歸於上帝,我們的政府……可以說是個神治國。」
約瑟夫斯從沒有自稱是基督徒。他也沒有在上帝感示下寫作。可是,他所寫的引人入勝的古事記卻是深具啟迪性和歷史價值的著作。
[第31頁的圖片]
約瑟夫斯在耶路撒冷城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