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的伯特利有一百年歷史了
對紐約市來說,1909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連接昆斯區和曼哈頓的昆斯伯勒橋正式啟用。那年,曼哈頓橋也啟用了,從此多了一條通道把布魯克林和曼哈頓連接起來。
對耶和華見證人來說,1909年也是意義重大的一年。早些時候,守望台聖經書社(耶和華見證人的法人團體)社長查爾斯·泰茲·羅素看出,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會廣傳開去。(馬太福音24:14)他認為把總部從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搬到紐約的布魯克林,是邁向這個目標的重要一步。搬遷的事宜從1908年開始籌備,1909年初,總部就搬到布魯克林了。
為什麼要搬到布魯克林?
當時在傳道工作上帶頭的弟兄深知,在報紙上刊登聖經信息是傳播聖經真理的有效方法。事實上,到了1908年,羅素每週的聖經演講已經刊登在11份報紙上,印行量每週達40萬零2000份。
可是,羅素寫道:「那些對報業比較內行的弟兄有把握地說,每週的傳道演講要是從一個大城市發出,美國各地的報紙很可能願意把演講刊登出來。那麼不出一年,可能會有數以百計的報紙經常刊登這些傳道演講了。」從那時起,弟兄就著手物色一個對擴展傳道工作最有利的地點。
為什麼看中布魯克林?羅素說:「尋求過上帝的指引後,我們一致認為,把收割工作的中心設於紐約的布魯克林是最適合不過的,因為布魯克林的人口眾多,而且……這裡素以『教會之城』為人所知。」事情的結果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沒多久,羅素的傳道演講已被刊登在兩千份報紙上了。
還有另一個原因表明紐約是個明智的選擇。到了1909年,英國、德國、澳大利亞都設立了分部辦事處,還有更多分部辦事處快要成立。因此,如果世界總部能夠設在一個道路和鐵路網絡完善的港口城市,那就最好不過了。
為什麼叫伯特利?
19世紀80年代,守望台聖經書社最初的總部設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阿勒格尼。阿勒格尼現在是匹茲堡的一部分。那時候,總部叫聖經書屋。到了1896年,那裡共有12個工作人員。
1909年,總部搬到布魯克林之後,工作人員的新宿舍就稱為伯特利。a為什麼叫伯特利?守望台社購下的物業位於希克斯街13-17號。這幢房子的前業主是知名教士亨利·比徹,房子稱為比徹禮拜堂。守望台社也購下比徹那坐落在哥倫比亞山道124號的舊居。《守望台》1909年3月1日刊(英語)報導:「事情看來那麼異乎尋常,我們不但買了比徹禮拜堂,也買了比徹的舊居……我們會將這個新家稱為『伯特利』,而新辦公室和會堂則稱為『布魯克林幕屋』,這些名稱會取代『聖經書屋』。」
今天,伯特利在布魯克林的設施已經大大擴展。這裡的設施(連同紐約州的華基爾和帕特森)包括宿舍、印刷廠和辦公室,至今還叫伯特利。事實上,目前伯特利家庭分布在世界各地113個國家裡,成員超過1萬9000人,他們協助傳播聖經信息。
歡迎參觀
1909年1月31日,當時的伯特利設施舉行呈獻禮。1909年9月6日星期一是伯特利的開放日。數以百計的聖經研究者(耶和華見證人當時的名稱)前來參觀伯特利的設施。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剛參加完大會,直接從會場(位於紐約市以北約320公里[200英里]的薩拉托加斯普林斯)趕來的。查爾斯·泰茲·羅素親自迎接這些參觀者。b
今天,伯特利仍然歡迎您來參觀。事實上,每年有4萬多人參觀布魯克林的伯特利。至今,在推廣耶和華的王國事務方面,布魯克林的伯特利仍然肩負重任,造福世上無數的人。
a 譯做「伯特利」的希伯來語詞的意思是「上帝的居所」。在聖經裡,伯特利是以色列重要的城。除了耶路撒冷之外,聖經提到最多的城就是伯特利了。
b 詳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718-7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