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工作,不要為了會消滅的食物」
戴維·倫斯特朗自述
我和弟弟埃爾伍德站在超過9米高的建築架上,為守望台工廠大樓髹寫一個新的巨型標語。40多年之後,大樓的外牆仍然展示著這個標語:「要天天閱讀上帝的話語聖經」。每週有成千上萬的人經過著名的布洛克林大橋,他們無疑會看見這句話。
提起我的童年,我一定不會忘記家裡的洗衣日。由於兒女眾多,洗衣日那天,媽媽清早5點就得起床替一家大小洗衣服,爸爸就準備上班。每週這個時候,爸媽總是彼此激烈爭辯。爸爸堅稱人類是幾百萬年前以某種方式進化而來的,媽媽就引用聖經的經文去證明人類是上帝直接創造的。
我才七歲就看出媽媽所信的確是真理。我很愛爸爸,但我看出爸爸的信仰並沒有向人提出什麼希望。要是媽媽知道我和弟弟在多年後為社方髹寫的巨型標語,鼓勵人閱讀她所深愛的聖經,她一定會很高興!
言歸正傳,到底我是怎樣加入伯特利的呢?那就要從1906年(即我出生前三年)說起了。
媽媽的忠心榜樣
當時爸媽剛剛結婚,住在亞利桑那州一個帳幕裡。一個聖經研究者(耶和華見證人當時的名稱)來探訪他們,媽媽接受了一套由查爾斯·泰茲·羅素撰寫的《聖經的研討》。當晚媽媽徹夜不眠地閱讀,她很快就看出這是她一直以來所尋求的真理。媽媽迫不及待要把這些真理告訴爸爸,但當時爸爸正好去了外地找工作,媽媽只好耐心等他回來。
爸爸也對教會的主張深感不滿,所以他曾經有一段時期接受真理。可惜爸爸後來在宗教上跟從自己的主張,甚至對媽媽諸多阻撓。雖然這樣,媽媽繼續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在身體上和靈性上的需要。
我永遠無法忘記媽媽每晚為我們做的事。經過一整天的辛勞工作之後,媽媽每晚都走進來對我們誦讀一段聖經,或者同我們分享一些寶貴的屬靈資料。爸爸也是個勤奮的工人,我長大之後,他教我髹漆。不錯,爸爸教我怎樣工作,媽媽卻教我為了什麼而工作。正如耶穌所說,我們工作是為了『不會消滅的食物』。——約翰福音6:27。
我們一家最後在華盛頓州的埃倫斯堡定居下來。埃倫斯堡在西雅圖以東約180公里。媽媽攜同我們幾個孩子參加聖經研究者的聚會,當時聚會在私人家裡舉行。後來社方強調逐戶傳道的重要性,於是原來跟我們一起聚會的人通通離開了。媽媽倒沒有因此就停止聚會。媽媽的榜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學會要時刻信賴耶和華的組織所提供的指引。
爸媽總共有九個兒女。我在1909年10月1日出生,在家排行第三。在九兄弟姊妹當中,有六個效法媽媽的榜樣,成為耶和華手下熱心的見證人。
獻身受浸
我十來歲就獻身給耶和華,在1927年以水浸禮表明自己的獻身。浸禮在西雅圖一所古舊的建築物裡舉行。這個會堂的前身是浸信會的教堂,我很高興教堂的尖塔給拆掉了。弟兄帶我們到地下室的受浸池,然後給我們每人一件黑色的長浴袍。穿上浴袍後我們看來好像參加葬禮一般。
幾個月後,我再次到西雅圖,這趟我首次嘗到逐戶向人傳道的滋味。帶隊的弟兄給我的指示是,「你探訪這條街的住戶,我會到那邊去。」我雖然又緊張又害怕,卻分發了兩套冊子給一個和藹可親的女士。我回到埃倫斯堡後繼續參與逐戶傳道,到現在已差不多有70年了。現今我仍然從這件工作尋得很大的喜樂。
在世界總部服務
過了不多久,一個曾在布洛克林守望台社世界總部服務的弟兄,鼓勵我參加伯特利的志願服務。不久,《守望台》雜誌登載了一則啟事,強調伯特利需要更多志願工人。於是我申請加入伯特利服務。我永遠不會忘記接獲通知那天,社方來信吩咐我在1930年3月10日到紐約布洛克林報到。我高興極了!自那時起,我加入了全時服務,『為不會消滅的食物』而工作。
有些人可能以為,既然我是個油漆匠,社方自然會派我做髹漆的工作。其實不然,我的第一項委派是在工廠裡操作裝釘機。雖然這種工作相當單調乏味,我卻喜樂地做了六年多。我們把當時的巨型輪轉式印刷機稱為「老戰艦」。冊子一印好,就由輸送帶運到我們這一層裝訂。我們喜歡跟「老戰艦」競賽,看看能否趕得上它,把印好的冊子及時裝訂妥當。
後來,我奉派到多個不同的部門工作,包括製造留聲機的部門在內。以往我們用留聲機在住戶門前播放聖經演講的唱片。我們部門的同工設計和製造了一部直立式留聲機。這部留聲機不但能夠播放預先灌錄的演講,還有好幾個格兒可以用來放冊子或三明治。1940年,我有榮幸在密歇根州底特律的大會介紹怎樣運用這個新的傳道工具。
除了製造精巧的機器之外,我們在靈性上也作出重大的調整。舉個例,有一個時期耶和華見證人喜歡佩帶一枚有個十字架與王冠的別針。後來我們看出耶穌其實並不是死在十字架上,而是死在一條直立的柱上。(使徒行傳5:30)於是我們就不再佩帶這些別針。我奉派把別針的扣子拆下。稍後我們把別針熔掉,把金子賣了。
我們每週工作五天半,生活十分忙碌,但我們盡力在週末參與基督徒的服事職務。有一次,警方逮捕了我們16人,把我們囚在布洛克林的監獄裡。警方為什麼要拘捕我們呢?事情是這樣的。在那些日子,我們認為宗教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偽宗教,於是我們用標語牌作宣傳,牌上一面寫著,「宗教是個網羅和騙局」,另一面則寫著,「要事奉上帝和基督君王」。由於拿著這些標語牌,我們被警方拘捕。不過,守望台社的代表律師海登·科溫頓保釋我們出獄。在那段期間,不少與崇拜自由有關的案件被提交美國最高法院審理。我很慶幸自己在伯特利生活,因為在伯特利可以經常聽到見證人贏得勝訴的第一手消息。
後來我終於獲得一個可以一展所長的委派——髹漆。社方在斯塔登島(紐約市五個行政區之一)設立了WBBR無線電台。電台的發射塔高60米,有三對支撐索。我坐在一個只有0.9米長20厘米闊的吊座上,由同工把我吊上發射塔。我就在這個小吊座上在高空髹發射塔和支撐索。有些弟兄問我是否在工作期間時常禱告求上帝保佑!
有一年夏天,我接獲一個令我難忘的委派。社方派我清洗工廠大樓的窗以及髹窗台。我們戲稱這件工作為「暑期戶外活動」。我們支搭了一個臨時的建築木架,用滑輪吊板在樓高八層的工廠大樓外上上下下。
家人的支持
爸爸在1932年去世,我心裡納悶,不知道應不應該回家照顧媽媽。於是一天午飯之前,我在社長盧述福弟兄的飯桌上留下一張字條,說我很想跟他談談。盧述福弟兄聽我訴說自己的憂慮。他獲知我還有其他兄弟姊妹跟媽媽同住,於是問我說:「你想留在伯特利為主工作嗎?」
「當然想,」我回答說。
他提議我寫信給媽媽,問她是否同意我留在伯特利。我照他的提議去做。結果媽媽回信告訴我,她完全同意我的決定。我十分感激盧述福弟兄給我的仁慈勸告。
像媽媽鼓勵我一樣,我在伯特利服務的許多年間經常寫信給家人,鼓勵他們繼續事奉耶和華。媽媽在1937年7月去世。她對我們的家庭起了多大的激勵作用!我的家人除了哥哥保羅、姊姊埃斯特、妹妹洛伊絲之外,其餘的全都是見證人。雖然保羅沒有跟我們一起事奉上帝,他卻十分賞識我們的工作,甚至捐了一塊地給我們興建王國聚會所。
1936年,妹妹伊娃成為先驅(全時傳道員)。在同一年,伊娃跟拉爾夫·托馬斯結為夫婦。1939年,他們奉派從事周遊探訪的工作,探訪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會眾。後來她們遷到墨西哥,協助當地的王國工作達25年之久。
1939年,妹妹艾麗斯和弗朗西絲也加入先驅的行列。1941年,在聖路易斯舉行的大會裡,艾麗斯在服務台示範怎樣運用留聲機,而這些留聲機是我有分製造的。這令我十分高興!雖然艾麗斯後來因家庭責任不得不停止先驅服務,她前後卻用了超過40年從事全時服務。弗朗西絲在1944年應邀到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受訓,有一段時期奉派在波多黎各做海外傳道員。
喬爾和埃爾伍德在家裡年紀最小。1940年代早期,他們在蒙大拿州開始做先驅。喬爾一直保持忠貞,現在是個服事僕人。埃爾伍德在1944年加入伯特利,我為此雀躍不已。我離家時埃爾伍德尚不及五歲。正如上文提及,我們一起在工廠大樓外牆上髹寫「要天天閱讀上帝的話語聖經」的巨型標語。我時常納罕,多年來到底有多少人由於看見這句話而閱讀聖經。
埃爾伍德在1956年離開伯特利,跟埃瑪·弗萊特結婚。他們婚後有多年時間在非洲肯尼亞和西班牙從事先驅工作。1978年,埃爾伍德因癌症在西班牙病逝,埃瑪至今仍然在西班牙做先驅。
成家立室
1953年9月,我離開伯特利跟艾麗斯·里韋拉結婚。艾麗斯是布洛克林中區會眾的一位先驅,跟我同屬一群會眾。我告訴艾麗斯我懷有屬天的希望,但她仍然願意嫁給我。——腓立比書3:14。
為了使艾麗斯和我能夠繼續做先驅,我重操故業,替人髹漆。對我來說,在伯特利生活了23年之後,要重新適應世俗工作的確不容易。艾麗斯一直給我很大的支持,雖然後來她健康欠佳而被迫停止先驅工作。1954年,艾麗斯快要生下第一個孩子。可是,分娩過程不大順利,我們的兒子約翰的情況尚算不錯,艾麗斯卻在剖腹產子期間大量失血。醫生認為艾麗斯已凶多吉少。艾麗斯曾一度連脈搏都停頓了,幸好她終於渡過難關,後來更完全康復過來。
幾年後,艾麗斯的父親去世,我們遷到長島與艾麗斯的母親同住。由於我們沒有汽車,我得步行或乘搭公共汽車和地下火車。由此,我可以繼續做先驅,同時維持家人的生活。參與全時服事職務為我帶來莫大的喜樂,相比之下,我所作的犧牲簡直微不足道。從事全時服務的一個福分是幫助別人成為見證人,喬·納塔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為了做見證人,他放棄了本來頗有前途的棒球事業。
1967年,由於紐約區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差,我決定帶艾麗斯和約翰回到我的家鄉埃倫斯堡居住。在埃倫斯堡,我發現媽媽有許多孫兒孫女和曾孫都參與全時服務,有些甚至在伯特利服務。此外,約翰、他的妻子和兒女也忠心地事奉耶和華。
令我傷心的是,我親愛的妻子艾麗斯在1989年去世。我竭力在全時傳道工作上保持忙碌,這樣做使我得以抵受喪偶之痛。現在妹妹艾麗斯與我結伴從事先驅工作,我們再次同住在一個房子裡,而且大家都忙於做世上最重要的工作。這的確是一件樂事!
1994年春季,我到伯特利參觀,當時我大約已有25年沒有去過伯特利了。我很高興跟40多年前的同工重逢,也很高興看見這麼多志願工人跟他們並肩工作。1930年,我加入伯特利的時候只有250個工人。今天布洛克林的伯特利之家已有超過3500個成員了!
受靈糧所滋養
幾乎每天早上,我都會到附近的亞基馬河邊散步。沿途高聳入雲的雷尼爾山盡入眼簾。雷尼爾山氣勢雄偉、白雪蓋頂,高4300米。河畔有許多野生動物聚居。我有時看見糜鹿,有一次甚至看見一隻駝鹿。
我愛在這樣幽靜的環境沉思耶和華那無微不至的供應。我懇求耶和華賜我力量,使我繼續忠心事奉他。我也愛一面散步一面引吭高歌。「使耶和華的心歡喜」是我特別喜歡唱的詩歌,其中有幾句歌詞說:「偉大上帝,我們誓願努力遵行你的旨意;明智行事以求能夠使你的心欣喜不已。」
我很慶幸自己揀選了一件令耶和華的心歡喜的工作。我求耶和華幫助我繼續做這件工作,直至我獲得屬天的獎賞為止。但願我的故事能夠鼓勵其他人也同樣『為了不會消滅的食物而工作』。——約翰福音6:27。
[第23頁的圖片]
埃爾伍德髹寫「要天天閱讀上帝的話語聖經」這個巨型標語
[第24頁的圖片]
與格蘭特·蘇特和約翰·庫爾岑在1940年的大會示範怎樣運用新設計的留聲機
[第25頁的圖片]
攝於1944年,當時我們全都是全時傳道員:戴維、艾麗斯、喬爾、伊娃、埃爾伍德、弗朗西絲
[第25頁的圖片]
至今仍然健在的兄弟姊妹,左起:艾麗斯、伊娃、喬爾、戴維、弗朗西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