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齊心事奉上帝
詩篇執筆者寫道:「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詩篇127:3-5)
不錯,兒女可以是來自耶和華的福分。射箭的人如果曉得怎樣操弓引箭,就必然很有成就感;同樣,父母如果能夠引導兒女行走永生之路,必然會深感欣慰。——馬太福音7:14。
在古時,上帝的子民一般都有不少兒女。請想想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日子:「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出埃及記1:7)我們只要把進入埃及的以色列人數目,跟離開埃及時的數目比較一下,就會發覺以色列人的家庭平均 有十個兒女!
在現今許多人看來,耶穌也可以算是在一個大家庭裡長大。除了大兒子耶穌以外,約瑟和馬利亞還有四個兒子和一些女兒。(馬太福音13:54-56)也許正由於他們有這麼多兒女,所以在一次從耶路撒冷回家的旅程上,雖然耶穌失散了,他們卻懵然不覺。——路加福音2:42-46。
現今的大家庭
鑑於屬靈、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理由,現今許多基督徒都決定節育。不過,在不少社會,大家庭仍然相當普遍。據《1997年世界兒童狀況》指出,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生育率是世上最高的,當地的一般婦女都生大約六個兒女。
基督徒父母如果兒女眾多,把他們教養成愛耶和華的人的確不容易,但成功的例子倒也不少。要兒女全心愛戴上帝,整家人就必須團結一致地參與純真崇拜。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會眾所說的話,對現今的基督徒家庭同樣適用。他寫道:「弟兄們,我……勸勉你們全都說話一致。你們中間不可分裂,只要融洽地團結起來,思想相同,想法相同。」(哥林多前書1:10)家庭可以怎樣獲致這種團結呢?
父母必須以屬靈事物為念
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必須全心全意地事奉上帝。請留意摩西對以色列人所說的話:「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6:4-7。
值得注意的是,摩西指出,父母必須把上帝的誡命「記在心上」。惟獨父母本身珍視上帝的教訓,才會經常向兒女提供屬靈的指導。事實上,父母要是靈性堅強,就會熱切渴望教導兒女學習屬靈的事物。
人如果要以屬靈事物為念,全心愛戴耶和華,就必須經常研讀、沉思上帝的話語,並實踐其中的教訓。詩篇執筆者寫道,人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研讀,就好比「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1:2,3。
正如經常受到澆灌的樹能夠結出豐美的果實,同樣,經常獲得屬靈滋養的家庭也能結出敬神的果實,為耶和華增光。烏瓦迪格伍住在西非,他的家庭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烏瓦迪格伍和妻子要撫養八個兒女,可是他們都是正規先驅(耶和華見證人的全時傳道員)。他說:「二十多年來,我們一家經常舉行家人聖經研讀。兒女還是嬰孩的時候,我們就教導他們學習上帝的話語,不但在家人研讀期間,也在傳道期間和其他時候。我們所有兒女都是王國好消息的宣揚者,除了現年六歲的幺女以外,全都受了浸。」
群策群力
聖經說:「房屋因智慧建造。」(箴言24:3)這樣的智慧促使整家人群策群力,像團隊一樣。父親是家庭團隊的「領隊」,是上帝委任的一家之主。(哥林多前書11:3)使徒保羅在靈示下指出,家主負有嚴肅的責任。他寫道:「人[在物質和靈性方面]不照顧親屬,尤其是不照顧自己家裡的人,其實就等於否認信仰,比不信的人還不如。」——提摩太前書5:8。
根據這個來自上帝話語的勸告,基督徒丈夫也必須照料妻子的靈性需要。如果妻子要照料繁重的家務而忙得不可開交,靈性就必然會蒙受不利影響了。在非洲某個國家,一個受了浸不久的基督徒向會眾長老訴苦,說他妻子看來對於屬靈事物提不起勁。長老指出他的妻子需要在日常事務上獲得一點幫助。做丈夫的於是跟妻子分擔家務。此外,他還撥出時間改善妻子的閱讀能力,增加她的聖經知識。妻子的反應很好。現在整家人都齊心一意地事奉上帝了。
父親也必須關注兒女的靈性健康。保羅寫道:「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激怒孩子,只要不斷用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規正,把他們撫養成人。」(以弗所書6:4)父母要是聽從這個勸告,避免激怒兒女,並且按照經文的指引去教養兒女,兒女就會對家庭養成歸屬感。結果,兒女很可能會互相幫助、彼此鼓勵,努力達到屬靈的目標。
整家人群策群力也意味著,只要兒女有能力,就授予他們若干屬靈的責任。一個基督徒長老有十一個兒女,他清早起來,跟幾個兒女主持聖經研讀,然後才去上班。年紀較大的幾個兒女受浸後,就輪流協助弟妹,包括幫助他們學習聖經。父親負責督導這件事,並稱讚兒女所作的努力。現在他有六個兒女受了浸,其餘的也向著受浸的目標邁進。
溝通要良好,目標要一致
家庭要保持團結,家人就必須懷著愛心彼此溝通,並定下共同的屬靈目標。戈登是尼日利亞的一個基督徒長老,育有七個兒女,最大的27歲,最小的只有11歲。其中六個跟從父母的榜樣,成為先驅傳道員。最小的兒子最近也受了浸,並經常跟家人一起傳道,幫助別人成為基督的門徒。此外,戈登兩個成年的兒子是會眾的服事僕人。
戈登親自跟每個孩子主持聖經研究。此外,整家人也有一個全面的聖經教育計劃。他們每天早上都一起討論一節經文,然後預先研讀會眾聚會的資料。
家裡各分子的一個目標是,閱讀《守望台》和《儆醒!》的所有文章。最近他們另外定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天天閱讀聖經。家人彼此交換閱讀的心得,從而互相勉勵繼續保持這個好習慣。
每週的家人聖經研讀是個固定的安排,所以沒有人需要受到提醒;相反,人人都期待研讀舉行。多年以來,隨著孩子的年齡和需要逐漸改變,家人研讀的資料、形式和時間長度都有所不同。此外,這個家庭跟其他忠心事奉上帝的人親密來往,兒女從這些交往得益不淺。
這個家庭不但一起辦事,也撥出時間一起消遣。他們每週都共度一個「家庭同樂夜」,有時玩玩問答遊戲,有時說些風趣的笑話,也有時彈奏鋼琴、講故事或從事其他鬆弛身心的活動。他們也會偶爾一起到海灘去,或到其他有趣的地方參觀。
全心依賴耶和華
無論父母怎樣努力,照料一個大家庭仍然困難重重。一個基督徒父親說:「要做個好爸爸,養大八個孩子,的確不容易。他們所需的實際食物和屬靈食物可不少。為了維持家人的生活,我必須辛勤工作才行。較大的幾個孩子已經十多歲了,八個孩子都在讀書。我知道屬靈的訓練非常重要,但有些孩子卻很頑固,常常不聽話,令我很傷心。可是,我知道自己有時也做了一些使耶和華傷心的事,但他卻寬恕我。所以,我必須保持忍耐,繼續糾正孩子,直到他們醒悟過來。
「耶和華對我們很有耐心,因為他希望所有人都悔改。我盡力效法耶和華的榜樣。我跟家人一起研讀聖經,有些兒女正努力向著受浸的目標邁進。我並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成就這些事,因為我的能力很有限。我希望藉著禱告跟耶和華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並且切實聽從箴言的這個勸告:『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在教養兒女方面,耶和華必定會給我所需的幫助。」——箴言3:5,6。
千萬不要氣餒!
有時,教養兒女看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然而,千萬不要氣餒!要鍥而不舍地教養兒女!即使兒女目前並不賞識你的努力,也沒有良好反應,也許將來他們會改變過來。要幫助孩子長大成為一個滿有聖靈果實的基督徒,是需要時間的。——加拉太書5:22,23。
在肯尼亞,莫妮卡除了她自己以外,還有九個兄弟姊妹。她說:「我們還是嬰孩,父母就開始教導我們學習聖經的真理。爸爸每星期都跟我們研讀一些基督教刊物。由於他的工作不定時,我們的研讀並不總在一週裡的同一天舉行。有時,他下班回來看見我們在屋外玩耍,就吩咐我們在五分鐘內回到家裡,好舉行聖經研讀。研讀結束後,爸爸鼓勵我們發問或提出任何難題,跟他一起討論。
「爸爸很留意我們是否跟一些愛上帝的孩子來往。他不時到學校來,向老師探問我們的品行。有一次,他從老師口中獲知,我的三個哥哥跟別的男孩子打架,有時還相當粗魯無禮。爸爸因哥哥不守規矩而懲罰他們,可是他也撥出時間根據聖經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他們必須品行端正。
「爸媽也跟我們一起預先準備聚會的資料,幫助我們看出參加聚會的裨益。我們也在家裡一起練習介紹詞,藉此受到培訓成為傳道員。事實上,我們自小就跟父母一起從事傳道工作了。
「現今,我有兩個哥哥都是特別先驅,一個姊姊是正規先驅,另一個結了婚的妹妹則是個熱心的見證人。我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十八歲,一個十六歲,她們都是受了浸的傳道員。兩個年幼的弟弟也正受到屬靈的訓練。我在耶和華見證人的肯尼亞分社已服務了三年。我深愛爸媽,對他們實在感激不盡,因為他們都以屬靈的事為念,為我們立下好榜樣。」
無論你有多少兒女,要繼續幫助他們行走永生的道路。耶和華必定會祝福你的努力。你無疑會與使徒約翰有同感;他論及自己的屬靈兒女說:「我聽見自己的孩子繼續在真理中行事,就沒有什麼事比這些更值得我感謝了。」——約翰三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