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妮基與羅以——模範的教師
身為耶和華的僕人,我們深知自己負有嚴肅的責任,要以有效的方式向子女灌輸屬靈教育。即使在最有利的環境下,教養兒女也可能幾經波折、困難重重。在宗教分裂的家庭,基督徒父母的任務就更加艱巨了。不過,這樣的例子自古就有。聖經告訴我們,在公元1世紀一個基督徒女子怎樣面對類似的情勢。
這個女子名叫友妮基。友妮基和家人住在路司得。路司得是小亞細亞中南部利考尼亞區一個無關重要的鄉間小城,也是羅馬的殖民地,又稱為盧司得。當年凱撒奧古斯都為了對抗四圍土匪的搶掠,特地建造此城。友妮基跟她那希臘裔的丈夫、兒子提摩太和母親羅以同住。友妮基生活在一個宗教分裂的家庭裡。她本身是個猶太人,信奉基督教,丈夫卻不是信徒。——使徒行傳16:1-3。
聖經並沒有提及路司得設有猶太會堂,所以看來住在當地的猶太人數目不多,雖然30公里外的以哥念有較多猶太人聚居。(使徒行傳14:19)由於這個緣故,友妮基要緊守信仰並不容易。有些學者認為,由於受到丈夫反對,友妮基沒有為兒子提摩太行割禮。
但友妮基並不是家中惟一事奉上帝的人。經文顯示,提摩太在嬰孩時期就從母親和外祖母羅以a受到教導,得以認識「神聖著作」。使徒保羅對提摩太說:「你所學到而受勸導去相信的事,你要常常守著,因為知道你是跟誰學的。又知道你從嬰兒時期就認識神聖著作;這些著作藉著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能使你有智慧可以得救。」——提摩太後書3:14,15。
「從嬰兒時期」開始教導
保羅說提摩太「從嬰兒時期」就學習「神聖著作」,這顯然是指提摩太還是個嬰孩的時候。這個解釋跟保羅所用的希臘詞語布肋弗斯 一致,布肋弗斯 通常指初生的嬰兒。(參看路加福音2:12,16。)友妮基絕沒有耽延,相反,她盡早訓練提摩太成為上帝的忠僕。由此可見,友妮基把教導兒女的神聖任務看得十分認真。——申命記6:6-9;箴言1:8。
提摩太「受勸導去相信」聖經的真理。根據一本希臘詞典說,保羅的話的意思是「完全相信」或「堅信不疑」。當然,友妮基必須花大量的精神時間,才能把這樣堅強的信念根植在提摩太的內心深處,幫助他根據上帝的話語去判斷是非,並且對聖經懷具信心。友妮基和羅以顯然付出不少心血,悉心教導提摩太學習聖經。這兩位敬神的女子獲得多麼美好的獎賞!保羅寫信給提摩太說:「我想起你心裡存著無偽的信心;這種信心首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裡,我確信也在你心裡。」——提摩太後書1:5。
友妮基和羅以對提摩太的一生的確影響深遠!作家戴維·里德說:「如果使徒認為提摩太的歸信完全是出於自己,跟別人無關,就無疑會立即向他指出這件事。可是,使徒一提起提摩太的信心,就說這種信心早已存在「羅以和……友妮基」的心裡。保羅把羅以、友妮基和提摩太的信心相提並論,正好表明父母或祖父母及早在家裡施行屬靈的教育,往往對小孩子日後的靈性成長起很大的作用。既然這樣,家庭各成員不是應該認真想想,自己正做著些什麼事去履行對上帝和兒女所負的責任嗎?
此外,保羅也可能想到羅以和友妮基營造的家庭氣氛。使徒保羅第一次停留在路司得的時候,可能探訪過友妮基的家庭。當時約莫是公元47至48年,友妮基和羅以看來剛歸信基督教不久。(使徒行傳14:8-20)友妮基一家關係親密融洽,保羅可能受到他們的家庭氣氛所感染,提到羅以是提摩太的「外祖母」時用了一個特別的字眼。據學者塞斯拉斯·斯皮克指出,保羅在這裡所用的希臘詞語曼梅 跟傳統的泰泰 不同。泰泰 比較恭敬,曼梅 則是「孩子[對祖母]的親暱稱呼」;保羅使用這個詞語,足以顯示提摩太跟羅以「感情深厚」。
提摩太離開家庭
聖經沒有透露保羅第二次探訪路司得的時候(大約公元50年),友妮基的婚姻狀況怎樣。很多學者認為當時友妮基是個寡婦。無論怎樣,提摩太在母親和外祖母的悉心栽培下,長大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那時候,提摩太也許只有20歲左右,但「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讚賞他」。(使徒行傳16:2)顯然,提摩太的內心充滿宣揚王國好消息的熱望,因此他欣然接受保羅的邀請,跟隨保羅和西拉到海外傳道。
試想想提摩太快要離家時,友妮基和羅以有什麼感覺!她們知道保羅第一次探訪路司得的時候,曾被人用石頭打個半死。(使徒行傳14:19)所以,她們必定捨不得提摩太離家。她們可能納罕提摩太會離開她們多久,也擔心他能否平安歸來。雖然這樣,提摩太的母親和外祖母仍然鼓勵他接受這個特權,好對耶和華作更大的服務。
有益的教訓
我們沉思友妮基和羅以的榜樣,可以學到很多有益的教訓。信心推使她們向提摩太施行健全的屬靈教育。敬畏上帝、成熟穩重的祖父母不但為孫兒女和其他人立下榜樣,整群會眾也得益不淺。(提多書2:3-5)友妮基的榜樣提醒有不信丈夫的基督徒女子,她們有責任要向子女施行屬靈的教育,以及日後她們會獲得什麼獎賞。為了教導兒女認識聖經,做母親的有時需要表現很大的勇氣,尤其是丈夫如果對她的信仰毫無好感,就更得有勇氣才行。基督徒妻子也要表現機巧,因為她必須尊重丈夫的首領權。
提摩太在靈性上不斷進步,後來成為能幹的海外傳道員和優秀的監督。羅以和友妮基的信心、努力和犧牲最終贏得了豐盛的酬報。(腓立比書2:19-22)今天的情形也類似。父母必須撥出時間、萬般忍耐、永不言棄,才能把聖經真理灌輸給子女。可是,無論他們付出多大努力,日後的成果卻足以抵償有餘。許多敬神的父母在宗教分裂的家庭裡,「從嬰兒時期」把「神聖著作」教導兒女,結果兒女成為堪作模範的基督徒青年,叫父母欣慰不已。箴言說得不錯:「[人]生下智慧的兒子的,必因兒子歡喜。」——箴言23:23-25,《新譯》。
論到自己的屬靈兒女,使徒約翰說:「我聽見自己的孩子繼續在真理中行事,就沒有什麼事比這些更值得我感謝了。」(約翰三書4)不錯,所有像友妮基和羅以一樣悉心教導孩子的母親,都會跟約翰有同感。友妮基和羅以的確是模範的教師。
[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