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11 2/1 28-31頁
  • 「今天是你們的大日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今天是你們的大日子」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能聽的耳」
  • 「要全心信賴耶和華」
  • 「要效法忠心的天使」
  • 另外三個演講
  • 講述經歷和訪談
  • 他們「使耶和華笑逐顏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2年
  • 海外傳道員作見證「直到地極」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0年
  • 激發服務的精神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0年
  • 勉勵基列學校畢業生傳講「威嚴偉大的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1年
《守》11 2/1 28-31頁

第129屆基列學校畢業典禮

「今天是你們的大日子」

在2010年9月11日,有接近8000人一起出席一個特別的場合——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129屆畢業典禮。在典禮上,耶和華見證人中央長老團成員塞繆爾·赫德對畢業學員說:「今天是你們的大日子。我們都為你們感到十分高興。」

「能聽的耳」

第一個演講由赫德弟兄發表,他在演講中指出,所有基督徒都必須善用「能聽的耳」,仔細聽從上帝的話語。(箴言20:12)赫德弟兄對學員說:「過去幾個月,你們聽了很多來自耶和華的教誨。此後,你們要永永遠遠繼續這樣做。」

新海外傳道員怎樣做,才是明智地運用自己的聆聽能力呢?赫德弟兄說:「要留心聽上帝的話語。」又說:「今天,你們會聽到很多有用的資料。在未來的歲月裡,這些資料會幫助你們成功履行海外傳道的工作。」

「要全心信賴耶和華」

格里特·勒施也是中央長老團成員,他根據這個發人深省的主題,對畢業學員發表了一個演講。他講述了許多例子,說明上帝在古代和現代的子民怎樣信賴耶和華。

勒施弟兄指出:「海外傳道員也須要信賴上帝。例如,你可能會有以下的憂慮:『我能夠學會那裡的語言嗎?能夠適應當地的文化嗎?能夠克服思鄉病嗎?』」成功的要訣是什麼?勒施弟兄勉勵學員要「信賴耶和華」。

接著,勒施弟兄讀出箴言14:26,這節經文說:「敬畏耶和華,信心就堅強 」。我們經常思念耶和華怎樣在不同方面賜福給自己,我們對他的信心就會越來越堅牢。

聖經說,信賴耶和華的人「必像栽在河邊的樹,扎根河岸,炎熱來到也不怕,枝葉必然茂盛」。(耶利米書17:7,8)

經文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清晰。正如勒施弟兄說:「不管將來發生什麼事,你們都必須信賴耶和華。」

「要效法忠心的天使」

這是中央長老團成員斯蒂芬·萊特所發表的演講的題目。天使為我們樹立了傑出的榜樣。萊特弟兄說:「聖經記載了不少跟天使有關的事,每一件都顯示他們有些地方值得我們效法。」萊特弟兄指出,忠心的天使有四個特質值得我們學習,就是:忍耐、謙卑、樂於助人和堅守忠義。

聖經記載,有一個天使曾跟「波斯國的領袖」——一個能力高強的邪靈——對抗了21天。(但以理書10:13)這個天使表現了忍耐 的特質。萊特弟兄說,基督徒也「有一場角鬥」,就是要「對抗天上的邪靈」。(以弗所書6:12)他對學員說:「要奮力作戰,竭力留守海外傳道員的崗位。」

參孫的父親瑪挪亞問一個天使他叫什麼名字,天使不肯透露,可見他十分謙卑。(士師記13:17,18)萊特弟兄對學員說:「每當有人稱讚你們,或者很欣賞你們的才幹,你們就應該謙卑地把對方的注意力引到耶和華和他的組織之上。」(哥林多前書4:7)

耶穌死亡前不久,在客西馬尼園,「有一個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的力量」。(路加福音22:43)那個天使表現出樂於助人 的精神。萊特弟兄說:「要祈求上帝讓你看出,你地區中的人到底有什麼需要,然後就靠著耶和華的幫助,努力滿足他們的需要。」

跟撒但一起反叛上帝的天使,畢竟只佔少數。換言之,絕大部分的天使都對上帝堅守忠義,這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啟示錄12:4)

萊特弟兄勸勉學員,說:「要效法那些忠心的天使,竭力反抗魔鬼,這樣魔鬼就會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各書4:7)

另外三個演講

「要繼續視耶和華為你心裡的磐石」美國分部委員會成員加里·布魯根據詩篇73:26發表了一個演講,並以這個很吸引人的標題為演講題目。這個演講讓學員看出倚賴耶和華的重要。為什麼說耶和華好像磐石呢?布魯弟兄說:「耶和華能保衛你的心,幫助你保持堅定。」當我們遇上逆境,覺得難以忍受的時候,就可能會受自己的心所誤導。(耶利米書17:9)不論是新的氣候、新的食物,還是海外傳道員之家的新同屋,都可能會令人想放棄海外傳道的崗位。布魯弟兄說:「有時候,你必須為某件事作出抉擇。假如你所作的是令耶和華喜悅的決定,耶和華就會成為你心裡的磐石。他必指引你的腳步。」

「你有信心把腳踏進水裡嗎?」這是基列學校的導師薩姆·羅伯遜根據約書亞記第3章發表的演講。幾百萬的以色列人怎樣才能走過正在泛濫的約旦河呢?耶和華叫約書亞吩咐祭司「站在約旦河裡 」。上帝保證,「祭司把腳一踏進約旦河的水裡,約旦河的水就必截斷……形成一道堤壩」。(約書亞記3:8,13)羅伯遜弟兄對學員說:「在生活中,有些情況你不去處理的話,那些情況就像約旦河一樣,會妨礙你獲得上帝所賜的福。」其中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跟其他海外傳道員相處不來。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羅伯遜弟兄勸勉全體學員,說:「要把視線集中在傳道工作而不是同工身上。你顯出信心,彷彿把腳踏進水裡,耶和華就會幫助你走過海外傳道生涯中一條又一條的『約旦河』。」

「你的計劃必能成功」這是基列學校的導師威廉·塞繆爾森所發表的演講。他的演講是根據箴言16:3講出的,這節經文說:「要把你的事卸給耶和華,你的計劃就能成功。」塞繆爾森弟兄向學員提出一個問題:「這節經文是不是說,你希望自己的計劃成功,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把事情『卸給耶和華』呢?」當然不是。他接著引述箴言16:1,經文說:「心裡的思想在乎世人」。塞繆爾森弟兄解釋:「耶和華不會神奇地改變你心裡的思想。因此,你要肯定自己的想法和動機始終符合上帝的旨意。通過研讀、禱告和跟本地的分部緊密聯繫,你的心就會繼續幫助你,耶和華也會使你的計劃成功。」

講述經歷和訪談

基列學校的學員所接受的培訓,也包括跟本地耶和華見證人會眾的成員一起參與公開的傳道工作。基列學校的另一個導師馬克·努瑪爾請一些學員講述他們的傳道經歷。他們的經歷顯示,禱告對於找出心地正直的人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對夫婦的經歷可以說明這點。有一天,他們到一家快餐店用膳。快餐店的一個職員看見他們在吃飯前默禱,就上前問他們是不是耶和華見證人。知道他們是見證人後,這個年輕人就告訴他們,他是在一個見證人家庭長大的,但後來離開了真理。之後,他犯了案,進了監獄。現在,他很想回到耶和華那裡。他說,在這對夫婦走進快餐店之前,他作了一個禱告,祈求上帝幫助他改過自新。上帝果然垂聽了他的禱告!

在「來嘗嘗耶和華的良善」這個環節中,寫作部通信處的魯迪·哈特爾跟偉恩·里奇韋、賈森·里德和乳井健司進行訪談。這三個弟兄都是基列學校的畢業生,現在分別於莫桑比克、智利和尼泊爾服務。他們坦率地講述自己剛開始做海外傳道員時曾遇上的一些困難,包括要學習新的語言,適應新的文化和克服思鄉病。乳井弟兄說:「我發現,盡早跟新會眾的弟兄姊妹建立友誼,對我和妻子很有幫助。我們跟會眾的成員關係越親密,就越容易克服思鄉的情緒。」

56個學員接過畢業證書後,一個學員代表全體畢業生讀出一封很感人的感謝信。信中有一部分是對中央長老團說的:「我們所有學員親眼看見你們怎樣懷著愛心,孜孜不倦地獻出自己,為我們編寫課程,又探望我們和向我們提供優良的教導。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你們的愛。因此,我們抵達自己的新地區後,會效法你們的好榜樣,盡力表現愛心和耐心,也會努力保持謙卑和關懷別人。」

[第28頁的精選語句]

「每當有人稱讚你們……就應該謙卑地把對方的注意力引到耶和華和他的組織之上」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有些情況……就像約旦河一樣」

[第31頁的附欄或地圖]

本屆統計數字

學員來自的國家: 9

學員人數: 56

夫婦數目: 28

平均年齡: 33

受浸平均年數: 17.9

全時服務平均年數: 13.3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學員奉派前往的25個國家:

海外傳道地區

玻利維亞

博茨瓦納

保加利亞

剛果(金沙薩)

科特迪瓦

岡比亞

德國

印度

印度尼西亞

肯尼亞

利比里亞

馬其頓

馬達加斯加

馬來西亞

莫桑比克

巴拿馬

祕魯

波蘭

羅馬尼亞

塞爾維亞

塞拉利昂

斯威士蘭

坦桑尼亞

烏干達

津巴布韋

[第30頁的圖片]

畢業學員重演他們的傳道經歷

[第31頁的圖片]

守望台基列學校第129屆畢業生合照

以下名字由前排開始,從左到右排列。

(1) Munaretto, R.; Olofsson, Y.; Budden, K.; Najdzion, L.; Moya, G.; Treviño, G.; Dion, A.; Fleegle, A.

(2) Smith, J.; Michael Raj, J.; Smith, S.; Paramo, A.; McDonald, J.; Deans, M.; Joyal, S.; Watson, L.

(3) Joyal, C.; Crawley, T.; Hacker, D.; Shynkarenko, J.; Knapp, T.; Ayling, J.; Highley, C.; Olofsson, B.

(4) Fitzpatrick, M.; Najdzion, B.; Skallerud, L.; Harris, A.; Harris, S.; Budden, R.; Paramo, Y.; Skallerud, K.

(5) Crawley, B.; Michael Raj, J.; Lodge, A.; Lodge, R.; Herms, N.; Fitzpatrick, J.; Moya, R.; Munaretto, P.

(6) Watson, S.; Deans, M.; Hacker, J.; McDonald, J.; Treviño, J.; Harris, S.; Herms, C.; Harris, P.

(7) Shynkarenko, V.; Highley, T.; Smith, A.; Dion, J.; Ayling, R.; Smith, B.; Knapp, T.; Fleegle, B.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