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眼中的福音書
「群眾說我是誰呢?」(路加福音9:18)差不多二千年前,耶穌這樣問門徒說。當時這是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可是,這個問題現在似乎更具爭議性,特別是聖誕節期間,人人都把注意集中在耶穌身上。不少人相信耶穌是天上派來救贖人類的。你也這樣想嗎?
有些學者卻有不同的看法。宗教兼文化教授馬庫斯·博格說:「耶穌聲稱他是上帝的兒子,要為世人的罪而死。耶穌的這個形像並不合乎歷史事實。」
另一些學者聲稱,耶穌的真面目,跟我們從聖經讀到的大不相同。有些學者認為,所有福音書都是在耶穌死後四十多年才寫成的,那時,耶穌的真正身分已經給人潤飾了。學者斷言,問題不在於福音書執筆者的記憶力,而在於他們的解釋。耶穌死後,門徒對耶穌另眼相看,把他視為上帝的兒子、救主、彌賽亞。有些學者更大膽聲稱,耶穌只不過是個漂泊哲人和社會革命家。學者說這才是耶穌的真相。
「學者看法」
考證家為了維護他們的「學者看法」,看來熱中於摒棄耶穌生平一切超自然的因素。例如:有些考證家說,耶穌由處女所生的說法,旨在掩飾他的私生子身分。另一些考證家不接受耶穌論述耶路撒冷遭毀滅的預言,堅稱預言是在「應驗」後才給人加插在福音書裡的。有些考證家甚至說,耶穌施行的醫治只是心身治療——用心理影響生理罷了。你認為這些見解合理還是荒謬呢?
某些學者甚至聲稱,耶穌的門徒杜撰耶穌復活的事,免得基督教的活動中止。學者認為,耶穌死後,門徒群龍無首,因此他們捏造耶穌復活的故事,旨在給基督教打氣。其實,復活的是基督教而不是基督。如果這個「學者看法看來匪夷所思」,神學家芭芭拉·蒂林的驚人之談又怎麼樣呢?蒂林甚至認為耶穌其實並沒有被釘死,相反他得以劫後餘生,繼續活下去,還兩度結婚,有三名兒女。
這一切聲稱,結果把耶穌降到許多學者認為能夠接受的水平:他僅是個智者、站在社會邊緣的猶太人、社會改革家。他們不介意耶穌是什麼人,只要不是上帝的兒子,不是來到世上「獻出自己的魂,作為換取許多人的贖價」的救主就行了。——馬太福音20:28。
也許在年中這個時候,你讀過福音書的部分記載,例如耶穌在飼槽出生,或者你在教堂聽過這件事。你相信福音書的記載是有價值而可靠的嗎?請留意一項令人震驚的發展。有一個所謂的耶穌專題研討會,一批學者自1985年以來每年舉行會議兩次,好決定耶穌的話是不是真實的。耶穌真的說過聖經所載的話嗎?對於耶穌說過的每句話,研討會的成員用投票方式加以肯定或否定。他們用有色的珠子投票,紅色珠子表示耶穌確實 說過某句話;粉紅色珠子表示耶穌可能 說過這句話;灰色珠子表示有疑問;黑色珠子表示是杜撰的。
可能令你感到不安的是,耶穌專題研討會聲稱,聖經記載耶穌的話有超過八成不是耶穌說的。馬可的福音書引述耶穌的話只有一句是可靠的。路加的福音書據稱充滿宣傳口吻,「難以查明真相」。約翰的福音書除了三句話,其餘所得的票都是黑珠子,表示全是杜撰的,而那三句話所得的票只是灰珠子,表示有疑問。
超越學術
你同意學者的看法嗎?他們描繪的耶穌形像,比聖經論述的較正確嗎?這些絕不是無關痛癢、僅供學者辯論的問題罷了。在年中這個時候,你可能想到聖經說,上帝把耶穌差來,「好叫凡信從他的人都不致毀滅,反而有永遠的生命」。——約翰福音3:16。
如果耶穌只是個漂泊的哲人,我們對他的背景所知十分有限,要「信從」他就不合理了。另一方面,如果聖經論述耶穌的事是真實的,事情就牽涉到我們永遠得救的希望。因此我們必須確知——聖經論述耶穌的事是真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