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好消息——無論我們在那裡
1.你能夠多麼頻常地以頌讚為祭獻給耶和華呢?你能夠一週有一兩日參加組外傳道嗎?在寫給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的信中,保羅促請他們「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咀唇的果子。」(來13:15)這些早期的基督徒都知道,在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之下,每天早晚均有祭物在聖殿獻上。以色列人沒有一天不將祭物獻給上帝。——出29:38-42。
2.我們可以怎樣效法這個先模呢?我們不是人人都能夠每日參加組外傳道,更不用說每日兩次。可是差不多每天我們均有機會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
各種機會
3.你若必須以全時間從事俗世工作,那又如何呢?紐約有一位弟兄帶了一本《我的聖經故事書》到工作地方,放在書桌上,因為他知道這必定會引起同事的好奇心。果然如此,他們向他問及這本書。他很簡短地回答他們,因為當時正值工作時間,但是他告訴他們三件事:『這本書的內容正確,按照先後次序敘述聖經的事件,而且訂價只是美金兩元。』然後他讓同事們自行翻閱這本書,結果同事向他訂了63本。
4.有些弟兄自己做生意,這樣他們便可以在工作時作較詳細的見證。紐約的一位理髮師雖然沒有強迫顧客接受真理,卻設法與每個顧客分享一點真理;顧客若表現興趣,理髮的時間便會稍長一點。日本的一位的士司機發覺,他若親自為乘客關車門及向之表示歡迎,他能夠與乘客建立一種友好的關係。他所作的聖經討論時常延續五分鐘——有時長達一小時。
5.你出外購物時有機會作見證嗎?加拿大的一位姊妹在一間大公司裡,她停下來欣賞一些美麗的風景畫。她對另一個婦人說:「耶和華創造這一切美好的東西,現在這些東西卻大受人所損毀。」那女子回答說:「你說得不錯,但我們有什麼辦法可想呢?」她們作了一項有趣味的談話。婦人想知道姊妹從什麼地方獲得這麼多聖經知識。她們作了安排舉行一個家庭聖經研究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她出外購物時。
6.年輕的傳道員也有極好的機會。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年輕的姊妹在學校發生一次暴行之後看出這是將青春書與別人分享的大好機會。她跟父母討論過怎樣著手,然後帶一本書給校長和另一本給她的班主任。獲得他們允准之後,她將書介紹給同班的學生;結果他們僅在一天之內便要了35本!
怎樣引起反應
7.在作非正式見證方面有許多良好經驗的人通常預先考慮過這件事。他們找尋機會「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他們也祈求耶和華為他們『打開傳道的門』。(西4:2-4)你有認真考慮過自己的日常生活以決定你可以在什麼時候和場合作一些非正式的見證嗎?
8.在從事逐戶傳道時,有許多人聽從《王國服務月報》的建議,主動地向一些在街上,出入樓宇或在電梯中的人說話而獲得極好的結果。我們無需等到在別人門口到他們時才對他們談及上帝的道。
9.由於知道常有售貨員上門推銷,美國加省的一位姊妹在門內放了一張小桌子,在桌上她以美觀的方式擺設一本聖經和其他書刊。這項擺設「引起了反應」。訪者向她的提及他們所見到的書刊,遂使她有機會作見證。
10.密蘇里州的一位弟兄決心在15分鐘的午膳時間向第一個在他旁邊坐下的人作見證,但說他不想作進一步的討論。可是,弟兄卻將一些書刊放在這男子能夠很容易見到的地方。在六個月之後,這男子和他的家人都受了浸。
11.另一位弟兄則習以為常地在午膳期間閱讀聖經。這「引起了反應」。不久一位同事開始向他提出宗教問題。後者獲得深刻印象,結果後來當傳道員上門探訪他時,他接受了一個聖經研究。
12.因此我們不應當僅限於在一週中某個固定的日子和時間才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我們心中充滿對耶和華的感激,我們便會很自然地在每個適當的場合,無論我們在什麼地方,都與人作富於造就的談話而將這種感激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