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4 12/1 20-24頁
  • 一種充滿意義的生活方式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一種充滿意義的生活方式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終生的委派
  • 運動是我的生活焦點
  • 與運動迥異的人生目的
  • 把決定化作行動
  • 在分社服務
  • 繼續過有意義的生活
  • 伯特利服務——需要更多志願工人
    王國傳道月報-1995年
  • 這會是你的最佳事業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1年
  • 許多值得感恩的東西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你有考慮過到伯特利服務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守》94 12/1 20-24頁

一種充滿意義的生活方式

梅爾瓦·A·威蘭自述

1940年3月,那時我受了浸僅幾個月,妹妹菲莉斯問我:「你為什麼不做先驅呢?」我問她:「先驅?你的意思是幾乎每天都出去傳道的全時傳道員?」

『當時我的聖經知識有限,銀行儲蓄也不多,怎可以做先驅呢?』我不禁自忖。可是,菲莉斯的話卻使我開始想想這件事。我也經常為此向上帝禱告。

後來我跟自己推理:『既然上帝應許人,只要我們先求他的國,他就會照顧我們。我為什麼不試試信賴他呢?』(馬太福音6:33)於是我在1940年6月辭去裁縫的工作,然後致信守望台的澳洲分社辦事處,申請成為先驅。

終生的委派

幾個星期之後,我收到分社的回信。分社請我前往斯特拉斯菲爾德區(澳洲第一大城市悉尼市郊)耶和華見證人澳洲總部,先參加在那裡舉行的大會,然後再把工作委派給我。於是,大會結束後第二天早上,我到總部辦事處等候委派。

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對我說:「我們的洗熨部現在十分忙碌,你可以留下來幫我們幾個星期嗎?」那時是1940年8月。可是,直至現在我還是在洗熨部工作!總部家庭成員的數目已由當時的35人增至目前的276人。

但是,你也許感到奇怪,為什麼我會說洗熨部的工作是一種「充滿意義的生活方式」呢?尤其是這件工作我已做了50多年。在解釋這件事之前,讓我先說說我早年追求什麼目標。

運動是我的生活焦點

1914年1月1日,我在墨爾本出生;家裡有五個孩子,我排行第一。我們的父母很慈愛,他們有崇高的生活標準,有需要時也會對我們施行適當的管教。由於父母對宗教並不熱衷,他們沒有硬性規定我們要信什麼。可是,他們卻堅持我們小孩子要到聖公會參加主日學。

我在1928年離開學校之後成為一個裁縫。工餘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體育活動之上,因為我認為運動有助我克服害羞。我加入了一個網球會,一年到頭不斷練習。我在冬季打籃球和棒球,夏季則參加女子板球隊。我開始愛上板球,並且努力改良自己的球技,希望成為一個身手敏捷的投球手而躋身州際板球賽。

與運動迥異的人生目的

『既然上帝是仁愛的,為什麼他要使壞人在陰間裡永遠受苦?』我自幼便一直受這個問題所困擾。在我看來,這實在自相矛盾。因此,試想像一下那天我無意中從聖經獲知「陰間」的真正意思,當時我的心情多麼興奮。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妹妹菲莉斯比我小五歲,跟我一樣喜歡運動。我們同屬一個女子板球隊。1936年,一個隊友把菲莉斯介紹給吉姆——一個非常虔信宗教的年輕男子。吉姆不久就向菲莉斯談及聖經的教訓。菲莉斯對他所說的事深感興趣。她屢次對我說,「這的確合情合理。」

那時,我和菲莉斯同住一個臥房,她把吉姆論及有關上帝王國的事告訴我,試圖引起我的興趣。她興高采烈地對我說:「這個王國能夠實現人為政府所無法實現的事。」可是,我反駁她,說這不過是另一個叫人困惑的宗教而已,根本無人能夠確知將來是怎樣的。菲莉斯卻沒有就此罷休。她把書刊放在臥房裡不同的地方,一心想我拿來讀讀。

我很想知道菲莉斯為什麼對新近尋得的信仰這麼熱心。於是有一天,我拿起一本冊子看看。這本冊子有個引人入勝的題目——《人死之後》。我隨手翻翻冊子,可是,我一見到「陰間」這個詞語,就整個人都被吸引住了。出乎我意料之外,原來在聖經裡,「陰間」這個字詞的意思不過是人類墳墓的總稱,這個地方是無論好人壞人都要去的。我也獲悉陰間絕不是一個受苦之地,死去的人其實是毫無知覺的。——傳道書9:5,10;詩篇146:3,4。

我覺得這個主張十分合理。我尤其喜歡冊子說全能的上帝作了應許,他會仁慈地通過一場稱為復活的奇跡,使死去的人復活過來。(約翰福音5:28,29)我開始想知道多一些吉姆告訴菲莉斯的事,於是取出父親在我小時送給我的那本細小的《英王詹姆斯譯本》,查閱冊子裡引用的每節經文。藉著這樣做,我確信冊子論及地獄和死者情況的話是真理。

另一個令我大感振奮的發現是,我獲悉上帝的私有名字是耶和華。(詩篇83:18)此外,我也看出上帝無論做任何事,或容許什麼事發生,都是有目的和原因的。這使我不禁問問自己:『我 的一生究竟有什麼目的?』從那時起,我開始懷疑自己對運動這般沉迷,甚至把生活上的其他事置諸腦後,是否真的最為有益。

把決定化作行動

吉姆和菲莉斯起初並不察覺我的人生觀有什麼改變。直至有一次,我們整家人一起出席一個朋友的宴會,他們才發現我跟以前大為不同。當時,在這一類場合裡,所有來賓都會應邀起立舉杯祝酒對英王致敬。可是,我決定跟吉姆和菲莉斯一樣坐著不動。他們看見我沒有起來敬酒,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尊重英王。我們只是認為,身為基督徒,我們應當保持中立,絕不參與這類含有國家主義的儀式。——約翰福音17:16。

然而,我的父母及其餘的家人卻對我們的做法非常反感。他們認為這是不忠的行為,甚至說我們瘋了!後來,在女子板球隊一年一度的頒獎禮上,我和菲莉斯再次面對類似的考驗。結果,我們決定一起退出板球隊。對我來說,這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困難,因為我已漸漸看出自己必須對上帝王國的君王耶穌基督效忠。

菲莉斯提醒我要經常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藉此吸收更多聖經知識以強化自己的信心。當時墨爾本只有一群會眾,我於是開始參加星期日下午舉行的聚會。我很快就看出他們真是上帝在地上的純真組織。

我不久就受到邀請參加會眾所從事的逐戶傳道。起初我猶豫不決,後來,在一個星期日的早上,我決定去看看他們是怎樣傳道的。我很高興獲派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傳道員一起,她在第一個門口充滿自信地發言,住戶的反應挺不錯。我暗自想道:『這其實並不太難,我只要多練習,就能跟她一樣了。』可是,那位見證人在離開第一個門口之後對我說:「現在你可以自己做了。」我頓時嚇得目瞪口呆。

「我一個人做?」我驚愕地問,「你跟我開玩笑吧!如果有人問我一個我不曉得的問題,那我怎麼辦呢?」可是,她仍要我試試。於是我只好戰戰兢兢地獨自到下一個門口去,而我同伴卻往街的另一端走開了。不知怎的,那天早上我竟安然度過。

自那次之後,我每個星期日都參加傳道工作。每逢有人問我一些我不曉得的問題,我就會說:「我會先查考一下,然後再回來告訴你。」值得慶幸的是,耶和華不斷賜我力量和勇氣,使我能夠持守這種充滿意義的新生活方式。我終於在1939年10月把生命呈獻給上帝,並且在墨爾本的市立泳池受了浸。不久之後,當時已跟吉姆結了婚的菲莉斯就問我為什麼不作先驅。

在分社服務

1941年1月,我剛開始在伯特利(分社辦事處)工作不久,耶和華見證人在澳洲的工作就受政府禁止了。軍人隨後佔據了斯特拉斯菲爾德區的伯特利之家,於是社方派我到離悉尼市48公里的英格爾伯恩的農場去。1943年6月,法庭判守望台社無罪,於是解除了禁令。到年底,我們已有25人回到斯特拉斯菲爾德區的伯特利。自此之後,我繼續在洗熨部工作,同時也分擔家裡的其他責任。

接著十年的時間過得很快。1956年,我跟伯特利同工特德·威蘭結為夫婦。特德為人沉靜,富於忍耐。社方批准我們在婚後繼續留在伯特利,這使我們歡欣不已。我們的確十分珍惜這種充滿意義的生活方式,並且很高興能夠有特權在澳洲分社服務。除了伯特利的工作之外,我們也從使人成為基督門徒的工作尋得莫大的喜樂。其中一個例子是威克斯夫婦,你可以在《儆醒!》1993年10月22日刊(英文版)讀到他們的經驗。

在我加入伯特利的頭30年,宣揚王國工作的穩定增長只需要分社增加10至12名工作人員就足以應付了。到了70年代,隨著我們開始印製《守望台》及《儆醒!》雜誌,情況就截然不同了。1972年1月,分社著手興建一座印刷廠,不久,一部重達40噸的印刷機從日本運到。自1973年起,我們每月印製差不多70萬本雜誌。自此之後,伯特利之家的擴展就快得多了。

對我個人來說,1970年代也是個傷心的年代。先是我親愛的丈夫特德在1975年去世,享年80歲。不及一年,我年紀老邁的父親也在死亡中沉睡。然而,我從耶和華、他的話語聖經,以及屬靈的弟兄姊妹尋得很大的安慰。除此之外,我盡力在伯特利各種富於意義的活動上保持忙碌,這大大有助我度過這段痛苦的日子。

無論如何,人還是要如常活下去的。雖然我已寡居,我得以再次過著心滿意足的生活,並且獲得很多祝福。1978年,我有機會參加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大會,接著到紐約布洛克林守望台社總部參觀。在布洛克林的伯特利,我目睹數以百計的弟兄姊妹喜樂地工作,這使我至今仍大受鼓勵。

在1970年代尾,我們獲悉社方計劃為澳洲伯特利興建新的連棟大樓。由於斯特拉斯菲爾德區再沒有可供興建的空間,分社決定在英格爾伯恩社方的地皮上——即1940年代早期我在禁制下工作的地點——興建一座更新更大的連棟大樓。

繼續過有意義的生活

1982年1月,新落成的設施開始啟用,我們人人都異常興奮!無可否認,我們最初有點捨不得離開以往熟悉的環境,不過,當我們見到新分社73間美輪美奐的臥房時,這種感覺很快就被歡欣之情取而代之。現在我們有一個舒適得多的環境,窗前的景物不再是一道一道的磚牆和狹窄的街道。反之,我們看見綠油油的田野和樹木,牛群在草地上吃草,還有燦爛的日出日落。

1983年3月19日,我們在這個陽光普照、秋意正濃的日子為新落成的連棟大樓舉行呈獻禮。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的成員勞埃德·巴雷作了一個打動人心的呈獻禮演講。巴雷弟兄夫婦年輕時曾與我在斯特拉斯菲爾德區的伯特利一起工作。因此,我很高興見到他們出席這次呈獻禮。

由於宣揚王國的工作日益擴展,我們不得不進一步擴充英格爾伯恩的設施。辦公室在1987年擴大了。一座五層高的新宿舍大樓及一座三層高的新工廠也順利完成,並在1989年11月25日舉行呈獻禮。傳道員數目的增長的確十分驚人——昔日我開始傳道時還不及4000人,現已增至5萬9000人了!

近年來,社方分別在日本、德國和澳洲分社設立地區工程部,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再一次擴充伯特利的連棟大樓。現在,我們建成了一幢三層高的辦公大樓,另一幢五層高的宿舍大樓則即將竣工。這座建築物完成後將為人數日增的伯特利家庭另外提供80多個房間。

今日的洗熨部已有充足的人手了。然而,我仍不時回味1940年8月那天的事,當時我受到邀請在這個部門工作兩星期。我很高興原本只有兩星期的委派,卻足足延續了50多年。我深深感激耶和華上帝的指引,使我享有一種充滿意義的生活方式。

[第21頁的圖片]

25歲的我

[第23頁的圖片]

1956年結婚的日子

[第24頁的圖片]

1938年,我和妹妹都喜愛運動,但現在我卻享有遠較豐盛的人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