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好消息——表現機巧
1.當我們上門探訪別人或在街上、商店或其他地方遇見他們時,我們需要表現機巧。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正生活在「末世」的『危險日子』中。保羅指出生活在這些日子的人會「自誇、狂傲、……不解怨、……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任意妄為。」(提後3:1-4)因此,看來在現今這段日子中,耶和華的百姓在宣揚好消息之際需要表現機巧。
2.但機巧是什麼意思呢?一本字典所下的定義是:「一種敏銳的感覺,使人知道在一種困難或需要審慎處理的情勢中應當怎樣行或說些什麼話以求與別人保持良好關係或避免冒犯別人。」身為基督徒,我們無疑希望與人保持和好及避免不必要地冒犯別人。因此,『若是能行,我們會盡力與所有人保持和睦。』——羅12:18。
3.我們若為我們對之說話的人設身處地著想,便可以幫助我們表現機巧。也許當我們上門探訪時,我們打斷了他正在做著的一件要事。時常屋主並不預料有人會上門探訪他。因此我們必須機巧、體貼,對別人表現深切的關懷,並且懷著愛心渴望予以協助。
4.保羅是個機巧的基督徒見證人,他在這方面立下了好榜樣。你記得當他對雅典人說話時,他並沒有因為後者崇拜偶像和許多假神而加以抨擊或譴責,雖然他不禁為這件事著急。(徒17:16)反之,保羅機巧地利用雅典人對崇拜許多神一事所感的興趣作為他的演講的良好引言。——徒17:22-31。
5.我們也會遇到一些有自己的宗教和率直地告訴我們的人。我們應當怎樣行呢?我們必須表現機巧。我們不應當飛揚跋扈或吹毛求疵。反之,我們應當設法,若是可能的話,找出彼此同意之點而加以發揮。對方若不同意我們的信息而提出異議,我們無需總是加以反駁。
6.機巧包括留心聆聽別人說話在內。藉著傾聽及考慮屋主的意見,我們會探知他的想法如何。我們時常能夠機巧地按照屋主的想法與之傾談而作一個見證。提出問題會有所幫助,但我們必須小心所提出的問題不致使屋主感覺難堪。反之,我們應當運用問題請他發表意見以求明白他的觀點。然後我們可以跟從保羅所立的榜樣:「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
7.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必須謹慎自己的言談以免冒犯別人。(箴25:11)這樣屋主便會體會到我們正在作友善的探訪,目的是要為人帶來一個富於鼓勵的信息。我們的言詞和面部表情若表現個人的關注、仁慈及對所有人的友善,大部分人都會留意到這件事而願意接納我們所說的話。要記得保羅的忠告:「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
8.即使別人顯然不感興趣,機巧也會促使我們設法避免冒犯別人。這樣我們可以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而為下一個上門探訪的見證人鋪路。讓我們繼續以機巧的方式宣揚好消息,藉此將美善的事傳給一切願意聆聽的人。——弗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