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輕人行善
1.耶和華一向都關心受壓迫的人。(詩146:7-9)他在古代作了特別規定使不幸的人,甚至年輕人,受到適當的照顧。他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特別提及「孤兒」。(出22:22-24)雖然今日我們並不處於這古代律法之下,但律法所含的原則豈不將一項責任加於我們基督徒身上嗎?
2.在耶和華見證人的若干小組中有些我們可以稱之為「孤兒」的年輕人。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父母不是信徒的緣故。其他的青年人雖然有相信的父母,後者卻在給予兒女屬靈協助方面需要有人予以援手。也許父母認識真理的時日不多。因此尚未有能力以有效的方式幫助兒女。由於各種壓力佔去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有些父母可能發覺難於撥出充分時間與兒女研讀或一同從事組外傳道等。其他的父母雖然想給予兒女所需的幫助,卻發覺他們需要有人幫助他們將上帝的道的真理灌輸到兒女的腦裡和心中。
你能夠怎樣行?
3.小組裡所有人都可以嚴肅地考慮一下的一個問題是:「我可以怎樣向年輕人提出他們所需的幫助和鼓勵?」在聚會裡擔任節目的人可以不時將年輕人包括在內。在小組裡行為堪作模範的年輕人當中,我們可以用較多不同的人擔任節目嗎?(徒16:1,2)雖然有些可能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方面不像別人那麼流利,偶爾給予一點權利卻會對他們和別人均有所鼓勵。幫助某些人可能需要較多時間,但這種訓練、經驗和留意卻會帶來豐富的報酬;我們會見到做事盡責的年輕人在真理中繼續長進。
4.父母們具有上帝賦予的責任要幫助自己的兒女。但這是不是說別人就不能予以協助呢?絕不然!特別是如果父母在這方面經歷我們在以上提及的各種困難的話。你可以邀請一些想獲得額外幫助的兒童與你的家人一同研讀,從事組外活動和也許作有益的消遣。使徒鼓勵我們要「寬宏大量」,他的勸告豈不在這方面適用嗎?——林後6:11-13,《現譯》。
5.甚至並非父母的人也可以花點時間在年輕人身上以「擴大」他們對青年人所表現的愛心。將自己供獻出來會有助於鼓勵和強化年輕人。
6.你也許能夠利用聚會之前和之後的機會與年輕人交談。這應當並非僅是打個招呼,說句「你好嗎?」便算了。有一次一位長老問一個小男孩他的情形怎樣,但在孩子能夠回答之前,長老已轉身對他所想見的一個較年長的弟兄說話了。後來這個小男孩上前問長老說:「你真的想知道我怎樣嗎?」長老承認他從這個經驗學得了很好的教訓。
7.我們若知道年輕人的名字,他們便會較敏於響應。不錯,他們也是小組的一部分。較年長的人應當與較年輕的小組分子建立友善的關係。年輕人若將你視為他們的「朋友」,他們便會較樂於聽從你的勸告和指引,豈不是嗎?
深刻的印象
8.你們當中有許多人無疑能夠回顧以往而清楚記得你在頗年幼時所獲得的某項細小權利。你很體會這些權利,並且由此獲得很大鼓勵,豈不是嗎?什麼在你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演裡擔任一個細小的角色?一位較年長的弟兄給你的仁慈勸告或稱讚你與一位較年長的弟兄或姊妹一同工作時所獲得的傳道經驗?我們若將小組中所有人均視為小組大「家庭」的成員,年輕和年老的分子均會獲得許多裨益。當我們努力效法耶和華的榜樣對全人類表現關注和愛心之際,讓我們繼續對年輕人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