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會眾——強化人的良助
波碧a是個20歲出頭的女子。她在一個毫無溫暖的家庭裡長大,由於父母很少跟她傾談,她時常鬱鬱寡歡。一次,一個基督徒長老和妻子聽波碧傾訴心事,後來她寫信答謝他們,說:「我很感激你們抽時間跟我傾談。你們可能覺得這件事微不足道,但對我來說卻意義重大。感謝耶和華,他讓我找到可以信任的人,可以傾訴的對象。」
陶拉在不久前喪夫,要獨力撫養兩個年輕的兒女。她起初情緒低落、手頭拮据。會眾裡一對夫婦經常探望她和孩子,安慰並鼓勵他們。陶拉熬過痛苦的日子之後,寄了一張感謝卡給他們,卡上寫著:「我時常為你們禱告,也常常記起你們怎樣不厭其煩地幫助我、支持我。」
來自世界的壓力正與日俱增,你有時感到「擔子沉重」嗎?(馬太福音11:28)無法控制的「時機和際遇」曾為你帶來痛苦的經歷嗎?(傳道書9:11,《新譯》)無論如何,你並不是孤軍作戰的。世上有無數飽經患難的人已從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尋得實際的幫助,能夠成功地應付困境。你同樣也可以從他們尋得舒解。早在公元1世紀,使徒保羅就看出信徒同工是「強化[他]的良助」。(歌羅西書4:10,11)你也可以獲得這樣的幫助。
予人幫助和支持
在基督教希臘語聖經裡,「會眾」一詞譯自希臘詞語厄克利西亞,意思是一群被召集起來的人;這個詞本身含有團結和互助的意思。
基督徒會眾倡導上帝話語的真理,宣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提摩太前書3:15;彼得前書2:9)此外,會眾也提供屬靈的支持和協助。在會眾裡,人人都能夠找著充滿愛心、關懷別人的朋友,他們隨時樂意安慰和扶助遭遇困境的人。——哥林多後書7:5-7。
事奉耶和華的人一向都從會眾尋得安全和保護。詩篇執筆者曾表示,他在上帝的敬拜者當中感到喜樂和安全。(詩篇27:4,5;55:14;122:1)類似地,現代的基督徒會眾是個由信徒同工組成的群體,大家一同事奉上帝,互相建立、彼此鼓勵。——箴言13:20;羅馬書1:11,12。
會眾的成員受到教導,要「對所有人行善,對信仰上有如親屬的人,更該這樣」。(加拉太書6:10)他們所受的聖經教導促使他們表現弟兄之愛,彼此以溫情相待。(羅馬書12:10;彼得前書3:8)會眾裡的屬靈弟兄姊妹仁慈體貼、和睦共處、溫柔憐恤。(以弗所書4:3)會眾的成員真正關心別人,他們的崇拜絕非虛有其表。——雅各書1:27。
因此,困苦的人會感到會眾溫情洋溢,充滿家庭氣氛。(馬可福音10:29,30)他們深受這個親密融洽、團結友愛的大家庭所激勵。(詩篇133:1-3)此外,他們也可以從會眾獲得「忠信睿智的奴隸」所提供的適時靈糧。——馬太福音24:45。
從仁愛的監督獲得幫助
基督徒會眾設有具備資格的牧人,對會眾成員提供屬靈的協助和鼓勵。他們通情達理、充滿愛心,好比「避風所和避暴雨的隱密處」。(以賽亞書32:1,2)這些長老是受聖靈任命的監督。他們對上帝的羊群愛護備至,不但關懷有病的人、安慰沮喪的人,也主動幫助犯過者改過自新。——詩篇100:3;彼得前書5:2,3。
當然,會眾的長老團並不是治療專家或醫生,他們無法替信徒同工治療健康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在這個事物制度裡,病人仍然「需要醫師」。(路加福音5:31)雖然這樣,這些牧人卻能夠在靈性上幫助軟弱的人。(雅各書5:14,15)不過,只要是可能,長老也會盡力在其他方面協助羊群。——雅各書2:15,16。
這個仁愛的安排是誰設立的呢?是耶和華上帝!以西結先知引述耶和華的話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牠們尋見。……[牠們]散到各處,我必從那裡救回牠們來。……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牠們得以躺臥。」上帝對虛弱疲乏的羊也愛護有加。——以西結書34:11,12,15,16。
合時的良助
基督徒會眾提供的協助真的能夠幫助人應付逆境嗎?不錯,以下的例子表明,會眾能夠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提出實際的幫助。
◆ 痛失親者。安娜的丈夫患上慢性疾病死去。她說:「自從我丈夫去世以來,我深深感受到基督徒弟兄團體溫暖的愛。信徒同工不斷仁慈地鼓勵我、支持我。他們時常熱烈地擁抱我,叫我那顆破碎的心重新振作起來。我很感激耶和華。他們所表現的愛心使我感到受人支持、受人重視、受人愛護。」你也許經歷過失去親者的傷痛。會眾的成員在人生這個痛苦的時刻能夠在感情上給你所需的安慰和支持。
◆ 患病。阿瑟是波蘭一位周遊監督,他經常探訪亞洲中部各群會眾,強化弟兄的靈性。阿瑟在一次探訪期間患了重病,後來更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我很想談談[哈薩克斯坦的]弟兄姊妹怎樣照顧我。」阿瑟說時不禁流露出感激之情。「弟兄姊妹紛紛前來探望我,他們帶來了金錢、食物和藥物。其中有很多弟兄其實是我不認識的,有些甚至是新人。……他們卻甘心樂意這樣做。
「一次,我收到一個信封,裡面有一些錢和一封信。試想像一下我讀到這封信時有什麼感覺。信上寫著:『親愛的弟兄,祝您安好!這些錢是媽媽給我用來買冰淇淋的,但我決定給你用來治病。希望你早日康復。耶和華很想我們繼續為他服務。祝你事事順利。希望你病愈後告訴我們更多有益的故事。沃瓦。』」不錯,像這個事例一樣,每逢有人患病,會眾的成員不論老幼,都樂於提供所需的支持和幫助。——腓立比書2:25-29。
◆ 抑鬱沮喪。泰妮一直渴望以先驅的身份全時為上帝服務。可是,後來她遇到困難,不得不停止先驅工作。她說:「我感到很內疚。我設法做先驅,但結果連一年也做不夠。」泰妮誤以為,耶和華悅納她與否,全憑她的傳道時間多寡去決定。(參看馬可福音12:41-44。)結果,泰妮的情緒極其低落,甚至開始孤立自己。就在這時候,會眾提出幫助,叫泰妮大受鼓勵。
泰妮回憶說:「一位年長的先驅姊妹主動關心我,聽我傾訴。我離開她家的時候,感覺就像放下了心頭大石一般。在此以後,那位姊妹和她的丈夫(會眾的長老)繼續幫助我,我的情緒於是漸漸穩定下來。他們每天打電話問候我,……還不時邀請我參加他們的家人研讀。這使我深深意識到,一家人保持親密關係多麼重要。」
今天不少人飽受抑鬱、沮喪、寂寞所煎熬,甚至獻了身的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多麼感激上帝通過會眾向我們提出仁愛、無私的幫助!——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 遭逢不幸或意外。一個有四個孩子的家庭在一場大火中失去所有財物,試想想他們的處境多麼窘迫。但不久之後他們卻有「一個感人的經歷,令我們深深感受到耶和華的人民當中的真愛,實在永誌難忘」。他們解釋說:「火災發生後,差不多立即就有弟兄打電話來慰問我們,電話響個不停。弟兄姊妹的真摯關懷和愛心實在令人感動,我們多次禁不住流下淚來。」
不久,會眾的長老團安排了一些弟兄去協助這個家庭重建房子。在短短幾日之內,新居就蓋好了。一個鄰居看見,禁不住讚嘆說:「這真是個奇景!各種各色的人,有男有女,有黑人有白人,甚至西班牙人,大家一起合力工作!」這正是弟兄之愛的明證。——約翰福音13:35。
基督徒同工也紛紛送來衣服、食物和金錢。做父親的評論說:「那時剛好臨近聖誕節,別人正忙於交換聖誕禮物。但我們敢說,他們絕不像我們弟兄那麼捐得甘心樂意。」那家人又說:「我們對火災已漸漸淡忘了,弟兄的友愛和仁慈善舉反而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感謝耶和華,他在地上興起一個像大家庭般團結的弟兄團體,而我們有幸成為這個家庭的一分子!」
當然,會眾無法在每個事例上都提供同樣程度的援助,當事人也不該把弟兄的支援視為理所當然。但上述事例足以表明,會眾的確能夠提出很大幫助。
從上頭來的智慧
許多人發覺,基督徒會眾也在另一方面給他們所需的幫助和扶持。這種幫助是什麼呢?就是「忠信睿智的奴隸」出版的刊物。《守望台》和《儆醒!》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兩份期刊主要以聖經所含的屬天智慧作為立論根據,提出的勸告不但深具洞察力,而且確有實效。(詩篇119:105)雜誌的內容十分廣闊,包括如何應付情緒低落,幫助被虐者踏上復原之路,剖析社會和經濟問題,探討年輕人問題,討論發展中國家獨有的困難等。雜誌除了提出聖經的觀點之外,也就這些問題作過認真而深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這兩份雜誌向人推薦上帝之道是最佳的生活方式。——以賽亞書30:20,21。
守望台社每年都收到許多讀者的答謝信。例如,俄羅斯的一個年輕人寫信給社方,讚賞《儆醒!》一篇討論自殺的文章;他說:「我很容易情緒低落,……曾多次想過自殺。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深信上帝會幫助我應付難題。他要我繼續活下去。我衷心感謝他通過這篇文章給我所需的鼓勵。」
假如難題接連不斷、來勢洶洶,你可以從基督徒會眾尋得安慰。世界像個冷酷無情的荒漠,也許把你弄得心力交瘁。但耶和華的組織是個令人舒暢的綠洲,能夠幫助你恢復元氣、重新得力。你感受過上帝組織的扶持之後,很可能會同意以下這番話,一個丈夫患了重病的姊妹說:「弟兄所表現的愛心和關懷,使我們感到耶和華好像把我們抱在懷裡,帶我們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我衷心感激耶和華讓我成為他顯形組織的一分子!」
[腳注]
a 名字經過修改。
[第26頁的圖片]
我們能夠對患病的人、喪偶的人和其他處於困境的人提供鼓勵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