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4 8/1 2-5頁
  •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核武器擴散的危險
  • 出售核武
  • 和平的「計時炸彈」和「死亡陷阱」
  • 該把核子廢料扔到哪裡?
  • 核戰——誰造成威脅?
    警醒!2004年
  • 核戰威脅——絲毫未減
    警醒!1999年
  • 核子動力是解決辦法嗎?
    警醒!1974
  • 關於核戰爭,聖經的觀點是什麼?
    更多熱門話題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守》94 8/1 2-5頁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上沒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有可能邁向天下太平。」令人注目的裁減軍備協議以及難以逆料的政治變動終於結束了列強的冷戰關係,這種種事態發展促使一位新聞通訊員在1989年作出以上樂觀的估計。可是,前超級大國對抗時代的核子威脅是否也告結束了?恆久的和平安全是否已真的指日可待?

核武器擴散的危險

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倚賴恐怖均勢去維持和平,它們一方面同意發展核子技術作和平用途,一方面限制發展核武器國家的數目。1970年,《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開始生效。簽署該條約的國家前後大約有140個。可是到目前為止,好些有能力發展核武器的國家,諸如阿根廷、巴西、印度、以色列,仍舊拒絕簽署條約。

1985年,另一潛在的核子強國北韓簽了《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因此,北韓在1993年3月12日宣布要退出條約時,各國感到著急自是意料中的反應。德國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評論說:「這項退出《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的通知開了一個先例:現時有一場核武競賽正在亞洲展開,其危險程度比超級大國間的核子競爭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族主義以令人吃驚的速度產生了許多新國家,因此核子國家的數目勢必有增無已。(可參閱附框。)新聞工作者查爾斯·克勞特哈默警告說:「蘇聯的威脅結束並不等於核子危機結束。真正的危險在於核武器擴散,而擴散現在僅是開始而已。」

出售核武

未來的核子大國渴望獲得這些武器,以求提高國家的威望和勢力。聞說有一個國家向哈薩克斯坦購置了兩枚核子彈頭。這個前蘇聯共和國於是把這兩枚彈頭列為「下落不明」。

1992年10月,德國警方在法蘭克福拘捕了幾個男子,並在他們身上搜出200克高放射性銫——這個數量足以污染整個城市的食水供應。一星期後,七名身上藏有2.2公斤鈾的走私犯在慕尼黑被捕。兩星期內發現兩個核武走私集團,這件事令官方人員大為震驚。據報在1991年全年,環球各地只有過五宗類似案件。

這些走私者意圖將放射性物質賣給恐怖集團還是國家政府,沒有人知道。但不管怎樣,核子恐怖主義勢必與日俱增。歐洲核武器擴散資訊中心的戴維·勞里博士解釋這項危險說:「恐怖分子,只需將小量高濃縮鈾樣本寄給知名的權威作測試,說:『我們有大量的鈾,這就是證據了。』這相當於綁匪將被綁者的耳朵削下,好證明他們正脅持人質一樣。」

和平的「計時炸彈」和「死亡陷阱」

1992年初,世界各地有420個核反應堆充作和平用途——生產電力;另外有76個反應堆正在興建中。可是在過去多年來,核反應堆意外所引致的疾病、流產、先天缺陷等後遺症正不斷增加。一項報導指出,到1967年,蘇聯一家鈈工廠曾屢次發生意外,所泄出的放射性物質比切爾諾貝利慘劇所泄出的還要多兩倍。

當然,烏克蘭切爾諾貝利在1986年4月發生的慘劇較為引起國際關注。在1970年代曾任切爾諾貝利核電廠副總工程師的格里戈里·梅德韋杰夫解釋,「這一大堆歷久不衰的放射性物質」一旦扔進大氣,「其深遠影響相當於十枚投擲在廣島的原子彈」。

梅德韋杰夫在他所寫的Tschernobylskaja chronika 一書中列舉前蘇聯到1980年代中期所發生11次嚴重核反應堆意外。美國則發生過12次這樣的意外,包括1979年令舉世震驚的三哩島核反應堆意外。關於這宗意外,梅德韋杰夫評論說:「這是核子能源所遭遇的第一次嚴重打擊。這宗事件排除了許多人對核能安全的錯覺——但不是所有人。」

這足以解釋不幸事故為什麼依然繼續發生。1992年,同類事件在俄羅斯增加了接近百分之20。該年三月,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索斯諾維博爾核電站發生的意外就把英國東北部的輻射水平提高了百分之50,愛沙尼亞及芬蘭南部的輻射水平則比可接受的最高水平高出一倍。紐卡斯爾大學的約翰·厄克特教授承認說:「我無法能夠證實索斯諾維博爾引致輻射水平上升的成因,但要不是索斯諾維博爾,那又是什麼呢?」

有些權威聲稱,切爾諾貝利式反應堆在設計方面有瑕疵,因此操作起來實在太危險。儘管這樣,不少這類型的反應堆依然被用來提供巨量電力。有些反應堆操作員甚至被指控將安全超馳控制系統關掉,以便增加產電量。這樣的報導使諸如法國一類的國家不禁恐慌起來。法國全國電力有百分之70是由核電廠供應的。如果再有另一次「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法國有許多核電廠都可能會被迫永久關閉。

甚至那些「安全」的反應堆顯然也隨著年久而變得不安全。德國最古老的反應堆之一位於布倫斯比特爾,有關當局在1993年初進行一次例行安全檢查,發現反應堆的鋼管有百多處裂痕。類似的情況也在法國和瑞士的核反應堆出現。日本核電廠首宗嚴重意外發生於1991年,意外的誘因可能與核電廠的陳舊有關。這宗事件對美國尤其是個凶兆,因為該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商業反應堆已操作了十多年。

核子反應堆意外可以隨時在任何地方發生。反應堆越多,威脅性就越大;反應堆越陳舊,危險性就越高。難怪一份報章把反應堆稱為計時炸彈和放射性的死亡陷阱。

該把核子廢料扔到哪裡?

法國阿爾卑斯山脈一處河畔旅遊點最近被警方封鎖及派人看守,令不少遊人感到大惑不解。《歐洲人》報解釋說:「兩個月前,當地一名女子中鈹毒死去,當局下令對該旅遊點作例行測試,結果發現那地方所含的放射性水平比周圍各處高出百倍。」

鈹是一種用於航空工業的上乘輕金屬,而提煉鈹是要經過許多不同程序的。這種金屬照過輻射之後,就可以供核電站使用。顯然,一家生產鈹的工廠將輻照過程所產生的廢料扔在這個旅遊點或附近地方。《歐洲人》報評論說:「鈹塵,即使沒有經過輻照,也是現時所知工業廢料中含毒量最高的一種。」

1950年代初期,蘇聯把新地島沿岸水域立為核子試驗場。在30多年間,據報蘇聯在這裡掉棄了大約1萬7000個載有放射性廢料的貨櫃。此外,若干核子潛艇的放射性部分和至少12個核反應堆的部分都被扔進這個就手的垃圾箱裡。

不論是蓄意還是無意的,核子污染顯然有很大危險。1989年,一艘潛艇在挪威海岸以外沉沒;關於這宗事件,《時代》週刊警告說:「肇事潛艇已漏出銫-137這種致癌的同位素。到目前為止,銫-137漏出量雖仍算很小,未致危及海洋生物和人類的健康,可是『卡姆索莫萊斯號』同時裝了兩枚核子魚雷,其中含有13公斤鈈,鈈的半衰期是2萬4000年,毒性非常之重,僅一點點就足以致命。俄羅斯的專家警告,這些鈈可能早至1994年就會滲進水中,污染廣大的海洋。」

當然,並非只有法國和俄羅斯才要應付放射性廢料的處理問題。據《時代》週刊報導,美國就有「堆積如山的放射性廢料沒有固定地方可以貯存」。該週刊說,暫時存放的一百萬桶致死廢料都有「失竊、處理不當,以致破壞環境的危險」。

1993年4月,西伯利亞托木斯克一家前核武工廠裡的核子廢料缸就曾發生爆炸,彷彿給我們說明這項危險似的。這次意外使人想起一個可怕的陰影——另一次切爾諾貝利事件。

人若只是假設核子威脅已告結束,就貿然發出和平安全的呼聲,這樣的樂觀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可是,和平安全的確 已臨近了。我們怎麼知道?

[第4頁的附欄]

核子大國

12個國家,這個數目仍有增無已

公認或實際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白俄羅斯、英國、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羅斯、南非、烏克蘭、美國

潛在的核子國家: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巴西、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北韓、南韓、敘利亞、台灣

[第5頁的圖片]

甚至以和平方式運用核能也帶有危險

[鳴謝]

Background: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第2頁的圖片鳴謝]

Cover: Stockman/International Stock

[第3頁的圖片鳴謝]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