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改變世界的聖經譯本
三千五百多年前,上帝的預言者摩西開始執筆寫聖經。那時候,只有一個很小的國族能夠閱讀聖經。(申命記7:7)原因是,當時的聖經僅以這個民族原本所說的希伯來語寫成。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情況改變了。
多個世紀以來,聖經的信息,連同它的良好影響,得以廣傳開去,至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第一部聖經譯本,即《七十人譯本》。當時何以要翻譯這部譯本呢?這部譯本真的可說是一部改變世界的譯本嗎?
一部受靈示的譯本?
公元前7至公元前6世紀期間,猶太人在巴比倫流亡;這段時期結束之後,許多猶太人繼續留在古代以色列和猶地亞以外的地區。對那些在流亡期間出生的猶太人來說,希伯來語並不是他們的母語,而是第二語言。到公元前3世紀,在埃及的亞歷山大——當時希臘帝國的一個重要文化中心——有一個猶太社區。這些猶太人看出,把聖經譯成希臘語(當時他們的母語)會對他們有很大益處。
直至當時為止,聖經裡受靈示的信息已用希伯來語記錄下來,另有小部分經書則用很接近希伯來語的阿拉米語寫成。可是,把聖經譯成另一種語言是否會削弱上帝靈示話語的力量,甚或使人產生誤解呢?上帝既把他所靈示的話語託付給猶太人,他們肯冒險讓翻譯上的錯誤歪曲聖經信息的意思嗎?——詩篇147:19,20;羅馬書3:1,2。
這些敏感的爭議引起了不少憂慮。但大家最擔心的問題是,有一天猶太人會變成無法明白上帝的話語。這個顧慮終於抵消了其他一切異議。大家達成決議,把摩西執筆的,聖經頭五本書,猶太人稱為《托拉》,譯成希臘語。翻譯《托拉》的實際過程被各種傳說所籠罩。根據《阿里斯提亞斯書信》所載,埃及王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5-公元前246年)要人把摩西五經(即《托拉》)譯成希臘語,作為王室圖書館的藏書之一。他授權72位猶太學者負責這項翻譯工作。這些學者從以色列來到埃及,在72天內完成了這部譯本。然後他們向猶太社區的居民讀出這部希臘語譯本,聽者都認為譯本翻譯準確,用詞優雅。後來,有人為這件事加添了一些虛構的細節,聲稱這項翻譯工作進行時,每個翻譯員都被分開在不同的房間翻譯,然而他們的譯文卻完全相同,連每個字母都是一樣。由於傳統相信共有72位翻譯員,所以這部希臘語聖經譯本被稱為《七十人譯本》(英語稱為Septuagint,這詞在拉丁語的意思是「七十」)。
大部分現代學者都認為《阿里斯提亞斯書信》是杜撰的。此外,他們認為出主意翻譯這部譯本的,不是托勒密二世,而是亞歷山大的猶太社區領袖。可是,亞歷山大的猶太哲學家斐洛和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以及《塔木德》,都顯示公元1世紀的猶太人普遍認為,《七十人譯本》跟聖經原文一樣是上帝所靈示的。這種傳統看法的目的,無疑是想促使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接納《七十人譯本》。
雖然最初的譯本只包含摩西五經,《七十人譯本》這個名稱所指的卻是整部希伯來語聖經的希臘語譯本。摩西五經以後各書的翻譯工作在接著的100年間左右完成。與其說整部《七十人譯本》是所有翻譯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不如說它是一部逐步完成的著作。翻譯員各有不同的才幹,他們對希伯來語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大部分經書都是直譯,有時甚至直譯到極端的程度。其他的經書則相當意譯。有幾本希伯來語經書兼備詳盡版和簡短版的譯本。到公元前2世紀末,希伯來語聖經各書都已譯成希臘語。儘管譯文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把希伯來語聖經翻譯為希臘語這件事,所產生的影響卻遠超過翻譯員所預料。
雅弗在閃的帳棚?
《塔木德》論及《七十人譯本》時引述了創世記9:27,這節經文說:「願……雅弗……住在閃的帳棚裡。」(梅吉拉9下,《巴比倫塔木德》)《塔木德》以比喻的說法暗示,透過《七十人譯本》中優美的希臘語,雅弗(雅完的父親,希臘人的祖先)住在閃的帳棚裡(閃是以色列族的祖先)。可是,我們也可以說,透過《七十人譯本》,閃得以住在雅弗的帳棚裡。為什麼我們可以這樣說?
公元前4世紀的後半葉,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西討之後,極力在被征服的各地傳播希臘語和希臘文化。這個政策稱為希臘化運動。猶太人感到自己經常受別國文化所衝擊;假如希臘的文化和哲學流行起來,無形中猶太人的宗教就會遭受破壞了。有什麼方法可以制止這種衝擊的浪潮呢?
論到猶太人翻譯《七十人譯本》的可能動機,猶太聖經譯者馬克斯·馬戈利斯說:「如果我們認為這件事是由猶太社區策動的,他們的另一個動機無疑是,要讓外邦人有機會查看猶太的律法,藉此說服世人,猶太人的文化跟希臘的智慧一樣優越。」因此對猶太人來說,讓說希臘語的人能讀到希伯來語聖經,可以兼收自衛和反擊之效。
亞歷山大的希臘化政策使希臘語成為當時的國際語言。甚至在他的帝國被羅馬推翻之後,希臘語(古希臘共同語)仍然是各國貿易和通信所共用的語言。姑勿論這是蓄意促成的結果,還是自然的發展,希伯來語聖經的《七十人譯本》很快就流進許多非猶太人的家裡,打入他們的心扉。有許多非猶太人,以往對上帝和猶太人的律法都一無所知。這項發展所造成的結果,實在叫人驚訝不已。
歸信者與敬畏上帝的人
到公元1世紀,斐洛可以寫道:「摩西律法的優美和尊嚴不但在猶太人中間,就是在各國族中,也同樣備受尊崇。」論到公元1世紀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猶太歷史家約瑟夫·克勞茲內爾說:「叫人難以置信的是,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都是從細小的巴勒斯坦移民過來的。人無法不承認,這麼巨大的增長,同時是由於他們大量吸入男女歸信者而促成的。」
然而,這些理由雖是實情,仍不是事情的全面。猶太歷史系教授兼作家沙亞·科恩說:「有許多外邦人,男的、女的,在公元前最後一個世紀到公元的頭兩個世紀歸信了猶太教。然而,有更多外邦人只接受猶太教的某些信仰,但卻沒有改信這個宗教。」克勞茲內爾和科恩都把這些沒有改信猶太教的人稱為敬畏上帝的人;這個名稱在當日的希臘文學著作中時常出現。
歸信者跟「敬畏上帝的人」有什麼分別呢?歸信者完全改變了自己的信仰,在各方面都被視為猶太人,因為他們接納了以色列人的上帝(不再崇拜其他神),受了割禮而加入以色列這個國族。在另一方面,科恩論到敬畏上帝的人說:「雖然這些外邦人奉行猶太人的若干習俗,以各種形式敬拜猶太人的上帝,他們卻沒有以猶太人自居,別人也沒有把他們視為猶太人。」克勞茲內爾形容他們是「站在中間位置的人」,因為他們接受了猶太教,也「奉行猶太教的部分習俗,但……卻沒有完全成為猶太人」。
或者有些人對上帝感興趣的原因是,他們曾跟一些從事海外傳道工作的猶太人討論聖經;他們留意到這些人的品行和習俗都有別於其他人。不過,《七十人譯本》卻是幫助這些「敬畏上帝的人」認識耶和華的主要工具。即使我們無法知道在公元1世紀這些敬畏上帝的人的準確數目,《七十人譯本》無疑把上帝的知識傳遍羅馬帝國。憑著《七十人譯本》之助,傳播上帝知識的工作得以在這些地方奠下穩固的根基。
《七十人譯本》幫助預備道路
在傳播基督教的信息方面,《七十人譯本》擔任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基督徒會眾在公元33年五旬節成立的時候,有許多說希臘語的猶太人在場。在基督的早期門徒當中,有些也是歸信猶太教的人。(使徒行傳2:5-11;6:1-6;8:26-38)既然上帝要耶穌的使徒和其他早期門徒的寫作盡量讓多些人讀到,因此這些著作都用希臘語寫成。a由於這緣故,《基督教希臘語聖經》中許多引錄《希伯來語聖經》的經文,都取自《七十人譯本》。
除了血統上的猶太人和歸信者之外,還有其他人也接納王國的信息。外邦人哥尼流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的人都畏懼上帝,常常給民眾許多慈悲施捨,又不斷懇切祈求上帝」。公元36年,哥尼流、他的家人和其他聚集在他家裡的人都受了浸,成為首批跟從基督的外邦人。(使徒行傳10:1,2,24,44-48;可參看路加福音7:2-10。)使徒保羅走遍小亞細亞和希臘,向許多敬畏上帝的外邦人和「崇拜上帝的希臘人」傳道。(使徒行傳13:16,26,《新譯》;17:4)為什麼哥尼流和其他外邦人這麼樂於接受好消息呢?因為《七十人譯本》早在他們心裡奠下良好的基礎。有個學者認為,《七十人譯本》「影響極為深遠,如果沒有它,基督教國和西方文化恐怕都不會形成」。
《七十人譯本》不再被視為「受靈示」
人們廣泛使用《七十人譯本》,這件事終於引起了猶太人的強烈反應。舉個例,猶太人跟基督徒理論時,聲稱《七十人譯本》是一部錯誤的譯本。到公元2世紀,猶太社區一反常態,完全拒絕接受他們一度譽為靈示著作的《七十人譯本》。拉比不再接受關於72個翻譯員的傳統見解;相反,他們說:「有一次,五個長老為托勒密王把《托拉》譯成希臘語。對以色列人來說,這一天跟鑄造金牛犢那天一樣,是個不祥的日子,因為《托拉》是沒有人能夠準確地翻譯出來的。」為了確保譯文能夠跟拉比的觀點更一致,拉比授權給人翻譯一部新的希臘語譯本。翻譯工作於公元2世紀落實,負責這件工作的是拉比阿奇巴的門徒,一個名叫阿奎拉的猶太歸信者。
雖然猶太人停止使用《七十人譯本》,這部譯本卻成為當時正在興起的天主教會的標準「舊約」聖經譯本。天主教會沿用這部譯本,直至哲羅姆的拉丁語《通俗譯本》出現,才取代了這部譯本。雖然譯本永不能取代原著的地位,在散播有關耶和華上帝和基督王國的知識方面,《七十人譯本》實在功不可沒。《七十人譯本》確是一部改變世界的譯本。
[腳注]
a 馬太福音很可能先用希伯來語寫成,後來才有希臘語版本。
[第31頁的圖片]
聽保羅傳道的人,許多都能明白《七十人譯本》
[第29頁的圖片鳴謝]
Courtesy of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