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溝通之門
1 為了執行傳道使命,幫助人成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必須把知識傳給人。(太24:14;28:19,20)可是,甚至在朋友之間,互相溝通有時也不容易。我們可以怎樣做,以求有效地把好消息傳給陌生人呢?
2 消除隔閡 傳道時,我們要易地而處,想想別人的處境。今天的世界人心險惡,有些人或許對陌生人起疑心,甚至產生恐懼,都是可以理解的。人與人之間因而形成隔閡,無法溝通。你可以怎樣消除住戶初次見面時的疑慮呢?我們還沒有開口說話,端莊的儀容已經向人顯示我們的為人了。因此,服裝整齊,舉止莊重,有助於消除疑懼。(提前2:9,10)
3 我們態度安詳和善有利於打開溝通之門。這會使別人感到自在,較樂於聆聽。若要保持安詳和善,事前做足準備工夫是必須的。我們要是清楚知道自己要說什麼,就不會太緊張了。從容不迫的態度,可以引起別人的興趣,聆聽我們的信息。一個婦人這樣論及到訪的見證人,說:「我記得她笑容可掬,態度安詳,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婦人於是開始聆聽好消息。
4 吸引人的特質 我們要真正關心別人。(腓2:4)避免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就是關心別人的其中一個方法。其實,溝通也涉及聆聽。我們鼓勵對方發表意見,就要留心聆聽,這樣對方才會感受到我們的關心。所以,當住戶發言時,不要急於把話題轉回自己準備好的介紹詞之上。要是可以的話,敏於稱讚對方,然後盡量根據他所說的話討論下去。如果對方表示特別關心某些事情,要設法調整自己的介紹詞,談論他所關注的事。
5 謙遜和謙卑像潤滑油一樣,使溝通順暢無阻。(箴11:2;徒20:19)耶穌「性情溫和,心裡謙卑」,群眾都喜歡親近他。(太11:29)相反,自命不凡的態度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因此,我們雖然深信自己所傳的是真理,明智的做法還是不要固執己見,說話武斷。
6 要是對方的觀點跟聖經的教訓背道而馳,那又怎樣呢?我們有責任糾正他嗎?有的,但我們無須在第一次探訪時就糾正他,可以留待日後適當的時機才這樣做。有利的做法通常是先建立共通點,然後才談及對方較難接受的聖經觀點。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耐心而婉轉。在亞略巴古的審判官面前作見證時,保羅就是這樣做,為我們立下優良的榜樣。(徒17:18,22-31)
7 無私的愛是最重要的特質,幫助我們在溝通方面更有成效。我們要像耶穌那樣憐憫別人,體恤他們「被人剝削,四處流離,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太9:36)這激勵我們努力把好消息傳給他們,幫助他們踏上永生的窄路。我們傳講的既是愛的信息,就該以仁愛的方式繼續傳講。這樣,我們就是效法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了,他們在溝通方面為全宇宙立下完美的典範。