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4 9/15 4-7頁
  • 為何要樂於寬恕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何要樂於寬恕人?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不肯寬恕的害處
  • 要學會寬恕
  • 要保持平衡
  • 樂於寬恕的益處
  • 要繼續「彼此甘心寬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彼此甘心寬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2年
  • 你像耶和華一樣樂於寬恕人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在寬恕人方面,耶和華是至高典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2年(研讀版)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守》94 9/15 4-7頁

為何要樂於寬恕人?

猶太學者兼作家約瑟夫·雅各布斯有一次把寬恕描述為「一切道德教訓中最高深、最難學的一門學問」。不錯,很多人覺得「我原諒你」這句話很難出口。

寬恕看來跟金錢很相似——我們可以慷慨地隨意花在別人身上,也可以吝嗇地只留給自己享用。對別人慷慨是敬虔的行事方式。對於寬恕,我們也應該養成慷慨好施的習慣。為什麼呢?因為上帝鼓勵我們這樣做;再者,誓不饒人、睚眦必報的精神只會使事情惡化而已。

我們時常聽見有人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可悲的是,這句話成了今天很多人的生活指南。例如,有個女子七年來一直拒絕跟自己的嫂子談話;她說,「她曾經陷害我,我永遠無法寬恕她。」雖然人時常用不瞅不睬作為手段去迫使受指控的人道歉,或者作為懲罰對方的工具,這卻很少能夠滿足人報仇雪恨的心願。相反,這只會使不和持續下去,造成彼此憤懣不平、懷恨在心。人如果不打破這個痛苦的循環,那麼,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的強力影響就會將彼此間的關係破壞無遺,甚至把人的健康毀去。

不肯寬恕的害處

人如果不肯寬恕,由此引起的衝突就會造成緊張。緊張則可以導致嚴重的疾病。威廉·S·薩德勒博士寫道:「沒有人比醫生更了解,人類絕大多數的疾病和痛苦都直接根源於憂慮、恐懼、衝突……不健全的思想、不道德的生活。」那麼,感情激動可以造成多大的傷害呢?一本醫學刊物回答說:「統計……顯示,三分之二往見醫生的病人,都有由精神緊張引發疾病或加重病情的病徵。」

不錯,怨恨、憤慨、惡毒絕不是無害的。這些腐蝕性的情緒有如慢慢侵蝕汽車車身的鐵鏽一般。從外表看來,汽車也許相當美觀,可是油漆下的車身卻正受到侵蝕。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果有理由要表現慈悲,卻不肯寬恕人,那就會損害我們的靈性了。在耶和華上帝看來,我們很可能與耶穌在比喻裡所說的奴僕無異。主人免了這個奴僕一大筆債項。可是,奴僕的同工求他免去一小項債款,他卻苛刻嚴厲,不肯饒恕人。耶穌清楚表明,我們如果不肯寬恕人,照樣,耶和華也不會寬恕我們的罪。(馬太福音18:21-35)因此,我們如果不肯寬恕人,就可能失去在上帝面前的清白良心,甚至失去未來的希望!(可參閱提摩太後書1:3。)既然這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要學會寬恕

真正的寬恕是發自內心的。事情包括寬恕別人的錯失,以及放棄報復的念頭。我們堅信最終耶和華會伸張正義,施行報應。——羅馬書12:19。

可是要留意,既然「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即使我們明知應該寬恕人,有時心裡卻不願這樣做。(耶利米書17:9)耶穌自己曾說:「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馬太福音15:19。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心可以受到訓練去做對的事。不過,我們所需的訓練必須來自較高的來源。我們是無法獨力訓練自己的。(耶利米書10:23)受上帝感示的詩篇執筆者意識到這件事,於是祈求上帝的指引。他禱告懇求耶和華說:「求你將你的律例教訓我!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訓詞。」——詩篇119:26,27。

我們在另一篇詩讀到,古代以色列的大衛王得以『明白耶和華的方式』。他曾親身體驗上帝的行事方式,並從中學習,因此他能夠說:「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8,13。

我們必須學會像大衛一樣。要認真研究上帝寬恕人的完美榜樣,也要研究他兒子所立的典範。這樣,我們就能夠學會從心裡寬恕人。

可是,人也許會問:嚴重的過犯又怎樣?我們必須寬恕一切的過犯嗎?

要保持平衡

人如果受到嚴重傷害,可能會感到很痛苦。如果嚴重過犯的受害人自己是清白無辜的,他就會更加痛苦。有些人也許感到疑惑,『我怎能寬恕蓄意背叛和傷害我的人?』如果過犯嚴重到足以招致開除的處分,受害人也許要把馬太福音18:15-17的勸告實行出來。

無論如何,事情的處理方式至頗大程度有賴於犯過者本身。犯過者到現在有沒有衷心悔改的跡象呢?犯過者已改過自新,也許甚至嘗試作出真正的補償嗎?儘管犯過者罪大惡極,在耶和華看來,衷誠的悔改仍是可以獲得寬恕的。舉例說,雖然瑪拿西是以色列國歷史上一個極邪惡的君王,耶和華卻寬恕了他。理由是什麼?因為瑪拿西最後謙卑自抑,對自己的惡行幡然悔悟。——歷代志下33:12,13。

聖經表示,真正的悔改包括在態度上作出由衷的改變,對所犯的過錯感到衷心後悔。如果適當可行,悔改者會盡力對過犯的受害人作出補償。(路加福音19:7-10;哥林多後書7:11)犯過者如果沒有作出這樣的悔改,耶和華就不會寬恕他。a此外,有些人一度獲得靈性上的啟迪,現在卻蓄意慣常犯罪,不肯悔改;上帝也不期望基督徒寬恕這樣的人。(希伯來書10:26-31)有些極端的事例是不容寬恕的。——詩篇139:21,22;以西結書18:30-32。

對於應否寬恕的問題,嚴重過犯的受害人也應當衡量一下另一個問題:我有必要繼續情緒激動,仍然感到痛心疾首、憤懣不平,直到事情完滿解決為止嗎?請考慮一件事例。大衛王手下的將軍約押殺了押尼珥和亞瑪撒,「兩個比[約押]又義又好的人」,大衛王對此感到痛心疾首。(列王紀上2:32)大衛忿然表示他的不悅,無疑也在禱告中向耶和華申訴。後來,大衛的怒氣顯然漸漸消減。他並沒有至死仍然含怒。大衛甚至繼續跟約押共事,不過他並沒有輕易寬恕了這個不肯悔改的兇手。大衛留意使事情在最後獲得公平的處理。——撒母耳記下3:28-39;列王紀上2:5,6。

受到別人的嚴重過犯所傷害的人也許要花相當時間,同時要作出相當努力才能使起初的怒氣消除。如果犯過者承認過犯,幡然悔改,息怒的過程也許會較為容易。可是,無論犯過者肯不肯悔改,無辜的受害人既認識耶和華的公平和智慧,又經常與基督徒會眾交往,就應該從這方面尋得安慰。

此外要明白,寬恕犯過的人並不意味著你寬容過犯。對基督徒來說,寬恕的意思是把事情交在耶和華手中而全心信賴他。耶和華是全宇宙的公義審判者,他會在適當的時候執行公正,包括審判所有懷著詭詐的心「苟合行淫的人」。——希伯來書13:4。

樂於寬恕的益處

詩篇執筆者大衛唱道:「主[耶和華]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詩篇86:5)你像耶和華一樣「樂意饒恕人」嗎?這樣做益處良多。

首先,樂於寬恕人能夠促進良好的關係。聖經敦促基督徒說:「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2。

其次,樂於寬恕人會帶來和平。這種和平不僅是指與人類同胞和平共處,也包括自己所享的內心安寧。——羅馬書14:19;歌羅西書3:13-15。

第三,樂於寬恕人能夠幫助我們記住,我們自己也需要別人的寬恕。真的,「[人]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

最後,寬恕別人會使我們的罪蒙上帝寬恕。耶穌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14。

請想想耶穌臨死的下午,當時縈繞他腦際的許多事情:他關心自己的門徒、傳道工作、特別是自己對耶和華的忠誠。可是,即使耶穌在苦刑柱上受盡痛苦,他說了什麼話?耶穌臨終時說:「父啊!赦免他們。」(路加福音23:34)我們無疑可以效法耶穌的完美榜樣,從心裡彼此寬恕。

[腳注]

a 可是,耶和華在衡量是否寬恕人的時候,也會考慮其他因素。比方說,犯過者如果對上帝的標準一無所知,這種無知可能使罪過減輕。耶穌求父寬恕處決他的人,他所指的顯然是把他釘死的羅馬兵士。這些羅馬兵士無疑『不曉得他們所做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耶穌的真正身分。但是,在幕後促成這場處決的宗教領袖,他們所擔負的罪責就重得多——其中有許多達到無可寬恕的地步。——約翰福音11:45-53;可參閱使徒行傳17:30。

[第5頁的圖片]

耶穌那關於不饒恕人的奴僕的比喻,你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第7頁的圖片]

樂於寬恕人可以促進良好的關係和帶來快樂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