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器裡的珍寶
「我們有這珍寶放在瓦器裡,可見這超凡的力量是上帝的力量,不是出於我們自己的。」——哥林多後書4:7。
1.耶穌所立的榜樣應當對我們有什麼鼓勵作用?
耶穌在地上受耶和華模鑄時,親自體驗到人類的軟弱。他一生緊守忠誠,所立的榜樣無疑對我們大有鼓勵!使徒向我們指出:「你們蒙召就是要這樣行事,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模範,要你們緊緊跟隨他的腳蹤走。」(彼得前書2:21)耶穌虛心接受上帝的模鑄,結果得以戰勝世界。他也大大激勵使徒們,使他們得以戰勝世界。(使徒行傳4:13,31;9:27,28;14:3;19:8)他對使徒所作的臨別演講裡,最後說的一段話給他們多麼有力的鼓勵!他宣告說:「我把這些事告訴你們,好叫你們藉著我享有和平。在世界上,你們有患難,可是要鼓起勇氣來!我已經戰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2.雖然世人給弄瞎了心眼,我們卻受到什麼亮光所啟迪?
2 同樣,使徒保羅指出「這個事物制度的神」弄瞎了世人的心眼,但「榮耀好消息的亮光」卻予人啟迪。然後他論及我們所持有的寶貴服事職務說:「我們有這珍寶放在瓦器裡,可見這超凡的力量是上帝的力量,不是出於我們自己的。我們四面受壓,卻不致身陷絕境;感到迷惘,卻不致走投無路;身受迫害,卻不致孤立無援;被人摔倒,卻不致遭受毀滅。」(哥林多後書4:4,7-9)我們雖是軟弱的「瓦器」,上帝卻以他的靈模鑄我們,使我們能夠完全戰勝撒但的世界。——羅馬書8:35-39;哥林多前書15:57。
在古代以色列施行模鑄
3.以賽亞怎樣描述猶太國族所受的模鑄?
3 耶和華不但模鑄個別的人,還模鑄整個國家。例如,古代以色列國族接受耶和華的模鑄,國家就興旺。可是很可惜,這個國族最後卻變成頑梗不化,對上帝毫不順服。結果,造以色列的主降「禍」在這個國族之上。(以賽亞書45:9)在公元前8世紀,以賽亞對耶和華提及以色列的確罪大惡極,說:「耶和華啊,……[你]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我們所羨慕的美地盡都荒廢。」(以賽亞書64:8-11)以色列國族已被模鑄成只配受毀滅的無用器皿。
4.為了強調所要傳達的信息,耶利米奉命怎樣做?
4 一個世紀之後,算賬的日子近了,耶和華差耶利米拿一個瓦瓶,與耶路撒冷的幾個長老一起到欣嫩谷去;上帝吩咐他說:「你要在同去的人眼前打碎那瓶,對他們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要照樣打碎這民和這城,正如人打碎窯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修補]。』」——耶利米書19:10,11。
5.耶和華對以色列所作的判決徹底到什麼程度?
5 公元前607年,尼布甲尼撒摧毀了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把劫後餘生的猶太人擄到巴比倫去。在外地流放了七十年之後,衷誠悔改的猶太人得以返回故土,重建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耶利米書25:11)可是,到公元1世紀,這個國族又再次背棄偉大的窯匠,最後甚至達到罪大惡極的地步,竟然把上帝的愛子殺了。公元70年,上帝以羅馬世界霸權為行刑工具,把猶太事物制度摧毀了,將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夷為平地。自此之後,以色列國族永不再在耶和華的手裡受他模鑄,成為「聖潔華美」之地了。a
模鑄一個屬靈國族
6,7.(甲)保羅怎樣描述屬靈以色列所受的模鑄?(乙)總共有多少個「蒙慈悲的器皿」?他們由什麼人組成?
6 另一方面,接受耶穌的猶太人則受到模鑄,成為一個新國族的根基分子;這個新國族就是屬靈的「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書6:16)保羅說得不錯:「怎麼樣呢?難道陶匠沒有權從同一團黏土,造出一個器皿用來做尊榮的事,又造出一個器皿用來做沒有尊榮的事嗎?上帝本來有意要清楚顯示他的烈怒,叫人人知道他的力量。可是他懷著極大的恆忍,寬容那些該受烈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為要在那些得蒙慈悲的器皿上,讓人人都知道他的榮耀是多大的財富。得蒙慈悲的器皿就是他預先準備要得榮耀的。」——羅馬書9:21-23。
7 耶穌復活之後透露,總共會有14萬4000個「蒙慈悲的器皿」。(啟示錄7:4;14:1)既然血統上的以色列未能提供這個全數,耶和華就向眾國族的人開恩,向他們打開機會。(羅馬書11:25,26)新成立的基督徒會眾擴展得很快。不及三十年,好消息已經「傳遍天下所有創造物了」。(歌羅西書1:23)當時會眾散布各地,數目眾多,亟須受到適當的督導。
8.治理機構最初由什麼人組成?這個機構有些什麼發展?
8 耶穌訓練了十二個使徒,使他們成為最初治理機構的成員;他也教導他們和其他門徒從事服事職務。(路加福音8:1;9:1,2;10:1,2)在公元33年五旬節,基督徒會眾正式成立;過了相當時候,這個組織的治理機構擴大了,成員包括「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有一段頗長時期,耶穌的同母異父弟雅各,雖然本身並不是使徒,卻看來在治理機構裡擔任主席。(使徒行傳12:17;15:2,6,13;21:18)據歷史家優西比烏斯說,使徒們在迫害之下成為眾矢之的,就分散到各地去,於是治理機構的成員也有所調整。
9.耶穌預告會有什麼可悲的情形發生?
9 到公元1世紀末了,「仇敵……魔鬼」開始在承受「天上的王國」的基督徒(耶穌把這些人比作小麥)當中撒下「雜草」的種子。耶穌預言,上帝會容許這種可悲的情形存在,直到收割時期,就是「事物制度的末期」。那時,「正義的人會在他們父親的王國裡明亮地照耀,好像太陽一樣」。(馬太福音13:24,25,37-43)這件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呢?
在今天模鑄上帝的以色列
10,11.(甲)在現代,上帝的以色列怎樣開始受到模鑄?(乙)基督教國和聖經研究者所倡導的道理怎樣截然不同?
10 1870年,查爾斯·泰茲·羅素在美國賓雪法尼亞州的匹茲堡設立了一個聖經研究小組。1879年,他開始出版一份月刊,就是現今的《守望台》雜誌。當時這群基督徒稱為聖經研究者。他們不久就看出,基督教國採納了不少並非來自聖經的異教主張,包括靈魂不死、地獄永火、煉獄、三位一體、嬰兒受洗等。
11 更重要的是,這些熱愛聖經真理的人把聖經的基本道理恢復過來;例如上帝通過耶穌贖價犧牲而成就的救贖;在上帝王國治下,死去的人會活過來,並在和平的樂園裡享有永生等。最重要的是,他們大力強調耶和華上帝行將受到昭雪,顯明自己是宇宙的至高主宰。聖經研究者相信,主禱文所提出的祈求快要實現了:「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你的名字得以分別為聖。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成全,像在天上成全一樣。」(馬太福音6:9,10)這些愛好和平的基督徒虛心受上帝的聖靈所模鑄,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弟兄團體。
12.聖經研究者怎樣獲知一個關係重大的日期?
12 聖經研究者對但以理書第4章和其他預言作了一番深入研究之後,深信耶穌以彌賽亞君王身分臨在的日子必然已近了。他們看出1914年會是「眾國族的指定時候」的結束日期。(路加福音21:24;以西結書21:26,27)聖經研究者迅速擴大他們的活動,在美國各地設立了許多聖經班(後來稱為會眾)。到本世紀初,他們的聖經教育工作已擴展到歐洲和澳大拉西亞。他們必須把工作好好組織起來才行。
13.聖經研究者取得了什麼法律地位?社方的首任社長對工作有什麼重大貢獻?
13 為了使聖經研究者受到法律認可,1884年,錫安守望台書社在美國立案成為法人,總部設於賓雪法尼亞州的匹茲堡。這個書社的董事形成了一個中央治理機構,負責督導全球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社方的首任社長查爾斯·羅素寫了六卷《聖經的研討》,並且周遊各地向人傳道。他也把自己在研究聖經之前所積聚的財產捐出來,供普世推廣王國工作之用。1916年,當大戰仍在歐洲激烈進行之際,羅素弟兄心力交瘁,在傳道旅行期間去世。他的確鞠躬盡瘁,為了推廣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而獻出了一切。
14.盧述福弟兄怎樣打「那美好的爭戰」?(提摩太後書4:7)
14 曾在美國密蘇里州做過法官的約瑟夫·盧述福繼任社長。他勇敢無畏,大力宣揚聖經真理,基督教國的教士於是與政客合謀,要「藉著律例架弄殘害」上帝的僕人。1918年6月21日,盧述福弟兄和其他七位身負重責的聖經研究者被投入獄中,分別判處多項10年或20年的徒刑,刑期同時進行。聖經研究者奮力抵抗。(詩篇94:20;腓立比書1:7)經過上訴之後,他們在1919年3月26日獲釋,後來更完全洗脫煽動叛亂的莫須有罪名。b這個經歷對他們深具模鑄作用,使他們在維護真理方面更剛毅勇猛。他們憑著耶和華的幫助,不顧大巴比倫的反對,繼續努力宣揚好消息,直到在屬靈的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到今年1999年,這場戰爭仍在激烈進行。——參閱馬太福音第23章;約翰福音8:38-47。
15.從歷史來看,為什麼1931年是個重要年份?
15 在20和30年代,受膏的「上帝的以色列」在偉大窯匠指揮之下繼續受到模鑄。他們不斷受到聖經預言的啟迪,把榮耀歸於耶和華,並將注意集中在耶穌的彌賽亞王國之上。1931年,聖經研究者很高興採納了耶和華見證人這個新名字。——以賽亞書43:10-12;馬太福音6:9,10;24:14。
16.包括19頁的附欄。14萬4000人的全數在什麼時候滿額?有什麼證據表明這點?
16 到30年代,14萬4000個「蒙召、蒙揀選、忠信的人」看來已滿額了。(啟示錄17:14;參閱19頁的附欄。)我們不知道在公元1世紀有多少受膏者被召集起來,也不知道在基督教國變節叛道的多個世紀期間,有多少人從「雜草」中間被挑選出來。但在1935年,全世界傳道員的最高數目是5萬6153人,其中5萬2465人領食受難紀念的象徵物,由此表示自己懷有屬天的希望。許多尚待召集起來的人會有怎樣的希望呢?
「看啊!有一大群人」
17.有什麼歷史性的發展在1935年發生?
17 1935年5月30日至6月3日,耶和華見證人在美都華盛頓舉行大會。盧述福弟兄發表了一個劃時代的演講,題目是「大群人」。這群人是「沒有人能數過來」的,他們會在給14萬4000個屬靈以色列人蓋印的工作行將結束時出現。這些人也對「綿羊羔[耶穌]的血」的救贖能力懷具信心,並且在耶和華的聖殿崇拜安排下對他作神聖服務。以一群人而言,他們會活著「從大患難中出來」,承受地上的樂園;屆時世上「不再有死亡」。在上述大會之前好幾年,這群人被稱為約拿達階級。——啟示錄7:9-17;21:4;耶利米書35:10。
18.從什麼方面來看,1938年是個重要年份?
18 1938年也是個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上帝的子民清楚看出他們分屬於兩個不同階級。1938年3月15日和4月1日的《守望台》(英語版)發表了分為兩部分的研讀文章,題目是「他的羊群」。這篇文章說明,受膏的餘下分子跟他們的大群人同伴,在上帝面前持有的相對地位。接著在6月1日和6月15日的《守望台》裡,研讀文章根據以賽亞書60:17的經文探討「組織」這個問題。社方呼籲所有會眾向治理機構提出請求,為他們任命當地的僕人,以求落實一項由上帝制定的較佳神治安排。會眾都遵囑而行。
19.包括腳注。什麼事實表明,上帝發出召集「另外的綿羊」的呼籲,至今已超過60年?
19 1939年的《耶和華見證人年鑑》報導說:「目前,基督耶穌在地上的受膏門徒的數目已很小了,而且不會再有增加。聖經把這些人稱為錫安(上帝的組織)苗裔的『餘下分子』。(啟12:17)主現在正把他『另外的綿羊』召集到他手下;這些人會組成『大群人』。(約10:16)現正召集起來的人是餘下分子的同伴,他們會跟餘下分子緊密合作。從今以後,組成『另外的綿羊』階級的人會數目日增,直到『大群人』全部召集起來為止。」受膏的餘下分子受到模鑄,使他們能夠照料召集大群人的工作。現在,大群人也必須接受模鑄。c
20.自1942年以來,社方在組織方面有些什麼調整?
20 1942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激烈進行之際,約瑟夫·盧述福去世了,內森·諾爾繼任社長。第三任社長在各群會眾裡設立神治訓練班,又舉辦了基列學校去培訓海外傳道員;至今他的這些措施仍為人津津樂道。1944年,諾爾在社方的年會上宣布,社方正修訂章程,社員的資格會是基於當事人的屬靈資格,而不再是基於所作的物質捐獻。接著的三十年間,全世界的傳道員數目從15萬6299人增至217萬9256人。在1971-1975年間,組織需要作出進一步的調整。單是社長一個人,已不再能夠徹底督導全球各地宣揚王國的工作了。於是社方把治理機構擴大,增至由18位受膏成員組成,各人輪流擔任主席。時至今日,差不多有一半成員已完成了他們在地上的任務。
21.什麼使小群階級的成員有資格承受王國?
21 小群階級的餘下分子在過去數十年來飽經試煉,一直受上帝所模鑄。他們勇氣十足,無可置疑已得著「聖靈」所作的「見證」。耶穌對他們說:「我在考驗中,緊緊跟我在一起的就是你們。我父親同我訂立了契約,把王國賜給我,我也照樣同你們訂立契約,把王國賜給你們,使你們在我的王國裡,在我的桌子上吃喝,又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部族。」——羅馬書8:16,17;路加福音12:32;22:28-30。
22,23.小群羊和另外的綿羊正怎樣受到模鑄?
22 隨著地上受靈所膏的餘下分子數目越來越少,在今天世上差不多所有會眾裡,負責作屬靈督導的都是屬於大群人階級的成熟弟兄。到最後一批年老的受膏見證人完成了他們在地上的任務時,屬於另外的綿羊階級的首領階級無疑都已受過充分訓練,能夠勝任愉快地執行地上的各項行政職務。——以西結書44:3;以賽亞書32:1。
23 小群羊和另外的綿羊都同樣受到模鑄,成為用來做尊榮的事的器皿。(約翰福音10:14-16)不論我們寄望於「新天」還是「新地」,願我們都衷心回應耶和華的邀請:「你們當因我所造的永遠歡喜快樂;因我造[屬天的]耶路撒冷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為人所樂。」(以賽亞書65:17,18)願我們軟弱的凡人永遠懷著謙卑的心事奉耶和華,甘願受「超凡的力量」所模鑄。這種超凡的力量,就是上帝聖靈的大能。——哥林多後書4:7;約翰福音16:13。
[腳注]
a 古代的以色列預表變節叛道的基督教國;所以,耶和華藉此向基督教國發出警告,這個組織將會招致類似的判決。——彼得前書4:17,18。
b 當時的主審法官曼頓是天主教徒,他拒絕讓聖經研究者保釋出外。後來他自己卻以收受賄賂的罪名被判入獄。
c 1938年,全世界有7萬3420人出席受難紀念聚會,有3萬9225人(佔出席人數百分之53)領食象徵物。到1998年,出席人數增至1389萬6312人,但只有8756人領食,平均每十群會眾才有一個人領食。
你記得嗎?
◻ 耶穌虛心受天父模鑄,他怎樣在這件事上為我們立下榜樣?
◻ 古代以色列受到怎樣的模鑄?
◻ 「上帝的以色列」怎樣受到模鑄,直到現今?
◻ 「另外的綿羊」受模鑄是要達成什麼目的?
[第18頁的附欄]
基督教國助長戰爭
一則發自希臘雅典的美聯社新聞,就新近委任的希臘正教會首長作了以下報導:「希臘正教會的領導人理應是和平的使者,但他聽起來卻更像是慫恿人備戰的將軍。
「在最近的聖母升天日(同時是希臘的軍隊日),大主教赫里斯托祖盧斯聲稱,『如有必要,我們會不惜流血犧牲。作為一個教會,我們禱告祈求和平。……但是只要環境有需要,我們會樂於祝福神聖的武器。』」
[第19頁的附欄]
「不會再增加了!」
在1970年的基列畢業禮上,當時守望台社的副社長弗德烈克·法蘭茲向學生指出,雖然他們全部屬於另外的綿羊階級,懷有屬地的希望,卻有可能替一些自認是受膏的餘下分子的人施浸。這樣的事有可能發生嗎?法蘭茲弟兄指出,施浸者約翰也屬於另外的綿羊階級,卻曾為耶穌和若干使徒施浸。然後他問道,上帝是否仍在發出呼召,要把更多餘下分子召集起來呢?他回答說:「不,餘下分子的數目不會再增加了!呼召早在1931-1935年已經結束!餘下分子的數目並沒有增加。既然這樣,有一小撮新近加入組織的人也領食受難紀念的象徵物,這些人又是誰呢?如果他們屬於餘下分子階級,他們只是接替的人 罷了!他們並沒有增加受膏者的數目,只是接替 那些失去資格的受膏者而已。」
[第15頁的圖片]
我們所享的服務特權多麼寶貴!
[第16頁的圖片]
古代以色列淪為只配受毀滅的無用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