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4 11/1 16-22頁
  • 要表現溫厚的憐憫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要表現溫厚的憐憫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一項表現憐憫的工作正以空前規模進行
  • 新品格的構成部分
  • 嫉妒妨礙人表現憐憫
  • 妨礙人表現憐憫的其他事物
  • 對有病的人表現憐憫
  • 對軟弱的人表現憐憫
  • 培養「憐恤之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 「我們的上帝充滿溫情」
    親近耶和華
  • 效法耶和華,表現憐恤之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7年(研讀版)
  • 耶和華懷著憐憫管治眾生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守》94 11/1 16-22頁

要表現溫厚的憐憫

「要穿上憐憫的溫厚感情、仁慈。」——歌羅西書3:12,《新世》。

1.為什麼現今人亟需憐憫?

有史以來,人類從沒有像今天那麼需要別人懷著憐憫給予援手。億萬的人面對疾病、飢餓、失業、罪行、戰爭、無政府狀態、天災的打擊而亟需援助。可是,有個甚至更嚴重的難題——人類靈性低落的可悲情況。撒但深知自己的時候不多,正全力「迷惑普天下」。(啟示錄12:9,12)因此,真正基督徒會眾以外的人尤其面對喪失生命的危險。聖經表明,在上帝將臨的審判日子遭受毀滅的人,是絕沒有復活希望的。——馬太福音25:31-33,41,46;帖撒羅尼迦後書1:6-9。

2.耶和華為什麼延遲消滅惡人?

2 可是,在這最後時刻來到之前,耶和華上帝仍繼續對忘恩負義的惡人表現忍耐和憐憫。(馬太福音5:45;路加福音6:35,36)上帝曾為了同樣的理由延遲對不忠的以色列國執行判決。「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1。

3.有些什麼事例足以說明耶和華甚至對不是他手下子民的人也表現憐憫?我們從這件事學得什麼?

3 耶和華的憐憫也向邪惡的尼尼微人表現出來。耶和華差遣先知約拿向尼尼微人發出大難臨頭的警告。尼尼微人對約拿所傳的信息積極回應,而且衷心悔改。這件事打動了富於憐憫的上帝耶和華,所以當時上帝並沒有把尼尼微城消滅。(約拿書3:10;4:11)對於可能有機會復活的尼尼微人,上帝尚且表現同情,何況今天面對永遠毀滅的人,上帝必然對他們深感憐憫!——路加福音11:32。

一項表現憐憫的工作正以空前規模進行

4.現今耶和華怎樣向人表現憐憫?

4 與上帝富於憐憫的品格一致,耶和華吩咐手下見證人繼續探訪鄰舍,把「王國的好消息」傳給他們。(馬太福音24:14,《新世》)每逢有人賞識這項救生工作而作出回應,耶和華就打開他們的心眼,讓他們明白王國的信息。(馬太福音11:25;使徒行傳16:14)真正的基督徒會效法上帝表現溫厚的憐憫;他們回去探訪感興趣的人,盡可能通過聖經研究的安排幫助這些人。1993年,在環球231個國家,四百五十多萬名耶和華見證人花了逾10億小時逐戶向人傳道,並且與鄰舍主持聖經研究。結果,這些新近感興趣的人有機會把一生獻給耶和華,受浸加入見證人的行列。由於仍有許多未來的門徒陷在垂死的撒但世界裡,他們毅然投入這項以空前規模進行的工作,藉此向人表現憐憫。——馬太福音28:19,20;約翰福音14:12。

5.上帝的憐憫一旦達到極限,誤傳上帝的宗教就會有什麼遭遇?

5 不久,耶和華就會以「戰士」的身分採取行動。(出埃及記15:3)他定意為自己的名,也為自己的子民表現憐憫,因此他會把一切罪惡鏟除,從而建立一個公義的新世界。(彼得後書3:13)上帝忿怒的大日子會首先臨到基督教國各教會之上。既然上帝在以往沒有寬容耶路撒冷的聖殿,把這殿交在巴比倫王手中,照樣,他也不會寬容蓄意誤傳他的宗教組織。上帝會使聯合國各成員國齊心合意,把基督教國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偽宗教一舉鏟除。(啟示錄17:16,17)耶和華宣告說:「我眼必不顧惜,也不可憐他們,要照他們所行的報應在他們頭上。」——以西結書9:5,10。

6.耶和華見證人在哪些方面受到感動向人表現憐憫?

6 耶和華見證人趁還有時間,就把握機會繼續向鄰舍表現憐憫,熱心傳講上帝的拯救信息。如果可行,他們也會幫助物質上有欠缺的人。但關於這點,他們的首要責任是照顧近親和信徒同工的需要。(加拉太書6:10;提摩太前書5:4,8)耶和華見證人多次發起賑濟工作,援助遭受各種天災人禍打擊的信徒同工,這些都是表現憐憫的感人事例。不過,基督徒無需等到危機出現才表現溫厚的憐憫。無論順境逆境,他們都會敏於在日常生活上表現這種特質。

新品格的構成部分

7.(甲)歌羅西書3:8-13怎樣把憐憫的特質與新品格相提並論?(乙)溫厚的感情使基督徒較易於做什麼?

7 當然,我們與生俱來的罪性,以及撒但世界的壞影響,都會妨礙我們表現溫厚的憐憫。由於這個緣故,聖經敦促我們要棄絕一切「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相反,我們受到勸勉要『穿上新品格』——與上帝的形像一致的品格。首先,我們受到囑咐要穿上「憐憫[的溫厚感情]、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接著,聖經向我們說明怎樣以切合實際的方式表現這些特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我們如果對弟兄養成富於憐憫的溫厚感情,寬恕他們就會容易得多了。——歌羅西書3:8-13。

8.為什麼敏於寬恕的精神十分重要?

8 另一方面,不願表現富於憐憫的寬恕精神會破壞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耶穌論及不饒人的奴僕的比喻有力地說明這點。這個奴僕給主人囚在監裡,直「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這個奴僕是罪有應得的,因為他沒有向求他發慈悲的奴僕同工表現半點憐憫。耶穌結束這個比喻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馬太福音18:34,35。

9.溫厚的憐憫怎樣與新品格最重要的一面有關?

9 溫厚的憐憫是愛心的重要一面,而愛心則是真正基督教的標誌。(約翰福音13:35)因此,聖經結束對新品格所作的描述說:「除了這一切事之外,還要穿上愛,因為這是完美的團結繫索。」——歌羅西書3:14,《新世》。

嫉妒妨礙人表現憐憫

10.(甲)什麼可能促使嫉妒在人的心裡扎根?(乙)嫉妒可以造成什麼惡果?

10 由於人類有罪的本性,嫉妒的感覺很容易在我們心裡扎根。某位弟兄姊妹可能擁有我們所無的天賦才能或物質資財。或者某人獲得特別的屬靈祝福和特權。要是我們對這些人心存嫉妒,我們能夠以溫厚的憐憫待他們嗎?很少可能。相反,嫉妒的感覺最終可能通過挑剔的言談和不仁慈的舉動顯露出來,因為耶穌論及人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加福音6:45)其他人對這樣的批評可能加以支持,於是,上帝子民的大家庭或會眾的和平就會受到破壞了。

11.約瑟的十位兄弟怎樣把憐憫從心裡排除?結果怎樣?

11 請考慮一個大家庭所發生的事。雅各的十個兒子嫉妒他們的弟弟約瑟,因為約瑟是父親的寵兒。結果,他們「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後來,約瑟蒙上帝賜夢,證明他獲得耶和華的喜悅。他的哥哥們「就越發恨他」。由於沒有把嫉妒從心裡根除,他們無法養成憐憫的美德,結果犯了大罪。——創世記37:4,5,11。

12,13.嫉妒油然而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

12 他們冷酷無情地把約瑟販賣為奴。為了遮掩自己的過犯,他們不惜蒙騙父親,令他相信約瑟已遭野獸殺害。多年之後,由於饑荒的緣故,他們被迫下到埃及購糧,其間,他們所犯的罪就給顯露出來了。原來埃及的糧政官就是約瑟,他們卻沒有認出來。糧政官指控他們是奸細,並且囑咐他們要把最小的弟弟便雅憫帶來,否則不再給予食糧。這時,便雅憫已成了父親的寵兒,他們知道雅各必然不肯讓他們把便雅憫帶走。

13 他們站在約瑟面前,良心迫使他們承認:「我們在兄弟[約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創世記42:21)憑著富於憐憫和堅定的處事方式,約瑟幫助兄長顯明他們確已衷心悔改。後來,約瑟向他們透露自己的身分,並且大方地寬恕了他們。於是,這個家庭得以恢復團結。(創世記45:4-8)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從這件事學得教訓。既知道嫉妒會帶來惡果,我們應該祈求耶和華幫助我們以『富於憐憫的溫厚感情』代替嫉妒的感覺。

妨礙人表現憐憫的其他事物

14.為什麼我們應該提防不必要地接觸暴力?

14 妨礙我們表現憐憫的另一個障礙是不必要地使自己接觸暴力。提倡暴力的運動和娛樂刺激人的嗜血欲。在聖經時代,羅馬帝國的異教徒經常在競技場觀看鬥士格鬥,以及其他形式的非人酷刑。據一位歷史家報導,這類娛樂「使人對苦難的同情心漸漸泯滅,而同情心卻是人類與獸類分野之處」。在現今這世界,大多數娛樂都帶有這種危險。每逢揀選讀物、電影、電視節目,力求表現溫厚憐憫的基督徒都要謹慎行事。他們應該明智地緊記詩篇11:5的話:「喜愛強暴的人,[耶和華]心裡恨惡。」

15.(甲)人可能怎樣顯示自己嚴重地缺乏憐憫?(乙)對於信徒同工和鄰人的需要,真正的基督徒會有什麼反應?

15 此外,自我中心的人也很可能缺乏憐憫。這是十分嚴重的事,就像使徒約翰解釋:「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翰一書3:17)在耶穌論及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裡,自以為義的祭司和利未人就表現出這種缺乏憐憫的態度。他們看見被人打得半死的猶太弟兄處於困境,竟蓄意繞到路的另一邊繼續前行。(路加福音10:31,32)富於憐憫的基督徒卻相反,他們會敏於滿足弟兄在物質和靈性上的需要。此外,像耶穌比喻裡的撒馬利亞人一樣,基督徒也關心陌生人的需要。他們樂於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物質資財去推廣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這樣,他們得以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得救。——提摩太前書4:16。

對有病的人表現憐憫

16.在對待病人方面,我們面對什麼限度?

16 疾病是不完美的垂死人類的際遇。基督徒也不例外。大多數基督徒既不是醫學界的專業人士,也不能施行神跡;他們並不像某些早期基督徒從基督和使徒獲得這種能力。隨著基督的使徒和他們的同工去世,這種神奇恩賜就漸漸消失了。因此,對於身體有病的人,包括受腦機能障礙和幻覺之苦的人,我們所能夠提出的幫助實在頗有限。——使徒行傳8:13,18;哥林多前書13:8。

17.約伯既身患重疾,又痛失親者,我們從他所受的對待學得什麼教訓?

17 抑鬱時常隨著疾病而來。比方說,敬畏上帝的約伯身患惡疾,而且經歷撒但加於他身上的種種禍患,所以感到十分抑鬱。(約伯記1:18,19;2:7;3:3,11-13)他需要朋友向他表現溫厚的憐憫,對他『說安慰的話』。(帖撒羅尼迦前書5:14)可惜,三位前來探訪他的所謂安慰者,卻對他妄下錯誤的結論。他們認定約伯所受的禍患其實是做了錯事的報應,這使約伯更加抑鬱難當。信徒同工有病或感到抑鬱的時候,富於憐憫的基督徒要避免重蹈約伯三位朋友的覆轍。有時,這些病人所需的,主要是長老或其他成熟基督徒所作的仁慈探訪,滿心同情地聽他們說話,表現了解,同時根據聖經提出仁愛的勸告。——羅馬書12:15;雅各書1:19。

對軟弱的人表現憐憫

18,19.(甲)長老應該怎樣對待軟弱或行差踏錯的人?(乙)即使有必要設立司法委員會,為什麼長老以溫厚的憐憫對待犯過者是十分重要的事?

18 長老尤其要表現溫厚的憐憫。(使徒行傳20:29,35)聖經吩咐說:「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馬書15:1)我們人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會犯錯。(雅各書3:2)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長老就要用溫情對待。(加拉太書6:1)長老絕不希望像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一樣,以不合情理的方式應用上帝的律法。

19 相反,長老要跟從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所立的好榜樣,表現溫厚的憐憫。長老的主要職責是要餵養和激勵上帝的羊,令他們舒暢。(以賽亞書32:1,2)長老不會企圖用諸般規條轄制別人,反之,他們鼓勵人留意上帝話語的優良原則。因此,長老的功用是要造就弟兄,幫助弟兄對耶和華的良善養成衷心的體會,從而為他們帶來喜樂。若有信徒同工犯了小過,長老通常不會公開糾正犯過者。如果有必要指出過犯來,富於憐憫的溫厚感情會推使長老把犯過者叫到一旁,討論難題時不讓別人聽見。(可參閱馬太福音18:15。)無論人怎樣難以相處,長老也應該保持忍耐,樂意給予幫助。長老永不會找藉口把對方逐出會眾。即使有必要設立司法委員會,長老仍會以溫厚的憐憫對待犯了嚴重過錯的人。長老的溫和態度也許可以促使犯過者悔改。——提摩太後書2:24-26。

20.在什麼時候感情用事地表現憐憫是不恰當的?為什麼?

20 但在某些情況之下,耶和華的僕人是不能夠表現憐憫的。(可參閱申命記13:6-9。)對於被開除的親密朋友或親屬,「不可與他相交」的原則無疑為基督徒帶來真正的考驗。在這種情形下,基督徒切不可因同情而讓步。(哥林多前書5:11-13)堅定的立場也許能夠促使行差踏錯的人改過自新。此外,對於異性,基督徒必須提防不恰當地表現憐憫,以致落入性不道德的陷阱中。

21.我們還需要在其他什麼方面表現溫厚的憐憫?這樣做有什麼益處?

21 由於篇幅所限,我們無法一一討論需要表現溫厚憐憫的所有層面——對待年長的人、喪失親者的人、受不信配偶逼迫的人。辛勤勞苦的長老也同樣配受溫厚憐憫的對待。(提摩太前書5:17)要尊重他們和全力予以支持。(希伯來書13:7,17)使徒彼得寫道:「你們人人都要有……溫厚的憐憫。」(彼得前書3:8,《新世》)要是我們在一切必需的情況下都這樣做,就無疑能夠在會眾裡促進團結、快樂,同時也能夠吸引會眾外的人接受真理。更重要的是,我們因此能夠榮耀那富於溫厚憐憫的天父耶和華。

翻溫的問題

◻ 耶和華怎樣向有罪的人類表現憐憫?

◻ 為什麼表現溫厚的憐憫十分重要?

◻ 有些什麼事情可以妨礙我們表現溫厚的憐憫?

◻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有病和抑鬱的人?

◻ 什麼人尤其要表現溫厚的憐憫?為什麼?

[第19頁的附欄]

鐵石心腸的法利賽人

上帝設立安息日的原意是要使他的子民在靈性上和身體上都獲得益處。可是,猶太的宗教領袖卻制定了許多規條,這些規條不但歪曲了安息日的律法,同時也使其變成人民沉重的負擔。例如,他們規定如果有人在安息日遭逢意外或患病,除非有喪命之虞,否則就不得接受任何幫助。

有一個法利賽派系把安息日的律法看得非常嚴格,以致作出規定:「在安息日不可安慰哀悼的人,也不可探望患病的人。」別的宗教領袖雖然准許人作這類探訪,卻規定「不可流淚」。

因此,耶穌對猶太宗教領袖所提出的譴責是十分適當的,因為他們忽視了律法裡較重要的規定,諸如公平、仁愛和慈悲等。難怪他對法利賽人說:「你們藉著所領受的傳統,把上帝的話廢棄了。」——馬可福音7:8,13,《新譯》;馬太福音23:23;路加福音11:42。

[第17頁的圖片]

在環球231個國家地區,耶和華見證人以空前規模從事一項表現憐憫的工作,範圍包括在人們的家中,在街頭,甚至在監牢裡

[第18頁的圖片]

接觸暴力,例如觀看描繪暴力的電視節目,會削弱人表現溫厚憐憫的能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