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19 4月 26-30頁
  • 我們找到「貴重的珍珠」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們找到「貴重的珍珠」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9年(研讀版)
  • 相似資料
  • 「在君王面前」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聖經真理改變人的一生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1年
  • 耶和華見證人——1995年鑑報告
    1995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眾海島要歡欣」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9年(研讀版)
《守》19 4月 26-30頁
年輕時的溫斯頓·佩恩和帕梅,他們坐在海邊的一塊大石頭上

人物生平

我們找到「貴重的珍珠」

溫斯頓·佩恩和妻子帕梅拉的訪談

溫斯頓·佩恩和妻子帕梅拉(以下簡稱帕梅)在南太平洋區分部服務。他們的生活很快樂,但也遇到一些困難,包括要適應不同的文化和經歷失去孩子的傷痛。雖然如此,他們還是很愛耶和華和弟兄姐妹,也繼續喜樂地傳道。在這次的訪談中,他們會說說自己的一些經歷。

溫斯頓,你是怎樣開始尋找真理的?

我在澳大利亞(澳洲)昆士蘭的農場長大,家人都沒有宗教信仰。由於我們住得很偏遠,除了自己的親人以外,很少跟其他人來往。我大概12歲時想要尋找真理,所以向上帝禱告,希望能夠認識他。後來,我離開家鄉,在南澳大利亞州的阿德萊德找到一份工作。21歲時,我在悉尼(雪梨)度假,認識了帕梅。她告訴我有個宗教團體相信,英國人的祖先是以色列「失落的十部族」,這十部族是北方的以色列國,這個國家在公元前8世紀被摧毀。聽了帕梅說的,我回阿德萊德後就問一個同事這件事,他那時在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我跟他聊了幾個小時,談的主要都是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我立刻看出上帝回應了我小時候的禱告!我學到關於創造主和上帝王國的真理,我終於找到「貴重的珍珠」了!(馬太福音13:45,46)

帕梅,你也在很年輕的時候開始尋找「貴重的珍珠」,可以說說你怎麼找到的嗎?

我在新南威爾士州的科夫斯港長大,家人都有宗教信仰。我的父母和外公外婆都相信,英國人的祖先是以色列失落的十部族,他們也要我和姐姐、弟弟以及表兄弟姐妹相信,上帝會特別眷顧英國人的後代。不過,我不相信這種說法,也覺得自己跟上帝很疏遠。我14歲時去過不同教會,例如聖公會、浸信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但那些教會都沒有幫助我認識上帝。

後來,我們家搬到悉尼,我認識了來度假的溫斯頓。就像他說的,他因為跟我談了宗教有關的事,就開始與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我們談戀愛時,他寫給我的信裡有很多經文。老實說,我剛開始很擔心,甚至有點不高興,但漸漸地看出他告訴我的是真理。

我不想跟溫斯頓分隔這麼遠,所以在1962年搬到阿德萊德。他安排我住在托馬斯·斯洛曼和妻子賈尼絲的家,這對夫妻曾經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做特派傳道員。我當時只有18歲,斯洛曼夫婦對我非常仁慈,也幫助我更認識耶和華。我開始學習聖經,不久就確信自己找到了真理。後來,我跟溫斯頓結婚,一起事奉耶和華,過著最有意義的生活。雖然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難題,但我們越來越珍惜這顆「貴重的珍珠」。

溫斯頓,可以說說你剛開始事奉耶和華的經歷嗎?

一幅地圖顯示佩恩夫婦探訪會眾的路線;一些島嶼的郵票;位於圖瓦盧的富納富提

A. 地圖顯示我們探訪會眾的路線

B. 一些島嶼的郵票。基里巴斯和圖瓦盧以前稱為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

C. 一座美麗的珊瑚礁島,位於圖瓦盧的富納富提。我們探訪過的很多島嶼當時都還沒有特派傳道員去過,富納富提是其中之一

我們結婚後不久,耶和華為我們打開了許多工作的「大門」,讓我們能多為他服務。(哥林多前書16:9)傑克·波特弟兄為我們指出第一扇大門,他當時是探訪我們會眾的分區監督,現在是南太平洋區分部的分部委員會成員。傑克和妻子蘿絲琳鼓勵我們做正規先驅,後來我們做了五年的先驅。我29歲時,我們被委派到南太平洋群島探訪會眾,這些海島包括美屬薩摩亞、薩摩亞、基里巴斯(吉里巴斯)、瑙魯(諾魯)、紐埃、托克勞、湯加(東加)、圖瓦盧(吐瓦魯)、瓦努阿圖(萬那杜),當時這些海島由斐濟分部督導。

那個時候,有些海島的人對耶和華見證人有戒心,所以我們傳道時在言行方面會小心謹慎。(馬太福音10:16)有些會眾人數不多,沒辦法提供住宿,所以有時我們要問當地的居民能不能讓我們留宿,他們都很樂意這麼做。

溫斯頓,聽說你也很關心翻譯工作。你為什麼會對這個工作感興趣呢?

溫斯頓·佩恩在薩摩亞主持會眾長老訓練班

在薩摩亞主持會眾長老訓練班

那時,只有幾種傳單和冊子是湯加語。弟兄姐妹在傳道時,只能用英語版的《導至永生的真理》跟人討論聖經。有一次,在湯加舉行了為期四週的會眾長老訓練班,有三位當地的長老即使英文不太好,還是願意將這本書翻譯成湯加語。帕梅將他們翻譯好的內容用打字機記錄下來,然後我們再寄到美國分部印刷,整個工作用了八週完成。雖然翻譯的品質還有進步的空間,但這本書幫助了許多說湯加語的人學習真理。我跟帕梅雖然沒有做過翻譯員,但那次的經歷讓我們對翻譯工作產生了興趣。

帕梅,你覺得在海島生活跟在澳大利亞生活有什麼差別?

溫斯頓·佩恩和帕梅站在公共汽車旁,這是他們探訪會眾時的一個住宿地點

這是我們探訪會眾時的一個住宿地點

其實差別很大!我們在不同的地區遇到不同的問題,包括成群的蚊子、炎熱潮濕的氣候、鼠害、疾病,有時吃的東西也不夠。不過,夜晚是我們輕鬆自在的時刻。那時我們住的是波利尼西亞典型的屋子,這種房子沒有牆壁,屋頂是用茅草搭的,我們可以從家裡眺望大海。在皎潔的月色下,我們看到椰子樹的剪影,以及灑落在海面上的月光。在這美好的時光中,我們會沉思和禱告,這讓我們消極的想法一掃而空。

我們也很愛當地的孩子。這些孩子很可愛,對白人也很好奇。我記得在探訪紐埃時,有個小男孩可能從沒看過有這麼多手毛的人,所以看到溫斯頓時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就摸著溫斯頓的手臂說:「我喜歡你身上的羽毛。」

這些島嶼雖然環境優美,卻缺乏醫療資源和飲用水,看到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那麼差,這讓我們很難過。不過,弟兄姐妹看來沒有為這些事情憂慮,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這樣,能夠有家人的陪伴,有崇拜上帝的場所,也有機會讚美耶和華就很開心。他們的榜樣幫助我們看清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也幫助我們保持生活簡單。

帕梅,你在海島生活時需要自己去打水,烹調食物的方式也跟以前不同,你是怎麼辦到的?

在湯加,帕梅用桶子洗衣服

帕梅在洗衣服,當時我們在湯加

這都要感謝我的爸爸,他教我很多實用的技能,例如怎樣生火和烹煮食物,怎樣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生活。有一次我們探訪基里巴斯,住在一個小房子裡,屋頂是用茅草搭的、地板是用珊瑚鋪的、牆壁是用竹子圍起來的。我會在地板挖個洞,把椰子殼當作生火的材料,這就是我煮飯的方式。至於怎麼取水,我會到小水池旁跟當地的婦女一起排隊打水。她們是這樣打水的:在長約2米(公尺)的竿子的尾端綁上細繩,有點像釣魚竿,而繩子的另一端綁了一個桶子。每個人會輪流甩竿子,然後看準時機手腕使力,桶子翻一下後就裝滿水了。我看她們的動作覺得這應該不難,不過輪到我的時候,我甩了竿子好幾次,桶子都打在水面上,始終沉不下去!當地的婦女看我這樣都笑了,後來有個婦女幫助我打水。其實當地的居民都很善良,總是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看來你們都很喜愛在海島上服務,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經歷可以告訴我們呢?

溫斯頓:我們一開始不太了解他們的習俗,比方說,他們請我們吃飯時,會把所有的食物都拿給我們吃,我們就全都吃光了!後來我們才明白應該留一些食物給他們。雖然我們不懂當地的習俗,但弟兄們都很體諒我們,也很高興能每半年看到我和帕梅去探訪,因為我們是他們唯一認識從外地來的耶和華見證人。

探訪紐埃時,溫斯頓跟弟兄姐妹一起傳道,大家都騎著摩托車

探訪紐埃時,跟弟兄姐妹一起傳道

我們的探訪工作對當地的居民來說也是良好的見證。許多人不知道耶和華見證人是怎樣的團體,還以為是當地的弟兄自己創立的。所以當地居民看到有國外的弟兄姐妹來,才知道耶和華見證人是國際性的組織,互相關心照顧,這令他們印象深刻。

帕梅:讓我最難忘的經歷是在基里巴斯,有群人數不多的會眾只有一位長老,他叫辛厄凱·默特拉,他真的盡力照顧我們。有一天,他用籃子裝了一個雞蛋,然後送給我們。在當時我們很難得可以吃到雞蛋,這個小小的慷慨之舉真的讓我們非常感動。

帕梅,後來你經歷了失去孩子的傷痛,你是怎麼應付的呢?

1973年,我懷孕了,當時我們在南太平洋群島,所以決定回澳大利亞。不過,四個月後我流產了,失去孩子對我跟溫斯頓打擊都很大。隨著時間過去,我心中的傷痛漸漸撫平,但我真正走出傷痛是看了《守望台》2009年4月15日刊的「讀者來函」,題目是「胎死腹中的孩子有沒有希望復活?」。文章提到,耶和華會決定怎麼做,而且他行事總是正義的。我們在這個邪惡制度裡所承受的任何創傷,上帝都會一一治好,因為他很愛我們,他會通過他的兒子「粉碎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3:8)這篇文章讓我們更加珍惜「貴重的珍珠」,這是身為上帝子民才能擁有的。要是沒有王國的希望,我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些難題。

我們失去孩子後,再次開始全時服務。我們在澳大利亞分部(現稱南太平洋區分部)服務了幾個月,接著又開始探訪會眾。我們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悉尼的郊區服務四年後,在1981年被邀請到澳大利亞分部服務一直到現在。

溫斯頓,你現在是南太平洋區分部的分部委員會成員。過去在南太平洋群島服務的經歷對你有什麼幫助呢?

以往的經歷對我幫助很大!一開始,澳大利亞分部需要督導美屬薩摩亞和薩摩亞,後來新西蘭(紐西蘭)分部跟澳大利亞分部合併。現在南太平洋區分部要照料澳大利亞、美屬薩摩亞、薩摩亞、庫克群島、新西蘭、紐埃、東帝汶、托克勞和湯加,其中有很多地方我都以分部代表的身分去探訪過。跟這些海島上忠貞的弟兄姐妹一起工作使我學到很多,這讓我現在可以好好地為他們服務。

溫斯頓和帕梅在南太平洋區分部合影

溫斯頓和帕梅在南太平洋區分部合影

最後我想說,我跟帕梅很早就從自身的經歷看出,不是只有成年人才想要尋找真理,年輕人也想要找到「貴重的珍珠」,就算家人都對真理沒興趣,他們還是會這麼做。(列王紀下5:2,3;歷代志下34:1-3)我們要記得耶和華很有愛心,他希望人不論年紀大小都能得到永遠的生命!

50多年前,我跟帕梅開始尋找真理,那時我們根本沒想過未來會怎樣。王國的真理確實是價值非凡的珍珠,我們決心要盡一切所能守護這顆珍珠!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