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4 7/15 15-20頁
  • 為使家人得救而努力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使家人得救而努力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基督徒父母與他們所擔任的角色
  • 照顧兒女感情上的需要
  • 照顧兒女的靈性需要
  • 憑公義施行管教
  • 單親家庭和繼親家庭
  • 繼續為使家人得救而努力!
  • 從兒女的嬰孩時期就悉心教導
    家庭幸福的祕訣
  • 單親家庭成功之道!
    家庭幸福的祕訣
  • 單親父母,困難重重
    警醒!2003年
  • 憑著愛心施行管教的好處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守》94 7/15 15-20頁

為使家人得救而努力

「要不斷以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調整,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新世》。

1,2.今日的父母面對什麼挑戰?

一份流行雜誌將這件事稱為一場革命。雜誌的文章描述近年來在家庭圈子裡發生的許多令人驚訝的改變。文章指出,這些改變乃是「離婚、再婚、再離婚、私生子等大為流行,以及現存家庭裡各種新壓力所導致的後果」。這種種壓力其實是意料中的事,因為聖經預告在現今這「末後的日子」,人會面對「艱難的時期」。——提摩太後書3:1-5,《新譯》。

2 因此,今日父母所面對的各種挑戰,有許多是以前的世代從未遇過的。雖然我們當中有些父母使兒女「從小」就受到敬虔的教養,許多家庭卻新近才開始「按真理而行」。(提摩太後書3:15;約翰三書4)父母開始教導兒女認識上帝的行事方式時,兒女可能已不是幼童了。除此之外,我們當中有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和繼親家庭。無論你的環境如何,使徒保羅的吩咐都對你適用:「要不斷以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調整,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新世》。

基督徒父母與他們所擔任的角色

3,4.(甲)有些什麼因素削弱了父親的角色?(乙)為什麼基督徒父親不應僅是個賺錢養家的人而已?

3 請留意保羅在以弗所書6:4所說的話主要是對「父親」說的。一位作家解釋,在以前的世代,「父親負責在道德和靈性上教養兒女;父親也負責督導兒女的教育。……但是工業革命已奪去了這種親密關係;父親離開了農場和商店,他們離開家庭到工廠工作,後來更在辦公室任職。許多以前一度由父親照料的責任,現在改由母親負責了。父親的角色逐漸變成了一個抽象的觀念。」

4 基督徒男子:不要以為自己的責任僅限於賺錢養家,於是將訓練和教養兒女的責任一股腦兒推在妻子身上。箴言24:27鼓勵古代作父親的人說:「你要在外頭預備工料,在田間辦理整齊,然後建造[家室]。」今日的情形也一樣。你也許要工作得很辛苦才能糊口。(提摩太前書5:8)可是,下班之後務要撥出時間在感情上和靈性上『建造你的家室』。

5.基督徒妻子可以怎樣為使家人得救而努力?

5 基督徒妻子:你們也必須為了使家人得救而努力。箴言14:1說:「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既是婚姻中的配偶,你和丈夫就需要分擔訓練兒女的責任。(箴言22:6;瑪拉基書2:14)這可能牽涉到對兒女施行管教,幫助他們作好準備參加基督徒的聚會和外勤服務,甚至在丈夫因事不能主持家人研讀時代他這樣行。在教導兒女做家務、養成良好的禮貌、留意身體衛生和其他許多有益的事上,你也能夠作出很大貢獻。(提多書2:5)夫妻若以這種方式彼此合作,他們就更能滿足兒女的需要。兒女有些什麼需要呢?

照顧兒女感情上的需要

6.在兒女的感情發育方面,父母擔任什麼角色?

6 「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時,孩子感覺十分安全和受人所愛。(帖撒羅尼迦前書2:7;詩篇22:9)母親會很自然地疼愛呵護自己的嬰孩,而很少母親能夠抵抗這樣的衝動。以賽亞先知問道:「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以賽亞書49:15)因此,在兒女的感情發育方面,母親擔任一個重要角色。可是,在這件事上父親也擔任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家保羅·劉易斯說:「我所知的社會工作者,從沒有人聽過任何[問題]兒童說他們跟自己的父親持有一種健康的關係。在數以百計的事例中,連一個也沒有。」

7,8.(甲)有什麼證據表明在耶和華上帝和他的愛子之間存有鞏固的關係?(乙)父親可以怎樣與兒女締結一種基於愛心的鞏固關係?

7 因此,基督徒父親應當留意在自己和兒女之間培養一種充滿愛心的關係。這樣行實在至為重要。例如,請想想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耶穌受浸時,耶和華宣布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路加福音3:22)這句短短的話含有多麼深長的意義!耶和華(1)承認耶穌是他的兒子,(2)公開表示他對耶穌的愛,(3)宣布耶穌是他所悅納的。然而,這並不是耶和華對他的兒子表達愛意的惟一場合。耶穌後來對他的天父說:「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約翰福音17:24)其實,所有聽話的兒女豈不是都需要父親對他們表示賞識、疼愛和嘉許嗎?

8 你若身為人父,藉著經常以適當的行動和言詞對兒女表達愛意,這很可能大大有助於在你和兒女之間養成一種充滿愛心的關係。誠然,有些男子覺得很難向人表達愛意;如果他們的父親從沒有公開對他們表示愛意,這件事就更為困難。但是,即使你有點笨手笨腳,只要你試試向兒女表達愛意,這仍然可能產生有力的影響。畢竟,「愛心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8:1)如果由於你對兒女表現慈父的愛心,他們感到安全,他們就更有可能成為『孝順的兒女』而樂於向你傾吐心事。——箴言4:3。

照顧兒女的靈性需要

9.(甲)敬畏上帝的以色列人怎樣照顧家人的靈性需要?(乙)基督徒有些什麼機會對兒女施行非正式的教導?

9 兒童也有靈性的需要。(馬太福音5:3,《新世》)摩西囑咐作父母的以色列人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6:6,7)你若是個基督徒父母,你所作的教導有很多能夠在非正式的場合施行,例如當你「行在路上」的時候;你跟兒女一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購物、在基督徒的逐戶傳道工作上結伴同行時,都有很好機會在輕鬆的環境下施行教導。進食的時候特別宜於家人一起交談。一位母親解釋:「我們利用進食的時候談論日間所發生的事。」

10.為什麼家人研讀有時是一項挑戰?父母必須懷有什麼決心?

10 可是,藉著經常的聖經研究安排對兒女施行正式的教導也至為重要。誠然,「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箴言22:15)有些父母說,他們的兒女能夠很容易阻撓家人研讀的進行。用什麼方法?藉著表示焦躁厭煩,製造令人煩惱分心的事(例如跟其他孩子爭吵),或假裝連基本的聖經道理也不知道。如果這種情形發展下去,達到較量彼此決心的地步,父母就必須證明自己的決心最強。基督徒父母絕不能灰心放棄,任由兒女在家裡作主。——可參閱加拉太書6:9。

11.家人研讀可以怎樣成為一件樂事?

11 如果你的兒女把家人研讀視為苦事,你也許可以作出一點改變。例如,你是否利用研讀的時間把兒女最新近出現的弱點列舉出來?也許把這些難題留待私下討論會好得多。研讀有經常舉行嗎?如果你為了要看一個心愛的電視節目或運動項目而把研讀取消,很可能你的兒女就不會把研讀看得很認真。你主持研讀的方式懇切熱心嗎?(羅馬書12:8)不錯,研讀應當是一件樂事。要設法使所有兒女都參與其事。要態度積極,富於造就,熱切地稱讚兒女參與討論。當然,不要僅是將資料讀過就算數;反之,要設法打動孩子的心。——箴言23:15。

憑公義施行管教

12.為什麼管教並非總是牽涉到體罰?

12 兒童也亟需受到管教。身為父母,你應當為兒女定下適當的限制。箴言13:24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可是,聖經並不是說管教必須總是以責打的方式施行。箴言8:33說:「你們要聽從 管教。」(《呂譯》)聖經也指出:「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言17:10。

13.父母應當以什麼方式對孩子施行管教?

13 有時,施行體罰可能是適當的。可是,體罰若在盛怒下執行,就很可能會過火而效果不佳。聖經提醒父母:「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歌羅西書3:21)不錯,「壓迫可以使智者行事癲狂。」(傳道書7:7,《新世》)心懷忿恨的青年人甚至可能反抗公義的標準。因此,父母應當以堅定但卻平衡的方式,用聖經對兒女施行公義的管教。(提摩太後書3:16)敬虔的管教是以仁愛、溫和的方式施行的。——可參閱提摩太後書2:24,25。a

14.父母若感覺自己無法控制怒氣,就應當怎樣行?

14 當然,「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雅各書3:2)甚至通常滿有愛心的父母也可能在壓力之下說出一些不仁慈的話來,或者勃然大怒。(歌羅西書3:8)若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不要含怒到日落,也不要讓孩子繼續大感苦惱。(以弗所書4:26,27)反之,要跟孩子解決事端;如果看來適當,就要向孩子道歉。(可參閱馬太福音5:23,24。)表現這樣的謙卑精神可以使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親密。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控制脾氣,以致有大發雷霆的傾向,就應當向會眾裡受任命的長老求助。

單親家庭和繼親家庭

15.單親家庭裡的兒童可以怎樣獲得幫助?

15 可是,並非所有兒童都有雙親照顧。在美國,每四個孩童就有一個由單親撫養。在聖經時代,「孤兒」並非罕見,而聖經亦曾屢次提及看顧孤兒的問題。(出埃及記22:22)今日,單親的基督徒家庭也同樣面對種種壓力和困難,但他們可以引以為慰的是,耶和華「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詩篇68:5)聖經囑咐基督徒要「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各書1:27)信徒同工能夠對單親家庭提供不少幫助。b

16.(甲)單親應當為家人做些什麼事?(乙)為什麼施行管教可能相當困難?但是為什麼管教仍然是必須施行的?

16 你若是個單親,你能夠做些什麼事去造益自己的家人呢?你需要勤於主持家人聖經研讀、參加聚會及外勤服務。可是,施行管教可能是個特別困難的挑戰。也許你仍然為愛侶去世而憂傷。或者你正為了婚姻破裂而感覺自咎或忿怒。如果你跟以前的配偶共同監管兒女,你甚至可能擔心孩子寧願跟你那分了手的配偶在一起。這種情形可能使當事人很難控制感情而對兒女施行平衡的管教。可是,聖經告訴我們,「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箴言29:15)因此,不要讓你以前的配偶使你感覺罪咎、悔恨或向你施加感情壓力。要定下合理和首尾一貫的標準。千萬不要犧牲聖經原則。——箴言13:24。

17.在單親家庭裡,各分子的角色可能怎樣變成混淆了?當事人可以怎樣行以防止這種情形發生?

17 然而,如果單身的母親把兒子當作配偶的替身——一家之主——看待,或把女兒視作知己女友,將一些屬於私人性質的難題向女兒傾訴,那就可能引起困難了。這種做法是不適當的,只會令孩子感到困惑而已。父母和兒女的角色若混淆了,管教就可能無法執行。要讓兒女知道你 才是父母。如果你是個母親,而你需要獲得基於聖經的忠告,大可以向長老或一位年長的成熟姊妹求助。——可參閱提多書2:3-5。

18,19.(甲)繼親家庭面對一些什麼挑戰?(乙)在繼親家庭裡,父母和兒女可以怎樣表現智慧和辨識力?

18 繼親家庭也同樣面對挑戰。繼親時常發覺,「即時的愛」是很罕見的。例如,父母若有任何看來偏袒親兒女的表示,繼子女就可能對此十分敏感。(可參閱創世記37:3,4。)事實上,繼子女可能正為分手的父母感覺憂傷,並且擔心自己若愛繼親,就等於對親生的父母不忠了。繼父母若試圖施行所需的管教,很可能會受到兒女激烈的提醒,『你根本不是我的親父母!』

19 箴言24:3說:「[家室]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辨識力」,《新世》]立穩。」不錯,繼親家庭若要成功,家裡的所有成員都必須表現智慧和辨識力才行。過了相當時候,兒女必須接受一項時常令他們痛苦的事實,就是各事已經改變了。同樣,繼親可能需要學會忍耐和富於同情心,即使看來受繼子女所拒絕,也不很快就生氣。(箴言19:11;傳道書7:9)在擔任管教者的角色之前,要先努力跟繼子女建立友誼。在這種關係未確立之前,有些人認為管教最好由親生的父母執行。每逢有緊張的情勢發生,大家必須努力彼此溝通。箴言13:10說:「聽勸言的[「彼此商議的」,《新世》],卻有智慧。」c

繼續為使家人得救而努力!

20.基督徒家主應當繼續怎樣行?

20 強壯的基督徒家庭絕不是碰巧產生的。你們作家主的人必須繼續為了使家人得救而努力。要提高警覺,敏於留意任何不良的特徵或世俗的傾向。要在言詞、品行、愛心、信心、貞潔上立個好榜樣。(提摩太前書4:12)要表現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5:22,23)耐心、體貼、敏於寬恕和溫情可以強化你所作的努力,幫助你教導兒女認識上帝的行事方式。——歌羅西書3:12-14。

21.父母可以怎樣在家庭裡保持一種溫暖、快樂的氣氛?

21 憑著上帝的幫助,要在家裡保持一種快樂、溫暖的精神。整家人花點時間在一起,設法每天至少有一餐是大家一起吃的。基督徒的聚會、外勤服務和家人研讀都是不可少的。可是也要記住,『笑有時,……跳舞有時。』(傳道書3:1,4)不錯,要安排時間作富於造就的消遣。參觀博物院、動物園和類似的地方可以為整家人都帶來樂趣。或者你可以關掉電視機,花點時間一起唱歌、聽音樂、玩遊戲、交談。這會有助於使家人的關係更親密。

22.何以你應當為使家人得救而努力?

22 願你們所有基督徒父母繼續努力取悅耶和華,「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上帝」。(歌羅西書1:10)要衷心服從上帝的話語,並且將你的家建立在這個鞏固的基礎上。(馬太福音7:24-27)這樣,隨著你繼續「以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調整」養育兒女,你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必定會贏得他的嘉許。——以弗所書6:4,《新世》。

[腳注]

a 可參閱1993年2月8日《儆醒!》雜誌中「聖經的觀點:行使『管教的杖』——是否過時?」一文。

b 可參閱《守望台》1981年3月15日刊,14-25頁。

c 可參閱英文《守望台》1984年10月15日刊,21-5頁。

你會怎樣回答?

◻ 夫妻可以怎樣合力建造自己的家庭?

◻ 兒童在感情上有些什麼需要?這些需要可以怎樣獲得滿足?

◻ 家主可以怎樣對兒女施行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導?

◻ 父母可以怎樣憑公義施行管教?

◻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去造益單親和繼親家庭?

[第16頁的圖片]

父親的愛護和嘉許對孩子的感情發育十分重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